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68 lines
18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24 | 替换策略:缓存满了怎么办?
你好,我是蒋德钧。
Redis缓存使用内存来保存数据避免业务应用从后端数据库中读取数据可以提升应用的响应速度。那么如果我们把所有要访问的数据都放入缓存是不是一个很好的设计选择呢其实这样做的性价比反而不高。
举个例子吧。MySQL中有1TB的数据如果我们使用Redis把这1TB的数据都缓存起来虽然应用都能在内存中访问数据了但是这样配置并不合理因为性价比很低。一方面1TB内存的价格大约是3.5万元而1TB磁盘的价格大约是1000元。另一方面数据访问都是有局部性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八二原理”80%的请求实际只访问了20%的数据。所以用1TB的内存做缓存并没有必要。
为了保证较高的性价比,缓存的空间容量必然要小于后端数据库的数据总量。不过,内存大小毕竟有限,随着要缓存的数据量越来越大,有限的缓存空间不可避免地会被写满。此时,该怎么办呢?
解决这个问题就涉及到缓存系统的一个重要机制,即**缓存数据的淘汰机制**。简单来说,数据淘汰机制包括两步:第一,根据一定的策略,筛选出对应用访问来说“不重要”的数据;第二,将这些数据从缓存中删除,为新来的数据腾出空间,
这节课上我就来和你聊聊缓存满了之后的数据淘汰机制。通常我们也把它叫作缓存替换机制同时还会讲到一系列选择淘汰数据的具体策略。了解了数据淘汰机制和相应策略我们才可以选择合理的Redis配置提高缓存命中率提升应用的访问性能。
不过,在学习淘汰策略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设置缓存容量的依据和方法。毕竟,在实际使用缓存时,我们需要决定用多大的空间来缓存数据。
## 设置多大的缓存容量合适?
缓存容量设置得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使用缓存的性价比。我们通常希望以最小的代价去获得最大的收益,所以,把昂贵的内存资源用在关键地方就非常重要了。
就像我刚才说的,实际应用中的数据访问是具有局部性的。下面有一张图,图里有红、蓝两条线,显示了不同比例数据贡献的访问量情况。蓝线代表了“八二原理”表示的数据局部性,而红线则表示在当前应用负载下,数据局部性的变化。
我们先看看蓝线。它表示的就是“八二原理”有20%的数据贡献了80%的访问了而剩余的数据虽然体量很大但只贡献了20%的访问量。这80%的数据在访问量上就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尾巴,我们也称为“长尾效应”。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8/e4/986ed247a4353524f387f0bbf76586e4.jpg)
所以如果按照“八二原理”来设置缓存空间容量也就是把缓存空间容量设置为总数据量的20%的话就有可能拦截到80%的访问。
为什么说是“有可能”呢这是因为“八二原理”是对大量实际应用的数据访问情况做了统计后得出的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数据量和访问量的比例。具体到某一个应用来说数据访问的规律会和具体的业务场景有关。对于最常被访问的20%的数据来说它们贡献的访问量既有可能超过80%也有可能不到80%。
我们再通过一个电商商品的场景来说明下“有可能”这件事儿。一方面在商品促销时热门商品的信息可能只占到总商品数据信息量的5%而这些商品信息承载的可能是超过90%的访问请求。这时我们只要缓存这5%的数据就能获得很好的性能收益。另一方面如果业务应用要对所有商品信息进行查询统计这时候即使按照“八二原理”缓存了20%的商品数据也不能获得很好的访问性能因为80%的数据仍然需要从后端数据库中获取。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数据访问局部性示意图中的红线。近年来,有些研究人员专门对互联网应用(例如视频播放网站)中,用户请求访问内容的分布情况做过分析,得到了这张图中的红线。
在这条红线上80%的数据贡献的访问量超过了传统的长尾效应中80%数据能贡献的访问量。原因在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在一个业务应用中不同用户访问的内容可能差别很大所以用户请求的数据和它们贡献的访问量比例不再具备长尾效应中的“八二原理”分布特征了。也就是说20%的数据可能贡献不了80%的访问而剩余的80%数据反而贡献了更多的访问量,我们称之为重尾效应。
正是因为20%的数据不一定能贡献80%的访问量我们不能简单地按照“总数据量的20%”来设置缓存最大空间容量。在实践过程中我看到过的缓存容量占总数据量的比例从5%到40%的都有。这个容量规划不能一概而论,是需要结合**应用数据实际访问特征**和**成本开销**来综合考虑的。
这其实也是我一直在和你分享的经验,系统的设计选择是一个权衡的过程:大容量缓存是能带来性能加速的收益,但是成本也会更高,而小容量缓存不一定就起不到加速访问的效果。一般来说,**我会建议把缓存容量设置为总数据量的15%到30%,兼顾访问性能和内存空间开销**。
对于Redis来说一旦确定了缓存最大容量比如4GB你就可以使用下面这个命令来设定缓存的大小了
```
CONFIG SET maxmemory 4gb
```
不过,**缓存被写满是不可避免的**。即使你精挑细选,确定了缓存容量,还是要面对缓存写满时的替换操作。缓存替换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决定淘汰哪些数据,如何处理那些被淘汰的数据。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下Redis中的数据淘汰策略。
## Redis缓存有哪些淘汰策略
Redis 4.0之前一共实现了6种内存淘汰策略在4.0之后又增加了2种策略。我们可以按照是否会进行数据淘汰把它们分成两类
* 不进行数据淘汰的策略只有noeviction这一种。
* 会进行淘汰的7种其他策略。
会进行淘汰的7种策略我们可以再进一步根据淘汰候选数据集的范围把它们分成两类
* 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数据中进行淘汰包括volatile-random、volatile-ttl、volatile-lru、volatile-lfuRedis 4.0后新增)四种。
* 在所有数据范围内进行淘汰包括allkeys-lru、allkeys-random、allkeys-lfuRedis 4.0后新增)三种。
我把这8种策略的分类画到了一张图里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4/f6/04bdd13b760016ec3b30f4b02e133df6.jpg)
下面我就来具体解释下各个策略。
默认情况下Redis在使用的内存空间超过maxmemory值时并不会淘汰数据也就是设定的**noeviction策略**。对应到Redis缓存也就是指一旦缓存被写满了再有写请求来时Redis不再提供服务而是直接返回错误。Redis用作缓存时实际的数据集通常都是大于缓存容量的总会有新的数据要写入缓存这个策略本身不淘汰数据也就不会腾出新的缓存空间我们不把它用在Redis缓存中。
我们再分析下volatile-random、volatile-ttl、volatile-lru和volatile-lfu这四种淘汰策略。它们筛选的候选数据范围被限制在已经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值对上。也正因为此即使缓存没有写满这些数据如果过期了也会被删除。
例如我们使用EXPIRE命令对一批键值对设置了过期时间后无论是这些键值对的过期时间是快到了还是Redis的内存使用量达到了maxmemory阈值Redis都会进一步按照volatile-ttl、volatile-random、volatile-lru、volatile-lfu这四种策略的具体筛选规则进行淘汰。
* volatile-ttl在筛选时会针对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值对根据过期时间的先后进行删除越早过期的越先被删除。
* volatile-random就像它的名称一样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值对中进行随机删除。
* volatile-lru会使用LRU算法筛选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值对。
* volatile-lfu会使用LFU算法选择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值对。
可以看到volatile-ttl和volatile-random筛选规则比较简单而volatile-lru因为涉及了LRU算法所以我会在分析allkeys-lru策略时再详细解释。volatile-lfu使用了LFU算法我会在第27讲中具体解释现在你只需要知道它是在LRU算法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了数据的访问时效性和数据的访问次数可以看作是对淘汰策略的优化。
相对于volatile-ttl、volatile-random、volatile-lru、volatile-lfu这四种策略淘汰的是设置了过期时间的数据allkeys-lru、allkeys-random、allkeys-lfu这三种淘汰策略的备选淘汰数据范围就扩大到了所有键值对无论这些键值对是否设置了过期时间。它们筛选数据进行淘汰的规则是
* allkeys-random策略从所有键值对中随机选择并删除数据
* allkeys-lru策略使用LRU算法在所有数据中进行筛选。
* allkeys-lfu策略使用LFU算法在所有数据中进行筛选。
这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键值对被删除策略选中了,即使它的过期时间还没到,也需要被删除。当然,如果它的过期时间到了但未被策略选中,同样也会被删除。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volatile-lru和allkeys-lru策略都用到的LRU算法吧。LRU算法工作机制并不复杂我们一起学习下。
LRU算法的全称是Least Recently Used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是按照最近最少使用的原则来筛选数据最不常用的数据会被筛选出来而最近频繁使用的数据会留在缓存中。
那具体是怎么筛选的呢LRU会把所有的数据组织成一个链表链表的头和尾分别表示MRU端和LRU端分别代表最近最常使用的数据和最近最不常用的数据。我们看一个例子。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2/y5/0201f85c84203300ae4085c60e955yy5.jpg)
我们现在有数据6、3、9、20、5。如果数据20和3被先后访问它们都会从现有的链表位置移到MRU端而链表中在它们之前的数据则相应地往后移一位。因为LRU算法选择删除数据时都是从LRU端开始所以把刚刚被访问的数据移到MRU端就可以让它们尽可能地留在缓存中。
如果有一个新数据15要被写入缓存但此时已经没有缓存空间了也就是链表没有空余位置了那么LRU算法做两件事
1. 数据15是刚被访问的所以它会被放到MRU端
2. 算法把LRU端的数据5从缓存中删除相应的链表中就没有数据5的记录了。
其实LRU算法背后的想法非常朴素它认为刚刚被访问的数据肯定还会被再次访问所以就把它放在MRU端长久不访问的数据肯定就不会再被访问了所以就让它逐渐后移到LRU端在缓存满时就优先删除它。
不过LRU算法在实际实现时需要用链表管理所有的缓存数据这会**带来额外的空间开销**。而且当有数据被访问时需要在链表上把该数据移动到MRU端如果有大量数据被访问就会带来很多链表移动操作会很耗时进而会降低Redis缓存性能。
所以在Redis中LRU算法被做了简化以减轻数据淘汰对缓存性能的影响。具体来说Redis默认会记录每个数据的最近一次访问的时间戳由键值对数据结构RedisObject中的lru字段记录。然后Redis在决定淘汰的数据时第一次会随机选出N个数据把它们作为一个候选集合。接下来Redis会比较这N个数据的lru字段把lru字段值最小的数据从缓存中淘汰出去。
Redis提供了一个配置参数maxmemory-samples这个参数就是Redis选出的数据个数N。例如我们执行如下命令可以让Redis选出100个数据作为候选数据集
```
CONFIG SET maxmemory-samples 100
```
当需要再次淘汰数据时Redis需要挑选数据进入第一次淘汰时创建的候选集合。这儿的挑选标准是**能进入候选集合的数据的lru字段值必须小于候选集合中最小的lru值**。当有新数据进入候选数据集后如果候选数据集中的数据个数达到了maxmemory-samplesRedis就把候选数据集中lru字段值最小的数据淘汰出去。
这样一来Redis缓存不用为所有的数据维护一个大链表也不用在每次数据访问时都移动链表项提升了缓存的性能。
好了到这里我们就学完了除了使用LFU算法以外的5种缓存淘汰策略我再给你三个使用建议。
* **优先使用allkeys-lru策略**。这样可以充分利用LRU这一经典缓存算法的优势把最近最常访问的数据留在缓存中提升应用的访问性能。如果你的业务数据中有明显的冷热数据区分我建议你使用allkeys-lru策略。
* 如果业务应用中的数据访问频率相差不大没有明显的冷热数据区分建议使用allkeys-random策略随机选择淘汰的数据就行。
* **如果你的业务中有置顶的需求**比如置顶新闻、置顶视频那么可以使用volatile-lru策略同时不给这些置顶数据设置过期时间。这样一来这些需要置顶的数据一直不会被删除而其他数据会在过期时根据LRU规则进行筛选。
一旦被淘汰的数据被选定后Redis怎么处理这些数据呢这就要说到缓存替换时的具体操作了。
## 如何处理被淘汰的数据?
一般来说,一旦被淘汰的数据选定后,如果这个数据是干净数据,那么我们就直接删除;如果这个数据是脏数据,我们需要把它写回数据库,如下图所示: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5/5e/953e48912yy9515abf9db588d447cc5e.jpg)
那怎么判断一个数据到底是干净的还是脏的呢?
干净数据和脏数据的区别就在于,和最初从后端数据库里读取时的值相比,有没有被修改过。干净数据一直没有被修改,所以后端数据库里的数据也是最新值。在替换时,它可以被直接删除。
而脏数据就是曾经被修改过的,已经和后端数据库中保存的数据不一致了。此时,如果不把脏数据写回到数据库中,这个数据的最新值就丢失了,就会影响应用的正常使用。
这么一来,缓存替换既腾出了缓存空间,用来缓存新的数据,同时,将脏数据写回数据库,也保证了最新数据不会丢失。
不过对于Redis来说它决定了被淘汰的数据后会把它们删除。即使淘汰的数据是脏数据Redis也不会把它们写回数据库。所以我们在使用Redis缓存时如果数据被修改了需要在数据修改时就将它写回数据库。否则这个脏数据被淘汰时会被Redis删除而数据库里也没有最新的数据了。
## 小结
在这节课上,我围绕着“缓存满了该怎么办”这一问题,向你介绍了缓存替换时的数据淘汰策略,以及被淘汰数据的处理方法。
Redis 4.0版本以后一共提供了8种数据淘汰策略从淘汰数据的候选集范围来看我们有两种候选范围一种是所有数据都是候选集一种是设置了过期时间的数据是候选集。另外无论是面向哪种候选数据集进行淘汰数据选择我们都有三种策略分别是随机选择根据LRU算法选择以及根据LFU算法选择。当然当面向设置了过期时间的数据集选择淘汰数据时我们还可以根据数据离过期时间的远近来决定。
一般来说缓存系统对于选定的被淘汰数据会根据其是干净数据还是脏数据选择直接删除还是写回数据库。但是在Redis中被淘汰数据无论干净与否都会被删除所以这是我们在使用Redis缓存时要特别注意的当数据修改成为脏数据时需要在数据库中也把数据修改过来。
选择哪种缓存策略是值得我们多加琢磨的,它在筛选数据方面是否能筛选出可能被再次访问的数据,直接决定了缓存效率的高与低。
很简单的一个对比如果我们使用随机策略刚筛选出来的要被删除的数据可能正好又被访问了此时应用就只能花费几毫秒从数据库中读取数据了。而如果使用LRU策略被筛选出来的数据往往是经过时间验证了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一直没有访问本身被再次访问的概率也很低了。
所以我给你的建议是先根据是否有始终会被频繁访问的数据例如置顶消息来选择淘汰数据的候选集也就是决定是针对所有数据进行淘汰还是针对设置了过期时间的数据进行淘汰。候选数据集范围选定后建议优先使用LRU算法也就是allkeys-lru或volatile-lru策略。
当然设置缓存容量的大小也很重要我的建议是结合实际应用的数据总量、热数据的体量以及成本预算把缓存空间大小设置在总数据量的15%到30%这个区间就可以。
## 每课一问
按照惯例我给你提一个小问题。这节课我向你介绍了Redis缓存在应对脏数据时需要在数据修改的同时也把它写回数据库针对我们上节课介绍的缓存读写模式只读缓存以及读写缓存中的两种写回策略请你思考下Redis缓存对应哪一种或哪几种模式
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思考和答案,我们一起交流讨论。如果你觉得今天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也欢迎你分享给你的朋友或/同事。我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