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KiB
30 | 数据评估(上):如何实现高可用的上报组件?
无论是“高效测试”中的实时监控,还是“版本发布”中的数据校验平台,我都多次提到了数据的重要性。
对于数据评估,我们的期望是“又快又准”。“快”,表示数据的时效性。我们希望在1小时内,甚至1分钟内就可以对数据进行评估,而不需要等上1天或者几天。“准”,表示数据的准确性,保证数据可以反映业务的真实情况,不会因为数据不准确导致做出错误的产品决策。
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数据平台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依赖客户端数据采集和上报的能力。那应该如何保证客户端上报组件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如何实现一个“高可用”的上报组件呢?
统一高可用的上报组件
可能有同学会疑惑,究竟什么是“高可用”的上报组件?我认为至少需要达到三个目标:
-
数据不会丢失。数据不会由于应用崩溃、被系统杀死这些异常情况而导致丢失。
-
实时性高。无论是前台进程还是后台进程,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及时上报。
-
高性能。这里主要有卡顿和流量两个维度,应用不能因为上报组件的CPU和I/O过度占用导致卡顿,也不能因为设计不合理导致用户的流量消耗过多。
但是数据的完整性、实时性和性能就像天平的两端,我们无法同时把这三者都做到最好。因此我们只能在兼顾性能的同时,尽可能地保证数据不会丢失,让上报延迟更小。
在“网络优化”中,我不止一次的提到网络库的统一。网络库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组件,无论是应用内不同的业务,还是Android和iOS多端,都应该用同一个网络库。
同理,上报组件也是应用重要的基础组件,我们希望打造的是统一并且高可用的上报组件。
一个数据埋点的过程,主要包括采样、存储、上报以及容灾这四个模块,下面我来依次拆解各个模块,一起看看其中的难点。
1. 采样模块
某些客户端数据量可能会非常大,我们并不需要将它们全部都上报到后台。比如说卡顿和内存这些性能数据,我们只需要抽取小部分用户统计就可以了。
采样模块是很多同学在设计时容易忽视的,但它却是所有模块中最为复杂的一项,需要考虑下面一些策略的选择。
大多数的组件采用的都是PV次数采样,这样的确是最简单的。但是我们更多是在性能数据埋点上采样,为了降低用户的影响面,我更加倾向于使用UV采样的方式。而且为了可以让更多的用户上报,我也希望每天都可以更换一批新的用户。
最终我选择的方案是“UV采样 + 用户标识随机 + 每日更换用户”的方式,但是采样还需要满足三个标准。
-
准确性。如果配置了1%的采样比例,需要保证某一时刻只有1%的用户会上报这个数据。
-
均匀性。如果配置了1%的采样比例,每天都会更换不同的1%用户来上报这个数据。
-
切换的平滑性。用户的切换需要平滑,不能在用一个时间例如12点,所有用户同时切换,这样会导致后台数据不连贯。
实现上面这三个标准并不容易,在微信中我们采用了下面这个算法:
// id:用户标识,例如微信号、QQ号
id_index = Hash(id) % 采样率倒数
time_index = (unix_timestamp / (24*60*60)) % 采样率倒数
上报用户 =(id_index == time_index)
每个采样持续24小时,使整个切换可以很平滑,不会出现所有用户同时在0点更换采样策略。有些用户在早上10点切换,有些用户在11点切换,会分摊到24小时中。并且从一个小时或者一天的维度来看,也都可以保证采样是准确的。
不同的埋点可以设置不同的采样率,它们之间是独立的、互不影响的。当然除了采样率,在采样策略里我们还可以增加其他的控制参数,例如:
-
上报间隔:可以配置每个埋点的上报间隔,例如1秒、1分钟、10分钟、60分钟等。
-
上报网络:控制某些点只允许WiFi上传。
2. 存储模块
对于存储模块,我们的目标是在兼顾性能的同时,保证数据完全不会丢失。那应该如何实现呢?我们首先要思考进程和存储模式的选择。
业内最常见的上报组件是“单进程写 + 文件存储 + 内存缓存”,虽然这种方式实现最为简单,但是无论是跨进程的IPC调用堆积(IPC调用总是很慢的)还是内存缓存,都可能会导致数据的丢失。
回顾一下在“I/O优化”中,我列出的mmap、内存与写文件的性能对比数据。
你可以看到mmap的性能非常不错,所以我们最终选择的是 “多进程写 + mmap”的方案,并且完全抛弃了内存缓存。不过mmap的性能也并不完美,它在某些时刻依然会出现异步落盘,所以每个进程mmap操作需要放到单独的线程中处理。
“多进程写 + mmap”的方案可以实现完全无锁、无IPC并且数据基本不会丢失,看上去简直完美,但是真正实现时是不是像图中那么简单呢?肯定不会那么简单,因为我们需要考虑埋点数据的聚合以及上报数据优先级。
-
埋点数据的聚合。为了减少上报的数据量,尤其是部分性能埋点,我们需要支持聚合上报。大部分组件都是使用上报时聚合的方式,但是这样无法解决存储时的数据量问题。由于我们使用的是mmap,可以像操作内存一样操作文件中的数据,可以实现性能更优的埋点数据的聚合功能。
-
上报数据优先级。很多上报组件埋点时都会使用一个是否重要的参数,对于重要的数据采用直接落地的方式。对于我们的方案来说,已经默认所有的数据都是重要的。关于上报数据的优先级,我建议使用上报间隔来区分,例如1分钟、10分钟或者1小时。
对于一些敏感数据,可能还需要支持加密。对于加密的数据,我建议使用单独的另一个mmap文件存储。
为什么上面我说的是数据基本不会丢失,而不是完全不会丢失呢?因为当数据还没有mmap落盘,也就是处于采样、存储内部逻辑时,这个时候如果应用崩溃依然会造成数据丢失。为了减少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做了两个优化。
-
精简处理逻辑。尽量减少每个埋点的处理耗时,每个埋点的数据处理时间需要压缩到0.1毫秒以内。
-
KillProcess等待。在应用主动KillProcess之前,需要调用单独的函数,先等待所有队列中的埋点处理完毕。
3. 上报模块
对于上报模块,我们不仅需要满足上报实时性,还需要合理地优化流量的使用,主要需要考虑的策略有:
为了解决后台进程的上报实时性问题,我们采用了单进程上报的策略,我推荐使用保活能力比较强的进程作为唯一的上报进程。为了更加精细地控制上报间隔,我们采用更加复杂的班车制度模式。
后来经过仔细思考,最终的上报模块采用“多进程写 + 单进程上报”。这里有一个难点,那就是如何及时的收集所有已经停止的班车,会不会出现多进程同步的问题呢?我们是通过Linux的文件rename的原子性以及FileObserver机制,实现了一套完全无锁、高性能的文件同步模型。
每个进程在对应优先级的文件“停车”的时候,负责把文件rename到上报数据存放的目录中。因为rename是原子操作,所以不用担心两个进程会同时操作到同一个文件。而对应的上报进程只需要监听上报数据目录的变化,就可以实现文件状态的同步。这样就避免了多进程同步操作同一个文件的问题,整个过程也无需使用到跨进程的锁。
当然上报模块里的坑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合并上报文件时应该优先选择高优先级的文件;对于上报的包大小,在移动网络需要设置的比WiFi小一些,而不同优先级的文件需要合并组包,尽量吃满带宽;而且在弱网络的时候,我们需要把数据包设置得更小一些,先上报最高优先级的数据。
4. 容灾模块
虽然我们设计得上报模块已经很强大,但是如果使用者调用不合理,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性能问题。我曾经遇到过,某个同学在一个for循环连续埋了一百万个点;还有一次是某个用户因为长期没有网络,导致本地堆积了大量的数据。
一个强大的组件,它还需要具备容灾的能力,本地一般可以有下面这些策略。
容灾模块主要是保证即使出现开发者使用错误、组件内部异常等情况,也不会给用户的存储空间以及流量造成严重问题。
数据自监控
通过“多进程写 + mmap + 后台进程上报 + 班车模式”,我们实现了一套完全无锁、数据基本不会丢失、无跨进程IPC调用的高性能上报组件,并且通过容灾机制,它还可以实现异常情况的自动恢复。
那线上效果是不是真的这么完美?我们怎样确保上报组件的数据可靠性和时效性呢?答案依然是监控,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自监控体系,为后续进一步优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1. 质量监控
上报组件的核心数据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当然,如果我们追求更高的实时性,可以选择计算小时到达率,甚至是分钟到达率。
2. 容灾监控
当客户端出现容灾处理时,我们也会将数据单独上报到后台监控起来。
除了异常情况的监控,我们还希望将用户每日使用的移动流量和WiFi流量做更加细粒度的分区间监控,例如0~1MB的占比、1~5MB的占比等。
总结
网络和数据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组件,今天我们一起打造了一款跨平台、高可用的上报组件。这也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方案,在各方面的质量指标都比传统的方案有非常大的提升。
当然真正落实到编码,这里面还有非常多的细节需要考虑,也还有大大小小很多暗坑。而且虽然我们使用C++实现,但是也还需要处理不同平台的些许差异,比如iOS根本不需要考虑多进程问题等。
在实践中我的体会是,当我们亲自动手去实现一个网络库或者上报组件的时候,才会深深体会到把一个新东西做出来并不困难,但是如果想要做到极致,那必然需要经过精雕细琢,更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迭代和优化。
课后作业
你所在的公司,目前正在使用哪个数据上报组件?它存在哪些问题呢?欢迎留言跟我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
今天的课后作业是,在实现方案中我故意隐去了两个细节点,这里把它们当作课后作业留给你,请你在留言中写下自己的答案。
1. 采样策略的更新。当我们服务器采样策略更新的时候,如果不使用推送,怎样保证新的采样策略可以以最快速度在客户端生效?
2. 埋点进程突然崩溃。你有没有想到,如果Process A突然崩溃,那哪个进程、在什么时机、以哪种方式,应该负责把Process A对应的埋点数据及时rename到上报数据目录?
欢迎你点击“请朋友读”,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好友,邀请他一起学习。最后别忘了在评论区提交今天的作业,我也为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准备了丰厚的“学习加油礼包”,期待与你一起切磋进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