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KiB
13 | 莫奈是怎样捕捉生命中每一个瞬间的?
你好!我是罗桂霞。
上一讲,我们认识了艺术家戈雅,也见识到了他一生奇异多变的画风。但是,今天这一讲,我们要认识的艺术家,和戈雅正好相反。这个艺术家的一生基本都是一个画风,他是谁呢?
他就是克洛德·莫奈(1840-1926年)。我相信,说起莫奈,你肯定不陌生,莫奈这个名字和印象派几乎是一种绑定的状态。一提到莫奈,人们就想起印象派;一说到印象派,人们心中想到的第一个画家的名字就是莫奈。
一个人名能代表一个流派,甚至是一个时代,在油画史上,有这种成就的艺术家还是很少的。不过,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大部分人对印象派作品的印象都是“一幅没画完的画”。
尤其是在莫奈的年代,别的画家画一幅画动辄三五年,少则一年半载、几个月的,而莫奈一个月就能画好几幅画。在别人看来,这些快速完成的作品,充其量算是个稿子!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莫奈画得快是因为他要画的是某一个印象,是某一个转瞬即逝的瞬间,**就和我们用相机抓拍一系列的动作是一个道理,他要画的作品就像是我们抓拍时摁下快门的那一瞬间一样。
那么,莫奈是怎么做到的呢?他的作品又好在哪呢?印象派为什么如此出名?
如果你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妨和我去探寻莫奈的生命轨迹,通过他的作品一起来捕捉他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印象·日出:登上历史舞台
我们在第1讲讲历史与流派的时候,简单地提到过印象派是如何诞生的。那是在1874年,在一位摄影师的画室里,一群很年轻的画家举办了一次展览。莫奈的首次亮相就是在这次展览上,他选送展览的作品就是他的那一幅很有名的**《印象·日出》**。
你第一次见到这幅画也许是在高中的课本上,老师说这幅画是印象派莫奈的代表作品。当时,可能有同学问,什么是印象派?老师说,印象派就是用颜色画画,来给你表现一个印象。
的确,在我们欣赏完了这么多写实作品后,再看莫奈的这幅画,就会有种这幅画模模糊糊,还没画完的感觉。整幅画里,没有明晰的轮廓,也没有工整的勾线,透视法也不够真实,看上去就是用不同的颜色涂出来的,而且好像只涂了薄薄的一层似的。
其实,这就是印象派的画风。在印象派的画作中,一般都没有特别明显的形体和比较精细的细节刻画,他们追求的是如何用色彩去表现光、影。之前的艺术家作画,一般都会追求色彩的象征意义,比如说,我们常说的,红色代表殉道、蓝色代表纯洁、黑色代表黑暗等等。
这样的话,画家在作画时,选择颜色时是比较克制的。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同时代的学院派,学院派追求的是新古典主义,作品构图严谨、透视准确,色彩会一层一层地叠涂上去,试图达到最为真实的视觉效果,比如说,当时人们心里对油画的观念就是安格尔画的那样子的,和谐又完美。
所以,莫奈这幅画的出现,简直是石破天惊,打破了人们心里对油画的一套规矩。他的画里,蓝色仅仅因为海是蓝的,红色也是因为太阳是红色的,每一种颜色描绘的都是大自然的固有色,每一种颜色都是我们眼睛所看见的。
早上的海湾,弥漫着雾气,这种雾气就像水汽,把海湾包裹了起来。有几条船好像停留在岸边,我们能隐约看见船上的桅杆,还有移动货物的机器爪。我们甚至能看到远处的烟囱像一棵模糊的树一样。橘红的太阳升起,在天空里很是耀眼。
水面也用了不同色调的颜色点缀,最妙的就是太阳在水面上的倒影,把太阳光和水面很好地用色彩表现了出来,旁边的那个小船,也在三分线的中心,它慢慢地接近水面上的太阳光,将画面表现得更加生动。莫奈用这幅画传达给了我们整个港口日出的印象。
后来,我们把这种用色彩表现光影的方法称为现代色彩写生学,这种色彩学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而非之前的室内写生。之前画家画外景都要先在室外打好草稿和线稿,再回到工作室里整理,靠想象事物的固有色和人为打光来描摹画面,一定程度上是有失偏颇的。
而印象派则是直接在室外进行作画,让每一幅画都保持室外写生的生动性。所以,这就要求他们要能很好地把握光与色彩之间的关系,摆脱传统的绘画规则和教条。可以说,印象派革新了传统的色彩观念,将歌德的色彩知识进行了充分利用。
从莫奈这幅《印象·日出》开始,印象派就登上了历史舞台,也成为了现代绘画的新起点。
鲁昂大教堂:瞬息万变的光线
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莫奈在同一个主题下画了那么多的画?
现在,我相信你可以简单地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了。他是为了探索光在事物上不同的色彩表达。因为,光会变化,它所表现出来的色彩也是有变化的。所以,莫奈为了研究光的每种表达效果,就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个对象进行多次描绘。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莫奈的系列之一:《鲁昂大教堂》。
这些都是莫奈以“鲁昂大教堂”为主题的写生作品,描绘的是鲁昂大教堂正面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场景。这个教堂是法国的一座哥特式教堂,是1318年,也就是中世纪,为了纪念圣母所建的。不过,这个教堂不是被洗劫,就是被腾空,最后18世纪被鲁昂市政厅占领才算完好。
我们能看到,虽然是同一个教堂,在不同时间段的阳光的作用下,呈现到我们眼前的感觉完全是不一样的。正午阳光下金碧辉煌,凌晨时冷中发暖,傍晚日落时却是暖中发冷,太阳不强烈时颜色会是偏冷的暖,雾蒙蒙中的教堂会给人一种沉重感。
单独看每一幅教堂可能觉得没有什么,就是一张普通的风景画,可是放在一起你就能感觉到时间的流动,这是用眼睛看得到的变化,实实在在地摆在你面前的。
这组教堂虽然表现了不同时刻的样子,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却展现了一种永恒的美。同时,我们也能看出印象派的技法并不简单,能把这些不同时刻的教堂画得像一幅画加了不同滤镜一样,和我们现在手机的修图软件加滤镜异曲同工,只不过这是画出来了。
加滤镜的动作虽然简单,但是在绘画中,这需要绘画者对颜色的敏感度极高,点到为止的能力极强,要不然就画过了,所以这特别考究对画面感的把控,必须得基本功极强,色彩敏感度极高才能做到。
正好法国在19世纪90年代早期出现了天主教和天主教艺术的复兴,莫奈的这个鲁昂大教堂系列画作正好与时俱进,贴合了潮流。所以,这组作品是用描绘自然的方法来表现神学,一定程度上,具有很深的宗教意义。
除了鲁昂大教堂,莫奈还画过干草堆系列、日本桥系列、睡莲系列等等,每个系列都有几十幅,时间跨度甚至以年为单位,是莫奈在不同季节、不同时刻下观察所写生的。表面看是不同季节、不同日子、不同时刻的事物变化,实则表达的主题是瞬息万变的光线。
撑阳伞的女人:人生挚爱
不知道学到这儿的你,会不会心里有一种感觉,这莫奈简直就像一个没有感情的画画机器呀!春去秋来,寒来暑往的,他难道一直在观察不同时刻的光线吗?我们怎么看不到他半点自己的故事呢?其实,作为一个艺术家,莫奈肯定也是有自己个性的。
首先,他作为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打破常规、追求艺术上的创新、追求新的思想高度,这就已经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其次,生活中的莫奈,是一个很痴情的人。
你有没有看过宫崎骏的一个作品《起风了》,其中有一幕是少女在草地上采风作画。这一幕其实致敬了莫奈的一幅画《撑阳伞的女人》。
这幅画也是莫奈有名的代表作之一,它描绘的是莫奈的妻子和儿子漫步户外草地上的场景。当时,他们一家三口出去郊游,在田野散步的时候,阳光打在了他的妻子和儿子身上。
然后,他们撑着太阳伞,正好一阵微风吹来,把裙子都吹起来了。天上的云朵也随着风在流动,地上一簇一簇的小野花也被风吹得摇摇晃晃,整幅画都在表现起风了的情景。
色调整体为天蓝色和绿色,笔触用的都是比较快的、松散的笔触,能看出莫奈在创作时的状态是比较放松的。女人和孩子衣服的颜色因背景天空的环境色所限,有些偏蓝紫色和蓝灰色。
伞却因为草地的环境色呈绿色,这使整个画面在颜色方面上下呼应。天的笔触和草地上笔触相比,天更粗旷、更放松简单;草地呢,都是小笔触,更丰富,人物上的笔触则更加细腻。云的感觉像是随意用笔扫上的,但是却是如此的自然。
整幅画的视角是一个从下往上看的仰视视角,看它构图比例的话,下面1/3都是草坪的位置。你只有在比较低的位置,往上看的时候才会出现。如果我们是水平视角去看的话,这个地平线要在很远的地方,不会离得这么近。这样的处理,就让天空在画面中的比例更大了,天空显得更空旷一些,整个感觉更加温馨。
这一幅画是莫奈在1875年画的,当时她的妻子已经确诊了癌症。四年之后,也就是1879年,莫奈的妻子就去世了,对于莫奈来说,伴侣的去世是一个很可怕的打击,因为他非常爱他的妻子。
所以说,后来他画的所有关于他妻子的画,面部基本都是模糊的。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可能有两种心理意思,一个是说他不愿意面对他夫人去世的这个事实,他接受不了失去一个挚爱的人。
另外一个就是他印象中的卡米尔(她妻子名字)就是这个样子的,他已经不敢确切地、具体地描绘,回忆对于他来说太痛了。后来莫奈在法国住的地方种睡莲、盖公园的时候,全部都是按照他夫人的喜好来装扮的。
总而言之,卡米尔对他的影响非常大,她十八岁就跟莫奈在一起,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在她去世之后,他画画一直在试图描绘出他妻子的样子来,出现了好多以妻子为原型的作品。
在1886年创作了两幅类似的撑伞的女人主题的画,不过细看的话,画中女人都是没有脸的。
可能因为,每当莫奈画起撑伞的女子时,他想起来的都是卡米尔,而在他心里,谁都无法替代卡米尔的位置。所以,从此以后,莫奈画中的撑伞女子再也没有脸部刻画。
卡米尔在临终前,莫奈用画笔永远地记录下了她的样子,并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还画了一个小爱心,这是莫奈的所有画作里唯一一幅带个小爱心的签名作品。
睡莲:宇宙与生命
转眼,莫奈到了晚年,这时期的他技法已经相当成熟,艺术思想也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作为莫奈这一时期集大成的作品就是莫奈的《睡莲》,《睡莲》系列在他众多的系列里是最有名的,也是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作品。
在莫奈的画面中,光线占据了一切,画布上的形体没有明显的界限,好似超脱出了形体。莫奈的艺术语言就像是人与大自然的一种对话,这种对话是没有边界的。通过对大自然的色彩和光影描绘,创造一种可以与大自然联合与连续、和谐又不和谐的情感。
我来分析两幅具体的作品,你就明白了,下面这两幅画都叫《睡莲池》。
我们先看第一幅,整个画面里没有具体的形状,用的是蓝红色相的对比手法,构图是对角线构图法。绿色的湖水做底色,红色的倒影相配合,右边黄橙色叶子做点缀,也是简单地用线勾勒出来的,左边红色的睡莲的花瓣在深绿色的湖水和叶子的衬托下格外醒目。但是,你细看的话却只是几坨颜色在那里。
远处的湖水微微泛紫,和前面换色的叶子形成对比,让整个画面的感觉比较跳动。前景中的池水隐隐绰绰地能看到天空的倒影,与不同明度与纯度的绿色相互穿插着,让画面的空间感很足。睡莲的影子更是给画面增加了层次感,是不是有种星际空间的感觉?
我们再来看第二幅,我们能看到画面中莫奈将睡莲的光影形状溶于水中。你很难在画面中找到一个具体的睡莲,只是一簇一簇的。远处的草丛更是画家很轻松地用画笔扫出来的,只是用了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绿色,一深一浅就把空间给交代清楚了。
整个画面呈粉绿色,这时候你可以眯起眼睛看整个画面,是不是感觉特有层次?而且,这些层次都是纵向的,而非横向的?感觉每一簇睡莲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没有?
这里面红色作为辅助色,在湖水里面加强对比,增加层次;粉红色的睡莲则起到了调节画面的作用,让你会不自觉地想象画面右边之外的东西,就好像睡莲延伸过去了。这幅画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实物形状,但是张力却非常强,给人一种窥豹一斑的感觉。
那这个系列的由来是什么呢?其实是莫奈晚年的时候,他搬到了一个小农舍,然后他在那边种上了他所有喜欢的花卉。莫奈还在那边建了一个小祠堂,种了很多睡莲,以及许多水上可以长的浮生物,他在水那边还建了一个日式的那种小桥。
可以说,莫奈自己设计了整个院子,这个院子对于他来说,简直是人间天堂。因为在这个地方,他可以一直不停地画下去,还可以画出他想要表达的感觉。正如有很多艺术评论家说,他的前期作品都没有后期这些作品好,因为他后期晚年的这些作品更偏印象派一些,要更印象一些。
其实,莫奈起初只是观赏睡莲,后来他发现睡莲是一种绝佳的创作素材。第一,睡莲在水中的颜色很鲜艳,是一种比较容易反光、制造色彩效果的一种植物;第二,睡莲生长于水里,而画水面的光影效果对于印象派而言,很能锻炼技法水平。比如说,前面提到过的《印象·日出》。
正因如此,莫奈晚年的大部分时光都在画睡莲,总共约有205幅。说到这里,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上一讲我们讲过的戈雅,我们说戈雅中年耳聋后开始从内心出发去作画。而莫奈也遭遇了一场生理上的危机,他的眼睛出现了问题,得了白内障。
为什么会得白内障?因为莫奈要画大自然就要到户外写生,因为他要画不同光线下的景色,就总得盯着太阳、观察光线变化,不仅要捕捉最精确的光线和运动的细微差别,还要捕捉自然条件的变化,所以,长久下来,莫奈的眼睛就不行了。
患白内障让他的作品也发生了改变,初期画睡莲的时候,颜色是比较正常的,睡莲几乎还是睡莲的样子;后期的睡莲颜色偏粉色,白内障让他的视野很模糊,视线也不清晰,所以整体看起来,本来就印象派的作品,变得更“印象”了。
同时,从1920年到1926年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已经不是一个睡莲了,感觉画得是一个虚无的东西。每一个睡莲感觉就像是一个宇宙、一个星系,已经脱离了画面本身,好似在纯粹地画一个空间。
莫奈后期的作品已经超脱了,画睡莲已经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整个画面像一个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体,它包含了很多微小的生命体。睡莲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生命,但是它在整个画面里,从一个极小的生命体上升到了一个极大的物质。
和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语很像,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莫奈: 一生都在画色彩的追光者
至此,我们已经欣赏完了莫奈一生的几个主要作品和系列。你现在是什么感受呢?
莫奈是印象派的代名词,不是没有道理的。印象派因他而起,哪怕众人都纷纷散去,他也一直在坚持着这个路线,描摹色彩、研究光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喜欢做一件事很容易,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却很难,但是莫奈做到了。他这一辈子都穿梭于光影之间,用无限的热情去作画,去坚持这种在当时被看作是没有完成的画法,一笔一笔地记录下了生命的瞬间。这瞬间既是他的,也是大自然的,更是那个时代的。
莫奈可以顶着所有的反对之声,毫不在乎地画着他的每个可捕捉的生命瞬间,一个色相一个色相地去画,一遍又一遍地去画。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这样做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他却开了一个先河。
谁又能知道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系列和毛泽东系列的版画不是受他的启发呢?包括我们现在在手机上用的滤镜模式,都是在用色彩去调和光线。
感谢那个时代的工业锌管油画颜料和画箱的出现,艺术家们才得以带上画箱,说走就走地到各处去写生,街道、花园和田野,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感谢这些艺术家们打破传统的室内作画模式,把快速记录这件事变成了一种时代符号。
最后,感谢莫奈,他在他的有生之年用他的作品、他的执着获得了整个时代对他的尊重,也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不朽的作品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罗老师说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观察莫奈的《印象·日出》,明白了这幅画并非没有画完,而是强调日出这个瞬间给我们的印象;通过赏析不同时间段的鲁昂大教堂,我们看到了,即使是建筑,在不同时间段的容貌也是不一样的,而且区别很大;
从《撑阳伞的女人》中,我们看到了莫奈对妻子的用情至深,同时我们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要画得很清晰才会好看,其实印象里的感觉才是最无敌的,无可超越的。通过《睡莲》我们能看到莫奈不只是会表现印象,后期他的《睡莲》甚至描绘的是空间,似极了虚空,谁说印象派只是画印象的?
其实一个时代的发展也是离不开科技的推动的,正如能出现印象派、出现莫奈,是因为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生产出了方便、便捷携带的工业油画颜料。在大机器时代,我们也不能确切地说是推动了谁,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莫奈的坚持与持之以恒成就了他的一生,在艺术界撕开了一个大口子,让艺术不再那么古板传统。
他带来了一个新的时代,也成为了一个时代和一个流派的符号。
思考题
今天的思考题很简单,和我说说你对印象派、对莫奈的新看法或者他的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幅呢?为什么呢?欢迎在留言区和我分享你的见解。
通过这一讲的学习,相信你也懂了一个道理,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即使困难,只要方向对、只要坚持,做有质量的努力,成功或许就在困难过后呢!
你和我一起走到这一站,这里面的坚持是我见证了你,也是你见证了我。如果你觉得你的坚持让你有所改变,而且是有意义的,为何不把这一讲也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呢?
(课程研发:丁洋洋、易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