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KiB
第173讲 | 于人:研发团队人均产能3年提升3.6倍的秘诀(下)
你好,我是随行付CTO于人,随行付的技术管理实践可以用12个字概括,就是“定战略、抓战术、搭班子、带队伍”。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分享了定战略和抓战术两方面的心得,今天我将继续分享我们团队在搭班子和带队伍方面的实践,希望你听完后能有所收获。
搭班子,正视二八定律、顺应人性
搭班子,我也总结了3个词:选人材、选阵型、搭团队。
1.选人材:正视二八定律,能者重用
如图所示,团队成员可以从业绩强弱、价值观强弱等维度出发,划分成千里马、小白兔、狐狸、野狗、老黄牛等不同的类型。领导者一定想清楚,团队由什么样的成员构成。
领导者要把80%的精力用在业绩强、价值观也强的“千里马”身上;把价值观强但业绩弱的“小白兔”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尤其注意不能放在管理位置上;找业绩强但价值观弱的“野狗”深谈一次,争取将其转化为千里马,假如无果,果断放弃;尽早识别业绩和价值观双弱的“狐狸”,并把他干掉;最后,对待价值观和业绩都处于中流水准的“老黄牛”,要利用公平、公正的制度,保证他们多劳多得,引导他们自己成长为“千里马”。
很多领导者容易犯一个错误,喜欢在“小白兔”身上投入大量的管理精力,期待小白兔的业绩发生质变。其实软件开发行业很看重天赋,天赋能保证生产力的量级。价值观强而业绩弱,只能说明能力已经触达其天花板,而能力上限的问题很难靠管理就轻易解决。因此,让“小白兔”承担其无法胜任的工作,领导者可能是好心办了坏事,“小白兔”处理起工作来也可能事倍功半。
所以我的建议是,领导者要把80%的精力用在“千里马”身上。如果对客观存在的事实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可能会导致管理手段畸形,浪费大量机会。
2.选阵型:复合结构灵活运用
合理的组织结构,能够更好发挥成员间的配合能力,非常考验领导者组织结构设计的智慧。
举个例子,如下图所示,目前随行付有四种组织结构,分别是:研发组、项目组、专家组和兴趣组。
研发组是由需求、开发、测试人员组成的面向业务线的敏捷团队,目标是高速交付。研发组的协作方式是KanBan(看板)。顺便说一句,我们随行付使用的是物理看版,大家一致觉得围着白板开站立会,更加有团队的感觉。
项目组是遇到紧急重要的任务时,从各团队抽调人手,集中攻坚的工作方式。因为涉及人员调动,对日常工作有一定影响,所以需要自上而下审批。不过一旦项目成立,就要千方百计达成目标。目前随行付的项目评价,已经可以完全做到系统化,能利用数据数据建模,客观评价项目组业绩。
专家组是由各领域专家组成,针对重要主题,进行专业性讨论的组织。比如技术专家组、设计专家组、风控委员会等,专家组同时肩负研发团队职级评审的责任,共同决策员工职级晋升。
重点提一句,专家组有否决权、建议权,但是没有决策权。我们的管理原则,每一件事都有且仅有唯一主责人,负责决策和承担责任。主责人可以委托专家组决策,但是最终成败,皆由主责人一力承担。
兴趣组是随行付技术团队的一种民间组织,只需要备案即可成立。组员利用业余时间一起研究新技术、学习新知识,例如:自动化测试兴趣组、敏捷开发活动组等。
通过多种组织结构的灵活运用,随行付可以应对日常工作中的各种场景。研发组确保了常规工作的自动运转,项目组攻坚紧急任务,专家组调动集体智慧并且彰显公平,兴趣组赋能团队成长。
3.搭团队:取长补短发挥“木桶效应”
选出了人材,也选好了阵型,最后要做的就是人材与阵型的匹配。我们需要智慧地搭建团队,“搭”体现在团队能力最大化,如果我们把长板搭在一起,团队成为木桶;把短板搭在一起,团队则变成木盆。因此我们要识人,更要善用人。
搭团队,要注重补短板;而用人,恰恰要取长板,一定不能反着来。有的管理者,错误的把补短板用在了下属个人成长上,这是极其错误的,因为我在这方面就有血的教训。正是因为尝试让下属补短板,我手下两员大将一死一伤,其中一位最终选择离职,另外一位也消沉了很久,花了很长时间才重拾信心。所以我认为搭团队的艺术就体现在取长补短、实现共赢。
你一定知道,木桶的水位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而交付速度,取决于流程中最慢的环节。这里推荐一本管理学小说《目标》,我们技术管理者,天天和性能作斗争,书中的TOC瓶颈理论一定能引起你的共鸣。
带队伍,试错文化推动快速成长
带队伍,也有3个总结词:带着做,带着说,带着想。
1.带着做,带着团队在实践中进步
随行付是一个重实践的团队,非常注重给员工提供一种在实践中进步的机会。我们提倡因材施用,为不同能力、不同意愿的员工,设计适合他的任务,并且采用差异化的管理手段辅助他完成任务,实现成长。
如图所示,针对一项任务,如果判断员工意愿够,但能力不够,领导者可以传授具体的工作细节,要求员工执行,主要磨练他的动手能力。这种管理方式,我们称之为指令型管理,通常对新员工可以采用这种手段。
如果某项任务,我们判断员工完全可以胜任,但是员工信心不足,这个时候我们会采用支持型管理,给予员工鼓励与支持,提升他的意愿。
如果不幸,员工进入了能力、意愿都弱的状态,我们会精心设计任务,由易到难,一点点教会员工,并帮助他重拾信心,也就是采用教练型管理。
最后,如果某一项任务,员工轻车熟路,信心爆棚,我们会采用完全授权型管理,留给员工自主试错的成长空间。
说到试错,我和你分享一个亲身经历:2015年初,我们新系统上线,阴差阳错下,系统报了一个Native异常,没有被捕获住,造成了1500多万的潜在损失。当时,作为研发团队主负责人的我,以为当天就会背包走人,可是公司并没有第一时间追责,只是叮嘱我尽快组织大家解决问题,争取降低损失。经过不懈努力,我们虽然化解了大部分风险,但是依然造成不小的损失。一天天过去,事情逐渐平息,我天天等着领导找我“秋后算账”,可处罚迟迟没有降临。最后我实在受不了这种煎熬,主动跑去问当时的上级,即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我说出了这么大的事,公司打算怎么处理我?我得到了影响我一生的回答。他说:“公司花了这么大成本,让你学到了经验教训。让你离职,公司岂不白损失了?”
这就是随行付的试错文化,这或许就是我们快速增长的动力来源之一。从这件事起,我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未来贡献,把欠公司的这份损失赚回来。我也把公司的试错文化传承了下来,大胆让兄弟们去试,去闯。
另外,指令型、支持型、教练型和完全授权型四种管理方式,需要与员工的胜任力匹配,一定不可错位。如果员工能力不足,你却拼命打气,用提升意愿的方式支持他,他大概率会被你坑杀。而如果员工能力、意愿都完全胜任,领导者却手伸太长,不给空间,就是在逼下属离职。
人是活的,是可以在实践中成长的;任务也是活的,是可以拆分的。给每位员工设计合适的任务,让员工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而成长,就是领导者的艺术。
- 带着说,注重方法论的沉淀与分享
如图所示,领导者带领员工成长一般会经历4个阶段,首先是“我做你看”,领导者给员工示范;其次是“你做我看”,员工实践,领导者从旁指导;再次是“我说你听”,领导者总结理论传授给员工;最后是“你说我听”,员工总结自己的方法论并分享给团队,形成团队沉淀。
员工成长70%来自“工作中学习”,20%来自“向他人学习”,10%来自“正式培训”。
领导者应该培养团队的分享文化,有句瑞士谚语说得好,“火炬会互相点燃”,我们要让知识之火传遍整个团队。
在这方面,随行付通过内部的“百人讲坛”给大家创造了良好的分享环境,并且为了鼓励分享,我们把技术影响力作为员工职级晋升的重要条件。
3.带着想,以团队自我进化为目标
带队伍的最高境界,是让团队自管理,实现团队自我进化。关键Key是由人治变为法治,领导者要学会限制自己的权利,学会放手。
当制度建立起来,团队就可以“自动化”运转;如果把制度修订权也交给团队,那么管理就实现了“智能化”。再推荐一本书《重新定义管理:合弄制改变世界》,虽然这本书翻译版的质量较差,诸多用词不当,但瑕不掩瑜,掩盖不了其理念的先进,有迷惑之处欢迎找我探讨。
目前随行付正在努力践行“自管理”,流程设定已经完全实现PDCA的自管理闭环。
总结
结束前,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 随行付的技术管理实践,分为四象限,分别是定战略、抓战术、搭班子、带队伍。
- 定战略,包含3个步骤:定范围、定赛道、定路径。
- 抓战术,可以用3个词概括:抓大、放小、管细。
- 搭班子,也是3个步骤:选人材、选阵型、搭团队。
- 带队伍,包含3个“带”:带着做、带着说、带着想。
以上就是随行付技术团队这几年的管理实践,这些管理实践结合微服务实践就是随行付人效3年提升3.6倍的秘诀,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后,再跟你分享四句话,分别是“先胜而后求战,格物而后致知;上下同欲者胜,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我从孙子兵法和论语里摘录出来的,常读常新,希望也能给你带来灵感。
感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也欢迎把它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作者简介
于人,随行付CTO,黑少微服务商店创始人,Iron Cloud 微服务开发平台创始人,专注于金融科技领域。拥有9年分布式金融系统实践经验,5年支付系统演进经验。对微服务架构有独到见解,对微服务发展趋势有前瞻性理解。管理经验全面,擅长通过分工、聚焦与放权,系统性提升组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