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244 lines
13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34 | 如何理解Flutter的编译模式
你好我是陈航。今天我们来聊聊Flutter的编译模式吧。
在开发移动应用程序时一个App的完整生命周期包括开发、测试和上线3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开发者的关注点都不一样。
比如,在开发阶段,我们希望调试尽可能方便、快速,尽可能多地提供错误上下文信息;在测试阶段,我们希望覆盖范围尽可能全面,能够具备不同配置切换能力,可以测试和验证还没有对外发布的新功能;而在发布阶段,我们则希望能够去除一切测试代码,精简调试信息,使运行速度尽可能快,代码足够安全。
这就要求开发者在构建移动应用时不仅要在工程内提前准备多份配置环境还要利用编译器提供的编译选项打包出符合不同阶段优化需求的App。
对于Flutter来说它既支持常见的Debug、Release等工程物理层面的编译模式也支持在工程内提供多种配置环境入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Flutter提供的编译模式以及如何在App中引用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使得我们在不破坏任何生产环境代码的情况下能够测试处于开发期的新功能。
## Flutter的编译模式
Flutter支持3种运行模式包括Debug、Release和Profile。在编译时这三种模式是完全独立的。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这3种模式的具体含义吧。
* Debug模式对应Dart的JIT模式可以在真机和模拟器上同时运行。该模式会打开所有的断言assert以及所有的调试信息、服务扩展和调试辅助比如Observatory。此外该模式为快速开发和运行做了优化支持亚秒级有状态的Hot reload热重载但并没有优化代码执行速度、二进制包大小和部署。flutter run --debug命令就是以这种模式运行的。
* Release模式对应Dart的AOT模式只能在真机上运行不能在模拟器上运行其编译目标为最终的线上发布给最终的用户使用。该模式会关闭所有的断言以及尽可能多的调试信息、服务扩展和调试辅助。此外该模式优化了应用快速启动、代码快速执行以及二级制包大小因此编译时间较长。flutter run --release命令就是以这种模式运行的。
* Profile模式基本与Release模式一致只是多了对Profile模式的服务扩展的支持包括支持跟踪以及一些为了最低限度支持所需要的依赖比如可以连接Observatory到进程。该模式用于分析真实设备实际运行性能。flutter run --profile命令就是以这种模式运行的。
由于Profile与Release在编译过程上几乎无差异因此我们今天只讨论Debug和Release模式。
在开发应用时为了便于快速发现问题我们通常会在运行时识别当前的编译模式去改变代码的部分执行行为在Debug模式下我们会打印详细的日志调用开发环境接口而在Release模式下我们会只记录极少的日志调用生产环境接口。
在运行时识别应用的编译模式,有两种解决办法:
* 通过断言识别;
* 通过Dart VM所提供的编译常数识别。
我们先来看看**如何通过断言识别应用的编译模式**。
通过Debug与Release模式的介绍我们可以得出Release与Debug模式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Release模式关闭了所有的断言。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于断言写出只在Debug模式下生效的代码。
如下所示我们在断言里传入了一个始终返回true的匿名函数执行结果这个匿名函数的函数体只会在Debug模式下生效
```
assert(() {
//Do sth for debug
return true;
}());
```
需要注意的是,匿名函数声明调用结束时追加了小括号()。 这是因为断言只能检查布尔值所以我们必须使用括号强制执行这个始终返回true的匿名函数以确保匿名函数体的代码可以执行。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如何通过编译常数识别应用的编译模式**。
如果说通过断言只能写出在Debug模式下运行的代码而通过Dart提供的编译常数我们还可以写出只在Release模式下生效的代码。Dart提供了一个布尔型的常量kReleaseMode用于反向指示当前App的编译模式。
如下所示,我们通过判断这个常量,可以准确地识别出当前的编译模式:
```
if(kReleaseMode){
//Do sth for release
} else {
//Do sth for debug
}
```
## 分离配置环境
通过断言和kReleaseMode常量我们能够识别出当前App的编译环境从而可以在运行时对某个代码功能进行局部微调。而如果我们想在整个应用层面为不同的运行环境提供更为统一的配置比如对于同一个接口调用行为开发环境会使用dev.example.com域名而生产环境会使用api.example.com域名则需要在应用启动入口提供可配置的初始化方式根据特定需求为应用注入配置环境。
在Flutter构建App时为应用程序提供不同的配置环境总体可以分为抽象配置、配置多入口、读配置和编译打包4个步骤
1. 抽象出应用程序的可配置部分并使用InheritedWidget对其进行封装
2. 将不同的配置环境拆解为多个应用程序入口比如开发环境为main-dev.dart、生产环境为main.dart把应用程序的可配置部分固化在各个入口处
3. 在运行期通过InheritedWidget提供的数据共享机制将配置部分应用到其子Widget对应的功能中
4. 使用Flutter提供的编译打包选项构建出不同配置环境的安装包。
**接下来,我将依次为你介绍具体的实现步骤。**
在下面的示例中我会把应用程序调用的接口和标题进行区分实现即开发环境使用dev.example.com域名应用主页标题为dev而生产环境使用api.example.com域名主页标题为example。
首先是**配置抽象**。根据需求可以看出应用程序中有两个需要配置的部分即接口apiBaseUrl和标题appName因此我定义了一个继承自InheritedWidget的类AppConfig对这两个配置进行封装
```
class AppConfig extends InheritedWidget {
AppConfig({
@required this.appName,
@required this.apiBaseUrl,
@required Widget child,
}) : super(child: child);
final String appName;//主页标题
final String apiBaseUrl;//接口域名
//方便其子Widget在Widget树中找到它
static AppConfig of(BuildContext context) {
return context.inheritFromWidgetOfExactType(AppConfig);
}
//判断是否需要子Widget更新。由于是应用入口无需更新
@override
bool updateShouldNotify(InheritedWidget oldWidget) => false;
}
```
接下来,我们需要**为不同的环境创建不同的应用入口**。
在这个例子中由于只有两个环境即开发环境与生产环境因此我们将文件分别命名为main\_dev.dart和main.dart。在这两个文件中我们会使用不同的配置数据来对AppConfig进行初始化同时把应用程序实例MyApp作为其子Widget这样整个应用内都可以获取到配置数据
```
//main_dev.dart
void main() {
var configuredApp = AppConfig(
appName: 'dev',//主页标题
apiBaseUrl: 'http://dev.example.com/',//接口域名
child: MyApp(),
);
runApp(configuredApp);//启动应用入口
}
//main.dart
void main() {
var configuredApp = AppConfig(
appName: 'example',//主页标题
apiBaseUrl: 'http://api.example.com/',//接口域名
child: MyApp(),
);
runApp(configuredApp);//启动应用入口
}
```
完成配置环境的注入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在应用内获取配置数据**来实现定制化的功能了。由于AppConfig是整个应用程序的根节点因此我可以通过调用AppConfig.of方法来获取到相关的数据配置。
在下面的代码中,我分别获取到了应用主页的标题,以及接口域名,并显示了出来:
```
class MyApp extends StatelessWidget {
@override
Widget build(BuildContext context) {
var config = AppConfig.of(context);//获取应用配置
return MaterialApp(
title: config.appName,//应用主页标题
home: MyHomePage(),
);
}
}
class MyHomePage extends StatelessWidget {
@override
Widget build(BuildContext context) {
var config = AppConfig.of(context);//获取应用配置
return Scaffold(
appBar: AppBar(
title: Text(config.appName),//应用主页标题
),
body: Center(
child: Text('API host: ${config.apiBaseUrl}'),//接口域名
),
);
}
}
```
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分离配置环境的代码部分。最后我们可以使用Flutter提供的编译选项来**构建出不同配置的安装包**了。
如果想要在模拟器或真机上运行这段代码我们可以在flutter run命令后面追加target或-t参数来指定应用程序初始化入口
```
//运行开发环境应用程序
flutter run -t lib/main_dev.dart
//运行生产环境应用程序
flutter run -t lib/main.dart
```
如果我们想在Android Studio上为应用程序创建不同的启动配置则可以**通过Flutter插件为main\_dev.dart增加启动入口**。
首先点击工具栏上的Config Selector选择Edit Configurations进入编辑应用程序启动选项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b/4e/ab9617b62b6fd66ac2a0cc949aeb874e.png)
图1 Config Selector新增入口
然后,点击位于工具栏面板左侧顶部的“+”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Flutter选项为应用程序新增一项启动入口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bf/64/bf7cd1ffc0fc58557672b4420d1f7364.png)
图2 选择新增类型
最后在入口的编辑面板中为main\_dev选择程序的Dart入口点击OK后就完成了入口的新增工作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a/78/7adea7407c99fbb1dfbbdfbb7b247278.png)
图3 编辑启动入口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在Config Selector中切换不同的启动入口从而直接在Android Studio中注入不同的配置环境了**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f/3e/8f38c9d92eda9ab8d6038a7e7611323e.png)
图4 Config Selector切换启动入口
我们试着在不同的入口中进行切换和运行可以看到App已经可以识别出不同的配置环境了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a/26/6a43d7189d9d8a8cb0184cb424c3ef26.png)
图5 开发环境运行示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a/45/6afbe85bea6acfe86173085d34192145.png)
图6 生产环境运行示例
而如果我们想要打包构建出适用于Android的APK或是iOS的IPA安装包则可以在flutter build 命令后面同样追加target或-t参数指定应用程序初始化入口
```
//打包开发环境应用程序
flutter build apk -t lib/main_dev.dart
flutter build ios -t lib/main_dev.dart
//打包生产环境应用程序
flutter build apk -t lib/main.dart
flutter build ios -t lib/main.dart
```
## 总结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主要内容吧。
Flutter支持Debug与Release的编译模式并且这两种模式在构建时是完全独立的。Debug模式下会打开所有的断言和调试信息而Release模式下则会关闭这些信息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断言写出只在Debug模式下生效的代码。而如果我们想更精准地识别出当前的编译模式则可以利用Dart所提供的编译常数kReleaseMode写出只在Release模式下生效的代码。
除此之外Flutter对于常见的分环境配置能力也提供了支持我们可以使用InheritedWidget为应用中可配置部分进行封装抽象通过配置多入口的方式为应用的启动注入配置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断言和kReleaseMode都能够识别出Debug编译模式但它们对二进制包的打包构建影响是不同的。
采用断言的方式其相关代码会在Release构建中被完全剔除而如果使用kReleaseMode常量来识别Debug环境虽然这段代码永远不会在Release环境中执行但却会被打入到二进制包中增大包体积。因此如果没有特殊需求的话一定要使用断言来实现Debug特有的逻辑或是在发布期前将使用kReleaseMode判断的Debug逻辑完全删除。
我把今天分享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打包到了[GitHub](https://github.com/cyndibaby905/34_multi_env)中,你可以下载下来,反复运行几次,加深理解与记忆。
## 思考题
最后,我给你留一道思考题吧。
在保持生产环境代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想在开发环境中支持不同配置的切换,我们应该如何实现?
欢迎你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分享你的观点,我会在下一篇文章中等待你!感谢你的收听,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一起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