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KiB
大咖问答 | 发现下一个小米,不是只能靠运气
你好!
本周与我们对话的嘉宾是迅雷创始人程浩。2018年5月,程浩宣布和田鸿飞、江平这两位硅谷老友共同创立新一代技术型VC「远望资本」。迅雷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中典型的强技术创新基因公司,从企业家转型成为投资人,这样的经历让程浩更愿意投资有技术创新背景的公司。
对于技术人如何选择创业赛道,以及如何加入一家前景光明的创业公司,程浩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给出了一些非常中肯的建议。
Q:远望资本强调投资要“聚焦赛道”,那么对于技术型人才来说,创业应该怎么选赛道?
程浩:其实技术人选赛道的逻辑跟其他人群是一样的,首先要建立在一波大势、一波红利之上。我过去的经历告诉我,这样做绝对事半功倍,否则只会事倍功半。举个简单的例子,早期在开放平台上发展起来的公众号、微博大V等,都是借助了平台早期红利,现在再做微信公众号,涨粉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红利已经过去了。
BAT为什么能成功?迅雷为什么能发展起来?一个是中国的人口红利,一个是宽带迅速普及带来的红利。小米为什么能崛起?是智能手机的这一波红利。简言之,有红利才能发展的快。如果说现在创业,还做互联网,或者移动App,你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获客,去App Store买流量吗?根本不现实。
2000年之后的大势是互联网,2010年之后的大势是移动App,在我看来,现在的核心赛道一是人工智能,这也是远望资本关注的重点,我们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在汽车、机器人、零售、金融等领域的应用。二是微信小程序,这是to C的又一波社交流量红利。
对于VC来讲,选择赛道是战略层面的问题,投后管理是战术层面的问题。我觉得技术人创业跟一般人创业一样,都应该选择最有红利的赛道,这不是机会主义,而是历史经验的总结。赛道没选对,你再聪明再努力,都不会发展得很快。
Q:根据你的观察,技术创业容易踩哪些坑?
程浩:首先技术人创业,不要执着于技术主导,也就是不要有必须当老大的心态。行业是第一位的,如果这个行业是运营驱动的,那CEO必须是擅长运营的,如果这个行业是产品驱动的,那么产品经理应该是CEO,当然如果这个事是技术驱动,那么懂技术的做CEO最合适。简单来说就是,CEO必须得是这个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你作为一个技术大牛,不要因为必须要做老大,而选择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也不要选一个虽然自己擅长但是发展很慢的行业。 正确的姿势是应该首先选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然后缺什么补什么,如果这个行业运营驱动,你找个懂运营的做CEO,自己做二把手是最好的。
另外我建议创业之初一定要把利益怎么分配约束好,所有的事情都根据协议走。大家开始创业时都在兴头上,不愿意讨论这些事,结果到最后往往就各有各的解释,容易扯皮。有经验的创业者都会有协议约束。如果是新手,就要考虑把所有的内容都先写清楚,比如万一谁中间离开了,资产怎么处置。
总之提前写清楚,是保护他们的最好方式,但这要求你必须能拉下面子。这里面有心理的问题,也有经验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第一次创业的人,他不知道要做这个事情。当然站在VC的角度上,我建议大家坚持到革命成功,不要中途退出。
如果一个企业的联合创始人比较多,我们通常会建议CEO做一个有限合伙企业,其中 CEO作为GP(一般合伙人),然后其他的所有联合创始人和员工股东都作为LP(有限合伙人),这样资本结构比较简单。
在技术团队的考核上,我觉得如果是to C就必须得是用户导向, to B就必须得是客户导向,记住永远都不能纯技术导向。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之前做迅雷看看的时候,就犯了这样的错误。迅雷是个非常技术型的公司,我们当时定的KPI就完全是技术导向的,也就是看传输的总数据量上P2P所占的比例,这完全是错的。
而若以用户体验为导向,应该是缓冲时长要尽可能的短,中断率要尽可能的少。虽然P2P的比例越高,带宽占用率就越低,我们的成本就越少,但这不是用户想要的,用户不care你的成本,只关心看视频流不流畅。我们的竞争对手就直接用服务器抗,成本很高,但是比我们流畅。所以技术很重要,但技术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服务用户。大家要注意不要为了秀技术而使用技术,而是要让你的技术为商业服务。
还有一点,技术型创业公司如果不直接面向用户/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则非常容易被上游碾压。如果单做技术提供商,你的技术壁垒不够高,上游很可能直接把你的事做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即使在有一定技术门槛的行业,技术提供商的日子也不好过,高通和MTK这几年日子都不好过,因为苹果、华为、三星、小米有了规模效益都在做自己的芯片。做技术提供商最怕上游太集中。还有被Intel收购的Movidius,专注嵌入式的视觉处理芯片。之前大疆无人机是其主要客户之一,但大疆统治了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很自然的开始做自己的芯片。这其实是一个产业链通用规律:如果一个产业链有很多环节,在某一个环节有一个垄断者,那么这个垄断者就有向上下游延展的机会,即使不延展也会把整个产业链的大部分利润吃掉。
Q:最近传闻小米上市将造就一批亿万富豪,大家纷纷表示很羡慕。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在早期发现小米或者BAT这样的公司?
程浩:技术人员应该跳出技术这个圈子,从用户思维或者从行业思维去考虑会更有价值。像现在的滴滴打车、饿了么,都不是强技术驱动的,而是强运营驱动的。如果你是一个技术人员,在早期选择企业公司的时候,是应该选择滴滴这样的公司呢,还是选择一家技术主导的,但市场不大的公司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技术人员有时会感觉如果技术在这家公司不是最主导的,我就没价值,或者我就不感兴趣,这是个误区。我觉得做任何一件事情,技术应该都是让位给商业需求,这个顺序是很清晰的。首先先是选行业、选赛道,其次才是技术在中间占的比例有多大,如果行业都错了,技术占百分之百也没用。
所以技术人员应该是先找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然后在其中选一个高速发展的企业,其次才是薪资待遇之类的其他东西。不同公司提供的薪水不会差太多,大家未来都靠股票,但是股票就完全取决这家公司做得怎么样。 最好的机会当然是能够进60人时的百度,或者100人时的小米,但是这个真的只能靠运气。但是如果你坚定的看好一家公司的时候,就可以有目标的去加入。对于BAT、小米、头条来讲,1000人规模时加入一点也不晚,这不需要靠运气,更多的靠自己的眼光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