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03 lines
12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23 | 怎么体现你能把工作越做越好?
无论面试,还是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对工作的抱怨,比如糟糕的项目有层出不穷的问题、项目质量已经没有了提升空间、工作单调无聊难出成绩……这其实表明这些人陷入了一些困境:如何把糟糕项目变好;对于已经变好的项目,如何寻找提升空间;项目长期不做提升,就退化成无聊工作,进而很难再出成绩。
如何走出这些困境呢?这涉及今天我要讲的一种能力:精益能力。这种能力恰恰是公司相当看重的。
## 精益能力:让个人更优秀,让工作更卓越
精益能力,原指企业生产中去除浪费、持续改善的能力。我把它用在劳动个体身上,来表示把工作越做越好的能力。上一篇讲的学习能力,是指如何把不会做的工作,通过学习做出来;这一篇则进一步讲,对于已经会做的工作,如何做得更好。
凡是意识到上面几种困境的面试官,都会在面试中注意考查应聘者的精益能力。它能使个人持续发展到优秀,使工作持续提高到卓越。
对精益能力的考查,我一般从三个方面来看:想不想精益、如何找到提高目标,以及如何提高。下面分别阐述。
#### 动机:想不想持续提高
想不想持续提高,是个动机问题。你首先要有上进心态,勇于自我否定,探索新路子。其次你要有开放的心态。有的人非常聪明,能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很快做出改进,但是却不允许别人指出自己的不足,谁说自己不对,一定要想办法辩解。
这是因为,人们都愿意得到认可,而不是批评,尤其是双方对立的情况下,自我保护心态加重,更不会轻易接受对方挑战自己的立场和成果。但是真正优秀的人,能够把思考和情绪分离开,不让情绪干扰理性的思考,从而保持对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
这其实是成长型思维在起作用。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不怕别人的指责。因为他认为自己有改正缺点的能力,而不是惧怕缺点。他明白让人更认可的有效方法,是做得更好,而不是靠辩解或掩盖。
成长型思维这点在面试中很容易考查出来。我经常听到应聘者一些有缺陷的答案大部分时候我因为时间有限不会指出来但有时会扔出一句评论性的话类似“你XX地方没有考虑到”然后观察应聘者的反应有人会陷入思考然后讲补救的方法有人会解释为什么不用考虑这点还有人则辩解已经考虑到了。
从应聘者的这些反应中,面试官可以分辨出他对待反对意见的态度,进而判断他的成长型思维。这里,我建议你想一想你在面试或平时的交流中是如何做出反应的,以此来深入了解或反思一下自己的精益动机。
#### 如何找到持续提高的目标
有了精益的动机,还要明确精益的目标。我经常问应聘者“你是怎么发现要提高的地方的”,借此看他有没有主动探求问题的意识,会不会逃避问题。
我根据平时的经验,列出了寻找提高点的四种方法:
* **梳理产品问题**。这是最明显的可以提高的地方,对于糟糕项目更是明显,但是要看应聘者是不是能抓大放小,从众多问题中挑出关键问题重点提升。什么问题更亟待提高呢?这要看管理层给项目立的指标,如果指标是关注用户价值,则用户提出的问题或者影响用户价值的问题优先考虑;如果指标是降低运营成本,则影响运营成本的问题优先考虑;还有性能问题、可用性问题、数据问题、基础设施问题等等。拿到产品的问题分析报告,你可以通过研究一段时间内的缺陷原因分布和缺陷率趋势,找到产品的短板。
* **识别重复动作**。对于运维、服务类工作重复性操作多费时费力。正如开篇提到的问题中工作已经变得单调无聊如何找到提高的点呢一个好解决的方法是如果发现一个任务被手动重复执行那就考虑是不是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法减少手动操作的时间。比如我们团队有个组每个iteration planning会议之后都要把细化好的user story用户故事从Trello里抄到墙上的物理看板上这是纯手工活繁琐、耗时间。于是大家就搞了个超市里用的小票热敏打印机可以编程访问Trello看板的user story然后按story打印出小纸条这样就解决了手工抄写的麻烦受到大家的好评。
有的应聘者在这方面,表现出怕麻烦的态度。面试官要区分出,到底是怕“重复执行”的麻烦,还是怕“去除重复执行工作”的麻烦。前者是创新的动力,后者是对变革的抗拒。
* **识别等待**。等待是资源浪费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精益生产的目标之一就是减少浪费。我会问应聘者“这些活动中有哪些等待时间是不合理的”。很多人把一些明显的等待活动看成是理所应当的。比如你提交代码之后需要等待另一个team做代码构建和部署往往几个小时之后才能开始测试这种等待是因为任务被分割成了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只能由特定的人来做再加上全球团队中大家分跨不同时区等待就更加严重。只有识别了等待事情才有优化的可能。
* **建立指标体系,找到平庸点**。这是符合结果导向的做法。当我们学习采纳了来自外界的新技术新实践之后,往往沉浸在喜悦中,但这些新做法可能并没有让我们明显感觉到提高作用,也许是这些做法并不适合我们,也许是我们没有用好。对于成熟的项目也是如此,我们难以发现隐藏在项目中的低效和平庸的地方。怎么办呢?可以对产品和生产过程按一定的指标进行度量,通过指标监控来发现软件质量和生产过程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通过应聘者对所负责产品的指标了解程度,可以看出他是否重视产品质量和关注生产过程。
#### 如何提高
应聘者找到要提高的点之后,接下来就考查他如何实现提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个是打补丁,一个是翻新。
* **打补丁**,或许不能解决长期问题,但是对紧急问题是个短平快的解决办法。而且对于一些老旧的维持类项目,在没有更多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大改核心结构不现实,打补丁是不得已的办法。
* **翻新**,是需要勇气和投入的,建造一个新世界容易,改造一个旧世界难。对于复杂的系统,既要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还要尽快从底层翻新成功,对技术和管理都是很大的挑战。我面试中碰到这样的项目,会如获至宝般问下去,这也是我学习的好机会。
无论是打补丁,还是翻新,无论是对技术、业务还是管理,都可能会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这就用到[上一篇文章](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88079)中所讲的“学习能力”了,而且基于学习能力,**对新方法的掌握,要做到守、破、离**。
* 守,是要按照该方法的原则,一丝不苟地执行,达到熟练应用;
* 破,是掌握了该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项目的特殊性,试着突破原有规范,裁剪和改进原有做法,使其更适应项目的具体情况;
* 离,在更高层次得到新的认识并总结,创造出更好的做法,另辟新境界。
破和离,都有创新的过程。这给我们的启发是:应聘者在讲自己如何采纳一项新技术时,不仅要讲自己是如何学习和应用的(那只是照猫画虎,没什么特别难的),还要讲如何根据项目的特殊性,做适当的裁剪和改制,产生了一些“妙用”,让这个方法“长”到这个项目身上;而且在长期应用中,是否升华成独到的方法,形成独创。
在敏捷项目实践中通过Retrospective会议迭代回顾会所有人都会总结反思在过去的这个迭代中哪些是做得好的哪些做得不够好还有哪些困惑。目的是让下一个迭代保持好的做法提高不好的做法解决疑惑。这是敏捷例会中最重要的一个活动因为这是维持提高惯性的动力源泉。
这里有个困境。即使我们保持精益动机,践行守破离的原则,持续不断地努力,但是产品或者能力的提升,并不能一直保持直线上升,提升总会在某个阶段变得异常困难,甚至停滞。实际上,提高曲线是阶梯性的,正如下图所示。这是为什么呢?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b/52/0b5bf398a692298d53552b6dfe691652.png)
因为当正确地引入一项新技术之后,经过守破离的过程,会给项目带来一个跳跃式的“质”的提升,但之后基于此技术的熟练和优化,只能带来微小的“量”的提升,甚至停滞。这时候,再怎么“压榨”现有的方法,也不会出现跳跃式的发展,除非引入一场新的变革,才可能带来下一个跃迁。这里说的变革,其实不局限在新技术、新工具的采用上,还包括新的业务模式、新的管理方法,甚至团队新的组织形式等。
有一位应聘者曾经讲过类似场景的一个破局。他喜欢写博客,但是其实他并不擅长,每次成稿都不满意,一直坐在电脑前跟稿子死磕,也不见改得多好。怎么办呢?他说他会把稿子放一边,隔几天等头脑中这篇稿子的印象淡化了,再拿出来读。这时候,他就能用第三者的视角来审视这篇文章了,一下子就能发现很多问题,比如结构、表达、用例、语气等,然后他就马上开始重写。重写之后,比前一稿会好不少,但还要再“晾”几天,继续用这个方法改。这就是阶梯式持续提高的过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了精益能力。公司业务要持续发展,个人也要公司持续提供发展空间,精益能力对于推动公司和个人发展都非常关键,所以精益能力是公司非常看重的能力之一。
面试官考查精益能力,会从三个方面着手:
* 一是精益的动机,这里最难的是允许别人说你不对,也就是成长型思维,你能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二是看你如何找到提高的点。我提到了四种方法:梳理产品问题、识别重复动作、识别等待、建立指标体系找到平庸点。
* 三是看你如何做出提高,是通过打补丁,还是翻新?如何通过守破离的过程,引入新的方法?又是如何跃迁到“提高曲线”中的新阶梯的。
我们的工作,一直在“探索学习、驾轻就熟、重复无聊、再次探索学习新内容”的模式中循环。一两次学习提高容易,但是持续学习和提高很难,然而无论工作还是个人能力和修养,恰恰都需要持续提高这个最难的部分。
我在开篇词中说,优秀的人,其终极目标,是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正是精益能力的体现。只有你进入持续提高的惯性循环,才算真正踏上了通往优秀的发展路程。
## 思考时间
开篇的那三个问题,文中已经提及了一些解决方法。请你结合自身的经验,想想你碰到过哪种,怎么才能解决呢?
1. 糟糕项目,全是问题。从哪里着手,把它变好呢?
2. 已经想办法把生产力提高了一大截,还有必要做得更好么?好像也没有提高的空间了呀。
3. 工作单调无聊,没有挑战,很难做出成绩,可怎么做得更好呢?
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你的实际做法,我们一同讨论提高。如果今天的文章让你有所启发,欢迎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