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book/体验设计案例课/docs/341677.md
2022-09-03 22:05:03 +08:00

12 KiB
Raw Blame History

14 | 如何用量化的方式讲清设计价值?

你好,我是炒炒。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受,在设计师的工作中,有些时候,如果让你把设计方案做好,可能是一件相对简单的事情,但如果让你描述一下自己的设计能给项目带来多少价值,反而很难。

但是,问你设计重要吗,你心里又觉得,在现代社会,设计肯定会越来越重要呀!但是具体有多重要,你可能还是说不太清楚。这很正常,即便是领导发问,我们的设计可以给公司带来多少价值?

我们可能也不知道该从何说起,该说哪方面,是创意还是技法?是利润还是变革?

所以,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结合我在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项目,给你分享一些用设计量化来正确描述价值的方法,帮助你讲清设计的价值,在工作中获得别人更多的认可。

设计价值,该怎么讲?

在分析如何讲清设计价值之前,我先来给你举一个例子,让你也当一次裁判。

前不久,我们的一个改版项目要做一次总结会议。其中有两名设计师的总结性描述非常具有代表性,我大概还原一下两位设计师当时的描述,你来判断一下谁在项目中起到的作用更大一点。

设计师小A是这样描述的

在改版项目中视觉上采用了更有创意、更符合审美潮流的C4D立体风格视觉风格焕然一新还优化了用户填写信息的流程减少了用户手工填写的项目提升了填写效率和用户体验。

对于小A的描述你有没有觉得有点似曾相识好像和工作中经常听到的差不多。我们再来听一下小C是怎么描述的他先说了这样一句话在这个改版项目中我们主要做了两方面事情

第一是整合项目流程,用户的操作步骤由原来的5步减少到2步。通过增加一些自动化填写的方式,用户手工填写的信息也由原来的10项减少到了4项,用户操作的平均时长减少了50%

第二是采用全新视觉风格在视觉层面塑造与竞品间的差异性。我们利用更具互联网视觉语言的C4D立体潮流风格整体时尚、前卫质感更轻量化既契合了产品的便捷、轻量的诉求又打造了产品清晰的品牌辨识度。

是不是设计师小C的描述更能让你明确地感受到设计带来的价值呢因为他用了一些具体的数据还完整地告诉了你这些设计会产生怎样具象的实际效果。

这也是本讲的重点,如何整理归纳设计的价值,并且尽用数字化的方式给别人讲清楚。

可是,设计效果那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真的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吗?怎样才能有条理地给别人讲清楚呢?下面,我将带你走进三个实际项目里,帮助你找到用量化方式讲清设计价值的技巧。

项目一:从成本视角讲设计价值

先来看第一个项目,是要给产品新增一个“产品签约”的功能。

当时我们在业务部门组织了第一次的需求评审技术部门做了一个整体评估评估工作量是40人/月。按照当时的20个人来看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开发。

但是,业务部门站出来说,等不了那么久,一个半月后就要开始使用这项业务,要是晚半个月上线的话,会影响到业务部门的业绩。所以,我们决定重新梳理一下业务需求。

然后,我们突然发现“产品签约“这个功能和我们之前做过的“综合签约”功能很相似。

现在“产品签约”功能业务想要的大致流程是:

填写信息——远程核查——发起审批——预约网点——办理签约

而已有的“综合签约”功能业务的大致流程是:

填写信息——发起审批——远程核查——办理签约

如果只关注大的流程节点,有两项业务非常相似。于是,我们就结合已有的“综合签约“的功能,把“产品签约”的大流程改成了先发起审批,再远程核查。

这样,就最大程度上复用了“综合签约”的相关功能模块。

重新设计流程后,我也找了对应的业务部门去做了一轮的沟通。他们也很认同我的方案,然后就按照我的方案又找了一下对应的技术同事,做了新的一轮需求评审。

按照这个修改后的方案技术的评估是20人/月,这样的话,一个月就能搞定上线了。比业务要求的一个半月时间还能减少半个月,而且节约的这半个月给了业务部门更多的准备时间。

现在,如果让你跟协作方讲一下设计这次所作的贡献,你会怎么说呢?

通常地,我们会说,我们这次改了一下设计的流程,完成了一次输出。

但是,这样说根本体现不出我们的价值。协作方看到的可能只是设计表面上的工作输出,他们可能会忽略掉设计提出修改流程后,降低了整个项目人力和时间的成本。因为,你不主动说,别人是不会发现你做了什么、有多大效果的,而且别人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了解。

所以你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设计对业务的流程做了优化把项目的人力成本由40人/月缩减到了20人/月。在现有项目组人力配置的情况下,上线周期才从预估的两个月缩减到了一个月,提前半个月完成了功能上线,为业务团队额外赢了半个月的准备时间。

职场都是算成本的假设一个人一个月要2w那我们为公司减少20人/月是不是直接给公司节省了40w上线周期变短留住了核心客户这个隐形收益又是多少

你看如果你进一步利用量化的方式这样表述“给项目整体节约了40W的成本把上线周期缩短了50%”。这两点讲出来,而不是笼统地说“设计优化了流程,提高了项目落地的效率”。

这样,协作方是不是更能够认识到设计带来的价值呢?

项目二:从用户视角讲业务价值

第二个项目是一个对已有产品改版优化的项目。为什么要发起这次改版呢?最大原因就是我们收到了很多用户的投诉,大家吐槽说这个产品的线上申请很麻烦,而且很浪费时间。

为了得到更多、更详细的信息我们还组织了一场用户可用性测试。在这次测试中用户的平均满意度只有3.5分7分满分这种满意度可以说是非常低的了。

基于这些信息,我们对这个贷款产品的交互设计进行了两点比较大的改变:

  • 一是舍弃掉原来流程中的一些不必要信息把用户的步骤由原来的13步减少到6步
  • 二是帮助用户自动填写已有信息把需要手动填写的信息项由原来的23项减少到10项。

关于这个改版项目,如果你只是和协作方讲,“设计优化了整个产品的申请流程,降低了用户成本,让用户操作更加便捷”,这样别人反而对于设计的价值没有明确的感知。

其实在这个改版项目中,我们有很多能够明确展示用户行为的量化数据可以拿来使用。

  • 用户的操作步骤由原来的13步减少到6步
  • 手动填写的信息项由原来的23项减少到10项
  • 这两项改变可以减少用户至少两分钟的操作时间;
  • ......

改版后我们又做了一轮用户的可用性测试。改版后的测试结果显示用户的满意度从原来的3.5分提升到了5.5分比改版前提高了2分。这就是对设计价值的最有力的体现。

项目三:从业务视角讲设计价值

接下来,我们来看最后一个项目,是一个单纯的视觉层面优化的项目,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这是一款新上线的理财产品在首页增加入口后连续四周该理财产品主页的周UV基本都在10w~11w之间。业务部门经常找我讨论看怎样通过一些设计手法进一步提升用户的访问量。

经过内部沟通了解到这款理财产品最大的竞争优势是收益高达6.8%且随时可赎回。抓到这个点后我们打算修改入口方案把“收益6.8%以及随时可赎回”的关键信息在入口表现出来。

这样,在用户浏览首页的时候,就可以快速抓住目标用户的焦点,帮助用户快速做决策。

在新的入口方案替换上去之后该理财产品的主页周UV就达到了13W+比上周提升了18%。拿到数据后,我也第一时间询问了业务部门,看他们同期是否有在进行推广活动为该产品引流。

他们说,同期没有特别的推广活动,都是自然流量,这完全是设计层面的改动带来的数据提升。业务部门对这次设计的改动所带来的数据提升,大为赞赏,也打从心里认同了设计师的专业性。

当然,直接的设计改动带来的业务数据提升,是附加在产品竞争力之上的。如果没有产品的关键竞争力,入口设计的再酷炫也很难带来数据的提升。

设计的价值一定是通过实现业务价值来成就的。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直接用了设计修改前后的业务数据对比来证明了设计价值,这种业务数据的对比,往往是最直接、最粗暴的展示设计价值的方式。

但是在拿到直观业务数据的时候,你也有一点需要注意。你需要判别在业务数据提升的背后,其他协作方是不是有关联的动作,比如说重点功能迭代、运营推广活动、性能优化动作等。

如果他们有这些关联动作,你需要对数据的提升进行更细一步的拆解。还记得“05 | 你会巧妙利用数据这个神助攻吗?”吗那节课中提到的GSM模型就可以帮助我们详细地拆解指标。

为什么这样做?很简单,功劳全部算在设计头上,其他职能方会觉得设计好大喜功,且过于不懂事儿了。另一方面,也是让我们清楚地感知到每一处优化带来的真实改变。

炒炒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三个实际项目的案例,总结了可以帮你讲清设计价值的三个关键技巧。

第一,从项目成本视角出发,提取数据来证明设计价值,比如说设计对流程的优化、降低了多少项目的人力成本、缩短了多长时间的上线周期;

第二,提取一些用户视角的数据来证明设计价值,比如说获取用户成本的降低、用户学习成本的降低、操作效率的提升等,这些都是用户行为的表现;

第三,从业务视角入手,在一些能够直接拿到用户数据或业务数据的项目中,可以直接利用产生的数据来证明设计价值,同时要能够表达出设计和数据的直接关联性。

总的来说,就是不要只简单地描述设计做了什么,而是结合数据的方式,去把设计带来的结果展示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讲清楚设计的价值。其实,我相信你也一定发现了,这三种视角不仅是我们讲清设计价值的三个切入点,更是我们提高设计价值、展示设计专业性的三个切入点。

从这三点出发我们可以向其他协作方和leader证明设计师不只是一个作图机器和出图工具。

练习题

除了我讲的这三种视角,你还有没有可以向别人证明设计价值的一些方法?欢迎你分享给我。

记得在留言区和我讨论、交流你的想法,每一次思考都会成为你进步的基石。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也欢迎你把这一讲分享给你的朋友。

感谢你的阅读,我们下一讲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