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book/技术领导力实战笔记/docs/9308.md
2022-09-03 22:05:03 +08:00

9.3 KiB
Raw Permalink Blame History

大咖对话 | 如何高效管理8000+规模的技术团队

你好!

本周作客“大咖对话”的嘉宾是苏宁易购IT总部执行副总裁乔新亮。乔新亮拥有16年企业架构规划设计和系统集成的工作经历曾任IBM全球咨询服务部副合伙人现担任苏宁易购集团IT总部执行副总裁全面负责苏宁易购技术管理和项目管理工作在苏宁转型的历程中亲历了苏宁技术团队从上百人到8000人的急速扩张及发展。

极客时间苏宁现在的技术团队有8000多人您如何管理如此大规模的技术团队呢

乔新亮这几年苏宁一直在快速扩张技术团队从四年前的10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8000多人到今年年底肯定会超过一万人。在这个快速扩张的过程中涌进来了很多不同背景、不同水平的人给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

我们的做法是打造一个数据化管理体系,力争做到不管进来的人是什么背景、什么水平,都能顺利的融入到这个体系里面,能有发展的空间、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否则就会很麻烦,会冲垮苏宁原本的团队、流程、文化等所有东西。

而体系的基础是数据,整个业务、交易都要去做数据化。举例来说,今天,我们对每一个上到生产的服务都有管理,服务之间的关系也有管理,包括这些服务之间的契约是否清晰、每个服务的响应时间是多少等,全都被数据化,并纳入体系管理。

我们会根据这些数据做宏观的把控,规划苏宁的前进方向,同时,我们也会把这些数据提供给各个团队,赋能给他们,让他们依据这些数据自我管理。

总的来说我们这些年一直在努力做的就是把IT管理的对象数据化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体系化的技术管理机制并把数据赋能给各个管理团队让小到一个经理大到上面的总监、总经理都能看到他们团队各方面的数据然后以此为依据进行管理。

到这时候当体系真正搭建起来之后团队是1000人和8000人就没有太大的关系了我能管1000人就能管8000人甚至再扩张到上万人也没有问题。未来我们还可能会把这套体系作为对外输出的苏宁云的一部分甚至是其中的核心价值部分。

极客时间:有了体系和数据之后,您具体是如何执行管理的呢?

乔新亮:简单的说,就是产品化,一切以产品的维度来管理。当这些数据被汇集起来之后,会先汇总到产品,而不是人,因为产品才是更贴近业务、对用户或客户更有价值的东西。汇总到产品之后,再将评价数据具体分配到团队、个人,而这中间都依赖于此前的数据化基础。

此外,苏宁的管理也从原来的偏向架构技术的管理,到今天所有的都围绕着产品和核心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所有的内容,包括架构、稳定性、安全性、项目等都会汇总到一个产品维度去看,以架构管理为例,最终我要看的就是这个架构对产品有什么价值、能产生多少价值。

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这套数据化管理体系再加上相应的绩效管理,对整个团队的倾向性影响是非常大的,基本能做到指哪打哪。这样就可以做到在一定时间内聚焦在某些方面,把这些方向做到一定成熟度后,就可以相对弱化它,再去强化其他方面,这样公司整体就能一块一块地补上薄弱部分,最后形成一个优秀的整体。

比如我们经常组织的稳定性月、安全月、用户体验月等活动,就是聚焦大家,让大家一起去着重提升某个方向。

这点也是我觉得在管理中很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在一定时间内聚焦,不能铺得太开,否则一方面是研发团队忙不过来,也做不到极致优秀,就可能失去动力;另一方面,站在用户的角度,他们也没法看到产品特别明显的进步。

所以,管理既要有完美主义,又要有不完美主义。从大处着眼,你得想得完美一点,规划得完美一点;从小处着手,你就得接受你在聚焦的点之外,系统还存在的不完美之处。而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需要不停地用数据去衡量,看看当前的方向与进度是否需要修正。

另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在于,原来绩效考核可能是一个月甚至是一个季度的,现在变成了实时反馈,大家就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努力。这就像打仗一样,现在已经能指挥到单兵了,而且是实时指挥,这在过去没有数据化的时候是很难做到的。

极客时间:在如此体系化的管理之下,如何激发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呢?

乔新亮:我之前谈到,所有的管理都得有数据,然后都得有评判,但评判不代表批判,一般的管理都比较倾向于惩罚,但我们希望用激励代替管理,尽量减少“管”的部分。

比方说一个产品原本是60分极致的目标是100分现在团队做到了80分可以说它还差20分但我更希望是鼓励他们提高了20分如果他们真的做到了100分那更是要大大地鼓励与奖励。

我们希望在苏宁的技术管理体系里面打造一个激励机制,鼓励员工们不断向上,鼓励大家不断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水平。

除了传统的激励措施之外,苏宁也在打造一个内部创业机制,每一个团队都可以申请以创业公司的方式去推进,也就是驱动型的创业生态。

而什么叫创业公司说的俗一点他创业成功了他就财务自由了。我们也是用一样的方式比如说顶层的你的产品能够去占领市场或者底层的你的产品能为公司占领市场做出贡献你就能不断拿到融资不断拿到苏宁云的天使、VC、PE。

以后可能大家的薪资构成就是月薪、奖金、股权和期权也有完整的体系相当于是拿着薪资在创业。这样做除了能激发主观能动性以外也会给团队以压力。简单来说团队就是一个创业公司而创业公司是有压力的如果你把钱花完了还没有达到目标那么你就是失败了没什么可说的。而如果你成功了你就能获得更多的资源拿完天使拿VC拿完VC拿PE一直拿上去相对来说会更公平。

同时,这样的机制也能把更多的优秀人才吸引进来,毕竟我们可以给对方提供平台、基础设施、客户关系等各种资源,还可以提供资本支持,降低对方的创业风险,让他们可以在一个没那么紧迫的环境里好好打磨产品、实现想法。

目前,这个内部创业机制我们还在完善,最终,我们希望能用投资代替管理,以此来解决整个激励问题。想想看,如果真的能把八千到一万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出来,让他们觉得是在为自己拼搏,那一定会带来很多不一样的变化。

不过也不能急,当这边的体系还没建立起来的时候,传统的管理肯定是要继续的,要慢慢的、有序的切到这边来。

极客时间:在打造苏宁的数字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您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乔新亮:最大的一个挑战还是利益和信任问题。我们必须要承认,一个管理者他有好的地方,肯定也有不好的地方,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所有都很好的话,也就不需要管理了。

所以,一开始说要数据化,把所有数据都呈现出来的时候,大家会觉得我的所有问题都暴露在了阳光底下,会被所有人都看到,会觉得不高兴,甚至会抵制。

这个时候,作为最高管理者,你要打消大家的这种想法,不要让对方觉得你搞这个数据化是为了找他问题,而是要让他觉得,你的本质是想帮他成功、帮他把管理做好。

所以,要想消解对方的抵触,改变他们的想法,首先就是要沟通,一定要跟对方说清楚讲明白这件事情对他们的好处。毕竟他们也是团队管理者,下面可能也带着几十、几百号人的团队,他们对管理也有痛点,而这个数据出来之后,对他们管理自己的团队也是有好处的。

简单来说,就是要让自己跟他们站在一边,不要跟他们站在对立面,而是要表现出我给你提供数据、提供工具、提供手段,是来帮助你做管理的。

其次就是一定不要先上绩效,要先出数据,让大家看到这么做的好处。一旦先跟绩效挂上钩,那么大家的反弹一定是非常厉害的,甚至会出现隐藏作假的现象。像之前提到的数据,一定要留有几个月的缓冲时间,让他们看到数据的好处,当基于这些数据,大家都有了实质的提升之后,再慢慢把它跟绩效考核结合起来。

所以,管理者一定不要跟那些被管理的对象站在对立面,也不要高高地站在神坛上,而是要变成他们的盟友,要打心底里相信,我现在做的事情是对对方有好处的,是在帮助对方提升。

至于之后真正收集数据、搭建系统的过程,我反而觉得只是项目推进的问题,真正难的还在于人心,在于如何建立这种信任机制,这一点,甚至比管理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