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book/罗剑锋的C++实战笔记/docs/243357.md
2022-09-03 22:05:03 +08:00

19 KiB
Raw Permalink Blame History

13 | 五花八门的算法不要再手写for循环了

你好我是Chrono。

上节课我提到了计算机界的经典公式“算法 + 数据结构 = 程序”公式里的“数据结构”就是C++里的容器,容器我们已经学过了,今天就来学习下公式里的“算法”。

虽然算法是STL标准库前身的三大要件之一容器、算法、迭代器也是C++标准库里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但它却没有像容器那样被大众广泛接受。

从我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很多人都会在代码里普遍应用vector、set、map但几乎从来不用任何算法聊起算法这个话题也是“一问三不知”这的确是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而且很多语言对算法也不太“上心”。

但是在C++里算法的地位非常高甚至有一个专门的“算法库”。早期它是泛型编程的示范和应用而在C++引入lambda表达式后它又成了函数式编程的具体实践所以学习掌握算法能够很好地训练你的编程思维,帮你开辟出面向对象之外的新天地

认识算法

从纯理论上来说,算法就是一系列定义明确的操作步骤,并且会在有限次运算后得到结果。

计算机科学里有很多种算法像排序算法、查找算法、遍历算法、加密算法等等。但是在C++里,算法的含义就要狭窄很多了。

C++里的算法,指的是工作在容器上的一些泛型函数,会对容器内的元素实施的各种操作。

C++标准库目前提供了上百个算法,真的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涵盖了绝大部分的“日常工作”。比如:

  • remove移除某个特定值
  • sort快速排序
  • binary_search执行二分查找
  • make_heap构造一个堆结构
  • ……

不过要是“说白了”算法其实并不神秘因为所有的算法本质上都是for或者while通过循环遍历来逐个处理容器里的元素。

比如说count算法它的功能非常简单就是统计某个元素的出现次数完全可以用range-for来实现同样的功能

vector<int> v = {1,3,1,7,5};    // vector容器

auto n1 = std::count(          // count算法计算元素的数量 
    begin(v), end(v), 1        // begin()、end()获取容器的范围
);  

int n2 = 0;
for(auto x : v) {              // 手写for循环
    if (x == 1) {              // 判断条件,然后统计
        n2++;
    }
}  

你可能会问既然是这样我们直接写for循环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还要调用算法来“多此一举”呢

在我看来,这应该是一种“境界”,追求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封装,也是函数式编程的基本理念。

每个算法都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命名,不需要额外的注释,让人一眼就可以知道操作的意图,而且,算法抽象和封装了反复出现的操作逻辑,也更有利于重用代码,减少手写的错误。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和容器一样算法是由那些“超级程序员”创造的它的内部实现肯定要比你随手写出来的循环更高效而且必然经过了良好的验证测试绝无Bug无论是功能还是性能都是上乘之作。

如果在以前,你不使用算法还有一个勉强可以说的理由,就是很多算法必须要传入一个函数对象,写起来很麻烦。但是现在,因为有可以“就地定义函数”的lambda表达式算法的形式就和普通循环非常接近了所以刚刚说的也就不再是什么问题了。

用算法加上lambda表达式你就可以初步体验函数式编程的感觉即函数套函数

auto n = std::count_if(      // count_if算法计算元素的数量
    begin(v), end(v),       // begin()、end()获取容器的范围
    [](auto x) {            // 定义一个lambda表达式
        return x > 2;       // 判断条件
    }
);                          // 大函数里面套了三个小函数

认识迭代器

在详细介绍算法之前还有一个必须要了解的概念那就是迭代器iterator它相当于算法的“手脚”。

虽然刚才我说算法操作容器,但实际上它看到的并不是容器,而是指向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迭代器,算法只能通过迭代器去“间接”访问容器以及元素,算法的能力是由迭代器决定的。

这种间接的方式有什么好处呢?

这就是泛型编程的理念,与面向对象正好相反,分离了数据和操作。算法可以不关心容器的内部结构,以一致的方式去操作元素,适用范围更广,用起来也更灵活。

当然万事无绝对这种方式也有弊端。因为算法是通用的免不了对有的数据结构虽然可行但效率比较低。所以对于merge、sort、unique等一些特别的算法容器就提供了专门的替代成员函数相当于特化这个稍后我会再提一下。

C++里的迭代器也有很多种,比如输入迭代器、输出迭代器、双向迭代器、随机访问迭代器,等等,概念解释起来不太容易。不过,你也没有必要把它们搞得太清楚,因为常用的迭代器用法都是差不多的。你可以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另一种形式的“智能指针”,只是它强调的是对数据的访问,而不是生命周期管理。

容器一般都会提供begin()、end()成员函数调用它们就可以得到表示两个端点的迭代器具体类型最好用auto自动推导不要过分关心

vector<int> v = {1,2,3,4,5};    // vector容器

auto iter1 = v.begin();        // 成员函数获取迭代器,自动类型推导
auto iter2 = v.end();

不过我建议你使用更加通用的全局函数begin()、end()虽然效果是一样的但写起来比较方便看起来也更清楚另外还有cbegin()、cend()函数,返回的是常量迭代器):

auto iter3 = std::begin(v);   // 全局函数获取迭代器,自动类型推导
auto iter4 = std::end(v);

迭代器和指针类似,也可以前进和后退,但你不能假设它一定支持“++”“--”操作符,最好也要用函数来操作,常用的有这么几个:

  • distance(),计算两个迭代器之间的距离;
  • advance()前进或者后退N步
  • next()/prev(),计算迭代器前后的某个位置。

你可以参考下面的示例代码快速了解它们的作用:

array<int, 5> arr = {0,1,2,3,4};  // array静态数组容器

auto b = begin(arr);          // 全局函数获取迭代器,首端
auto e = end(arr);            // 全局函数获取迭代器,末端

assert(distance(b, e) == 5);  // 迭代器的距离

auto p = next(b);              // 获取“下一个”位置
assert(distance(b, p) == 1);    // 迭代器的距离
assert(distance(p, b) == -1);  // 反向计算迭代器的距离

advance(p, 2);                // 迭代器前进两个位置,指向元素'3'
assert(*p == 3);
assert(p == prev(e, 2));     // 是末端迭代器的前两个位置

最有用的算法

接下来我们就要大量使用各种函数,进入算法的函数式编程领域了。

手写循环的替代品

首先我带你来认识一个最基本的算法for_each它是手写for循环的真正替代品。

for_each在逻辑和形式上与for循环几乎完全相同

vector<int> v = {3,5,1,7,10};   // vector容器

for(const auto& x : v) {        // range for循环
    cout << x << ",";
}

auto print = [](const auto& x)  // 定义一个lambda表达式
{
    cout << x << ",";
};
for_each(cbegin(v), cend(v), print);// for_each算法

for_each(                      // for_each算法内部定义lambda表达式
    cbegin(v), cend(v),        // 获取常量迭代器
    [](const auto& x)          // 匿名lambda表达式
    {
        cout << x << ",";
    }
);

初看上去for_each算法显得有些累赘既要指定容器的范围又要写lambda表达式没有range-for那么简单明了。

对于很简单的for循环来说确实是如此我也不建议你对这么简单的事情用for_each算法。

但更多的时候for循环体里会做很多事情会由if-else、break、continue等语句组成很复杂的逻辑。而单纯的for是“无意义”的你必须去查看注释或者代码才能知道它到底做了什么回想一下曾经被巨大的for循环支配的“恐惧”吧。

for_each算法的价值就体现在这里它把要做的事情分成了两部分也就是两个函数一个遍历容器元素,另一个操纵容器元素,而且名字的含义更明确,代码也有更好的封装。

我自己是很喜欢用for_each算法的我也建议你尽量多用for_each来替代for因为它能够促使我们更多地以“函数式编程”来思考使用lambda来封装逻辑得到更干净、更安全的代码。

排序算法

for_each是for的等价替代还不能完全体现出算法的优越性。但对于“排序”这个计算机科学里的经典问题你是绝对没有必要自己写for循环的必须坚决地选择标准算法。

在求职面试的时候,你也许手写过不少排序算法吧,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冒泡排序,等等,但标准库里的算法绝对要比你所能写出的任何实现都要好。

说到排序你脑海里跳出的第一个词可能就是sort(),它是经典的快排算法,通常用它准没错。

auto print = [](const auto& x)  // lambda表达式输出元素
{
    cout << x << ",";
};

std::sort(begin(v), end(v));         // 快速排序
for_each(cbegin(v), cend(v), print); // for_each算法

不过排序也有多种不同的应用场景sort()虽然快,但它是不稳定的,而且是全排所有元素。

很多时候这样做的成本比较高比如TopN、中位数、最大最小值等我们只关心一部分数据如果你用sort(),就相当于“杀鸡用牛刀”,是一种浪费。

C++为此准备了多种不同的算法不过它们的名字不全叫sort所以你要认真理解它们的含义。

我来介绍一些常见问题对应的算法:

  • 要求排序后仍然保持元素的相对顺序应该用stable_sort它是稳定的
  • 选出前几名TopN应该用partial_sort
  • 选出前几名但不要求再排出名次BestN应该用nth_element
  • 中位数Median、百分位数Percentile还是用nth_element
  • 按照某种规则把元素划分成两组用partition
  • 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用minmax_element。

下面的代码使用vector容器示范了这些算法注意它们“函数套函数”的形式

// top3
std::partial_sort(
    begin(v), next(begin(v), 3), end(v));  // 取前3名

// best3
std::nth_element(
    begin(v), next(begin(v), 3), end(v));  // 最好的3个

// Median
auto mid_iter =                            // 中位数的位置
    next(begin(v), v.size()/2);
std::nth_element( begin(v), mid_iter, end(v));// 排序得到中位数
cout << "median is " << *mid_iter << endl;
    
// partition
auto pos = std::partition(                // 找出所有大于9的数
    begin(v), end(v),
    [](const auto& x)                    // 定义一个lambda表达式
    {
        return x > 9;
    }
); 
for_each(begin(v), pos, print);         // 输出分组后的数据  

// min/max
auto value = std::minmax_element(        //找出第一名和倒数第一
    cbegin(v), cend(v)
);

在使用这些排序算法时还要注意一点它们对迭代器要求比较高通常都是随机访问迭代器minmax_element除外所以最好在顺序容器array/vector上调用

如果是list容器应该调用成员函数sort()它对链表结构做了特别的优化。有序容器set/map本身就已经排好序了直接对迭代器做运算就可以得到结果。而对无序容器则不要调用排序算法原因你应该不难想到散列表结构的特殊性质导致迭代器不满足要求、元素无法交换位置

查找算法

排序算法的目标是让元素有序,这样就可以快速查找,节约时间。

算法binary_search顾名思义就是在已经排好序的区间里执行二分查找。但糟糕的是它只返回一个bool值告知元素是否存在而更多的时候我们是想定位到那个元素所以binary_search几乎没什么用。

vector<int> v = {3,5,1,7,10,99,42};  // vector容器
std::sort(begin(v), end(v));        // 快速排序

auto found = binary_search(         // 二分查找,只能确定元素在不在
    cbegin(v), cend(v), 7
); 

想要在已序容器上执行二分查找要用到一个名字比较怪的算法lower_bound它返回第一个“大于或等于”值的位置:

decltype(cend(v)) pos;            // 声明一个迭代器使用decltype

pos = std::lower_bound(          // 找到第一个>=7的位置
    cbegin(v), cend(v), 7
);  
found = (pos != cend(v)) && (*pos == 7); // 可能找不到,所以必须要判断
assert(found);                          // 7在容器里

pos = std::lower_bound(               // 找到第一个>=9的位置
    cbegin(v), cend(v), 9
);  
found = (pos != cend(v)) && (*pos == 9); // 可能找不到,所以必须要判断
assert(!found);                          // 9不在容器里

lower_bound的返回值是一个迭代器所以就要做一点判断工作才能知道是否真的找到了。判断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迭代器是否有效另一个是迭代器的值是不是要找的值。

注意lower_bound的查找条件是“大于等于而不是“等于”所以它的真正含义是“大于等于值的第一个位置”。相应的也就有“大于等于值的最后一个位置”算法叫upper_bound返回的是第一个“大于”值的元素。

pos = std::upper_bound(             // 找到第一个>9的位置
    cbegin(v), cend(v), 9
);

因为这两个算法不是简单的判断相等,作用有点“绕”,不太好掌握,我来给你解释一下。

它俩的返回值构成一个区间,这个区间往前就是所有比被查找值小的元素,往后就是所有比被查找值大的元素,可以写成一个简单的不等式:

begin <    x <= lower_bound < upper_bound     < end

比如在刚才的这个例子里对数字9执行lower_bound和upper_bound就会返回[10,10]这样的区间。

对于有序容器set/map就不需要调用这三个算法了它们有等价的成员函数find/lower_bound/upper_bound效果是一样的。

不过你要注意find与binary_search不同它的返回值不是bool而是迭代器可以参考下面的示例代码

multiset<int> s = {3,5,1,7,7,7,10,99,42};  // multiset允许重复

auto pos = s.find(7);                      // 二分查找,返回迭代器
assert(pos != s.end());                   // 与end()比较才能知道是否找到

auto lower_pos = s.lower_bound(7);       // 获取区间的左端点
auto upper_pos = s.upper_bound(7);       // 获取区间的右端点

for_each(                                // for_each算法
    lower_pos, upper_pos, print          // 输出7,7,7
);

除了binary_search、lower_bound和upper_bound标准库里还有一些查找算法可以用于未排序的容器虽然肯定没有排序后的二分查找速度快但也正因为不需要排序所以适应范围更广。

这些算法以find和search命名不过可能是当时制定标准时的疏忽名称有点混乱其中用于查找区间的find_first_of/find_end或许更应该叫作search_first/search_last。

这几个算法调用形式都是差不多的,用起来也很简单:

vector<int> v = {1,9,11,3,5,7};  // vector容器

decltype(v.end()) pos;          // 声明一个迭代器使用decltype

pos = std::find(                 // 查找算法,找到第一个出现的位置
    begin(v), end(v), 3
);  
assert(pos != end(v));         // 与end()比较才能知道是否找到

pos = std::find_if(            // 查找算法用lambda判断条件
    begin(v), end(v),
    [](auto x) {              // 定义一个lambda表达式
        return x % 2 == 0;    // 判断是否偶数
    }
);  
assert(pos == end(v));        // 与end()比较才能知道是否找到

array<int, 2> arr = {3,5};    // array容器
pos = std::find_first_of(      // 查找一个子区间
    begin(v), end(v),
    begin(arr), end(arr)
);  
assert(pos != end(v));       // 与end()比较才能知道是否找到

小结

C++里有上百个算法我们不可能也没办法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全部搞懂所以我就精挑细选了一些我个人认为最有用的for_each、排序和查找算法把它们介绍给你。

在我看来C++里的算法像是一个大宝库非常值得你去发掘。比如类似memcpy的copy/move算法搭配插入迭代器、检查元素的all_of/any_of算法用好了都可以替代很多手写for循环。

你可以课后仔细阅读标准文档,对照自己的现有代码,看看哪些能用得上,再试着用算法来改写实现,体会一下算法的简洁和高效。

简单小结一下这次的内容:

  1. 算法是专门操作容器的函数是一种“智能for循环”它的最佳搭档是lambda表达式
  2. 算法通过迭代器来间接操作容器,使用两个端点指定操作范围,迭代器决定了算法的能力;
  3. for_each算法是for的替代品以函数式编程替代了面向过程编程
  4. 有多种排序算法最基本的是sort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更合适的算法避免浪费
  5. 在已序容器上可以执行二分查找应该使用的算法是lower_bound
  6. list/set/map提供了等价的排序、查找函数更适应自己的数据结构
  7. find/search是通用的查找算法效率不高但不必排序也能使用。

和上节课一样,我再附送一个小技巧。

因为标准算法的名字实在是太普通、太常见了所以建议你一定要显式写出“std::”名字空间限定,这样看起来更加醒目,也避免了无意的名字冲突。

课下作业

最后是课下作业时间,给你留两个思考题:

  1. 你觉得for_each算法能完全替代for循环吗
  2. 试着自己总结归纳一下,这些排序和查找算法在实际开发中应该如何使用。

欢迎你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思考和答案,如果觉得今天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也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我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