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book/如何看懂一幅画/docs/271187.md
2022-09-03 22:05:03 +08:00

28 KiB
Raw Permalink Blame History

08 | 油画圈里有哪些经久不衰的“梗”?

你好!我是罗桂霞。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将进入“看懂油画”的第二阶段:理解油画。前面的几讲,你也知道,有色彩、光和构图等几个维度,但是这几个维度都属于画面的基本要素,属于很表层的东西。

虽然学完这几个基本要素之后,我们已经可以简单地去点评一幅画了。但是,要想更好地理解一幅画的内涵,我们就要走进艺术家的脑袋里,去感受艺术家是如何进行艺术创作的。

是的,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我们的身份和视角也将从一个看画者转变到一个作画者。我们想要理解艺术家们想什么,就要学习一些他们的基本词汇、暗号啥的。

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形容的话,假设我们现在是一个卧底,我们的目的是要成功地潜入“油画圈”,“成功”指的就是我们的艺术小白身份不能被发现,要自然地融入进这个圈。

好,我们已经知道了色彩、光和构图等知识,相当于我们现在已经做好了乔装打扮。但是,只有外表的乔装打扮是不够的,要想成功“混圈”,我们还要掌握点“黑话”,也就是“梗”。

那么,这一讲,我们就来聊聊油画圈里那些经久不衰的“梗”。

一种故事符号

在开始之前,我先给你出个小题。现在,我跟你说我画了一幅画,是中国神话题材的。我不告诉你我画了什么,但是我可以给你三个关键词:喜鹊、情侣和一头牛

我想,你肯定已经猜出来了,这幅画一定和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有关。

那么,为什么你能仅凭几个关键词就知道我画的是什么呢?你会说,因为一说到喜鹊就知道跟牛郎织女有关,还是情侣,还有一头牛,那肯定就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了。

这个分析是对的,就比如我说师徒四人,你肯定第一反应就是西游记的故事。在你的脑子里,这些关键词就像一个个小标签,可以帮助你快速锁定目标。

其实,油画里也有这些小标签,我们把这些小标签称为油画的一种故事符号。既然是故事符号,那一定跟故事有关,而油画里的大部分故事题材都来源于神话和圣经。

所以,我分别挑选了神话和圣经里的两个场景,带你了解一下油画里的故事符号。

我们先来看一幅画,叫作《帕里斯的评判》,它取材于古希腊神话里的一个经典故事。

我们先来看一下画面里有什么,画面里有三个女人,有小天使,还有两个男人。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在对话什么,但是我们能感觉出来这幅画在讲一个故事。

是的,这幅画的关键点就在于其中有一个男人手里拿了一个金苹果

为什么这个金苹果很重要呢?因为这是古希腊神话里著名的**“金苹果事件”**。有一次在众神的聚会上,突然出现了一个金苹果,上面写着“献给最美丽的女神”。

维纳斯、雅典娜和赫拉三位女神就坐不住了,纷纷想要争夺这个金苹果。她们三个问宙斯,苹果应该给谁,宙斯当时也很无奈,他就甩锅给了凡间的一个男子,也就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

于是,三位女神下到凡间,让帕里斯决定把这个苹果给谁。这个场景也就是我们一开始看见的那幅画,帕里斯面对三个女神,正在评判该把苹果给谁,三个女人就是雅典娜、维纳斯与赫拉。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公式:

三个赤身裸体(或者穿得很少)的女人+小天使+一位手里拿着金苹果的男人+人间场景=金苹果事件

这里的三个赤身裸体的女人和我们在拓展一见到的三美惠还是有区别的,三美惠虽然也裸着,但是他们会相互抱着。

故事的结局呢,是帕里斯把苹果给了维纳斯,因为维纳斯承诺会让人间第一好看的女子海伦爱上他。但由于海伦是斯巴达的王妃,这个金苹果也就成为了著名的特洛伊木马之战的导火索。

我们接下来再看一个圣经里的经典场景,我先不说是什么,你可以猜猜。

我们用和上面一样的方式,先来捕捉一下画面信息,你可以先自己找一找,看看能找到什么。

我们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来分析,首先就是画面上方有一些小天使,我们基本能判断这幅画不是一个现实题材的故事了。

然后,我们往下看,画面中心是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孩子。女人穿着蓝色的衣服,小孩明显不大,就是个婴儿,还包着个布。但是,女人和孩子跟上面的天使有一个共同点:都有光圈

可能这个光圈和我们之前见的不太一样,是因为很多早期的画家画光圈是这样画的。

我们再看画面的其他地方,有一头牛、一头驴和一群羊,这三个动物在画面里很明显。如果我们细心地观察,还会看到有一个带光圈的男人

画面信息捕捉完了,我们组合起来就是,在一个类似于山洞的地方,穿蓝衣服的女人抱着一个婴儿,他们都有光圈。除了女人和孩子,还有天使、牛羊驴和一个男人。

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这幅画表现的故事场景了,就是耶稣的诞生。

小孩是耶稣,蓝衣服女人就是圣母玛利亚,天使是来给他们庆祝,其他人算是信徒和拥护者,因为耶稣是在山洞里出生的,为了取暖,就牵来了一头牛和一头驴给耶稣哈气取暖(这应该是我们人类最早的智能取暖系统)。

后来也有画家直接用牛棚来代替山洞。关于羊,其实就是一种隐喻了,就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就像受难的羔羊。耶稣是救世主,需要来拯救受难的羔羊。

而那个戴光圈的男人则是耶稣的养父,也就是圣母玛利亚形式上的丈夫,耶稣人间的爸爸,叫作圣约瑟。在神设定耶稣拯救人类之前,就已经考虑要给他一个完整的家庭、完整的童年了。可见家庭幸福美满这个原则自古就被崇尚。

那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耶稣诞生的油画公式了:

小孩+蓝衣服女人+牛、驴(有时候可能会没有羊)+天使+耶稣养父圣约瑟+光圈(光圈不是时时会有)+类似于牛棚或山洞=耶稣诞生

下面是其他画家画的耶稣诞生,你可以看一下,这个公式是不是同样适用。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能看到,不同画家的绘画技法、画面布局、材料等等可能不一样,但是在表现同一个故事主题的时候,一些基本的东西是没有变的。

这些基本的东西,我们可以称之为故事符号。如果画面的故事符号变了,可能这幅画讲的这个故事就少了那么一点味道,差了一点意思,甚至故事都不是那个故事了。

一种象征符号

除了故事符号,还有什么符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幅画的内涵呢?那就是象征符号。

什么是象征符号呢?比如,我们常说龙代表中国人、说鸽子代表和平等,龙和鸽子就是象征符号。只看它们的表面,我们是看不出来啥的,因为它们象征的意义是我们赋予的

还记得我们在第5讲讲过拉斐尔1483-1520年的一幅画《草地上的圣母》吗

当时我们讲的是三角形构图,但是,不知道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这幅画。我们能看到,在圣母的背后,远处的草地上,有两朵很不起眼的花,但是这两朵花是画家刻意放上去的。

这两朵红色的花就是罂粟花,虽然有着鲜红色的颜色,但是在这幅画里,却暗示了基督将来会遭遇的苦难、死亡和复活。虽然表面岁月静好,但是背后却是已知的死亡和痛苦。

我们再来看一幅画是老彼得·勃鲁盖尔1525-1569年所画的《通天塔》。

我们能看到,大部分的画面内容都被一座塔所占据。正如标题叫《通天塔》一样,画面里的塔看起来宏伟又壮丽,高耸入天,真的有一种通天的感觉。

这时候,我们再看画面的左下角,有一群人拿着武器好像在骂地上那些跪着的人。那你可以猜猜这个场景是为什么吗?你可能想了一会儿,还是没什么头绪。

不过,没什么头绪是很正常的,因为有一个“破题”的关键点,你可能还不知道,就是通天塔到底是什么?你可能又问了,通天塔不就是一座塔吗?

其实,“通天塔”是有象征意义的,它象征着“神之门”,也象征着“文明的摇篮”

通天塔,又被称为巴别塔。最初的通天塔有七座,是用来传达神的旨意的

后来,人类试图建一个大的通天塔,想要直达天庭与神平起平坐。不过这一切被上帝发现了,上帝生气了,就悄悄进入人间,把大家变成了不同语言的群体。

上帝觉得,把你们变成不同语言的,你们就无法交流和沟通,再也无法明白彼此之间的意思,你们再想修塔也就难了。所以,后来我们也把通天塔的故事看作是人类不同语言和文明的起源

现在,再看这幅画你应该懂了,画中的塔还没有修建成功,可是人类之间的语言已经不通。画面中的“监工头”在质问,可是无论跪着的人怎么解释,他们也无法理解彼此的意思。

这幅名为《语言的淆乱》的画,同样表现了这个故事。如果我们不知道通天塔的意义,我们可能就不会知道画家想要传达的是什么意思,这幅画的内涵是什么。

但是我们理解了通天塔的意义,就知道这幅画为什么叫《语言的淆乱》了。

当代艺术家基弗1945年- )曾用二战时期被炸毁的建筑残片做出了7座通天塔的雕塑作品。这组雕塑想表达的是我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战争,为什么会意见不统一,为什么会掠夺?

虽然我们都是人类,都有一个家园。可是,我们却谁也听不懂谁的、各说各的,导致了我们相互屠杀,这就是神对我们自大的惩罚。

其实,不光某种实物会带有象征意义,有的时候,一种动作都可能有着其独特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卡拉瓦乔1571-1610年的一幅画《基督下葬》。

我们从作品的标题可以知道这幅画画的是耶稣下葬的故事。画面中最吸引你注意力的一定是赤身裸体的耶稣,他的确是画面主人公。但是,现在让我们把视线转到后面那个抬胳膊的女子。

这个女子张开双手,是为什么呢?这种张开双手的姿势其实是在表达悲伤,而且这种姿势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符号。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懂了。

在影视剧里,你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举着双手、双手张开的人,可能还会头朝上,配上一句台词,“我的老天爷呀,你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很多人都说,在卡拉瓦乔这个作品中,耶稣之死传达出的痛苦,不是从耶稣开始的,而是从这个人的手开始的,这个女人的双手就是一个点睛之笔,不仅延展了画面,还延展了悲伤

那这个手势和动作究竟是谁开的先河呢?也就是说,是谁发明的呢?

其实是乔托1266-1337年我们在第1讲的时候提到过乔托,作为西方艺术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他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影响了众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乔托发明了张开双手的这个手势动作,也是在耶稣去世的场景里,就是他的作品《哀悼基督》。

耶稣之死的故事是这样的,耶稣被罗马军队鞭打后钉在了十字架上,此时的耶稣还是个凡人,他能感受到痛苦,他在心里祈祷:“我的父亲,我的神,你什么时候才能救救我?”

可是,这时有个士兵在他的右胸上戳开一个口子,恶狠狠地说:“你不是神之子吗?你现在不是要救世吗?你先把你自己救了吧。”

后来耶稣被从十字架上救下来,但是已经流血过多死了,就是乔托和卡拉瓦乔所画的场景。

你想想,在场的信徒们,看着他们的神为了他们而承受痛苦,是什么感受呢?有的掩面哭泣,有的神情哀伤,其中就有信徒张开了双手,表达自己的痛苦。

我们能看到,在细密画里,信徒的手势是双手合拢的。这个动作和乔托画的张开双手动作相比,明显少了很多痛苦的张力。张开双手的动作让整个画面更加真实和生动。

后来,这个双手张开的动作成了一个经典梗,成了专门用来表达痛苦的符号。就像很多文艺作品一碰到不吉利的事情,就用乌鸦的叫声来表现一样。

作为乔托艺术的继承人马萨乔1401-1428年就沿用了这个动作。

在马萨乔的这幅画中,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前面这位穿红色袍子的人在哭泣,并且做出了一个双手张开的动作,我们能看出,这与乔托表现痛苦的手法是如出一辙的。

可能你认为这个符号只能在圣经题材的画面里用并不是的。这个动作表达的主要是绝望、悲伤和无助只要场景合适随时可以应用就比如戈雅1746-1828年的《1808年5月3日》。

这幅画记录的是枪决革命者的瞬间。你可以看到,明暗对比构图使得整幅画的视觉中心在这个男人身上,像一束光打在他身上一样。他的双手张开,并不是投降,像是豁然开朗的洒脱。

来吧,如果我的牺牲、我的痛苦可以换来胜利,那就开枪吧!也是在宣示作为革命者所承受的痛苦,以及对反抗更高势力的所带来的阻碍与磨难的无奈。

一种致敬符号

除了故事符号和象征符号,还有一类符号是因为艺术家之间的致敬。

比如说,我们可能会在一个电影里看到一个经典电影里的梗,这就是导演有意地在向经典电影致敬;马萨乔、卡拉瓦乔和戈雅都采用了乔托的表现痛苦的手势,这其实也是一种致敬。

我们来看米勒1814-1875年的一幅画《晚钟》。

米勒描绘的是一对农民夫妇在进行祈祷的样子。远处教堂的钟声响起,农民夫妇二人放下了手上的农活,女人低着头,双手合拢虔诚地放在胸前,男人则摘下帽子,也低着头祈祷着。

远处的天边,夕阳的余晖洒下,稻田一望无际,只能看到远处的小小钟楼。耕作的工具就停在两人的旁边,两个人穿得也很朴实。整个画面有一种平静而又虔诚的气氛

超现实主义最有名的代表艺术家达利1904-1989年就十分喜欢这幅画他对这幅画的热爱程度已经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他曾经多次要求博物馆对米勒这幅画进行透视因为他怀疑在那个土豆筐下面的土地里有一个小棺材。

后来博物馆工作人员不堪其扰进行了X光透视发现米勒真的画了一个小棺材然后又用颜料在上面画了土。不得不说达利是个真爱粉

达利根据这幅画,也创作出很多作品,我选择了其中一幅,要是你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其他的。

在达利的这幅作品里,我们就可以看到《晚钟》的影子。达利用了各种元素替换了原作的各个要素,但是我们仍能看到天空、陆地,人形和祈祷的姿态

这种方法就是画家在利用艺术符号进行致敬,同时投入了个人情感。不仅让我们对眼前的作品有所触动,还让我们可以回忆起米勒那幅打动人心的作品《晚钟》。

达利对米勒晚钟的致敬,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致敬,属于主题致敬。但关于致敬,不在大小。还有的艺术家会以小的点,向一个时代致敬。比较有名的就是卡罗·卡拉画的一棵树。

你可能会奇怪,这棵树有什么的?感觉很普通啊,画的不是很像,但也不是特别抽象,感觉画面的整体透视还有些奇怪。如果怪,就对了,为什么呢?

这棵树在卡罗·卡拉的时代出现是有些奇怪,因为都二十世纪了。但是这种树的画法在中世纪、十四世纪上半叶一直到十五世纪的上半叶都非常普遍和常见。

我们看乔托的这幅湿壁画《逃往埃及》。你可能会说,怎么又是乔托啊?感觉老讲到他。没办法,谁让人家地位在那摆着呢,绘画届的老祖宗。这种对树的处理方法也是他发明的。

这幅画说的是圣母玛丽亚和耶稣的逃亡,坐在驴上的孩子就是小耶稣。因为他们和身边这些人才是画面的重点,所以后面山坡上的树虽然画出来了,却不能跟主角“抢风头”,只能淡化处理。

乔托的办法就是,把一棵树作为一个整体处理,画成一坨,然后在这一坨里面稍微表现一下明暗,那么这棵树就表达完了。结果就是,你可以看到,一棵树就像一片银杏叶。

在中世纪时,虽然这些自然风景与植被不是主体表达对象,但是却是画面必不可少的要素。

你看卡罗·卡拉画的这棵树,在处理树叶时,他用的手法完全就是乔托的手法。不同的是,树在乔托的画中并不是重点,而在卡罗·卡拉的的这幅画中,虽然有山、有海、有房子,但它们都不是重点,重点就是一棵树。

你可能会问,那他画这幅画有什么含义吗?他想通过这棵树表达什么呢?其实卡罗·卡拉创作这幅画,还用整体处理的方式画这棵树,并没有其他深层次的意义,他纯粹就是为了向中世纪致敬、向乔托致敬

卡罗·卡拉是形而上学画派的代表人物,在形而上学画派的这些人眼中,是中世纪哺育了整个艺术,所以他们的作品多少都有点回归中世纪的味道。了解了这一层渊源,卡罗·卡拉会这样致敬乔托,也就不足为奇了。

用现在的话说,卡罗卡拉并不是为了吃饺子才去买醋,而是为了这点醋,才特意包的这顿饺子。

艺术符号的作用

至此,我们已经分析了三种类型的艺术符号。

  • 故事符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识别画面内容,了解故事大纲;
  • 象征符号可以让我们知晓画家安排每一个意象的深意,快速地体会其背后的情感;
  • 致敬符号可以让我们站在不同的时空下,感受艺术家之间是如何传承和敬畏的。

这些艺术符号就像是词组一样,是前辈们留下的智慧与经验。作为绘画者,我一直觉得,闭门造车和孤芳自赏都是不可取的,要开阔眼界、博采众家之长,学习领会前辈艺术家的艺术符号。

作为欣赏作品的人,想要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则更要学会看这些艺术符号。我们要不停地积累,时间久了,积累得多了,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去猜想艺术家的绘画意图

因为,你了解的多了、积累多了,就会形成视觉上的记忆习惯。你看到了一幅画可能立马就会想到,这个画家画的是什么故事、用了什么象征、原来他是在致敬谁、引用什么、表达什么。

这就是艺术评论家为什么会果断地、口若悬河地评论或批判某个作品,也是为什么我们认为不起眼的作品,收藏家们可以出天价购买。因为他们在艺术这个领域博古通今,有说话的底气。

诚然,在这一讲里,我可能无法把所有的艺术符号都一一地告诉你,但是只要你细心,你在每幅画中总是会发现一些端倪的。然后你把它们放到你的艺术知识小宝库里,积少成多。

这样,你就会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一点。

罗老师说

今天,我们学习了艺术符号。我们在故事符号的部分里,分析了金苹果事件和耶稣诞生这两个经典的故事。我们要学会把画面拆解成符号和公式,帮助我们理解和认识作品。

然后我们又学习了象征符号,不管是拉斐尔的罂粟花,还是通天塔,都是画家刻意安排的,都赋予了一定寓意在里面,就像以后表达难过和悲伤,我们也可以张开双手。

在第三部分,我们看到了达利这个狂热粉丝对米勒的致敬,也看到了卡罗·卡拉是如何通过一棵树致敬一个时代的,艺术家们就是这样彼此独立而又相互紧紧地联系。

你是否觉得艺术符号这件事有点像盲人摸象?但是,能摸到了就是胜利的第一步,至于具体摸到哪里暂时还不是那么重要。这一节的内容和之前比,跨度和难度可能都有点大,要是觉得生涩难懂,就多看几遍,和前面内容结合起来。既然想做艺术圈的卧底,苦头还是要吃一些的。

思考题

这一讲的思考题也是有点难度的,你可以思考一下,借鉴、抄袭和艺术符号之间的界限是什么呢?欢迎在留言区和我分享你的观点。

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如数学、文学、科学,有需要考究的东西、有确切的寓意、有准确的表达和完整的技法。艺术修养的培养需要我们去钻研、去分析和积累的。

你看,我们已经走出了成功“混圈”的第一步,虽然节奏可能有点快,但是你要努力跟上呀!如果这节课让你豁然开朗,为何不把它分享给身边的人呢?


(课程研发:丁洋洋、易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