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KiB
05 |《自由引导人民》超燃的秘密是什么?
你好,我是罗桂霞。
今天,我要带你回到高中历史课堂,去欣赏一幅你有印象的画:《自由引导人民》。
当时,这幅画是不是吸引了你的视线?也许你会说,我比较好奇,中间这个女人为什么衣服都没穿好;也许你会说,这幅画很燃呀,把革命的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中间女子的衣服是这样的?艺术家是怎么画出这么燃的气氛的?
别急,我们来一起鉴赏德拉克罗瓦(1798-1863年)的这幅《自由引导人民》。
顶天立地构图——《自由引导人民》
《自由引导人民》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幅革命作品,是一幅带有政治色彩的画。这幅画描绘的是1830年的法国七月革命,这场革命由社会中各阶级共同发起,目的是推翻封建王朝。
那这幅画为什么这么燃呢?换句话说,艺术家是怎样表现这种燃的气氛呢?其实,主要原因就是艺术家使用了三角形构图法,又称金字塔构图法。
艺术家使用这种构图方式,可以把自己要强调的意象和素材放在主体的位置上,这个主体的位置指的就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和三条边。接下来,我们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逐一地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位于金字塔顶端的女人,她高举自己的胳膊,手拿法兰西三色国旗,站在整个构图的制高点。也就是说,她在这幅画里的地位一定是很高的,所以才被放在了三角的顶点。
那艺术家为什么要把一个女人放在一幅革命画构图的主体位置上呢?她为什么不穿鞋、不好好穿衣服?难道是她领导的革命吗?她到底是谁?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来细致观察一下。
首先,我们能看见这个穿淡黄色长裙的女人头上有顶帽子,这个帽子是个关键,这个帽子叫弗里吉亚帽,是自由之帽,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代表着被解放的奴隶,是解放的标志。不知道你发现没,动画片里蓝精灵戴的也是这种帽子,只不过颜色是不一样的。
然后,她为什么没有鞋子、衣服也没有穿好呢?艺术家其实有两个用意。
第一点,是想表现战争的紧迫性,试想一下,如果穿戴整齐的人站在画面中心,会少了几分战争的、革命的紧迫气氛。
第二点,其实是想把这个女人神化,带有一点超自然的感觉。艺术家用女性作为一种符号,通过赤脚裸胸这个形式,传达的是这场革命就像一个母亲一样,哺育了后面一系列的事情、一系列的战争和变动,而且母亲这个文化符号常常带有一种“无坚不摧”的意义。
这个女人的整体身材和形象也参考了我们很熟悉的“断臂维纳斯”,她已经不仅仅是一位女性,她更象征着自由女神,她手中拿着法国三色旗,站在C位,为引导法国人民自由而战。
分析完三角形构图的顶点,我们再来看底边两个角,底边两个角是地上的尸体。
按照历史来说,七月革命是没有人牺牲的,那为什么在画面里还会出现尸体呢?而且,艺术家还把尸体放在了这个三角形构图里,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是,虽然这场革命没有死人,但是能赢得这场战争,胜利是建立在过去成千上万的各个阶级倒下的尸体上的,这些尸体是在革命之前就出现的,整个革命的意义仍旧是比较沉痛的,没有过去人的牺牲,怎么会有现在的自由?
尸体也是没有穿好衣服的,用来烘托整个革命的气氛,很紧张很急迫。
好,我们接下来看这个三角形构图的其他位置,先看两条边。
左面是一个拿着枪的穿着相对较好的男人,右面是一个拿着两把手枪的小男孩。我们都知道,艺术家这样安排一定是有意的,那这样的安排用意是什么呢?
我们需要考虑当时的社会背景。前面我们说过,这场革命是社会各阶级为了推翻封建王权所作的斗争。既然涉及到各个阶级,自然就要表现出来各个阶级的代表。
左侧的戴着高礼帽的男人就是资产阶级,因为我们能看出来他和画中其他人相比,穿着打扮和武器,都是很先进的,脸上甚至都带了一丝犹豫,没有那么坚定,很符合资产阶级的性格。
而右面的小男孩相比之下,脸上多了一份勇敢。安排这个小男孩在这,多多少少带有一点讽刺的意味。你看,这么小的孩子都持枪参加了,那些不敢参加革命斗争的人不会觉得惭愧吗?艺术家生动地刻画了每个阶级的状态,体现了 “人民”这一关键词。
我们再来看三角形里面的那个跪拜者,位于构图的中间。
跪拜者和高礼帽男人的形象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跪拜者匍匐地仰望着自由女神,似乎想让自由女神救赎他。他穿蓝色的衣服、白色的内衬、红色的腰带,颜色与自由女神手中的三色旗形成对应。本身这个场景就有些荒谬,明显是刻意安排。
这一系列的构成就像一个快拍,就像在战争发生的一瞬间,有个人按了个快门。而在表现这种构成时,三角形构图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把要突出的中心放在三角形的顶端,然后三角形两边所牵扯的方向起辅助作用。
翻译过来就是,自由女神高举法兰西共和国的国旗,带领着后面成千上万的人民,踏着前面这些已经牺牲了的革命者,走向一个新的未来。
好了,这幅画里的三角形构图应用,我们已经分析得很详细了,那我们可以总结出这种构图的三点作用:
- 三角形的稳定性会让画面整体看起来很稳,不会飘;
- 可以有效地突出画面主体;
- 可以烘托气氛。
我们说《自由引导人民》里的三角形构图法是一种顶天立地式构图,表现了一个宏大的主题,那是不是三角形构图法只能用在气势庞大的画面里呢?不是的,它同样可以运用在平静祥和的画面里,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拉斐尔(1483-1520年)的《草地上的圣母》。
不一样的圣母画手
这幅画也是一个三角形构图法的典型例子,画中的女性为圣母,她手中怀抱着耶稣,耶稣旁边的小孩是圣约翰,是耶稣后来的追随者。那么,这幅画的三角形是什么呢?
相信你已经看出来了,圣母的头部、圣约翰单腿跪地和圣母有意无意伸出去的脚,构成了一个三角形,那么我们还是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简单地分析一下。
位于金字塔顶端的是圣母玛利亚的头部,我们能看出来,她的表情平静而又温和,她就像一个普通的母亲领着孩子在草地上玩耍一样,淡淡地看着圣约翰和耶稣玩耍。
在上一讲,我们大致说了圣母的故事,她早就知道自己一生的命运,也知道自己孩子耶稣的一生。所以,大部分的艺术家都把她画得苦大仇深,但拉斐尔却把圣母的表情画得很平淡、很平和。其实,这种表面上的淡化处理恰恰强烈地反衬出她内心的痛苦,类似一个成语“欲哭无泪”。
我们再来看三角形的左侧,圣约翰单腿跪地,在耶稣要去抓十字架的那一瞬间,圣约翰的眼神好像在说:你要加入这条路了吗?单腿跪地的姿态似乎也传达了“追随者”的信息。
这幅画看似构图简单,但是拉斐尔画了几百张草稿,才确定两个小孩的位置,脚怎么偏、头往哪里偏,就是为了寻找最合适的平衡。
最后我们来看三角形的右侧,脚的姿态与玛利亚的姿势正好相反,她的脚是沿着整个画的对角线去延伸的。如果没有这一巧妙的安排,整个三角形构图在视觉上就会缺少一个平衡性,整个画面不会像现在这样稳定,中心就都会偏向左侧。
三角形构图法在这幅画里衬托出了一种“岁月静好下的波涛汹涌”的气氛,所以我们说,构图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媒介,但是媒介是为了主要人物和思想而存在的。通过媒介对整个画面进行合理安排,才能更好地传达艺术家的想法,而拉斐尔要传达的就是圣母的牺牲与奉献。
看完了这两个作品,对于三角形这种构图法你肯定也了解了,下次看到运用了这种构图法的作品,也可以尝试一下我们今天的分析方法,从三角形顶点到两个底角,再到两个侧边,看看是不是也能分析出个所以然来。是不是很心动,想马上找些作品来小试牛刀一下?
很赞!不过不要着急,我要带你在构图法上继续深挖,我们把历史的频道往前调一点,去领略文艺复兴早期构图法运用鼻祖的作品魅力,更深刻地体验构图法的精妙。好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看弗朗西斯卡(1410-1492年)的画《鞭打耶稣》吧。
时空透视家
这幅画运用的是时空透视法构图,是一种高阶透视法,在这幅画里,同时存在四个时空。我先卖个关子,你自己也看一下,看能找到几种?
弗朗西斯卡在处理绘画的空间关系上很独到,会把光线的明暗和透视有机地结合。下面,我就给你一层一层揭秘这幅画里的四个时空。
第一层时空,远处的一个带金雕像的柱子上绑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耶稣。我们能看到典型的古希腊白色建筑,以及画的最左面有个坐着的人,那是典型的古罗马执政者的穿着。所以,这个场景下的时空就是在古罗马发生的事件,却通过建筑延伸到古希腊时期。
第二层时空,是由近处的三个在交谈的人体现出来。其中最右边的人的衣服是丝质,当时欧洲的针织业是比较落后的,只有比较好的棉麻。丝质的、绸缎类的基本靠从中国进口。说明此时东西方已经有交流了,而这种最早的贸易交流通过此画我们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了。
第三层和第四层比较隐晦,第三层是三个人后面的房子,是一栋典型的中世纪的建筑:红砖,木梁,斜面瓦,拱形窗。
第四层则是最后面的树,代表的是伊甸园,是一种隐喻,可能比较难发现,但是这是一种艺术符号。如果你以后看到这种树出现在充满历史感的画里,可以有意识地关注一下。
是不是感觉有点神奇?艺术家巧妙地把四个时空通过近大远小、由远及近的透视法合理地安排在同一个画面里。
- 两个人在鞭打耶稣,他们到底会不会打下去;
- 三个人在讨论,耶稣有没有被打呢,就算挨打,基督教也已成为正统教;
- 中世纪的房子随着历史,在我们站在一起的这一刻,就已经成为过去了;
- 伊甸园的生活虽然很幸福,却也在围墙之外了。
你可能有点疑惑了,你会想,你要是不说,我也看不出来树代表伊甸园,也看不出来建筑风格啊。其实,这些意象背后的寓意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今天呢,就先把这两个存到自己的艺术鉴赏小宝库里,这就是积累的第一步。
在这一讲里,我们重点关注的是艺术家如何巧妙地构图。现在你是不是体会到了多个时空的巧妙。其实,我们早就已经把这种构图法用到生活里了。
比如在话剧舞台上,经常会有舞台左侧的人在讲述着舞台右侧打聚光灯的人的故事;拍毕业照的时候,也会通过二次曝光拍入学和毕业的反差照,将两个时空的我们放在一张照片里。你看,这些都是时空透视法这种构图的运用。
懂得了如何运用,也就找到了艺术家想要强调的主体,就能不断领悟艺术家传达的意义。
最后,再和你分享一点,这幅画里还有一个辩证哲学的小彩蛋。我们把目光放到交谈的那三个人上,有没有发现中间的那个人没有穿鞋,这个没有穿鞋的人是谁?他会不会就是鞭打耶稣场景下那个背身的人呢?他们的发型和衣着也是那么相似。
你可能会想,“不对啊,文艺复兴和古希腊差了好几千年呢?”所以,这也是弗朗西斯卡聪明的一点,这里是一种暗喻,他想表达的这种辩证思维就是:是历史见证了我们,还是我们见证了历史?
所以,我们可以称弗朗西斯卡是第一位概念艺术家。
好,我们这一讲主要讲了油画里的构图,构图看似神秘,高不可测,但对于艺术家来说,只是一种表达的媒介,包括我们在前两讲所讲的光和色彩,也是媒介的一种。(我帮助你总结了四种常用的构图规则,你可以看一下)
就像我们要学一门语言,你得知道语言的基本语法,而构图就相当于绘画语言的语法,有了构图,绘画就有了一个大框架,想更表达得生动,就需要添加形容词等修饰词,也就是光和色彩的合理运用。
构图也好、光和色彩也好,这些都很重要,但是对于油画,我们不能只看颜色漂亮、构图高深,这还不够,还是要尝试理解它想给你传达的信息和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幅画可以成为史诗画、可以成为经典、可以被博物馆收藏,都有必然的原因。
如果真的有一天,你梦回高中历史课堂,当你睁开惺忪的睡眼,你的同桌跟你说,“喂,你看这幅画,这个女人为什么不穿好衣服呢?”我想,你会看着一脸懵懂的他说,“害,这是自由女神。”
罗老师说
今天,我们先回到了高中历史课堂,重新去欣赏了一下《自由引导人民》这幅画。整幅画采用了顶天立地式的三角形构图法,通过拆解画中的每一个人物,我们知道了三角形构图法在稳定画面、突出主体、烘托气氛方面的作用。
除了表现宏大的主题,这种构图法,被拉斐尔用平静、祥和的笔调,表现出了圣母的牺牲与奉献。拉斐尔对圣母画面的这种和谐的处理方法,我们可以用来拍亲子照,或者家庭类的合照。
与拉斐尔不同,弗朗西斯卡用了一个理性的方法去透视了非理性的神学,让我们站在一个辩证的思维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情。其实这种方法已经被用于影视当中,尤其是前几年的一些毕业照和个人写真的拍摄,电影里的倒叙也是同理。
但是这种时空透视法,我们也不能过度使用,因为这样容易只追求透视技法表面的东西,虽然能成为了不起的场景再现大师,但是过多追求透视法的形式,只能造就出只会抄照片的工匠,而非艺术家。不得不说,透视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我们的想象力,这是一件令人矛盾的事情。
思考题
学习了弗朗西斯卡的这种时间透视法后,我想问你一个比较有哲学性的思考题。你觉得十年前的你是年轻的呢,还是现在的你更年轻呢?欢迎在留言区和我分享你的思考。
感谢阅读,如果说构图是为了突出主体,那你心里的“主体”是谁呢?期待你把这一讲分享给你心里很重要的人。
(课程研发:丁洋洋、易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