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book/如何看懂一幅画/docs/290109.md
2022-09-03 22:05:03 +08:00

11 KiB
Raw Permalink Blame History

编辑手记 | 开一朵在技术石块里生长的小花

你好,我是丁洋洋,是油画专栏的编辑。

《如何看懂一幅画》这个专栏已经结课两周了,不知道在这段已经告别的时光里,你有没有再回过头去看我们一起走过的路?你有没有怀念我们这场很独特的艺术之旅?

专栏从7月22日上线到9月9日完结我们一起旅行了60天。罗老师笑着说我是这场旅行的检票员但是我觉得我和你一样也是一名乘客。

但是我这名老乘客的时间更长一些从4月9日到9月9日我在艺术的世界里整整度过了五个月的日子。

是的,专栏从筹备到打磨花了五个月的时间。历经150天它才有了你现在见到的样子

还记得专栏上线的第一天,我在激动和兴奋之余,看到了一位用户的留言:

这门课让我仿佛在都是技术课程的石头缝里发现了一朵美丽的小花。

这个比喻是多么的美丽呀!你会感觉好像真的看见了在许多技术石块里,有一朵小花在顽强地开着,它不因自己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而感到局促和紧张。因为,它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生长。

可是,出世容易,成长不易。那么,开一朵这样的小花到底有多难呢?

艺术小白的蜕变

作为极客时间的编辑,我和你一样,平时看的最多的就是各种技术老师的代码。刚开始决定要做油画专栏的时候,我本以为会是一件简单而又快乐的事情,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毕竟,不是每段代码都能看懂,但是看一幅画还不容易?

后来,当我看到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作品时,我想回去继续研究代码之美了。

是的,在接触油画专栏之前,和大部分人一样,我是个艺术的门外汉。倒不是说我现在的水平有多高,现在可以看懂多少作品,只是那时候我真的追着罗老师问了很多“傻问题”。

比如说,抽象画是画家瞎画的吗?这幅画也太丑了,怎么还那么有名?一幅画不是画得像才显得有水平吗?等等。也许,你在专栏里看到的某个问题,就是我最初稚嫩的印记

我:老师,你刚给我发的那张图片,画得好像呀!像照片一样。
罗老师:那个就是照片。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和罗老师几乎每天都在通话,每次通话基本都在两个小时以上,有的时候甚至是六个小时。罗老师开玩笑说我简直成为了她每天煲电话粥的情人。

你可能想问了,我们通话是做什么呢?其实是上课。

罗老师对我展开了疯狂而又密集的培训和训练,从流派、艺术家到每一幅画,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之后,我再将内容大纲讲给我们的团队,大家一起做内容评估和筛选。

甚至,我们还专门开了一场油画专栏的品鉴会,邀请了公司内部的很多小伙伴。有设计部门的小哥哥小姐姐,还有学过油画的同学。

再之后,就是我讲给其他的编辑,身边的朋友。我发现,大家对艺术都不反感,都有一定的兴趣,只是这份兴趣还没有被触发。一旦触发,也许你就发现了自己在艺术方面的潜力

一开始的我,是个流派和画家分不清楚的小白,现在看见一幅画,也能简单地说上几句。

罗老师和我说,只有你学会了,你对内容的理解才能深刻,你才会知道我们该怎么做这门课。于是,作为罗老师在极客时间的首席大弟子,我愿意扛起这面传播人类艺术优秀成果的大旗。

看看画就能提高审美?

其实,油画专栏最初不叫油画专栏,叫审美专栏。因为我们一开始想做一个审美的课程,可是,你也知道,审美二字本就虚无缥缈,再加上“课程”二字,听起来就像一门玄学。

于是,我们决定从罗老师最专业的领域出发,讲油画鉴赏。但是,那时候我们心里始终有一个疑问,看看西方油画就能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吗?

我想,这个疑问在你发现这个专栏的时候也会有,看看油画就能提高审美?看油画有什么用?艺术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学科,对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意义吗?

但是,我还是带着这个疑问,忐忑又胆怯地踏上了这条传播艺术和启发审美之路。

有一次在“上课”的时候,我们谈到了外国人都很有个性这个话题。老师说,外国人是很有个性,不会在乎别人的眼光,是因为他们活得很自信。而这种自信是因为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会人云亦云,如果他们也一直活在主流审美的牢笼里,那么很多人都会不快乐。

于是,我们从主流审美聊到了皇权制对审美的影响,从土味视频聊到了家居装修,从伪个性审美聊到了何为真正的独立思考能力,从古到今,从中到外,我们就好像阔别多年的老朋友,谈天说地。

也是这次通话让我相信了艺术和审美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可能还没有发现这种联系,但是它润物无声

因为,你看,在艺术这条长河里,那些追求创新和不畏世俗的艺术家们,那些无论经过多少岁月雕琢都被称为经典的艺术作品,他们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你的思想

后来,专栏上线后,我收到了很多人的反馈:

  • 朋友:我说我男朋友今天衣服这么好看,我后来发现是用了互补色(我认为是狗粮);
  • 同事:我昨天换个微信头像都考虑了配色和构图,三分构图法真的百搭;
  • 领导昨天看了个电影里面有一幕是《维纳斯的诞生》我瞬间就get到了

同时,我也看到了很多用户留言,更让我坚定地相信艺术和审美之间是相通的。




虽然变化有大有小,但是正如我们一开始说的,这种变化来自于意识的改变,而意识的改变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了。当我们越来越发现其中的美和乐趣,我们就愿意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记忆中的时光

所以,你现在知道了,开一朵在技术石块里生长的小花并不容易。而且有的时候,即使它开出来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它,去称赞它的顽强和独立。

专栏刚上线的时候我几乎以一分钟10次的频率去刷后台留言不停地关注着用户的反馈。当然了即使告诉自己不用在乎也会在乎地看几眼的那个销量的数字。

我知道作为一个纯艺术类的专栏在技术类课程里难有立足之地。就在我还想着怎么去安慰一下罗老师的时候就连IT工程师也发消息问我要不要安慰一下罗老师。

罗老师给我发消息告诉我,专栏销量蛮多呀!我一时语塞,想着是不是她没有看到其他专栏的销量。

后来,我们发现罗老师是真的骄傲和开心。她知道做这个专栏有多难,但是她仍旧选择做了,她知道专栏的销量暂时还不高(是的,暂时),但是她说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我:我现在对梵高感触很深,咱们的课就跟梵高的画一样,哪怕有阻力,也要努力做。
罗老师:是的,我们也像卡拉瓦乔,要做技术圈里的一道光。
我:那我们按照目录顺序,就该自由引导人民了。
罗老师:这个寓意好呀,我喜欢。
我:不过接下来就是呐喊。
罗老师:好了,我们重新排课程表吧!

罗老师是真的热爱艺术,热爱心中的艺术家,尤其是梵高。

我:罗老师,你嗓子怎么了?
罗老师:我昨天录梵高那篇,录了二十多遍才录好(咳~咳~
我:啊?二十多遍?是我们的稿子不通顺,很难读吗?
IT工程师是你们罗老师录一遍哭一遍哭了二十多次才录完。

提到IT工程师他作为一个技术人自然就成为了我们这个专栏的第一个目标用户。我和罗老师会向他询问许多意见和建议而他也是十分乐意毕竟他终于也可以给别人提需求了。

回想起那些与罗老师一起深夜改稿的时光,虽然我们隔着六个小时的时差,但是我们总在一起通话,不厌其烦地确认稿子里的知识点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我不仅收获了很多艺术知识和见解,也在孤独的深夜里吃到了不少狗粮。

回首这五个月的时间轨迹,每一步都不简单,每一个足迹都很珍贵。

所以,感谢罗老师,在身体状况不好、专栏一枝独秀的情况下,还能与我们极客时间平台共同创作优质的课程内容。

就是这样在一天又一天里,我们打磨了一讲又一讲,和你一起走过了一站又一站。

现在,我们都下车了。未来,我们会奔赴新的不同的旅途,会遇见更多精彩的人和风景。不过,我们也有可能在某个节点久别重逢。那时的你和我,我们应该都不一样了吧!

最后,希望《如何看懂一幅画》专栏可以成为你日复一日生活中的调味剂,成为你审美感知力开启的机关,成为你崭新生活的一个分水岭,成为你脑海里一段宝贵的回忆。

你可能从未去过意大利,去过欧洲,也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在罗马上一节艺术课,但是,现在你却有了机会学一堂这样的油画课。历史裹挟着艺术,向你缓缓走来,伴随着一幅幅历史中的经典作品,你好像在艺术这条长河里游荡着,地中海的阳光也仿佛在温暖地照耀着你。

愿你心中时时刻刻都有一朵在石块里生长的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