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 怎么体现你能把工作越做越好? 无论面试,还是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对工作的抱怨,比如糟糕的项目有层出不穷的问题、项目质量已经没有了提升空间、工作单调无聊难出成绩……这其实表明这些人陷入了一些困境:如何把糟糕项目变好;对于已经变好的项目,如何寻找提升空间;项目长期不做提升,就退化成无聊工作,进而很难再出成绩。 如何走出这些困境呢?这涉及今天我要讲的一种能力:精益能力。这种能力恰恰是公司相当看重的。 ## 精益能力:让个人更优秀,让工作更卓越 精益能力,原指企业生产中去除浪费、持续改善的能力。我把它用在劳动个体身上,来表示把工作越做越好的能力。上一篇讲的学习能力,是指如何把不会做的工作,通过学习做出来;这一篇则进一步讲,对于已经会做的工作,如何做得更好。 凡是意识到上面几种困境的面试官,都会在面试中注意考查应聘者的精益能力。它能使个人持续发展到优秀,使工作持续提高到卓越。 对精益能力的考查,我一般从三个方面来看:想不想精益、如何找到提高目标,以及如何提高。下面分别阐述。 #### 动机:想不想持续提高 想不想持续提高,是个动机问题。你首先要有上进心态,勇于自我否定,探索新路子。其次你要有开放的心态。有的人非常聪明,能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很快做出改进,但是却不允许别人指出自己的不足,谁说自己不对,一定要想办法辩解。 这是因为,人们都愿意得到认可,而不是批评,尤其是双方对立的情况下,自我保护心态加重,更不会轻易接受对方挑战自己的立场和成果。但是真正优秀的人,能够把思考和情绪分离开,不让情绪干扰理性的思考,从而保持对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 这其实是成长型思维在起作用。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不怕别人的指责。因为他认为自己有改正缺点的能力,而不是惧怕缺点。他明白让人更认可的有效方法,是做得更好,而不是靠辩解或掩盖。 成长型思维这点,在面试中很容易考查出来。我经常听到应聘者一些有缺陷的答案,大部分时候我因为时间有限不会指出来,但有时会扔出一句评论性的话,类似“你XX地方没有考虑到”,然后观察应聘者的反应:有人会陷入思考,然后讲补救的方法;有人会解释为什么不用考虑这点;还有人则辩解已经考虑到了。 从应聘者的这些反应中,面试官可以分辨出他对待反对意见的态度,进而判断他的成长型思维。这里,我建议你想一想你在面试或平时的交流中是如何做出反应的,以此来深入了解或反思一下自己的精益动机。 #### 如何找到持续提高的目标 有了精益的动机,还要明确精益的目标。我经常问应聘者“你是怎么发现要提高的地方的”,借此看他有没有主动探求问题的意识,会不会逃避问题。 我根据平时的经验,列出了寻找提高点的四种方法: * **梳理产品问题**。这是最明显的可以提高的地方,对于糟糕项目更是明显,但是要看应聘者是不是能抓大放小,从众多问题中挑出关键问题重点提升。什么问题更亟待提高呢?这要看管理层给项目立的指标,如果指标是关注用户价值,则用户提出的问题或者影响用户价值的问题优先考虑;如果指标是降低运营成本,则影响运营成本的问题优先考虑;还有性能问题、可用性问题、数据问题、基础设施问题等等。拿到产品的问题分析报告,你可以通过研究一段时间内的缺陷原因分布和缺陷率趋势,找到产品的短板。 * **识别重复动作**。对于运维、服务类工作,重复性操作多,费时费力。正如开篇提到的问题中,工作已经变得单调无聊,如何找到提高的点呢?一个好解决的方法是:如果发现一个任务被手动重复执行,那就考虑是不是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法,减少手动操作的时间。比如,我们团队有个组,每个iteration planning会议之后,都要把细化好的user story(用户故事)从Trello里抄到墙上的物理看板上,这是纯手工活,繁琐、耗时间。于是大家就搞了个超市里用的小票热敏打印机,可以编程访问Trello看板的user story,然后按story打印出小纸条,这样就解决了手工抄写的麻烦,受到大家的好评。 有的应聘者在这方面,表现出怕麻烦的态度。面试官要区分出,到底是怕“重复执行”的麻烦,还是怕“去除重复执行工作”的麻烦。前者是创新的动力,后者是对变革的抗拒。 * **识别等待**。等待是资源浪费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精益生产的目标之一,就是减少浪费。我会问应聘者“这些活动中,有哪些等待时间是不合理的”。很多人,把一些明显的等待活动,看成是理所应当的。比如,你提交代码之后,需要等待另一个team做代码构建和部署,往往几个小时之后才能开始测试;这种等待是因为任务被分割成了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只能由特定的人来做,再加上全球团队中大家分跨不同时区,等待就更加严重。只有识别了等待,事情才有优化的可能。 * **建立指标体系,找到平庸点**。这是符合结果导向的做法。当我们学习采纳了来自外界的新技术新实践之后,往往沉浸在喜悦中,但这些新做法可能并没有让我们明显感觉到提高作用,也许是这些做法并不适合我们,也许是我们没有用好。对于成熟的项目也是如此,我们难以发现隐藏在项目中的低效和平庸的地方。怎么办呢?可以对产品和生产过程按一定的指标进行度量,通过指标监控来发现软件质量和生产过程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通过应聘者对所负责产品的指标了解程度,可以看出他是否重视产品质量和关注生产过程。 #### 如何提高 应聘者找到要提高的点之后,接下来就考查他如何实现提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个是打补丁,一个是翻新。 * **打补丁**,或许不能解决长期问题,但是对紧急问题是个短平快的解决办法。而且对于一些老旧的维持类项目,在没有更多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大改核心结构不现实,打补丁是不得已的办法。 * **翻新**,是需要勇气和投入的,建造一个新世界容易,改造一个旧世界难。对于复杂的系统,既要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还要尽快从底层翻新成功,对技术和管理都是很大的挑战。我面试中碰到这样的项目,会如获至宝般问下去,这也是我学习的好机会。 无论是打补丁,还是翻新,无论是对技术、业务还是管理,都可能会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这就用到[上一篇文章](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88079)中所讲的“学习能力”了,而且基于学习能力,**对新方法的掌握,要做到守、破、离**。 * 守,是要按照该方法的原则,一丝不苟地执行,达到熟练应用; * 破,是掌握了该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项目的特殊性,试着突破原有规范,裁剪和改进原有做法,使其更适应项目的具体情况; * 离,在更高层次得到新的认识并总结,创造出更好的做法,另辟新境界。 破和离,都有创新的过程。这给我们的启发是:应聘者在讲自己如何采纳一项新技术时,不仅要讲自己是如何学习和应用的(那只是照猫画虎,没什么特别难的),还要讲如何根据项目的特殊性,做适当的裁剪和改制,产生了一些“妙用”,让这个方法“长”到这个项目身上;而且在长期应用中,是否升华成独到的方法,形成独创。 在敏捷项目实践中,通过Retrospective会议(迭代回顾会),所有人都会总结反思在过去的这个迭代中,哪些是做得好的,哪些做得不够好,还有哪些困惑。目的是让下一个迭代保持好的做法,提高不好的做法,解决疑惑。这是敏捷例会中最重要的一个活动,因为这是维持提高惯性的动力源泉。 这里有个困境。即使我们保持精益动机,践行守破离的原则,持续不断地努力,但是产品或者能力的提升,并不能一直保持直线上升,提升总会在某个阶段变得异常困难,甚至停滞。实际上,提高曲线是阶梯性的,正如下图所示。这是为什么呢?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b/52/0b5bf398a692298d53552b6dfe691652.png) 因为当正确地引入一项新技术之后,经过守破离的过程,会给项目带来一个跳跃式的“质”的提升,但之后基于此技术的熟练和优化,只能带来微小的“量”的提升,甚至停滞。这时候,再怎么“压榨”现有的方法,也不会出现跳跃式的发展,除非引入一场新的变革,才可能带来下一个跃迁。这里说的变革,其实不局限在新技术、新工具的采用上,还包括新的业务模式、新的管理方法,甚至团队新的组织形式等。 有一位应聘者曾经讲过类似场景的一个破局。他喜欢写博客,但是其实他并不擅长,每次成稿都不满意,一直坐在电脑前跟稿子死磕,也不见改得多好。怎么办呢?他说他会把稿子放一边,隔几天等头脑中这篇稿子的印象淡化了,再拿出来读。这时候,他就能用第三者的视角来审视这篇文章了,一下子就能发现很多问题,比如结构、表达、用例、语气等,然后他就马上开始重写。重写之后,比前一稿会好不少,但还要再“晾”几天,继续用这个方法改。这就是阶梯式持续提高的过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了精益能力。公司业务要持续发展,个人也要公司持续提供发展空间,精益能力对于推动公司和个人发展都非常关键,所以精益能力是公司非常看重的能力之一。 面试官考查精益能力,会从三个方面着手: * 一是精益的动机,这里最难的是允许别人说你不对,也就是成长型思维,你能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二是看你如何找到提高的点。我提到了四种方法:梳理产品问题、识别重复动作、识别等待、建立指标体系找到平庸点。 * 三是看你如何做出提高,是通过打补丁,还是翻新?如何通过守破离的过程,引入新的方法?又是如何跃迁到“提高曲线”中的新阶梯的。 我们的工作,一直在“探索学习、驾轻就熟、重复无聊、再次探索学习新内容”的模式中循环。一两次学习提高容易,但是持续学习和提高很难,然而无论工作还是个人能力和修养,恰恰都需要持续提高这个最难的部分。 我在开篇词中说,优秀的人,其终极目标,是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正是精益能力的体现。只有你进入持续提高的惯性循环,才算真正踏上了通往优秀的发展路程。 ## 思考时间 开篇的那三个问题,文中已经提及了一些解决方法。请你结合自身的经验,想想你碰到过哪种,怎么才能解决呢? 1. 糟糕项目,全是问题。从哪里着手,把它变好呢? 2. 已经想办法把生产力提高了一大截,还有必要做得更好么?好像也没有提高的空间了呀。 3. 工作单调无聊,没有挑战,很难做出成绩,可怎么做得更好呢? 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你的实际做法,我们一同讨论提高。如果今天的文章让你有所启发,欢迎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