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70 lines
15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02读诗人连李贺生平都不熟又怎能懂他的诗呢
好诗相伴,千金不换。你好,我是天博。
之前我们说过,读一首诗可以使用三步读诗法:**读诗句****读诗人****读诗意**。我们上节课主要讲了怎么[读诗句](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86693),包括读诗句的平仄、结构和典故,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怎么来读诗人。
一般遇到一首陌生的诗,读了词句之后,你会怎么做呢?你肯定是想深入去了解这首诗。那怎么才能了解这首诗呢?
我们一般都会由诗人入手。
读诗人,对于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来说,好像并不很难,毕竟百度在手,天下我有。可是百度虽容易,借助诗人信息来读一首诗,却还是有些门道的。我今天从李贺讲起,来和你聊聊读诗人的三个层次。
咱们来先看一首诗: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c/e9/eccc44bd2b99ec943912211e08ee64e9.jpg?wh=1920x2023)
《苦昼短》这首诗比较长,也比较冷门,不过你不用着急,我们今天是要借助这首诗,主要来讲讲李贺这个人,讲的时候涉及的诗句,我会再重点解释的。
这是一首感叹时光飞逝的诗,诗人的写作手法非常奇妙,用了很多的典故,神君、太一、若木、烛龙、任公子依次登场,好像一部神话大片。大片的结局落在汉武帝和秦始皇,这两个沉迷求仙的皇帝身上,这两个人拼命求仙,但是最终还是只剩下坟墓和枯骨。所以这首诗就是说,人啊,想长生完全就是扯淡。
读懂这首诗的意思并不难,但我们要想读出更多的内容,就要读懂李贺。
## **理解人:体察人之常情**
我猜你肯定很熟悉诗仙、诗圣吧!但是你听说过诗鬼吗?
“诗鬼”李贺字长吉生于公元790年。可以不夸张地说如果古今文人论倒霉程度排个榜的话李贺能排上前三。
其实李贺出身还不错,李贺的远祖是唐高宗李渊的叔父郑王李亮,所以李贺总是骄傲地自称“唐诸王孙李长吉”。可是李贺就像卖草鞋的刘备一样,虽然能自称“唐诸王孙”,但皇族血脉非常淡薄,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李晋当过最大的官就是个县令。
穷之外,李贺长得还很丑,据说他身材矮小,骨瘦如柴,眉毛是连在一起的,而手指很长,所以被人称为“**长爪郎**”,长爪就是手指很长的意思。
只是又穷又丑的话当然不能算得上“倒霉前三”李贺最惨的一点是他一生多病。杜甫55岁写了“百年多病独登台”55岁多病是生老病死的正常规律可是李贺才23岁就写了“病骨犹能在”这样的句子。那么年轻的李贺就已经习惯了和疾病为伴。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意思是天在同一个人身上降下无数的灾祸才能磨砺出一个词人。李贺虽然不是词人是诗人,但是他的经历非常符合这句话。
虽然贫病交加,百凶加身,李贺却有着无与伦比的才华,七岁就能写诗,十八岁就已经名动京城。正因为拥有不世的才华,李贺才陷入了过分勤奋的泥沼,才过早地燃尽了他有限的生命。
李贺写诗的勤奋是夸张的,他十几岁的时候就每天白天自己骑个驴出门采风,晚上回家整理素材写诗。又因为身体不好,李贺经常一边写诗,一边咯血。李贺的母亲总是心疼地说:“我的儿子写诗,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吗?”这就是成语“呕心沥血”的出处。
李贺的勤奋是有价值的仅仅活了二十七年就留下了240余首诗歌。
那么,了解了李贺后,对我们理解这首诗有什么帮助呢?
前面我们分析过,这首诗主要是讲了时间和死亡,那为什么李贺这样偏执地思考时间和死亡呢?
人总是越缺什么,就越在意什么,你能想象得到一个病人对于健康的渴望么?特别是渴望难求之后,就会陷入一种沮丧与失落之中。
表面上,李贺是在“吾将斩龙足,嚼龙肉”,说自己要去斩龙脚、吃龙肉,看起来豪情万丈,简直像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一样。实际上,李贺久病缠身,他是在虚张声势,是“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是知道自己的时间被“月寒日暖”偷走了的,而且自己无可奈何。
在了解了李贺这个人之后,你是不是瞬间觉得“来煎人寿”的那个“煎”字,瞬间变得刺眼了很多呢?
这里我们讲完了读诗人的第一个层次: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
**了解诗人的生平就是要从人之常情的角度去理解诗人**。比如说,我们知道了李贺多病,那么病人在想什么,李贺肯定就是在想什么。李贺和我们没有什么区别。通过设身处地去理解诗人,我们对诗词的理解就会上升一个层次。
## 理解时代:触摸时之脉搏
如果说李贺之前在你心中,就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那么通过刚才的了解,我想他在你心里的形象肯定变得立体多了。不过这还不够,要更进一步理解《苦昼短》这首诗,咱们就要进一步地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苦昼短》创作于中唐时期。当时皇帝唐宪宗“好神仙,求方士”,为了长生不老之药,已经着魔了,甚至做出了让炼丹药的方士担任刺史的举动,这放在当下,就相当于是让个气功大师去当市长。皇帝都这样了,上行下效,追求长生不老,就成了当时上层社会最流行的话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再次看这首诗,是不是感觉里面多了一种怒气?对这些居高位却不作为的人的怒气,对那些拥有健康还妄求长生的人的怨恨与讽刺。
讲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个疑问,李贺怒什么啊,人家不作为你去作为不就得了,能干多少干多少呗。可如果我再告诉你,李贺他永远也当不了大官呢?
李贺是富有才华的,当时的文坛大佬韩愈非常赏识他。可有很多人嫉妒李贺,想排挤他。唐朝科举并不是像我们现在高考一样只考一次,而是要考很多次,考了乡试有府试,过了府试才是殿试,然后皇帝在殿试中亲自选状元。
李贺顺利地通过了府试,等待殿试时,这些人说,李贺的父亲叫李晋,李晋的“晋”和进士的“进”同音,为避父亲的名讳,所以李贺终生不能考进士,不然就是不孝。
听到这里你有没有觉得满脑袋问号?这个理由对现代人来说,简直比我和你分手是因为我们性别不同还扯淡,可在当时,由于封建王朝对孝道的狂热追捧,这还真就是个理由。
唐朝当官有两种途径:**科举和举荐**。科举的含金量高,凭借真才实学考中的话,能做大官;相比起来,举荐显然是有点水分的,被举荐者往往只能做些闲职。不能考进士,李贺也只能被举荐,做个主持祭祀的小官——**奉礼郎**。
对于李贺来说,这个官的问题其实不在于小,甚至是个肥差,因为有点小权可以吃吃回扣,但是它的工作内容,就是每天清点些祭祀的用具,主持一下祭祀,根本就不需要动脑子。李贺受不了这个,他恨不能“斩龙足,嚼龙肉”去抢些时间,怎么能忍受把宝贵的时间放在数瓶瓶罐罐上呢?
于是,不想虚度生命的李贺辞官了。可他的人生该何去何从呢?由于种种不公,李贺已经没有了任何从文的机会,他选择了另一条道路。
你可能对李贺的这首诗比较熟悉: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d/dc/0d4e67476b80933e69f0a159e510b9dc.jpg?wh=1920x1080)
李贺就像他在诗中说的一样选择了从军。我们都知道李贺的身体一直不好他并没有取得什么“万户侯”而是死在了从军的路上。那个时候他才27岁。
其实李贺当时知道自己身体不好也清楚边塞环境异常恶劣去了肯定很难活着回来。但是他不愿意向命运低头选择了向死而生燃尽自己。一般人27岁才刚刚工作四五年人生才刚刚开始而李贺的27岁人生走到了尽头。
我们言归正传,在这种君臣求仙成风,自己报国无门的背景下,你再看李贺这首诗,是不是感觉他正指着某些吃饱了撑的当权者在骂呢,是不是看到了这首诗中对现实的讽谏呢?
我们从创作背景的角度读诗,就是要去**体会诗词中诗人与时代之间的共鸣**,从历史的维度,去理解诗人写的诗。
《苦昼短》非常有名,所以我们上网可以很轻松地查到相关背景。但是有很多诗词,背景是很不详细的,这就需要我们对照历史来读这些诗。我的意思当然不是说你要熟读唐宋历史,你只要了解一些重点事件就行了。关于唐诗,我这里有个简单的图,你可以看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7/36/77a167ecyy1ae7d5a653874df6c66a36.jpg?wh=2284x1285)
也就是说唐诗的背景中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是最重要的时间点。安史之乱之前,是盛唐气象;安史之乱之后,大唐王朝开始走向灭亡,诗风也变得沉郁现实起来。
关于宋词,我也准备了一个图: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d/5f/5d3d54ae782c12da7yybefd42962295f.jpg?wh=2284x1285)
就像图中这样,宋代诗词最重要的背景时间点当然是公元北宋变南宋的**靖康之耻**,家国罹难彻底地影响了之后的词人的创作。
对于诗人所处的时代,我们挖掘到这里,已经可以了解这首诗背后,诗人的感慨和现实的意义了。但是,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就是去**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
## 理解风格:品诗参考尺度
这里你可能觉得逻辑有点问题,我们不是应该是通过诗人的诗来了解诗人的风格吗?怎么能通过诗人的风格来读诗呢?
这就好像我们学习知识,要先学基本概念,然后才能在实践中一点点消化这些知识。人类不能理解自己从没听过的词汇的意思,就像夏虫不可语冰一样。知道了诗人的风格,我们才能去体会这种风格之美。了解了**诗人的风格,读诗才有了审美参考尺度。**
比如李贺,他被后人称为“诗鬼”,因为他的诗词风格就是怪诞奇崛,幽冷调激。钱钟书称之为“词诡调激,色浓藻密”,就是说李贺写诗构思奇特、想象诡异、用词很美很夸张。
李贺和李白、李商隐一起被称为“三李”,是李白之后浪漫主义诗派中的扛把子。
如果说李白的诗是天上仙人潇洒飘逸,那李贺的诗则独有一种鬼魅世界的谲幻之观。李贺非常擅长写鬼,比如《苏小小墓》“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短短十二个字,一个凄风苦雨中的孤魂艳鬼,跃然纸上。
我之前说过,李贺不曾向命运低头过。李贺写鬼,其实也是不断地在抗争命运。人生坎坷,生命短暂,李贺在他的诗中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
了解了李贺的风格,我们再回头看这首《苦昼短》,你是否感受到那种鬼魅世界的美感呢?这种美是艳丽的,也是虚幻的,是非凡新奇的,也是毛骨悚然的。
我们了解了诗人的风格,读诗时就多了**一个美感的参考尺度**。
那么,对于多如繁星的诗人,有没有一些能迅速了解他们写作风格的捷径呢?
在这里,我推荐你可以从诗人的“绰号”入手。诗人的“绰号”,绝大多数都是后人起的,也就是后人对他们诗词风格的高度概括总结。
比如李白被称为诗仙,因为白诗犹如白云在天,仙气飘逸,所以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们就能很容易地想象出明月和李白一起喝酒的神奇画面。
而杜甫被称为诗圣,不仅因为他关心百姓,有圣人的情怀,也是因为他写诗力求“语不惊人死不休”,注重炼字,写的诗和圣人编的写诗教科书一样。所以再读“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你有没有感受到“垂”和“涌”这两个字的精妙之处呢?
至于“诗魔”白居易,因为他写诗太刻苦了,都已经着魔了,他的这个“魔”是数量的堆积,更是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所以再看,“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你不觉得这个比喻更加生动了吗?
“诗佛”王维,则是因为王维中年后笃诚奉佛,以禅入诗,追求的是自我超脱,空灵修禅。了解了这一层,再看“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寂林,我们就很容易体会到佛的禅意。
诗人的“绰号”当然不仅仅是这几个,在这里有几个需要你了解的诗人: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b/0c/3b76f19f97bf3a0ac855fce828a34f0c.jpg?wh=2284x1285)
不过这个表格你第一眼看上去,可能会觉得有点头大,王勃、贺知章和刘禹锡的豪放宏放好像都差不多,岑参、李贺、李商隐的雄奇怪奇好像也差不多。看不懂没关系,不用着急,未来我们会在诗词中,一起体会这些风格的微妙差异。
我们前面讲了两个读诗人的层次:读诗人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通过这两个层次,我们能探索诗词中隐藏在文字下的意思,就是去理解诗人没有直说出来的话。然而,通过了解诗人的个人风格,我们能中体会到诗词更高维度的美感。
当然,如果你对某个诗人很感兴趣,我推荐你去读诗人的传记去了解他。但读诗人传记的方法比较费时费力,我更推荐的是从诗入手,对自己感兴趣的诗,去依次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个人风格**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步一步,读懂一个诗人。
## 天博说
今天我们讲了怎么从读诗人的角度读诗,我们剥开了诗词的第二层壳,我们对诗词的理解从第一节课的**韵律、结构和典故**,深入到了**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和写作风格。**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a/2b/9a06eccfe7f78909fbc2b88b5460f52b.jpg?wh=1800x1200)
我来详细解释一下这三点:
* **诗人的生平经历**: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我们就可以从人之常情的角度,去体会诗词背后细腻的情感;
* **诗人的创作背景**:了解了诗人创作的背景,我们可以去给时代把脉,去理解诗词的历史意义;
* **诗人的写作风格**:了解了诗人的风格,我们就可以去体会诗词更高维度的美。
为了便于你读诗人,我还为你总结了一些读诗相关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绰号”。
虽然读诗没有银弹,但是我们读诗时,从更多的角度,更深刻地去体会诗词的美。这也是我们刻意锻炼自己审美能力的过程。
下一讲,我们将继续讲三步读诗法,讲三步读诗法的最后一步,来说一说如何读诗意。
## 煮酒论诗
今天我们聊了李贺,你喜欢李贺的哪首诗呢?为什么呢?你怎么看待李贺的“呕心沥血”和“弃笔投戎”呢?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聊一聊,我在评论区等着你一起煮酒论诗。
如果你喜欢这节课,也欢迎你分享给自己的朋友,我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