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book/Go 语言项目开发实战/docs/389649.md
2022-09-03 22:05:03 +08:00

512 lines
22 KiB
Markdown
Raw Permalink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 15 | 研发流程实战IAM项目是如何进行研发流程管理的
你好,我是孔令飞。
在 [**08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83390) 和 [**14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88920) ,我分别介绍了如何设计研发流程,和如何基于 Makefile 高效地管理项目。那么今天我们就以研发流程为主线来看下IAM项目是如何通过Makefile来高效管理项目的。学完这一讲你不仅能更加深刻地理解 **08讲****14讲** 所介绍的内容,还能得到很多可以直接用在实际操作中的经验、技巧。
研发流程有很多阶段其中的开发阶段和测试阶段是需要开发者深度参与的。所以在这一讲中我会重点介绍这两个阶段中的Makefile项目管理功能并且穿插一些我的Makefile的设计思路。
为了向你演示流程这里先假设一个场景。我们有一个需求给IAM客户端工具iamctl增加一个helloworld命令该命令向终端打印hello world。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下如何具体去执行研发流程中的每一步。首先,我们进入开发阶段。
## 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是开发者的主战场,完全由开发者来主导,它又可分为代码开发和代码提交两个子阶段。我们先来看下代码开发阶段。
### 代码开发
拿到需求之后首先需要开发代码。这时我们就需要选择一个适合团队和项目的Git工作流。因为Git Flow工作流比较适合大型的非开源项目所以这里我们选择**Git** **Flow工作流**。代码开发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基于develop分支新建一个功能分支 feature/helloworld。
```
$ git checkout -b feature/helloworld develop
```
**这里需要注意**新建的branch名要符合Git Flow工作流中的分支命名规则。否则在git commit阶段会因为branch不规范导致commit失败。IAM项目的分支命令规则具体如下图所示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15/79/15bb43219269273baf70a27ea94e1279.png?wh=2775x1250)
IAM项目通过pre-commit githooks来确保分支名是符合规范的。在IAM项目根目录下执行git commit 命令git会自动执行[pre-commit](https://github.com/marmotedu/iam/blob/master/githooks/pre-commit)脚本该脚本会检查当前branch的名字是否符合规范。
这里还有一个地方需要你注意git不会提交 `.git/hooks` 目录下的githooks脚本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以下手段确保开发者clone仓库之后仍然能安装我们指定的githooks脚本到 `.git/hooks` 目录:
```
# Copy githook scripts when execute makefile
COPY_GITHOOK:=$(shell cp -f githooks/* .git/hooks/)
```
上述代码放在[scripts/make-rules/common.mk](https://github.com/marmotedu/iam/blob/master/scripts/make-rules/common.mk#L74)文件中每次执行make命令时都会执行可以确保githooks都安装到 `.git/hooks` 目录下。
第二步在feature/helloworld分支中完成helloworld命令的添加。
首先,通过 `iamctl new helloworld` 命令创建helloworld命令模板
```
$ iamctl new helloworld -d internal/iamctl/cmd/helloworld
Command file generated: internal/iamctl/cmd/helloworld/helloworld.go
```
接着,编辑`internal/iamctl/cmd/cmd.go`文件,在源码文件中添加`helloworld.NewCmdHelloworld(f, ioStreams),`加载helloworld命令。这里将helloworld命令设置为`Troubleshooting and Debugging Commands`命令分组:
```
import (
"github.com/marmotedu/iam/internal/iamctl/cmd/helloworld"
)
...
{
Message: "Troubleshooting and Debugging Commands:",
Commands: []*cobra.Command{
validate.NewCmdValidate(f, ioStreams),
helloworld.NewCmdHelloworld(f, ioStreams),
},
},
```
这些操作中包含了low code的思想。在第 [**10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84648) 中我就强调过要尽可能使用代码自动生成这一技术。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方面能够提高我们的代码开发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规范减少手动操作可能带来的错误。所以这里我将iamctl的命令也模板化并通过 `iamctl new` 自动生成。
第三步,生成代码。
```
$ make gen
```
如果改动不涉及代码生成,可以不执行`make gen`操作。 `make gen` 执行的其实是gen.run伪目标
```
gen.run: gen.clean gen.errcode gen.docgo.doc
```
可以看到,当执行 `make gen.run`其实会先清理之前生成的文件再分别自动生成error code和doc.go文件。
这里需要注意,通过`make gen` 生成的存量代码要具有幂等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次生成的代码是一样的,避免不一致带来的问题。
我们可以将更多的与自动生成代码相关的功能放在 gen.mk Makefile 中。例如:
* gen.docgo.doc代表自动生成doc.go文件。
* gen.ca.%代表自动生成iamctl、iam-apiserver、iam-authz-server证书文件。
第四步,版权检查。
如果有新文件添加,我们还需要执行 `make verify-copyright` ,来检查新文件有没有添加版权头信息。
```
$ make verify-copyright
```
如果版权检查失败,可以执行`make add-copyright`自动添加版权头。添加版权信息只针对开源软件,如果你的软件不需要添加,就可以略过这一步。
这里还有个Makefile编写技巧如果Makefile的command需要某个命令就可以使该目标依赖类似tools.verify.addlicense这种目标tools.verify.addlicense会检查该工具是否已安装如果没有就先安装。
```
.PHONY: copyright.verify
copyright.verify: tools.verify.addlicense
...
tools.verify.%:
@if ! which $* &>/dev/null; then $(MAKE) tools.install.$*; fi
.PHONY: install.addlicense
install.addlicense:
@$(GO) get -u github.com/marmotedu/addlicense
```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 `make copyright.verify` 尽可能自动化,减少手动介入的概率。
第五步,代码格式化。
```
$ make format
```
执行`make format`会依次执行以下格式化操作:
1. 调用gofmt格式化你的代码。
2. 调用goimports工具自动增删依赖的包并将依赖包按字母序排序并分类。
3. 调用golines工具把超过120行的代码按golines规则格式化成<120行的代码
4. 调用 `go mod edit -fmt` 格式化go.mod文件
第六步静态代码检查
```
$ make lint
```
关于静态代码检查在这里你可以先了解代码开发阶段有这个步骤至于如何操作我会在下一讲给你详细介绍
第七步单元测试
```
$ make test
```
这里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包都需要执行单元测试你可以通过如下命令排除掉不需要单元测试的包
```
go test `go list ./...|egrep -v $(subst $(SPACE),'|',$(sort $(EXCLUDE_TESTS)))`
```
在go.test的command中我们还运行了以下命令
```
sed -i '/mock_.*.go/d' $(OUTPUT_DIR)/coverage.out
```
运行该命令的目的是把mock\_.\* .go文件中的函数单元测试信息从coverage.out中删除mock\_.\*.go文件中的函数是不需要单元测试的如果不删除就会影响后面的单元测试覆盖率的计算
如果想检查单元测试覆盖率请执行
```
$ make cover
```
默认测试覆盖率至少为60%也可以在命令行指定覆盖率阈值为其他值例如
```
$ make cover COVERAGE=90
```
如果测试覆盖率不满足要求就会返回以下错误信息
```
test coverage is 62.1%
test coverage does not meet expectations: 90%, please add test cases!
make[1]: *** [go.test.cover] Error 1
make: *** [cover] Error 2
```
这里make命令的退出码为`1`。
如果单元测试覆盖率达不到设置的阈值就需要补充测试用例否则禁止合并到develop和master分支IAM项目配置了GitHub Actions CI自动化流水线CI流水线会自动运行检查单元测试覆盖率是否达到要求
第八步构建
最后我们执行`make build`命令构建出`cmd/`目录下所有的二进制安装文件
```
$ make build
```
`make build` 会自动构建 `cmd/` 目录下的所有组件如果只想构建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件可以传入 `BINS`选项组件之间用空格隔开并用双引号引起来
```
$ make build BINS="iam-apiserver iamctl"
```
到这里我们就完成了代码开发阶段的全部操作
如果你觉得手动执行的make命令比较多可以直接执行make命令
```
$ make
===========> Generating iam error code go source files
===========> Generating error code markdown documentation
===========> Generating missing doc.go for go packages
===========> Verifying the boilerplate headers for all files
===========> Formating codes
===========> Run golangci to lint source codes
===========> Run unit test
...
===========> Building binary iam-pump v0.7.2-24-g5814e7b for linux amd64
===========> Building binary iamctl v0.7.2-24-g5814e7b for linux amd64
...
```
直接执行`make`会执行伪目标`all`所依赖的伪目标 `all: tidy gen add-copyright format lint cover build`也即执行以下操作依赖包添加/删除生成代码自动添加版权头代码格式化静态代码检查覆盖率测试构建
这里你需要注意一点all中依赖covercover实际执行的是 `go.test.cover` `go.test.cover` 又依赖 `go.test` 所以cover实际上是先执行单元测试再检查单元测试覆盖率是否满足预设的阈值
最后补充一点在开发阶段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执行 `make gen` `make format` `make lint` `make cover` 等操作为的是能够提前发现问题并改正
### 代码提交
代码开发完成之后我们就需要将代码提交到远程仓库整个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开发完后将代码提交到feature/helloworld分支并push到远端仓库
```
$ git add internal/iamctl/cmd/helloworld internal/iamctl/cmd/cmd.go
$ git commit -m "feat: add new iamctl command 'helloworld'"
$ git push origin feature/helloworld
```
这里我建议你只添加跟`feature/helloworld`相关的改动这样就知道一个commit做了哪些变更方便以后追溯所以我不建议直接执行`git add .`这类方式提交改动
在提交commit时commit-msg githooks会检查commit message是否符合Angular Commit Message规范如果不符合会报错commit-msage调用了[go-gitlint](https://github.com/llorllale/go-gitlint)来检查commit messagego-gitlint会读取 `.gitlint` 中配置的commit message格式
```
--subject-regex=^((Merge branch.*of.*)|((revert: )?(feat|fix|perf|style|refactor|test|ci|docs|chore)(\(.+\))?: [^A-Z].*[^.]$))
--subject-maxlen=72
--body-regex=^([^\r\n]{0,72}(\r?\n|$))*$
```
IAM项目配置了GitHub Actions当有代码被push后会触发CI流水线流水线会执行`make all`目标GitHub Actions CI流程执行记录如下图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8/22/6819f96bda8dcb214c3b7eeba2f37022.png?wh=2061x435)
如果CI不通过就需要修改代码直到CI流水线通过为止
这里我们来看下GitHub Actions的配置
```
name: IamCI
on:
push:
branchs:
- '*'
pull_request:
types: [opened, reopened]
jobs:
build:
runs-on: ubuntu-latest
steps:
- uses: actions/checkout@v2
- name: Set up Go
uses: actions/setup-go@v2
with:
go-version: 1.16
- name: all
run: make
```
可以看到GitHub Actions实际上执行了3步拉取代码设置Go编译环境执行make命令也就是执行 `make all` 目标)。
GitHub Actions也执行了 `make all` 目标和手动操作执行的 `make all` 目标保持一致这样做是为了让线上的CI流程和本地的CI流程完全保持一致这样当我们在本地执行make命令通过后在线上也会通过保持一个一致的执行流程和执行结果很重要否则本地执行make通过但是线上却不通过岂不很让人头疼
第二步提交pull request
登陆GitHub基于feature/helloworld创建pull request并指定Reviewers进行code review具体操作如下图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3/ab/53f4103f5c8cabb76ef2fddaec3a54ab.png?wh=1694x733)
当有新的pull request被创建后也会触发CI流水线
第三步创建完pull request后就可以通知reviewers review代码GitHub也会发站内信
第四步Reviewers 对代码进行review
Reviewer通过review github diff后的内容并结合CI流程是否通过添加评论并选择Comment仅评论)、Approve通过)、Request Changes不通过需要修改如下图所示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9/ce/39d992c7bdb35848706bce792877e8ce.png?wh=2473x1001)
如果review不通过feature开发者可以直接在feature/helloworld分支修正代码并push到远端的feature/helloworld分支然后通知reviewers再次review因为有push事件发生所以会触发GitHub Actions CI流水线
第五步code review通过后maintainer就可以将新的代码合并到develop分支
使用**Create a merge commit**的方式将pull request合并到develop分支如下图所示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0/7d/30de6bb6c8ff431ec56debbc0f5b667d.png?wh=1247x366)
**Create a merge commit**的实际操作是 `git merge --no-ff`feature/helloworld分支上所有的 commit 都会加到 develop 分支上并且会生成一个 merge commit使用这种方式可以清晰地知道是谁做了哪些提交回溯历史的时候也会更加方便
第六步合并到develop分支后触发CI流程
到这里开发阶段的操作就全部完成了整体流程如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4/73/444b0701f8866b50a49bd0138488c873.png?wh=1697x1028)
合并到develop分支之后我们就可以进入开发阶段的下一阶段也就是测试阶段了
## 测试阶段
在测试阶段开发人员主要负责提供测试包和修复测试期间发现的bug这个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需求或变动点所以需要合理评估这些新的需求或变动点是否要放在当前迭代修改
测试阶段的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步基于develop分支创建release分支测试代码
```
$ git checkout -b release/1.0.0 develop
$ make
```
第二步提交测试
将release/1.0.0分支的代码提交给测试同学进行测试这里假设一个测试失败的场景我们要求打印hello world”,但打印的是Hello World”,需要修复那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
你可以直接在release/1.0.0分支修改代码修改完成后本地构建并提交代码
```
$ make
$ git add internal/iamctl/cmd/helloworld/
$ git commit -m "fix: fix helloworld print bug"
$ git push origin release/1.0.0
```
push到release/1.0.0后GitHub Actions会执行CI流水线如果流水线执行成功就将代码提供给测试如果测试不成功再重新修改直到流水线执行成功
测试同学会对release/1.0.0分支的代码进行充分的测试例如功能测试性能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
第三步测试通过后将功能分支合并到master分支和develop分支
```
$ git checkout develop
$ git merge --no-ff release/1.0.0
$ git checkout master
$ git merge --no-ff release/1.0.0
$ git tag -a v1.0.0 -m "add print hello world" # master分支打tag
```
到这里测试阶段的操作就基本完成了测试阶段的产物是master/develop分支的代码
第四步删除feature/helloworld分支也可以选择性删除release/1.0.0分支
我们的代码都合并入master/develop分支后feature开发者可以选择是否要保留feature不过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我建议删掉因为feature分支太多的话不仅看起来很乱还会影响性能删除操作如下
```
$ git branch -d feature/helloworld
```
## IAM项目的Makefile项目管理技巧
在上面的内容中我们以研发流程为主线亲身体验了IAM项目的Makefile项目管理功能这些是你最应该掌握的核心功能但IAM项目的Makefile还有很多功能和设计技巧接下来我会给你分享一些很有价值的Makefile项目管理技巧
### help自动解析
因为随着项目的扩展Makefile大概率会不断加入新的管理功能这些管理功能也需要加入到 `make help` 输出中但如果每添加一个目标都要修改 `make help` 命令就比较麻烦还容易出错所以这里我通过自动解析的方式来生成`make help`输出
```
## help: Show this help info.
.PHONY: help
help: Makefile
@echo -e "\nUsage: make <TARGETS> <OPTIONS> ...\n\nTargets:"
@sed -n 's/^##//p' $< | column -t -s ':' | sed -e 's/^/ /'
@echo "$$USAGE_OPTIONS"
```
目标help的命令中通过 `sed -n 's/^##//p' $< | column -t -s ':' | sed -e 's/^/ /'` 命令自动解析Makefile中 `##` 开头的注释行从而自动生成 `make help` 输出
### Options中指定变量值
通过以下赋值方式变量可以在Makefile options中被指定
```
ifeq ($(origin COVERAGE),undefined)
COVERAGE := 60
endif
```
例如如果我们执行`make` 则COVERAGE设置为默认值60如果我们执行`make COVERAGE=90` 则COVERAGE值为90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灵活地控制Makefile的行为
### 自动生成CHANGELOG
一个项目最好有CHANGELOG用来展示每个版本之间的变更内容作为Release Note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每次都要手动编写CHANGELOG会很麻烦也不容易坚持所以这里我们可以借助[git-chglog](https://github.com/git-chglog/git-chglog)工具来自动生成
IAM项目的git-chglog工具的配置文件放在[.chglog](https://github.com/marmotedu/iam/tree/master/.chglog)目录下在学习git-chglog工具时你可以参考下
### 自动生成版本号
一个项目也需要有一个版本号当前用得比较多的是语义化版本号规范但如果靠开发者手动打版本号工作效率低不说经常还会出现漏打打的版本号不规范等问题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版本号也通过工具自动生成在IAM项目中采用了[gsemver](https://github.com/arnaud-deprez/gsemver)工具来自动生成版本号
整个IAM项目的版本号都是通过[scripts/ensure\_tag.sh](https://github.com/marmotedu/iam/blob/master/scripts/ensure_tag.sh)脚本来生成的
```
version=v`gsemver bump`
if [ -z "`git tag -l $version`" ];then
git tag -a -m "release version $version" $version
fi
```
在scripts/ensure\_tag.sh脚本中通过 `gsemver bump` 命令来自动化生成语义化的版本号并执行 `git tag -a` 给仓库打上版本号标签`gsemver` 命令会根据Commit Message自动生成版本号
之后Makefile和Shell脚本用到的所有版本号均统一使用[scripts/make-rules/common.mk](https://github.com/marmotedu/iam/blob/v1.0.0/scripts/make-rules/common.mk#L28)文件中的VERSION变量
```
VERSION := $(shell git describe --tags --always --match='v*')
```
上述的Shell命令通过 `git describe` 来获取离当前提交最近的tag版本号)。
在执行 `git describe` 如果符合条件的tag指向最新提交则只显示tag的名字否则会有相关的后缀来描述该tag之后有多少次提交以及最新的提交commit id例如
```
$ git describe --tags --always --match='v*'
v1.0.0-3-g1909e47
```
这里解释下版本号中各字符的含义
* 3表示自打tag v1.0.0以来有3次提交
* g1909e47g 为git的缩写在多种管理工具并存的环境中很有用处
* 1909e477位字符表示为最新提交的commit id 前7位
最后解释下参数
* tags使用所有的标签而不是只使用带注释的标签annotated tag)。`git tag <tagname>` 生成一个 unannotated tag`git tag -a <tagname> -m '<message>'` 生成一个 annotated tag。
* always如果仓库没有可用的标签那么使用commit缩写来替代标签。
* match ,只考虑与给定模式相匹配的标签。
### 保持行为一致
上面我们介绍了一些管理功能例如检查Commit Message是否符合规范、自动生成CHANGELOG、自动生成版本号。这些可以通过Makefile来操作我们也可以手动执行。例如通过以下命令检查IAM的所有Commit是否符合Angular Commit Message规范
```
$ go-gitlint
b62db1f: subject does not match regex [^(revert: )?(feat|fix|perf|style|refactor|test|ci|docs|chore)(\(.+\))?: [^A-Z].*[^.]$]
```
也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手动来生成CHANGELOG
```
$ git-chglog v1.0.0 CHANGELOG/CHANGELOG-1.0.0.md
```
还可以执行gsemver来生成版本号
```
$ gsemver bump
1.0.1
```
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要保证**不管使用手动操作还是通过Makefile操作**都要确保git commit message规范检查结果、生成的CHANGELOG、生成的版本号是一致的。这需要我们**采用同一种操作方式**。
## 总结
在整个研发流程中需要开发人员深度参与的阶段有两个分别是开发阶段和测试阶段。在开发阶段开发者完成代码开发之后通常需要执行生成代码、版权检查、代码格式化、静态代码检查、单元测试、构建等操作。我们可以将这些操作集成在Makefile中来提高效率并借此统一操作。
另外IAM项目在编写Makefile时也采用了一些技巧例如`make help` 命令中help信息是通过解析Makefile文件的注释来完成的可以通过git-chglog自动生成CHANGELOG通过gsemver自动生成语义化的版本号等。
## 课后练习
1. 看下IAM项目的 `make dependencies` 是如何实现的,这样实现有什么好处?
2. IAM项目中使用 了`gofmt` 、`goimports` 、`golines` 3种格式化工具思考下还有没有其他格式化工具值得集成在 `make format` 目标的命令中?
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见解,和我一起交流讨论,我们下一讲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