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68 lines
16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03 | 你画像中的用户是真的还是假的?
你好,我是炒炒。
作为设计师,在工作中,免不了要讨论需求或者设计方案。但是,这种讨论参加的多了,慢慢地,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我经常能听到下面这样的话:
* “这个功能会有人用吗?我觉得我反正是不会用的!”
* “我觉得那些刚毕业的年轻用户应该会很喜欢我们这个方案。”
* “作为一个资深用户,我觉得我们的用户肯定会喜欢这个功能。”
* ……
你发现了吗?出现最多次数的,就是“我觉得”这个词,相信你也听过不少。为什么大家说话用的是“我觉得”,而不是“用户觉得”呢?因为他们都只是主观地认为自己已经代表了用户,甚至自己就是用户。其实呢?都只是自己觉得。
**这是一个认知上的谬误,造成这种谬误的原因就是对目标用户存在认知偏差**,那问题来了,怎样消除这种认知偏差?如果你有经验的话,你会说,做用户画像不就行了!
是的,常用的方法就是制作用户画像。用户画像可以帮助我们抽取代表性用户群体的典型共性特征,重新组合成一个虚拟的目标用户角色,让我们快速定位用户的需求。
但是,我们用户画像中的用户就一定是我们的真目标用户吗?不一定。因为,用户画像也可能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当画像中的用户是假的时,不仅不会消除认知偏差,还会扩大对目标用户的认知偏差。这样的话,我们会离用户的真实需求越来越远,我们的产品也会大打折扣。那怎么办呢?
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火眼金睛,来分辨画像中用户的真真假假,接下来,我就带你一起分辨。
## 用户画像第一假:画像类型没搞对
很多人都觉得,做用户画像这件事很简单,但是,他们可能连第一步都错了。也就是说,他们可能还没弄清楚,要做什么类型的用户画像,或者不知道,用户画像也是分类型的。
所以,你做的用户画像并不一定是你应该做的那种。
很多用户体验的概念词汇都是英文翻译过来的所以我在这里也用英文来区分一下用户画像的两种类型一种是Persona另一种是Profile。这两种类型有什么区别呢
我先讲一下Persona**Persona是****基于产品使用场景****,通过****定性的****方式产出的****目标用户画像****。**
也是我们常见的用户画像,先通过用户访谈、调研问卷、焦点小组的方式来收集用户信息,用**定性分析**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归纳整合,然后形成一个虚拟的用户角色。
当然,如果有更多的岗位角色参与到这个画像的设计中,我们就更有可能在设计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
Persona它包含了用户的个人自然属性信息、用户对产品的预期、用户的喜好、行为偏好、用户的痛点等帮助产品经理和设计师在**没有详细****的真实****用户****行为****数据**的情况下,消除彼此间对目标用户的认知偏差。
以下这张图片就是Persona的示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3/67/330571fdyy53e107b416f7ae1e925d67.png)
讲完第一种类型我再讲一下另外一种类型的用户画像Profile。**Prof****i****le是****基于数据场景,通过定****量的****方式产出的****目标用户画像**。
通过先抓取产品上线后的一些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人口属性、行为偏好、消费习惯等不同维度的用户标签,共同搭建一个**基于数据**的用户画像体系。Profile是各类描述用户行为数据的变量集合更多地被运营人员、市场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所使用。
以下这张图片就是构建Profile的示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22/79/22b508yy5f8388ec98d4fd8779264e79.png)
举一个Profile定量用户画像小例子。
疫情过年在家的时候,我第一次用抖音,看到的内容全都是我的邻居、亲戚发的小视频,非常亲切,还跟年迈的父母说,你看,隔壁的小姨发了她的孙子,很可爱。
平常刷的过程中,偶尔看到有兴趣的内容,我就会点赞。下次再进来抖音,就会发现点赞过的同类型视频越来越多。而我的抖音就越来越有“我”的气质了,我就会由“随便逛的用户”变成了经常使用的“天使用户”。那我们来拆解一下,抖音是怎么让我一步步变成天使用户的:
* 分析我的注册信息,获取我的地理位置;
* 推送亲切感十足的内容,获取我的使用信任及粘度;
* 记录我的喜好、浏览记录、评论互动等行为;
* 推送匹配度高的内容让我感到这个App真的是为我打造的。
江湖戏称抖音是时间黑洞,这名号可不是白来的。抖音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你看到更多你想看或你需要看到的内容,**达到提升用户使用时长的目的**。那我们又该如何判断自己想要哪种类型的用户画像呢?
如果你在工作中在做的是新创产品一般来说新创产品是没有用户行为数据的所以你可以通过定性的Persona来构建你的目标用户。
如果你在工作中 做的是从1-10-100的产品 那Profile和Persona一定是交叉使用的。单一使用一种画像类型进行产品设计可能会降低产品体验感。
还是抖音的例子,假设你对酒没有多大兴趣,但为了参加一个突发性的大龄领导饭局,通过抖音搜索了祝酒词、行酒令相关的内容。
但是抖音却根据你的这一偶然性行为给你的Profile添加了酒相关的标签导致后来持续在首屏推送酒相关的内容滑一下是怎样选好酒再滑一下是喝酒囧事往下滑是酒局顺口溜等等。
可对你来说,上次的突发性大龄领导酒局问题已经解决了,不需要再持续地去看酒相关的内容了,再反复地给你推荐酒相关的内容就有点打扰了。
所以如果抖音结合了你的Persona中的“对酒不感兴趣”这个讯息除了你主动搜索外不根据你的偶然行为过多地推荐酒相关的内容这样的话是不是体验更好呢也显得抖音更聪明所以我们要根据我们的目的合理选择和搭配用户画像的类型。
在本节课我会更多地围绕Persona来讲也就是通过定性分析的方式得到产品的用户画像。
## 用户画像第二假:产品场景没弄对
接下来确定了画像的类型就要开始做了。你也许会说网上有很多关于Persona的模板啊下载一个模板把自己访谈得到的用户信息按照模板套用一下不就可以得到Persona了吗
一定不是!**不基于****产品****场景分析得出的****Persona****一定是假****的Persona******
我分享一个遇到的案例。最近我们在做一个基于办公场景的B端产品在完成前期的用户访谈后我们就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安排了小A和小C两位同学分别去做Persona的输出。
两位同学完成初稿后开始跟大家讨论。但是我发现小A和小C两个人做的用户画像其中“个人属性”的信息差异有点大。我们先来看小A同学的在个人属性部分小A是这样描述的
“李小琳35岁重点本科学历白领年收入在30W左右居住地深圳爱好美食、旅行每月零花钱3000左右喜欢吃甜食爱打扑克牌。”
于是我问他整理的逻辑是什么他说是在网上找了一个很全面的Persona模板然后根据模板的信息指标来整理自己的Persona。我们再来看小C的Persona是这样的
“张明35岁重点本科学历上市公司财务经理每天工作时长约10小时每天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开会偶尔出差每周五会跟领导汇报本周工作习惯用在线工具来管理自己的日程。”
现在你来判断一下小A和小C谁的Persona能在产品设计中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呢
是的是小C。因为他在整理个人属性信息时有意识地把信息指标和我们的产品属性做了一下取舍保留了和产品场景关联性较大的信息剔除了一些和产品场景没有任何联系的信息。
他从多个不同角度描述了目标用户工作场景的一些信息比如说岗位类型、工作习惯、工作时长、是否经常出差等由于我们做的是办公场景的B端产品很明显小C的Persona会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
所以制作Persona并不是简单地套模板而是要**根据产品的属性****做****对应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助于能真正给产品****设计****带来价值。**
## 用户画像第三假:用户画像没用对
现在,画像类型确定了,产品场景也关联上了,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
并不是给你举个小例子在我的工作经历中团队中有同学经常遇到这样的疑问明明做好的Persona但在思考设计方案的时候总感觉没什么用Persona是不是白做了感觉Persona白做其实是因为没有有效地使用Persona。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做了用户画像,也****没有进入用户角色,还****是****站在自己的主观视角去思考问题**。这是一个很容易理解但也最容易犯的错误。
这种情况下你要充分发挥一种能力叫“一秒变用户”把自己带入到Persona所描述的虚拟的角色中去把你的行为、思考、期望都基于Persona中描述的客观条件进行。
**第二个****原因****是不会提炼关键信息,总觉得信息越多越好**。我相信你也遇到过这种情况虽然拿到了一份十分完善详细的Persona但是想通过它来对照着设计方案总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这种情况下你要学会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比如在个人属性信息层面把和产品场景关联度较高的提取出来无关的就剔除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失焦。在行为变量的信息层面你要优先关注目标、行为、痛点这3个信息点。这3个信息点就把用户的行为——用户的想法——用户的期望串联起来了。你根据这些行为变量之间的关系也能快速地找到设计方案的切入点。
**第三个****原因****是****没有把Persona****贯穿于产品的生命周期**。你在工作中是不是也会在拿到Persona后仅仅在前期方案设计的时候拿出来用一下方案设计完后Persona就不知道被丢到哪个角落了
这种只在前期设计方案时候使用的方式简直太浪费Persona的价值了。用户画像存在的根本意义是统一我们对目标用户的认知消除大家的认知偏差是贯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
所以每当我们对用户认知出现偏差的时候特别是在产品的迭代与优化阶段我们可以随时把Persona拿出来参考。在我前不久的一个项目中刚好遇到了一个类似的情况。
当时我们的产品是一个主要针对银行客户经理使用的App其中有一个业绩模块里面包含了客户经理的理财销售业绩提成、个人奖金。
产品经理认为业绩提成和个人奖金是客户经理最关心的信息,应该在首页直接展示出来;而设计师认为这部分信息会关系到客户经理的隐私,并且不是高频功能,不应该放在首页。
这时候我就把前期做的Persona拿了出来和产品经理一起回顾了目标用户画像。在Persona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希望能够快捷地查看业绩但又不想自己业绩被别人知道。”
基于这样的用户期望最终双方一致同意把业绩模块放在了“我的”tab页中并且还加上了隐私开关。这样既方便用户快速找到也照顾到了用户的隐私诉求。这个功能上线后也得到了客户经理也就是我们真实用户的一致好评。
另外在怎样更加高效地运用Persona这件事情上“交互设计之父”Alan Cooper也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参考方式他建议把Persona挂在办公室的墙上每次大家一进办公室就能看到这样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大家就围绕Persona来讨论避免陷入到主观的自我认知中。
现在你是不是也找到了高效使用Persona的方法呢
## 保持用户画像的迭代更新
用户画像可能存在的真真假假的问题,总结一下就是“类型、场景、没用好”。
刚才我提到了用户画像是贯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既然要使用这么长时间还有一点我们要注意就是要保持用户画像的迭代更新。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人往往会在第一次做完Persona后就当成最终版本了后续再有新的用户访谈信息也不对Persona进行更新。
但是使用过时的Persona反而会对你的方案造成不利的影响。我就遇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当时我们要做一个会议室预订系统。初期我们访谈了一批目标用户然后根据这一批用户的信息抽象出了3个Persona并根据本次产出的Persona做了第一版方案的设计。
在测试版上线后团队的其他人又陆续地访谈了一些目标用户但是并没有把后续访谈得到的信息更新到最初的Persona中。这导致了在设计迭代方案的时候设计师还是参照了最初的Persona迭代方案上线后反而收到了一些新用户的投诉。
所以不断收集目标用户的信息及时对Persona进行更新这样才能保证Persona的准确性从而保证这个Persona对产品参考价值是持续有效的解决我们一开始提到的认知偏差问题。
## 炒炒总结
今天,我们从讨论用户需求的场景出发,谈到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可能会对目标用户产生认知偏差,不过,用户画像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用户画像中的用户就一定是真的目标用户吗?答案是不一定的。所以,我提出,我们要分辨用户画像中的真真假假,才能有效地消除我们对真用户的认知偏差。
怎么分辨?主要有三个办法,办法一就是要弄清自己到底要做什么类型的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Persona是基于产品场景通过定性的方式产出的目标用户画像用在产品设计前期通常被产品经理和设计师使用另一种是Profile是基于用户行为数据通过定量的方式产出目标用户画像一般用在已上线的产品中。
办法二就是要弄对产品场景让Persona抽象出来的信息跟产品使用的场景相契合这样我们才不会做一个假的Persona出来办法三就是要学会有效地使用用户画像要进入用户角色、提炼关键信息、把Persona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最后,我强调了,我们要学会不断收集目标用户的信息,及时更新我们的用户画像。让我们的用户画像给予我们更真实的需求反馈,让准确的目标用户群体为产品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 练习题
你在制作或使用Persona的过程中都遇到过哪些不明白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呢学完了这一讲你认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现在你有没有解决掉它呢
记得在留言区和我讨论、交流你的想法,每一次思考都会成为你进步的基石。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也欢迎你把这一讲分享给你的朋友。
感谢你的阅读,我们下一讲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