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book/朱涛 · Kotlin编程第一课/docs/486305.md
2022-09-03 22:05:03 +08:00

494 lines
22 KiB
Markdown
Raw Permalink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 14 | 如何启动协程?
你好,我是朱涛。
从今天开始咱们正式进入协程API的学习一起来攻克Kotlin当中最关键的部分。这节课呢我会给你介绍下如何启动协程主要包括协程的调试技巧、启动协程的三种方式。这些都是学习协程最基本的概念也是后续学习更多高阶概念的基础。
注意在这节课当中我会使用协程API编写大量的案例。我也希望你能够打开IDE跟着我一起来运行对应的代码。通过这样的方式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好,接下来,让我们直接开始学习吧!
## 协程调试
想要学好Kotlin协程掌握它的调试技巧很重要。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手段来进行调试设置VM参数、断点调试。
### 协程VM参数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具体的做法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只需要将VM参数设置成“-Dkotlinx.coroutines.debug”。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27/51/2722a0409f4709c6e8f63a77e4de3751.gif?wh=1254x832)
完成这个设置后当我们在log当中打印“Thread.currentThread().name”的时候如果当前代码是运行在协程当中的那么它就会带上协程的相关信息。具体我们可以看个代码的例子
```plain
// 不必关心代码逻辑,关心输出结果即可
fun main() {
GlobalScope.launch(Dispatchers.IO) {
println("Coroutine started:${Thread.currentThread().name}")
delay(1000L)
println("Hello World!")
}
println("After launch:${Thread.currentThread().name}")
Thread.sleep(2000L)
}
/*
输出结果:
After launch:main
Coroutine started:DefaultDispatcher-worker-1 @coroutine#1
*/
```
可以看到当代码处于协程当中的时候“Thread.currentThread().name”是会带上协程相关的信息的这里的“@coroutine#1”就代表了launch创建的协程。
### 断点调试协程
除了设置VM参数之外我们还可以直接使用IDE的调试功能直接以**打断点**的形式来调试协程。具体来说,主要有这样几个注意事项。
第一步将IntelliJ升级到最新版本目前我使用的版本是2021.3.2版本。
第二步确保IDE自带的Kotlin编译器插件版本号大于1.4目前我使用的是1.6.10。具体做法你可以参考下面的动图: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fb/59/fba508f160e7cce0e5fd16afaea72159.gif?wh=1156x900)
第三步为协程代码打断点并且右击断点处勾选suspend、All这代表了我们的断点将会对协程生效。具体可以参考我下面的截图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c/8a/9ce7c7f7f4a5cc6cda7439cc9201ab8a.png?wh=526x299)
第四步,直接进行调试,当程序停留到断点处以后,我们就需要确保协程调试窗口已经被开启了。具体可以参考这个动图: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bf/y5/bf997189170645abc1586af534782yy5.gif?wh=1392x878)
让我们来单独看看最后出现的那个协程调试窗口: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0/8c/c0a913989f27986f1044865d7f5db88c.png?wh=1095x830)
在这个专属的协程调试窗口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用的协程信息,包括:
* 当前协程的名字这里是“coroutine#1”
* 当前协程运行在哪个线程之上这里是“DefaultDispatcher-worker-1”
* 当前协程的运行状态这里是“RUNNING”
* 当前协程的“创建调用栈”。
通过调试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看到我们用launch创建了一个协程“coroutine#1”这个协程是运行在“DefaultDispatcher-worker-1”这个线程之上的。而通过这样调试的手段我们也进一步验证了上节课提到的协程思维模型。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启动协程的三种方式。
## launch启动协程
上节课我们讲到协程思维模型的时候,其实是把协程想象成了**更加轻量的线程**。线程的启动方式我们都知道也就是new Thread()、或者是thread{}。那么,如何才能启动一个真正的协程呢?如果你之前看过一些协程的教程,一定见过类似这样的代码:
```plain
/* delay 函数的定义
注意这个关键字
↓ */
public suspend fun delay(timeMillis: Long) { ... }
// 仅用于研究生产环境不建议使用GlobalScope
fun main() {
// ①
GlobalScope.launch {
// ②
delay(1000L)
println("Hello World!")
}
// ③
Thread.sleep(2000L)
}
/*
输出结果;
Hello World!
*/
```
这段代码的逻辑很简单,核心代码只有三行,我已经用注释标记了,我们一个个看。
注释①GlobalScope.launch{}它是一个高阶函数它的作用就是启动一个协程。GlobalScope是Kotlin官方为我们提供的“协程作用域”这涉及到协程的“结构化并发”理念我们会在后面的第16、17讲里解释。
注释②delay()它的作用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延迟”。以上代码中我们是延迟了1秒。从delay()的函数签名这里可以发现它的定义跟普通的函数不太一样它多了一个“suspend”关键字这代表了它是一个**挂起函数**。而这也就意味着delay将会拥有“**挂起和恢复**”的能力。
在上节课我们提到过delay()是**非阻塞**,那现在我们应该就终于明白了,既然它拥有“挂起和恢复”的能力,那么它肯定能实现非阻塞(如果你无法理解这句话,一定要回过头去看上节课的思维模型)。关于挂起函数的更多知识点,我们会在下节课介绍。
注释③它的作用是让当前线程休眠2秒钟。
我们暂时先将注意力放在注释③这行代码上很多协程的初学者都会很好奇为什么上面的代码当中需要一个Thread.sleep(2000L)呢?它的作用是什么?
现在我们把它删掉,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
```plain
fun main() {
GlobalScope.launch {
delay(1000L)
println("Hello World!")
}
}
/*
输出结果;
*/
```
很奇怪,当我们删掉线程休眠的代码以后,协程代码就无法正常工作了。这是为什么?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可以做一个类比,暂时先将协程代码改成线程代码。
```plain
fun main() {
// 守护线程
// ↓
thread(isDaemon = true) {
Thread.sleep(1000L)
println("Hello World!")
}
}
/*
输出结果;
*/
```
可以看到当我们将代码改为线程以后程序仍然没有输出任何结果。而这里我们创建的Thread其实是一个“守护线程”。守护线程就意味着当主线程结束的时候它也会跟着被销毁。所以这样相信你应该就能明白了我们前面用GlobalScope创建的协程之所以不会正常运行也是因为类似的原因。
那么,为了让问题能够更明确地暴露出来,我们可以为之前的代码增加一些日志。
```plain
fun main() {
GlobalScope.launch {
println("Coroutine started!")
delay(1000L)
println("Hello World!")
}
println("Process end!")
}
/*
输出结果;
Process end!
*/
```
根据输出结果,我们可以推测出:**通过launch创建的协程还没来得及开始执行整个程序就已经结束了**。相应的我们也就能推测出之前案例中Thread.sleep(2000)的作用了,其实,它就是为了不让我们的主线程退出。
这里,你还会发现一个协程代码特殊的行为模式,那就是:**它的代码不是按照顺序执行的**。为了让这一点更加明显,我们再增加一些日志:
```plain
fun main() {
GlobalScope.launch { // 1
println("Coroutine started!") // 2
delay(1000L) // 3
println("Hello World!") // 4
}
println("After launch!") // 5
Thread.sleep(2000L) // 6
println("Process end!") // 7
}
/*
输出结果:
After launch!
Coroutine started!
Hello World!
Process end!
*/
```
根据这个程序运行结果我们发现以上的协程代码运行顺序是1、5、6、2、3、4、7。也就是说launch并不会阻塞线程的执行甚至我们可以认为launch()当中Lambda一定就是在函数调用之后才执行的。当然在特殊情况下这种行为模式也是可以打破的这一点我们会在第17讲中详细探讨。
那么如果你足够细心你会发现我们通过launch启动一个协程以后并没有让协程为我们返回一个执行结果这其实就是典型的 [Fire-and-forget](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re-and-forget) 的应用场景。打个比方launch一个协程任务就像猎人射箭一样。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y/27/7yy0yy571c7ebfc3ba9e173024a44f27.png?wh=1920x1099)
launch和射箭有几个共同点
* 箭一旦射出去了目标就无法再被改变协程一旦被launch那么它当中执行的任务也不会被中途改变。
* 箭如果命中了猎物猎物也不会自动送到我们手上来launch的协程任务一旦完成了即使有了结果也没办法直接返回给调用方。
那么,**launch为什么无法将结果返回给调用方呢**如果你去看launch函数的源代码你就会发现这个函数的返回值是一个Job它其实代表的是协程的[句柄](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ndle_(computing))Handle它并不能为我们返回协程的执行结果。
```plain
public fun CoroutineScope.launch(
context: CoroutineContext = EmptyCoroutineContext,
start: CoroutineStart = CoroutineStart.DEFAULT,
block: suspend CoroutineScope.() -> Unit
): Job { ... }
```
不过从launch的函数签名这里我们还是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的我们一个个看。
首先是 **CoroutineScope.launch()**代表了launch其实是一个扩展函数而它的“扩展接收者类型”是CoroutineScope。这就意味着我们的launch()会等价于CoroutineScope的成员方法。而如果我们要调用launch()来启动协程就必须要先拿到CoroutineScope的对象。前面的案例我们使用的GlobalScope其实就是Kotlin官方为我们提供的一个CoroutineScope对象方便我们开发者直接启动协程。
接着是第一个参数:**CoroutineContext**它代表了我们协程的上下文它的默认值是EmptyCoroutineContext如果我们不传这个参数默认就会使用EmptyCoroutineContext。一般来说我们也可以传入Kotlin官方为我们提供的Dispatchers来指定协程运行的线程池。协程上下文是协程当中非常关键的元素具体细节我会在17节课的时候再探讨。
然后是第二个参数:**CoroutineStart**它代表了协程的启动模式。如果我们不传这个参数它会默认使用CoroutineStart.DEFAULT。CoroutineStart其实是一个枚举类一共有DEFAULT、LAZY、ATOMIC、UNDISPATCHED。我们最常使用的就是DEFAULT、LAZY它们分别代表立即执行、懒加载执行。
最后一个参数是一个函数类型的block它的类型是“**suspend CoroutineScope.() -> Unit**”。这个类型看起来有点复杂,不过不要担心,我们可以一步步来推理,让我们先以“(Int) -> Double”这个函数类型开始
```plain
fun func1(num: Int): Double {
return num.toDouble()
}
val f1: (Int) -> Double = ::func1
```
上面的代码很好理解,“(Int) -> Double”代表了参数类型是Int返回值类型是Double的函数::func1这里我们使用了**函数引用**的语法。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CoroutineScope.(Int) -> Double”意味着什么
```plain
fun CoroutineScope.func2(num: Int): Double {
return num.toDouble()
}
val f2: CoroutineScope.(Int) -> Double = CoroutineScope::func2
```
很明显当我们在函数类型前面增加了一个接收者类型后它的含义就变成了这个函数应该是CoroutineScope类的**成员方法**或是**扩展方法**并且它的参数类型必须是Int返回值类型必须是Double。
那么“suspend (Int) -> Double”这个类型代表了什么呢我们来看个例子
```plain
suspend fun func3(num: Int): Double {
delay(100L)
return num.toDouble()
}
val f3: suspend (Int) -> Double = ::func3
```
有了前面的基础相信你很容易就能理解了“suspend (Int) -> Double”其实就代表了一个“挂起函数”同时它的参数类型是Int返回值类型是Double。
到这里,我们还可以再做一次推理,请看下面的代码:
```plain
suspend fun CoroutineScope.func4(num: Int): Double {
delay(100L)
return num.toDouble()
}
val f4: suspend CoroutineScope.(Int) -> Double = CoroutineScope::func4
```
这时候对于“suspend CoroutineScope.(Int) -> Double”这个函数类型你应该也能轻松解释了。首先它应该是一个“挂起函数”同时它还应该是CoroutineScope类的成员方法或是扩展方法并且它的参数类型必须是Int返回值类型必须是Double。
那么现在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launch()函数的第三个参数“suspend CoroutineScope.() -> Unit”其实就能轻松分析出它的类型了。所以当我们遇到复杂的函数类型的时候一定不能害怕只要我们一步步来拆解、推理就一定能分析清楚了。
到这里我们就弄清楚launch的作用了。我们通过调用launch()可以创建一个新的协程。那么除了launch以外还有其他办法启动协程吗有的那就是runBlocking。
## runBlocking启动协程
runBlocking跟我们前面学的launch的行为模式不太一样通过它的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它是存在某种阻塞行为的。让我们将前面launch的代码直接改为runBlocking看看运行结果是否有差异。
```plain
fun main() {
runBlocking { // 1
println("Coroutine started!") // 2
delay(1000L) // 3
println("Hello World!") // 4
}
println("After launch!") // 5
Thread.sleep(2000L) // 6
println("Process end!") // 7
}
/*
输出结果:
Coroutine started!
Hello World!
After launch!
Process end!
*/
```
通过分析上面的运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使用runBlocking启动的协程会阻塞当前线程的执行这样一来所有的代码就**变成了顺序执行**1、2、3、4、5、6、7。这其实就是runBlocking与launch的最大差异。
为了验证这一点,我们可以将上面的例子再改造一下:
```plain
fun main() {
runBlocking {
println("First:${Thread.currentThread().name}")
delay(1000L)
println("Hello First!")
}
runBlocking {
println("Second:${Thread.currentThread().name}")
delay(1000L)
println("Hello Second!")
}
runBlocking {
println("Third:${Thread.currentThread().name}")
delay(1000L)
println("Hello Third!")
}
// 删掉了 Thread.sleep
println("Process end!")
}
/*
输出结果:
First:main @coroutine#1
Hello First!
Second:main @coroutine#2
Hello Second!
Third:main @coroutine#3
Hello Third!
Process end!
*/
```
请注意这里的输出结果我们调用三次runBlocking对应地程序就启动了三个协程。另外还有一点以上代码中我们删掉了末尾的“Thread.sleep(2000L)”而程序仍然按照顺序执行了。这就进一步说明runBlocking确实会阻塞当前线程的执行。对于这一点Kotlin官方也强调了runBlocking只推荐用于**连接线程与协程**并且大部分情况下都只应该用于编写Demo或是测试代码。
所以,**请不要在生产环境当中使用runBlocking**。
另外相信你也注意到了当我们调用runBlocking的时候并不需要GlobalScope这也是它跟launch之间的一大差异具体让我们来看看runBlocking的函数签名
```plain
public actual fun <T> runBlocking(
context: CoroutineContext,
block: suspend CoroutineScope.() -> T): T {
...
}
```
可以看到runBlocking就是一个普通的**顶层函数**它并不是CoroutineScope的扩展函数因此我们调用它的时候不需要CoroutineScope的对象。前面我们提到过GlobalScope是不建议使用的因此**后面的案例我们将不再使用GlobalScope**。
另外你可以注意到它的第二个参数“suspend CoroutineScope.() -> T”这个函数类型是有返回值类型T的而它刚好跟runBlocking的返回值类型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测runBlocking其实是可以从协程当中返回执行结果的。让我们来试试
```plain
fun main() {
val result = runBlocking {
delay(1000L)
// return@runBlocking 可写可不写
return@runBlocking "Coroutine done!"
}
println("Result is: $result")
}
/*
输出结果:
Result is: Coroutine done!
*/
```
所以从表面上看runBlocking是对launch的一种补充但由于它是阻塞式的因此runBlocking并不适用于实际的工作当中。那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拿到协程当中的执行结果吗
答案就是async。
## async启动协程
async是在很多其他编程语言都存在的一种协程模式比如C#。在Kotlin当中我们可以使用async{} 创建协程,并且还能通过它返回的**句柄**拿到协程的执行结果。让我们看个简单的例子:
```plain
fun main() = runBlocking {
println("In runBlocking:${Thread.currentThread().name}")
val deferred: Deferred<String> = async {
println("In async:${Thread.currentThread().name}")
delay(1000L) // 模拟耗时操作
return@async "Task completed!"
}
println("After async:${Thread.currentThread().name}")
val result = deferred.await()
println("Result is: $result")
}
/*
输出结果:
In runBlocking:main @coroutine#1
After async:main @coroutine#1 // 注意它比“In async”先输出
In async:main @coroutine#2
Result is: Task completed!
*/
```
上面的代码中我们直接使用runBlocking来实现了main函数。注意由于runBlocking的最后一个参数的类型是“suspend CoroutineScope.() -> T”因此在Lambda当中已经有了CoroutineScope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在runBlocking当中用async启动一个协程。从程序的输出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到确实存在两个协程runBlocking启动的叫做“coroutine#1”async启动的叫做“coroutine#2”。
另外你应该还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async启动协程以后它也不会阻塞当前程序的执行流程因为“After async”在“In async”的前面就已经输出了。
> 这种行为模式在特殊情况下也是可以打破的我们在第17讲的时候会介绍。
还有请注意async{}的返回值它是一个Deferred对象我们通过调用它的await()方法就可以拿到协程的执行结果。对比前面launch我们举的“射箭”的例子这里的async就更加像是“钓鱼”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e/a0/0ece33218501d08238cbab30a3ccaaa0.png?wh=1920x1159)
在我们钓鱼的时候我们手里的鱼竿就有点像是async当中的 **Deferred对象**。只要我们手里有这根鱼竿,**一旦有鱼儿上钩了,我们就可以直接拿到结果**。
这里我们再来看看async的函数签名顺便对比一下它跟launch之间的差异
```plain
public fun CoroutineScope.launch(
context: CoroutineContext = EmptyCoroutineContext,
start: CoroutineStart = CoroutineStart.DEFAULT,
block: suspend CoroutineScope.() -> Unit // 不同点1
): Job {} // 不同点2
public fun <T> CoroutineScope.async(
context: CoroutineContext = EmptyCoroutineContext,
start: CoroutineStart = CoroutineStart.DEFAULT,
block: suspend CoroutineScope.() -> T // 不同点1
): Deferred<T> {} // 不同点2
```
从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可以发现launch和async的两个不同点一个是 **block的函数类型**前者的返回值类型是Unit后者则是泛型T另外一个不同点在**返回值**上前者返回值类型是Job后者返回值类型是Deferred。而async可以返回协程执行结果的原因也在于此。关于Job与Deferred的更多细节我们会在第16讲讨论。
这里,我制作了一张动图,来演示程序整体的执行流程: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c/ee/ec5b7e1f88ac38391f9503102yyee6ee.gif?wh=720x405)
## 小结
由于协程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因此,它的**调试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研究协程的时候通常有两种手段一种是设置VM参数-Dkotlinx.coroutines.debug。另一种是直接在IDE当中打断点不过协程调试是在Kotlin 1.4之后才支持的新特性因此我们要确保IDE和Kotlin的版本都更新到最新。
另外我们还学到了三种启动协程的方式分别是launch、runBlocking、async。
* **launch**是典型的“Fire-and-forget”场景它不会阻塞当前程序的执行流程使用这种方式的时候我们无法直接获取协程的执行结果。它有点像是生活中的**射箭**。
* **runBlocking**,我们可以获取协程的执行结果,但这种方式会阻塞代码的执行流程,因为它一般用于测试用途,生产环境当中是不推荐使用的。
* **async**则是很多编程语言当中普遍存在的协程模式。它像是结合了launch和runBlocking两者的优点。它既不会阻塞当前的执行流程还可以直接获取协程的执行结果。它有点像是生活中的**钓鱼**。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b/4a/9b116c03897214c6d899177d459e354a.jpg?wh=2000x904)
## 思考题
下面这段代码是我在当面试官时,问过其他候选人的,你能推测出这段代码的执行结果吗?
```plain
fun main() = runBlocking {
val deferred: Deferred<String> = async {
println("In async:${Thread.currentThread().name}")
delay(1000L) // 模拟耗时操作
println("In async after delay!")
return@async "Task completed!"
}
// 不再调用 deferred.await()
delay(2000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