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book/技术领导力实战笔记/docs/13670.md
2022-09-03 22:05:03 +08:00

7.2 KiB
Raw Permalink Blame History

第73讲 | 用数据来分析管理员工

上周,我们聊了创业公司招人的话题,今天,我们接着聊聊把人招进来之后该怎么育人和用人。

所有的公司都有新员工培训这个环节只是重视程度不同之后进入正式工作后还会有团队leader不断的培养。每个人的特质都不同很多时候我们很难招到跟团队完全Match的人但如果育人和用人跟得上的话在把员工变得更好的同时也能让团队更高效。

一般来说,我会把团队成员定义为三类,一个是核心骨干,一个是骨干,一个是普通同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带法,也就是不同的育人法和用人法。

实际操作中育人是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而我们每天放在工作上的时间是有上限的很难做到雨露均沾。假如你的团队现在有10个人采用平均主义在每个人身上花的时间都一样那你将会累死而且很可能效果不好因为有些人是无底洞并不值得投入很大的时间和精力。

就跟买股票一样,如果要选十只股票,那你肯定会分析考虑,做出取舍。如果平均每只股票都买的话,那还不如直接买大盘指数。

所以一定要将人才分档,把我们的大部分精力放在骨干、核心骨干上,下面分享一些我的具体做法。

1.以事育人,因材施教

王阳明说过,人须在事上磨,如果我们只用嘴说,就太肤浅了。为什么我们听完课之后要做笔记、做功课,还要考试,同样的道理,很多时候,我们在培养下属、管理干部的时候,必须用一些事情让他们得到锻炼、让他们证明自己。比如说我希望他们在项目管理上做得更精细化一点,那就对他们提出要求,通过具体的工作来磨炼他们。

很多时候,我们还需要将我们的同学扶上马,送一程,比方说他技术很厉害,那我们就可以给他设计一个阶梯型任务,让他逐步适应这个新工作,发挥自己的能力。

同时,我们要因材施教,因为不同的人的性格都不一样。有些同学是外放型的,他就适合往业务方向发展,有些同学是内敛型的,他就适合沉下来做基础建设、做工具系统。

2.言传身教,多做政委

我带过很多新人新人又分两类一类是能力强的新人他们有很丰富的经验不需要怎么教给他们定任务、做计划就好了一类是能力不强的新人但人很聪明又好学比方说校招来的新人值得培养、忠诚度高但是缺乏经验这时就是16字经验“我说你听你说我听我做你看你做我看”。

举个例子,小明刚毕业进来,很聪明、很积极,但是没经验,那我就直接派任务给他,比如帮我做个监控的日志分析,那么“我说你听”“我做你看”就是先先口把口、手把手的教他用哪些工具、怎么用怎么分析等,带他做一两次,“你说我听”“你做我看”就是我带着他做了几次之后就放手让他自己去做,看他是否真正掌握方法,同时还要定期考校他,让他总结分析这里面的要点与诀窍。

同时,我们还要多做政委,留人即留心,功夫在平时,平时要多跟员工沟通,多做知心大哥大姐。有机会多带着团队出去吃吃饭、撸撸串,利用这些机会或者每次团队建设的时机,大家一起聊聊工作、谈谈人生、关心关心他们的现状。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结合团队和个人发展目标和下属共同制定他们的长线规划这很重要要让他们感觉到leader是在很用心的帮助自己成长。让他们感到被关怀、被重视而这样的情绪必然会积极的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效率。

3.容人之短,用人之长

在用人这方面,我经常把团队成员分为四种:有心有力、无心无力、有心无力、 有力无心。

第一种有心有力,这类同学态度认真、能力胜任,即使有时活给少了,他们也会主动提出来。这类同学是最不需要操心的,给他们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他们就能向着目标自驱动的前进。

第二种无心无力,这类同学你给他三次机会,两次考核,不行就让对方走人,没必要对其倾斜资源,要时刻记住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骨干和核心骨干身上。

第三种有心无力,这类同学很努力,经常发现在加班,很辛苦,但就是出不了成果。这个看情况,第一他是老员工,他已经形成了不太好的工作习惯,你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去改变他的做事方法;第二他是刚来的新员工,刚适应环境,那就需要快速的给他换个岗位试一试。

我们公司有个规定是,当员工子当前岗位做满一年,只要他在当前岗位达标,那么想去公司任意岗位都可以申请,只要对方愿意收,当前团队就不可以拦着,必须放他走。这也是让人才流动起来,让公司整体的人才氛围更活跃、更好。很多时候硬留着对方,你痛苦他也痛苦,还不如换一换,他可以多个机会发挥自己的能力,你也可以多个空缺招来更合适的人才。

第四种有力无心,这类同学最麻烦的,能看出他技术实力不错,看他写的技术博客、发表的技术文章、写的技术报告都有模有样的,但就是天天干活心不在焉。有贡献,但是心不在,这里面很大的一个可能就是他已经对当前岗位非常熟悉,做这些事情驾轻就熟,但却没有了挑战性,不用花太多心思就能达成考核需要。

这种老员工一定要好好留下来,不能浪费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既然他还没有走,说明他还是认可团队的,所以需要给他更多的挑战和发挥空间,实在不行,也可以主动帮他找出路,比方说从业务支撑团队转到基础设施团队,进行一些工作方向上的调整。

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容人之短,用人之长”,但是知易行难,我也还在不断修炼中,有时也会有抱怨,但是你既然用了他,作为管理者就要尽量帮他发挥长处、规避短处。比如我用了小明,他不擅长对外沟通,那帮他组建团队的时候,就可以选择善于沟通的搭档,发挥各自的长处。

结语:在我看来,每一个管理场景,总有一个最佳实践,所以我非常喜欢给我的员工做画像,因此才有之前提到的核心骨干、骨干、普通同学之分,才有有心有力、无心无力、有心无力、有力无心的区别。我们用大数据来分析我们的客户,为什么不能用数据来分析我们自己的兄弟,让他们在公司呆的更开心呢。

即使真的留不住对方,我也会珍惜每一个同学离职的机会,跟他开诚布公地聊一聊,让他给我开个药方,告诉我是哪里没有做到位,怎样可以做得更好。每一次的员工离职,都是我的一次反思、学习的机会。

关于育人和用人,你是否有独家实践呢?欢迎留言跟我们分享。

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