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book/Go语言核心36讲/docs/69812.md
2022-09-03 22:05:03 +08:00

9.0 KiB
Raw Permalink Blame History

48 | 程序性能分析基础(上)

作为拾遗的部分今天我们来讲讲与Go程序性能分析有关的基础知识。

Go语言为程序开发者们提供了丰富的性能分析API和非常好用的标准工具。这些API主要存在于

  1. runtime/pprof
  2. net/http/pprof
  3. runtime/trace

这三个代码包中。

另外,runtime代码包中还包含了一些更底层的API。它们可以被用来收集或输出Go程序运行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指标并帮助我们生成相应的概要文件以供后续分析时使用。

至于标准工具,主要有go tool pprofgo tool trace这两个。它们可以解析概要文件中的信息,并以人类易读的方式把这些信息展示出来。

此外,go test命令也可以在程序测试完成后生成概要文件。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前面那两个工具读取概要文件,并对被测程序的性能加以分析。这无疑会让程序性能测试的一手资料更加丰富,结果更加精确和可信。

在Go语言中用于分析程序性能的概要文件有三种分别是CPU概要文件CPU Profile、内存概要文件Mem Profile和阻塞概要文件Block Profile

这些概要文件中包含的都是在某一段时间内对Go程序的相关指标进行多次采样后得到的概要信息。

对于CPU概要文件来说其中的每一段独立的概要信息都记录着在进行某一次采样的那个时刻CPU上正在执行的Go代码。

而对于内存概要文件其中的每一段概要信息都记载着在某个采样时刻正在执行的Go代码以及堆内存的使用情况这里包含已分配和已释放的字节数量和对象数量。至于阻塞概要文件其中的每一段概要信息都代表着Go程序中的一个goroutine阻塞事件。

注意,在默认情况下,这些概要文件中的信息并不是普通的文本,它们都是以二进制的形式展现的。如果你使用一个常规的文本编辑器查看它们的话,那么肯定会看到一堆“乱码”。

这时就可以显现出go tool pprof这个工具的作用了。我们可以通过它进入一个基于命令行的交互式界面,并对指定的概要文件进行查阅。就像下面这样:

$ go tool pprof cpuprofile.out
Type: cpu
Time: Nov 9, 2018 at 4:31pm (CST)
Duration: 7.96s, Total samples = 6.88s (86.38%)
Entering interactive mode (type "help" for commands, "o" for options)
(pprof) 

关于这个工具的具体用法,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在进入这个工具的交互式界面之后,我们只要输入指令help并按下回车键,就可以看到很详细的帮助文档。

我们现在来说说怎样生成概要文件。

你可能会问既然在概要文件中的信息不是普通的文本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格式的呢一个对广大的程序开发者而言并不那么重要的事实是它们是通过protocol buffers生成的二进制数据流或者说字节流。

概括来讲protocol buffers是一种数据序列化协议同时也是一个序列化工具。它可以把一个值比如一个结构体或者一个字典转换成一段字节流。

也可以反过来,把经过它生成的字节流反向转换为程序中的一个值。前者就被叫做序列化,而后者则被称为反序列化。

换句话说protocol buffers定义和实现了一种“可以让数据在结构形态和扁平形态之间互相转换”的方式。

Protocol buffers的优势有不少。比如它可以在序列化数据的同时对数据进行压缩所以它生成的字节流通常都要比相同数据的其他格式例如XML和JSON占用的空间明显小很多。

又比如,它既能让我们自己去定义数据序列化和结构化的格式,也允许我们在保证向后兼容的前提下去更新这种格式。

正因为这些优势Go语言从1.8版本开始把所有profile相关的信息生成工作都交给protocol buffers来做了。这也是我们在上述概要文件中看不到普通文本的根本原因了。

Protocol buffers的用途非常广泛并且在诸如数据存储、数据传输等任务中有着很高的使用率。不过关于它我暂时就介绍到这里。你目前知道这些也就足够了。你并不用关心runtime/pprof包以及runtime包中的程序是如何序列化这些概要信息的。

继续回到怎样生成概要文件的话题,我们依然通过具体的问题来讲述。

我们今天的问题是怎样让程序对CPU概要信息进行采样

这道题的典型回答是这样的。

这需要用到runtime/pprof包中的API。更具体地说在我们想让程序开始对CPU概要信息进行采样的时候需要调用这个代码包中的StartCPUProfile函数,而在停止采样的时候则需要调用该包中的StopCPUProfile函数。

问题解析

runtime/pprof.StartCPUProfile函数(以下简称StartCPUProfile函数在被调用的时候先会去设定CPU概要信息的采样频率并会在单独的goroutine中进行CPU概要信息的收集和输出。

注意,StartCPUProfile函数设定的采样频率总是固定的,即:100赫兹。也就是说,每秒采样100次,或者说每10毫秒采样一次。

赫兹也称Hz是从英文单词“Hertz”一个英文姓氏音译过来的一个中文词。它是CPU主频的基本单位。

CPU的主频指的是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也常被称为CPU clock speed。这个时钟频率的倒数即为时钟周期clock cycle也就是一个CPU内核执行一条运算指令所需的时间单位是秒。

例如,主频为1000Hz的CPU它的单个内核执行一条运算指令所需的时间为0.001秒,即1毫秒。又例如,我们现在常用的3.2GHz的多核CPU其单个内核在1个纳秒的时间里就可以至少执行三条运算指令。

StartCPUProfile函数设定的CPU概要信息采样频率相对于现代的CPU主频来说是非常低的。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过高的采样频率会对Go程序的运行效率造成很明显的负面影响。因此runtime包中SetCPUProfileRate函数在被调用的时候,会保证采样频率不超过1MHz兆赫也就是说它只允许每1微秒最多采样一次。StartCPUProfile函数正是通过调用这个函数来设定CPU概要信息的采样频率的。

另一方面经过大量的实验Go语言团队发现100Hz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设定。因为这样做既可以得到足够多、足够有用的概要信息又不至于让程序的运行出现停滞。另外操作系统对高频采样的处理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情况下超过500Hz就很可能得不到及时的响应了。

StartCPUProfile函数执行之后一个新启用的goroutine将会负责执行CPU概要信息的收集和输出直到runtime/pprof包中的StopCPUProfile函数被成功调用。

StopCPUProfile函数也会调用runtime.SetCPUProfileRate函数,并把参数值(也就是采样频率)设为0。这会让针对CPU概要信息的采样工作停止。

同时它也会给负责收集CPU概要信息的代码一个“信号”以告知收集工作也需要停止了。

在接到这样的“信号”之后那部分程序将会把这段时间内收集到的所有CPU概要信息全部写入到我们在调用StartCPUProfile函数的时候指定的写入器中。只有在上述操作全部完成之后,StopCPUProfile函数才会返回。

好了经过这一番解释你应该已经对CPU概要信息的采样工作有一定的认识了。你可以去看看demo96.go文件中的代码并运行几次试试。这样会有助于你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总结

我们这两篇内容讲的是Go程序的性能分析这其中的内容都是你从事这项任务必备的一些知识和技巧。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与程序性能分析有关的API主要存在于runtimeruntime/pprofnet/http/pprof这几个代码包中。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收集相应的性能概要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输出到我们指定的地方。

Go语言的运行时系统会根据要求对程序的相关指标进行多次采样并对采样的结果进行组织和整理最后形成一份完整的性能分析报告。这份报告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概要信息的汇总。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把概要信息输出到文件。根据概要信息的不同概要文件的种类主要有三个分别是CPU概要文件CPU Profile、内存概要文件Mem Profile和阻塞概要文件Block Profile

在本文中,我提出了一道与上述几种概要信息有关的问题。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会继续对这部分问题的探究。

你对今天的内容有什么样的思考与疑惑,可以给我留言,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次再见。

戳此查看Go语言专栏文章配套详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