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73 lines
16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13 | 设计量化会把创意扼杀在摇篮里吗?
你好,我是炒炒。
上一节课,我们探讨了用量化的手段去判断设计需求的优先级,以及如何用量化的方法科学地去做设计需求管理。今天,我们再次用量化来探讨另一个话题:**设计创意**。
在别人眼里,设计师是创意的爆发者,是自由的灵魂,是想象力十足的。但是每一个身处于商业环境中的设计师,总觉得自己的创意和灵感会受到限制,是带着枷锁跳舞,会服从于利润和效率优先的原则。
比如说,像上节课提到的需求管理、需求评估、设计流程、需求清晰度、交付时长量化,还有设计资源的有效利用等。这种规规矩矩的东西,是不是会限制设计师,把设计创意给扼杀掉呢?
创意,代表着情绪、主观,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而数据、规范象征着理性、客观,充满了现实主义。好像自古以来,这二者就不可兼得,不能同时存在于一个舞台上。真的是这样吗?
别急,这一讲,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设计量化与设计创意之间,到底有没有矛盾。
## 什么是设计创意?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怎么理解设计创意?
可能每个人对创意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我对设计创意的理解是:**新颖****又****实用的解决问题思路**。
如果只能解决问题,但是丝毫不新颖,叫作老调重弹;但是,只有创意和想法,却不能落地,只能算作天马行空,**唯有真正落地的创意才叫作创新**。
在同时满足“新颖”与“实用”的两个基础条件上,创新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类,一类是颠覆式创新,另一类是基于现有产品/服务的微创新。
### 颠覆式创新
颠覆式创新就是那些从来没出现过的新东西或者服务,带有革命性的变化,会改变人的习惯。
比如说当年iPhone 3G的面世就是一个颠覆式的创新是对手机的一个革命性变化因为它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作为一款触屏手机它打破了持续了很长时间的手机形态规则同时它还重新定义了手机的未来发展方向掀起了智能手机的行业浪潮。
它既满足了人们的实用需求,又让人们惊呼,原来手机还能这样。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c/0b/9c5322752c14515129109332aa56670b.jpg?wh=1142*524)
iPhone 3G的惊艳除了乔布斯本身对手机产品的思考当然也得益于技术的发展、3G网络的发展。就是这样刚刚好网络更快了人们更有钱了触摸屏也就发展起来了。
颠覆式创新在满足实用的基础上,在产品形态、使用方式、或者服务模式方面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你也发现了,这种创新通常来说,可遇不可求,必须有天时地利人和。
### 基于现有产品/服务的微创新
什么是基于现有产品/服务的微创新呢?就是一些有趣的、实用的优化方案。
我们现实工作中更多接触到的也是这一类的创新方案。大多是基于某个成熟的产品的微创新,在腾讯每个季度就有一个微创新奖,专门用来奖励那些小小的有创意的点子或者有趣的方案。有的能落地到产品上,不能落地的就当成创新案例库积攒起来,等有需要的时候用。
这一类的创新听起来好像不够霸气,感觉跟设计师那蓬勃的、躁动的革命性创新形象不太契合。但其实,也并不是这样,微创新中的“微”代表的只是微小的改动,并不是微小的效果。
之前在银行就有一次项目的微创新经历。当时,银行业务中有很多功能是用户需要自己填写表单的,不仅仅要填写各种表单,还要上传影像资料。内容范围非常广,包括公司的名称、统一信用代码、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经办人身份证、手机号、房产信息等。
一连串的资料填写与上传给用户带来的体验很不好,用户可能会因为填写太多信息,上传太多零散的资料,临时中断或者放弃使用我们的产品,带来的后果就是直接影响到了业务绩效。
为了帮助业务绩效的提升,我们针对填写表单的功能,从交互上提供了一些创意点。
第一点,合并上传影像资料与填写资料的行为。即如果填写的资料是上传的影像资料中含有的信息,则用户不需要填写,只需要上传影像资料就可以了,上传完成后页面会反显文字信息。本来用户需要上传三个影像资料,填写八项信息,现在只要上传三个影像资料就可以了。
第二点减少证件号等长串字符的手动输入。通过OCR的引入用户只需要用摄像头拍下想要填写的字符串系统就可以帮忙自动填写了用户只需要确认就好。这一个小的改变不但提高了用户的填写效率还降低了用户手动输入的错误率。
我们还给这个方案取了个微创新的名字,叫作“智能填单”。
这个case虽说不是什么惊天动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革命性创新点子但是这小小的优化改动给产品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提升了用户体验减少了用户的流失率带来了肉眼可见的业务价值。
也就是说,基于现有产品/服务的微创新虽小,但无论是对于产品的体验,还是给业务带来的价值。于两者而言,都是实用的,并且有效的。
说完了对创新的理解,我们回到今天的主题“量化会把设计创意扼杀掉吗?”
## 量化会扼杀设计创意吗?
在日常工作中,与设计创意和灵感相悖的是什么呢?应该就是“**数据反馈**”和“**设计规范**”这两种量化了吧!纵然你的创意再好,别的协作方也会让你拿数据说话,或者拿设计规范压你。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从这两个方向来寻求问题的答案吧。
### 设计创意VS数据反馈
听到数据这个词,是不是一下子就瑟瑟发抖了?甚至还会想,设计为什么需要为指标负责呢?
因为在大部分设计师眼里数据更多可能只是一个KPI的考核指标是一个硬性要求。有时为了达到类似拉新、活跃类似这样的KPI指标我们可能会做很多不太友好的产品设计。
就比如说最常见的App启动页广告它是一个比较好的提高产品商业KPI指标的工具能在用户打开App的第一时间就抓住用户的视觉关注点而且还能带来一定的KPI价值。
但是这对于用户来讲疯狂地看到不需要的广告是很反感的、不友好的用户追求的是快速地启动App看到想看到的内容而不是看广告而且有的时候还会不小心误点广告。
说个我之前项目中的小例子。我们有一款新的贷款产品KPI指标是月申请人数达500人。
刚开始我们把这款贷款产品投放在了App首页这个金刚位。这个贷款产品投放了2个月后从数据来看这款贷款产品的点击率仅占首页PV的3%这个数据完全达不到我们预期的8%。是申请流程繁琐吗交互流程不友好吗还是App系统出问题了有闪退的现象
我们就开始深入分析数据查了这款贷款产品的漏斗模型。我们发现从产品入口到申请成功的转化率是86%,也就是说,造成功能入口点击率低的原因并不是申请流程出了问题。
因此,我们就盯上了“功能入口”。
虽然这款产品申请处于首页的金刚位但金刚位包含着8个功能的入口icon。也就是说这8个功能放在一起要发现这个贷款产品是有一定难度的。基于这个问题我们把App入口的icon从静态改成了动态并且加上了极具吸引的文案“**秒贷20万**”。
1个月后从数据反馈来看入口的点击率提升到了10%。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3/75/d3ebbf3e3f8c5e7f428d9838b4dfca75.png?wh=1142*932)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产品数据的反馈并不会扼杀设计创意。
相反地数据反馈对设计师而言也并不是一个硬性的KPI考核指标它甚至可以帮助我们在设计时获得创意的切入点为设计创意提供依据、启发和机会。
所以,结论就是,虽然设计人不直接为指标负责,但是好的设计都是需要通过数据来证明价值的。不然,**再好的设计作品,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也都只是在自嗨而已**。
### 设计创意VS设计规范
除了数据之外,很多小伙伴还会觉得,规范会限制自己的创意发挥。比如说:
* 为什么列表的信息一定要有分割线,如果不要分割线是不是会更透气?
* 为什么入口icon一定要线性风格如果我用C4D的立体风格是不是更酷一点更潮流一些
* 为什么成功提示一定要用弹窗表示如果用Toast提示是不是更轻量化一些
*
我最近面试了不少的同学,大家的作品也集中放了一些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但是,当我问及他们对设计规范的看法时,部分同学会觉得设计规范对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程度的限制,感觉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堆积木,限制了设计创意的发挥,设计师的价值在慢慢变弱,甚至消失。
虽然这么说有点残酷,但是我想说,这样的想法是比较小格局的。
当你有了类似的想法,可能是因为你并没有想清楚设计规范的意义。
**设计规范是一个产品的设计语言,是搭建设计体系的基础**。设计规范的存在,可以保持产品的统一性,在众多设计人员合作的产品中,可以保证小伙伴间做出的产品有高度的统一性。
不光如此,设计规范还能提高团队的效率。针对同样的组件,我们只需要设计一次,设计阶段就可以直接复用,同样地,开发也不需要重复开发。**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自身****闪光点的呈现****,要从更高的维度去衡量**,例如产品价值、业务价值、产品效率、团队成长等。
你有试想过一个没有设计规范的产品是怎样的吗?
曾经,我们团队的产品就经历过没有设计规范的阶段,那简直是花样百出,令人乍舌。
当时我们团队负责的是一个对公的门户App。在产品初期要对接外部第三方的功能和内容为了能够让功能快速上线面客我们直接调用了对方的H5也就是说我们直接复用了对方的页面流程与样式只在我们的产品增加了一个“功能入口”。
由于直接复用了别人的页面导致了我们的部分相似功能在同一个App上呈现了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交互与视觉样式。对用户而言这产品的打开方式有点神奇东一下西一下感觉不是在同一个产品里给用户的体验十分不好还带来了额外的学习成本。
这个产品还会给人的感觉简直是一个大杂汇。设计语言没有统一性,会导致用户对产品的品牌没有感知,很难记住你这个产品,还会感觉你们根本就不用心。
再说回贷款产品,我们的平台会承接不同的贷款产品,每个贷款产品的申请流程大同小异。
前期,每个贷款产品的交互、视觉、以及开发都是独立执行的,也就是每一个新的贷款产品都需要重新做一遍。无论是项目组还是设计师,我们都意识到了这部分重复性的工作,浪费了不少时间与人力。所以,我们决定把贷款流程做成规范化的、可复用的控件。
首先,我们汇集了现有全部贷款产品的申请流程,把申请流程进行拆分,分别是:**产品介绍环节、填写资料环节、身份验证环节、申请反馈环节**。然后,基于共性与个性的梳理,我们把贷款申请流程梳理成了一个标准的申请流程。后续如果有新的贷款产品,我们就以这个标准的申请流程作为基线,再按照对应产品的差异化进行调整。
无论业务梳理、还是设计、开发效率提升了不止一点点。原来需要投入4天的设计时间现在只需要2天就行大大提高了效率。还保证了在同一个平台上类似产品的操作流程几乎是保持一致的。对用户而言即使是不同的贷款产品但在整体申请流程上都是一致的是熟悉的。
你看,有了设计规范后,设计师减少了一部分重复性工作的投入,设计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创新思考上,比如说如何激励用户来贷款,如何让转账用户产生理财操作等。
所以说,设计规范并没有限制设计师的自由,相反,对于一些已经形成固定用户习惯的元素,设计规范能够更好地保持用户体验的一致性,并且提升设计师在处理大量相似性设计的效率,**让设计师可以节省出大量的时间去投入到对设计创意的研究上**。
在这里,我再说一个之前发生在我们团队的故事。
在我们团队初期还没有设计规范的时候,有位小伙伴参与的需求都是比较类似的。这些需求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表单”,差异就在于表单内容的多与少,还有顺序。长时间的重复性工作让这位同学失去了工作的激情,也很容易暴躁,觉得自己作为设计师没有价值。
但随着这个产品设计规范的建立这个小伙伴的重复性工作得到了释放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产品的深度优化以及行业内的创新点。他把平时积累的设计创意形成创新产品方案然后去参加银行内的年度创新大赛有两个方案都入围到了前20%,还获得了丰厚的奖金。
从上面这两个设计规范和流程规范的例子来看,规范性的东西不但不会扼杀掉设计师的创意,反而会释放设计师重复性工作的精力,为思考设计创意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 炒炒总结
今天,我们探讨了一个在每个设计师心里,都曾有过疑虑的问题,那就是设计量化到底会不会扼杀掉设计创意呢?答案是不仅不会,还会帮助我们在创意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首先,我们分析了什么是创新,可以分为颠覆性创新和基于现有产品/服务的微创新。无论是哪种,它们都有两个共同点,**一个是新颖,一个是实用**,是有一定的产品价值和业务价值的。
虽然颠覆式创新很难做到,但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些微创新,“微”在于行动,并不在于效果。
接下来,我们基于工作中的一些微创新案例,从“数据反馈”和“设计规范”两个方面出发,分析量化对于设计创意的影响。量化不会扼杀设计创意,反而是一个辅助设计找到体验优化点的利器,一个帮助我们验证设计创新的有效价值的证据。
同时,设计规范层面的量化不仅可以满足用户的一些习惯的体验,还可以释放设计师重复性工作的精力,为设计师思考设计创意提供更大的空间。
所以,我们要让设计量化助力我们的创意想法和行为,而不是一味地投反对票。
## 练习题
你能尝试利用数据反馈,去寻找一下你现在所做产品/功能的创意启发点和切入点吗?或者是关于设计规范,你有怎样的理解与体会?来分享一下吧!
记得在留言区和我讨论、交流你的想法,每一次思考都会成为你进步的基石。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也欢迎你把这一讲分享给你的朋友。
感谢你的阅读,我们下一讲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