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90 lines
18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processed differently from what appears below.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hidden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15如何用心讲好一个故事
你好,我是涵柏,欢迎你跟我继续学习写作。
今天,我们将进入最后一课,也是我们应用篇最后一个目的地:故事的写作。在前面的讲述中,我其实已经多次提到了故事的重要性。
据说,古希腊人把故事叫作“老妇”, 西塞罗的叫法是“老妇的故事”。所谓人的记忆,所谓历史,这些空朦苍茫的字词,其实就是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给围坐在一起的孩子讲故事。这些故事,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它都能够存活下去,从年长者传给年轻人,从上一代传给下一代。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故事中长大成人的**。
我记得著名专栏作家亚历克斯蒂松曾在回答问题“为什么人类需要故事”时,他是这样说的:“没有故事,所有发生了的事情都会四处飘散,彼此之间毫无差别,没有任何东西会有任何意义。但是,一旦发生了的事情有了某种故事,所有其他跟人之为人有关系的好东西也就会出现。你会笑,会敬畏,会充满情绪地去行动,会被激怒,会想去让什么东西改变。”
那我们怎么去讲好一个故事呢?这节课我决定把故事进行拆分,从三个部分出发,分享我的心得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另外,需要提醒你的是,很多写作技巧我们在方法篇中都已经讲过了。那在下面的讲述中,对于一些讲过的技巧我就会省略,而会重点去讲怎么把这些技巧组合起来。
## 寻找好故事
如何寻找好故事,这是我们分享的第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似乎总能听到这样的对话,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你要学会讲故事;而另一人耷拉着脑袋说,我连故事都找不到,怎么写,只能编。
我想,这反映了许多人的真实状态。怎么改变这个状态呢?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故事,就是大家每天的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种事情,比如看了一部电影,见了一个朋友,吃了一顿美食等等。但我们还得学会筛选,故事就是从这些事情当中挑选出来的精华部分。简单来说,就是把故事元素和其它材料分离,并把它们组织起来形成意义。而**意义才是故事的本质。**
有点抽象是吧?别急,我举例子给你解释一下。比如说,我们每天都会在街上看到外卖小哥闯红灯、逆行,这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了,就像很多人每天都要去上班一样普通。那故事是什么呢?是从这些小事中,挑选出来的精华部分,形成的意义。
那意义是怎么找到的呢?有两种方法。
**1\. 推断法**
这是一种**向外辐射型**的思维模式,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一些习以为常的小事。既然习以为常,也就是这件事本身不足以构成一个故事,因为太常见、太普通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追问,去推断这个具体事件背后,是有更大的故事的。
比如,[《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https://mp.weixin.qq.com/s/Mes1RqIOdp48CMw4pXTwXw)这篇文章就使用了这样的方法。这篇文章对闯红灯这个事情进行追问,为什么他们要闯红灯呢?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他们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有了这个追问,我们寻找答案的过程,也就是搭建意义的过程了。
实际上,很多细小的情节,就发生在我们天天走过的大街上,但是我们往往因为太过熟悉而变得迟钝,错过了那些精彩的亮点。
**2\. 综合法**
这是一种**向内联系型**的思维模式,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我们手头上有些成堆的小故事,看似没什么联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组装的方式,去努力挖掘它们之间的联系,可能就会发现一个新的好故事。这就有点像推理破案,从蛛丝马迹中还原真相。
比如,内地某省出台了鼓励老人就业、创业的政策,我们已知这是其中一个小故事。第二个故事,大量年轻劳动力前往沿海。第三个故事,中国新生儿出生率持续降低。
这些小故事看似没有关系但这些都共同指向一个目标中国在经历30多年人口红利后很多地方开始面临老龄化比率过快增长的问题。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把故事锁定在老龄化问题上去寻找相应的故事。
记住了,**推断法和综合法是寻找故事的法宝**。当然你也许会问,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
当然有,那就是改变角度。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一部西班牙的悬疑电影《看不见的客人》,整部影片针对同一件事,不停地转换叙事角度,通过不同的人说出来,故事完全就变了一个样。如果感兴趣,你可以去网上搜索看看。而更为具体的找故事也就是找主题的方法,我们在[第4课](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00534)中已经详细讲过了,忘记的话记得去复习呀。
## 搭建故事结构
找到好故事以后,我们接着搭建故事的结构。不知道你有没有**归纳**的习惯?如果没有,我希望当你就某一个类型的东西关注比较多的时候,你一定要去刻意培养这个习惯。就好比故事,当你看多了,就会发现所有的故事都有这样三个层次:
1. **叙事**,也就是发生了什么事;
2. **人物对事件的感受和应对**,如果一个写作者成功让读者用故事里的人物视角来观看事物,那人物和读者的感情也就合二为一了;
3. **组合**,把不同的元素组合起来,用以唤起故事的普遍意义,比如爱恨情仇、成长、生死等等。
这是对故事宏观上的把握。如果我们把故事放到显微镜下去观看,你会发现绝大多数故事的基本结构为:
1. 最初的平衡状态;
2. 平衡被一些行为所打破;
3. 人物对平衡被打破的认知;
4. 人物为修复平衡所做的努力;
5. 平衡的修复或者失败。
现在我们把故事结构进一步放大,拿到高倍显微镜下去看,你会发现,这些结构下有的是**不同的角色**。这里,我们可以借鉴俄罗斯民俗学家弗拉基米尔·普罗普的观点。他认为民间故事有许多共性,可以把这些共性加以归纳得出一些角色,**这些角色都有相应的功能**。
通过他的观察他把角色分成了7类分别是英雄、恶棍、帮手、假英雄、国王/公主、捐赠者、派遣者。他们的职责我列个一个表格,你一看就明白了。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b/2d/7b64548ff86fccd3f9d3d14a94866d2d.jpg "普罗普剧情中的7类人物")
你可能会疑惑,我为什么要这样来解构一个故事呢?因为这可以帮助我们建构故事。怎么建构呢?老办法,**填空**。
比如,你是一个公务员,领导说,我们这里抗击疫情做得很好,你去寻找题材写出一个抗疫的故事。我们在构思这个故事的时候,只需要把相应的材料填进去就好了。
比如,恶棍是什么?新冠肺炎病毒;国王/公主是什么?被病毒感染的老百姓,他们此刻遭遇磨难,希望得到解救。具体怎么一一对应呢?我们还是看下面这张表格,这样会更清楚一些。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9/50/79b00c528d29d4042f282f8196bfea50.jpg "抗疫案例中的7类人物")
现在,你是不是就明白多了?但也许你会质疑,这些真的有用吗?
当然有用,有了这些素材,我们就**可以组合出许多故事**了。比如,湖北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记得有位女士的父母(国王/公主)都被感染了,因为医疗资源紧张,没法进行核酸测验,所以也就无法住院。她(派遣者)当时是怎么做的呢?在阳台上敲锣,这事引起了网民(英雄)的关注。网民关注后,在捐赠者(帮手)的支持下,最终这个问题被解决了。
所以,搭建一个故事还是很简单的,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
这里我要重点提醒你的是我上面列的7类角色是一个完整故事的标配**并不是说所有的故事都要把这7类角色凑满**而且即便你想把这7类角色都写出来也还是要有**详略**的。详略的基本原则有两点:
1. 服务主题;
2. 找最有意义的情节,比如你写的故事最有趣的地方不在于英雄和恶棍的战斗,而是英雄和假英雄的冲突,那显然,你就要略写前者、详写后者了。
## 把故事写精彩
故事的结构我剖析给你了,接下来说说第三部分,怎么把故事写精彩。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方法篇中已经讲了很多了。比如,[第8课](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04289)讲人物出场,其实就是告诉你,**故事要在具体场景中叙述**。再比如,[第9课](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05003)讲细节,也是告诉你,**要对环境、人物有生动的细节描写**,才能让读者记住你的故事。
那么这里,我还想再分享给你两个写故事的技巧。
**1\. 要有对话**
比起直接叙述,对话更容易让读者有阅读的兴趣,因为这就是我们平日里沟通的方式,我们最为熟悉。另外,为了还原故事的本来状态,我们会让人物充分发声,从而起到塑造人物或者推动情节发展的效果。
我当初学习这个方法,是从何伟老师写的《寻路中国》里得到启发的。比如,他写浙江丽水的老板搬迁的时候,想带两个熟练的女工走,而去和这两个女工的父亲老陶谈判的过程,作者抓住了双方的利益分歧,作者不厌其烦地引用两人的对话,而不是从老板或者父亲的视角单方面叙述,这种描写效果出奇得好。我援引几段,你感受下:
> “你跟不跟我们一起走?”王老板问道。
> “不走!”老陶回答道,“我儿子要在这儿上学,我们走不开。再说,我们还有生意要做。”
>  
> “到了那边,如果你要做生意,可以照常做生意。”
> “你说得轻巧。”老陶说,“我们在这儿生意做得好好的。”
>  
> 王老板来的时候,我正在跟老陶聊天。老陶这个人很随和,也很幽默。可现在呢,他的身体语言完全变了个样:背挺得直直的,头抬得高高的,下巴向前挺出去。王老板还想再试下。
>  
> “我得留在这儿,我要照看我的儿子呀。”老陶说。
> “那么,你的两个女儿要跟我们走吧。”
>  
> 实际上这才是王老板的如意算盘:把那两姐妹带走,让老陶留在这里。可老陶的反应也很快。
> “她们俩单独去是不行的。”他说,“她们还很年轻。”
> ······
有没有觉得这样的对话很精彩?通过这样的对话,寥寥数语,就把老陶协商时强硬的形象立了起来。
**那什么时候可以使用对话这种技巧呢?**
首先,**当故事需要喘息的时候**,用对话可以放慢节奏,等等读者的脚步,等他进入到故事当中;其次,**使用的对话能突出反映人物性格的时候**。
我再举个例子,这是我虚构的一段经历,和一个抑郁症女孩相爱的故事。女主人公是我同一个单位但不同部门的同事,她得了抑郁症。
那个时候,她还不知道我的名字。她也不知道,每一年的年会,看她在上面表演都是我最快乐的时候。看她在台上跳爵士舞,开同事的玩笑,戏谑生活琐事。台下的观众吹哨、鼓掌、叫好。而我竟没有任何动作,痴痴地看着她。
后来,我在公司的食堂见到她,远远看着,气色不是很好,我为她担忧。但她似乎不认识我,我也害羞不愿上前询问。再见她时,已是某个下午。我坐在电脑旁,突然她走到我的面前,穿着一身黑色的裙子。
“咦。”我很惊喜,“你找谁?”
“找你。”她坐下了,就在我对面,“我得了抑郁症……”她很坦然,神色没有一点变化,“我听同事说,你认识这方面的医生。”她继续说,“能给我介绍吗?”
我错愕地居然忘记了回话,半晌,点了点头。
在这个例子中,我先是写了她的开朗、多才多艺,这是为接下来抑郁症的反转做铺垫。然后,我使用了对话。其实,你应该也感受到了,通过对话,我是把这位直率、真诚的女性形象给塑造出来了,这比单纯反复地使用修饰词,效果好多了。
**2\. 将故事和观念融合**
这里我再分享一个技巧。请你想想我们小时候听故事的经历,讲得好的人,一定不会一板一眼、照本宣科地讲故事,他也一定在积极地处理故事中的观念,力求把它解读出来。
写作是同样的道理。**我们既是一个故事的叙述者,也是一个故事的解读者。**在方法篇中,我们已经花了大量的精力,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叙述者。那这里我们就重点谈谈如何成为一个好的解读者吧。
最重要的方法,是**写作者对材料要有着强大的掌控力**。这种掌控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广泛的阅读以及恰如其分的分类。而这两方面怎么做,我们在原理篇和应用篇的前三讲中均有涉及。
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把这种掌控力体现在具体的故事写作中。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明白文章中解读材料的组成部分。在我看来,它是由**漫笔、背景和说明**组成,往往出现在对主要人物进行评价的时候,或者主要人物作出影响故事方向的决定时刻。
我举个《哈佛非虚构写作课》中的一个例子,你感受下:
> 杰西卡才11岁。自从五年级她就知道她在自己的葬礼上要穿什么。“我觉得我的舞会礼服是所有衣服中最漂亮的”杰茜卡说“我死后我希望爸爸妈妈给我穿得美美的。”
>  
> 在过去的5年间哥伦比亚特区有224名18岁以下的孩子被杀害有的被当作枪击目标有的只是旁观者。在枪火下生活的孩子如杰西卡和一些离枪火比较远的孩子已经理解了什么叫屠杀。
>  
> 当他们掌握了任天堂游戏、花样跳绳和长除法long division一些孩子已经对自己周围的环境作出了判断知道了死亡几乎近在咫尺。所以像杰西卡一样他们已经开始安排自己的葬礼了。
看完这段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区分出哪些地方是作者的解读。没错第2-3自然段因为此时作者是在为读者作背景介绍和说明。
需要你注意的是在作背景介绍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类型论据的方式让解读变得有趣。比如在上面这个例子中作者在第3段的第一句就用了对比论证的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了这种危险和苍凉。至于怎么使用论据我在[第11课](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07546)中已经讲过了,可以回看。
## 总结
这节课我分享了如何写好一个故事。我一共分成了三部分讲,在每一部分中,我都分享了相应的方法和技巧。我们逐一回顾下重点。
1. 寻找好故事
所谓寻找好故事,就是从我们生活里遇到的各种事情中寻找精华的部分,建构意义。具体怎么做呢?有两种方法:
* 推断法,这是一种向外辐射型的思维模式。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一些习以为常的小事,从这些小事中,通过追问找到更大的故事。
* 综合法,这是一种向内联系型的思维模式。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我们手头上有些成堆的小故事,看似没什么联系,但是可以通过组装的方式去努力挖掘它们之间的联系。
2. 搭建故事结构
我们把故事结构放到显微镜下观看发现了7类常见的人物角色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相应的材料对应到这7类角色当中去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填空。再次提醒你填空的时候要学会详略得当。
3. 把故事写精彩
这里我又分享了两种在方法篇没有展开的技巧。
* 要有对话。当故事需要喘息的时候,用对话可以放慢节奏,等等读者的脚步,让他进入故事当中;当突出反映人物性格的时候,对话也是一种好的技巧。
* 将故事和观念融合。简单来说,就是要让作者为读者解读。要成为一个好的解读者,就要对材料有强大的掌控力,在此基础上对故事背景作恰当的说明。怎么说明呢?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论据。
最后,我还想再多说几句,算是我的个人观点吧。我一直认为,有些人不擅长讲故事的原因和我们的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就我接触到的中小学生而言,我发现太多学生早早就开始学写议论文。可能是因为这种体裁比较容易模仿,被一些老师简化为背名人名言、背优美段落,但实际上写出来的议论文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
这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对议论文的重视却忽视了叙事文的培养。这就直接导致部分学生丧失了讲故事的能力他们无法完整地按照“5W1H”这6个元素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而这样缺乏训练的结果是在写故事时不知道起承转合不知道营造场景更不知道设置冲突。
所以,如果你有弟弟妹妹或者孩子正在读中小学,希望你能告诉他,让他多练练叙事文,这对他未来的写作会大有帮助的。
## 作业
请你写一个300字左右的小故事这个故事围绕亲子矛盾展开比如你和父母父母和你的爷爷奶奶或者你和你的孩子争论时的场景。
这是整个专栏最后一个作业了,稍微有些难度,但是如果不练习,又怎么能够写出好文章呢,你说是吧?所以加油啦~
**另外咱们期末阶段的作业打卡也要开始统计了这次多给大家留一些时间我们时间截止到11月26日作业次数大于等于3次且完成情况良好就可以了。我会从中评选出5位同学送出100元充值码期待再次见到你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