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27 lines
14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06 | Intel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芯片行业的创新史
你好,我是邵巍。
上一讲我虽然只介绍了Intel发展史的第一个阶段但是对于它的发展路线和发展节奏我们已经基本明确下来了。下面就是Intel在CPU这个赛道上战胜一个一个竞争对手把握行业风口的机会赢得客户的问鼎之路。
在这一讲最后我会整体给你总结一下Intel这家公司。依然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 CPU问鼎之路
从8088应用到IBM PC机上开始个人电脑真正走进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这是PC时代的开始也是半导体行业的第一个风口Intel的问鼎之路就是靠着PC市场的推动。
因为重要,让我们仔细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为什么选择8088其实IBM在摩托罗拉和Intel之间犹豫了蛮久传说是因为当时苹果的Macintosh就采用了据说技术更领先的摩托罗拉芯片68020而IBM不想走相同的路线所以选择了8088。8088单从性能上看还不如自家的8086但是8bit的数据通道让外设的价格更低。这里划个重点**单品的性能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设备整体的总成本合理。**
IBM PC 5150当年的售价是1,565美金而当时同期用IBM自己的处理器的系统大约要卖10,000多美金。5150的第一年销量不到1万台第二年20万台第三年75万台营收是苹果的2倍。
不仅仅是整机售价低更好的是当时的IBM PC项目组采取了一种全开放式的思路公开出售《IBM PC技术参考资料》这份资料中甚至包括一段ROM BIOS源代码鼓励其他生产商生产和出售兼容的组件和软件。IBM这种开放的做法使得 IBM PC 拥有了一大批为其制造配件的厂商,极大地降低了整机成本。同时,也间接地鼓励了兼容机的发展。
这些兼容机往往宣称和IBM PC具有相同的性能和功能可以运行相同的软件支持相同的配件价格还低50%-80%不等。这对IBM不算是好消息但是对Intel和消费者来说都是多多益善的。
PC所谓的个人电脑是整个世界进入信息化的开端。正是依靠廉价且高速提升性能的Intel的CPU以及IBM一开始就采取的开放标准策略使大批的兼容机生产厂商和大量提供标准配件的厂商分工合作共同拉低了计算机系统的成本让每个公司每个家庭注意是家庭不是个人手机才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强大的算力才有今天繁荣的IT行业。
赢下IBM PC设计基本上Intel的处理器产品发展就走上了快车道而且因为IBM同时选了微软的操作系统这也为后来的WintelWindows+Intel的生态奠定了大局。
在整个80年代Intel就是在8086芯片的基础上不断推出802861982年、803861985年、804861990年等迭代版本也因此Intel的芯片架构被称为“x86”系列。x就是234... ... 代表产品系列的数字。1992年Intel终于凭借处理器CPU在PC市场的胜利成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供应商。
## 充分竞争
如果说80年代Intel是和一众日本企业在存储器市场上搏杀。那么在放弃存储器业务Intel把火力集中在处理器市场上之后最强的竞争者就是同架构的兄弟AMD。
这个成立时间仅仅比Intel晚一年的AMD是一个既有技术先进性又有故事性的公司。AMD的创始人杰里·桑德斯可不像Intel的三位创始人一样是技术出身他是销售出身创业之路非常艰难。
这里要同样要感谢IBM。IBM在决定采用Intel的8088做PC机的时候为了防止因生产问题而出现断供几乎是强制地促成AMD成为8088的第二供应商。Intel向AMD开放技术全面授权AMD生产x86系列处理器而AMD则放弃了自己的竞争产品成为Intel后备供应商。
8086/8088处理器不仅仅是AMD在生产它们的生产厂商还包括前面提过的靠存储器做过7年行业老大的日本电气NEC以及富士通Fujitsu、美国军工企业Harris、日本老牌企业OKI、德国西门子Simens AG、德州仪器TI、日本三菱Mitsubishi。为什么这么多日企前面在讲惜败存储器市场的时候说了日本政府给力1980年代半导体公司前十名日企占6名。日本半导体业的兴衰史可以单独开一节这里不提。
1985年Intel在做出放弃存储器业务以处理器为主的决策之后第一个操作就是“停止授权”同时挥舞专利大棒清除那些克隆8086的半导体厂商它意图也很明确就是爷要摆脱备胎们独霸整个处理器市场。
其他克隆8086/8088处理器的半导体厂商基本都退出市场。只有AMD据理力争要求Intel继续执行1982年签署的有效期为10年的“交叉授权”协议。为此双方打起了官司。
这场官司旷日持久最终判决直到1995年才兑现。AMD从Intel那里得到了1000万美元经济补偿并于1993年拿到了生产386处理器的资格Intel则从AMD这边总计得到了5800万美元的专利授权费。
其实对Intel而言5800万美元的专利费可以说微不足道重要的是在微处理器和PC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Intel借此成功地抑制住了AMD的发展和壮大。
虽然 AMD错过了CPU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总算是赢得了x86指令集的永久知识产权可以继续设计x86的处理器。AMD 1996年收购设计公司NexGen1997年迅速推出K6处理器。在三个版本的K6之后AMD进入到有史以来最成功的K7架构节点。
1999年AMD基于K7微架构的Athlon处理器诞生综合性能超越同频的Pentium III奔腾让所有的DIY用户为之震惊后来AMD又抢先发布了1GHz CPU。虽然K7最终版Athlon XP口碑很好但因为主频落后始终屈居在Pentium 4之下。
AMD在2003年抢先发布了64bit ISA的 K8 Athlon 642005年发布了双核Athlon 64 X2由32bit ISA升级到64bit ISA在单核升双核的两个关键技术节点上反超了Intel。 2006年第一季度AMD达到了它的第一个最高峰占据将近25%的市场份额。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4/50/34237d2b38c732fa28d25a5208b53250.png)
Intel在这个期间也是明星产品不断。在486之后把586重新命名为Pentium(奔腾)系列。然后分离出针对工作站和服务器市场的Pentium Pro1995就是后来的Xeon(至强)系列同时继续推出Pentium II1997、 Pentium III 19992001年的Pentium 4 把主频提到2.0GHz终于在和AMD之战中取得了性能的关键优势后来演进为Core酷睿系列。
其实在90年代末Intel还出了低端的Celeron赛扬系列和给予高度希望却不太成功的Itanium安腾系列。不过某种程度上赛扬和安腾都是竞争之下的产物。Xeon、Core才是Intel的主流产品线市场最终还是看产品说话。
结束这场战斗的是Intel 2006年发布的高性能双核酷锐Core而AMD连续几代产品性能落后又因为2006年收购ATI债台高筑之后十年碌碌无为。Intel稳稳地拿到了近80%的市场份额,坐稳了行业老大的位置,收入连创新高。
一个市场的双供应商其实是一个非常有益的状态生态可以共享共建消费者在两者之间反复横跳可以极大地促进创新。1997-2006年AMD与Intel展开针锋相对的拉锯战是处理器市场的黄金岁月两家竞争的市场超级繁荣技术创新速度更是飞快。
一方面体现在PC市场的出货量从8000万台增长到2.4亿台另一方面PC的平均价格从2000美金之上下降到726美金这是包括了笔记本电脑的平均售价整个世界从中获益中国的联想、方正台湾的宏基也是在这个时间段成长为一线系统厂商的。
PC市场是个主战场相邻的服务器市场上其实也很热闹。从1980年到2005年x86 双雄与微软并肩战胜众多古典RISC架构厂商。2005年Windows服务器就是x86服务器的市场份额第一次超过Unix服务器市场份额到达了逆转点。
关于这段历史,大家各有各的说法,我的结论是,**这是个利用PC市场的利润溢出+高速产品迭代的半开放系统,赢了优雅但缓慢的封闭生态的战争。**
## Tick-Tock策略
听到这里,你有没有总结出一点在半导体行业打赢仗的窍门?
我有,我的总结就是“千好万好,自家的产品要好”。那么问题就来了?什么叫产品好?
还记得摩尔定律么摩尔在1965年就给出了一个半导体行业的产品规格路线图。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大约每经过2年便会增加一倍。换言之你的架构设计、产品规格、处理器的性能、定价要充分利用这多一倍的晶体管。
从2007年开始Intel宣布了著名的时钟“嘀嗒”(Tick-Tock)战略模式把摩尔定律具体化了。“嘀嗒”意为钟摆的一个周期“嘀”Tick代表芯片工艺提升、晶体管变小而“嗒”Tock代表工艺不变芯片核心架构的升级。一个“嘀嗒”代表完整的芯片发展周期耗时两年。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e/54/4efbe868f4459aff98e5964b91d09554.png)
下图是Intel在2009年IDF(Intel Developer Forum,英特尔开发者论坛)上展示的自己的工艺进步。基本上看出从1999年开始Intel的工艺节点就是2年一代Tick-Tock地往前走着。只是人家默默地执行了十年之后才公开。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2/00/c26bbb079eyy1045dcf0fe0ff9ba2e00.png)
这是Intel的时钟也是整个IT业的时钟。如果不进步将会被甩在脚下。2005年到2015年Intel就是凭借自己强大的技术能力和产品升级策略领跑了业界淘汰了其他的CPU厂商。
## 错失移动互联网
但是这个期间Intel犯了一个要命的错误长期的第一让它忽略了一个新兴的市场智能手机处理器。它拿下了苹果的Mac却拒绝给iPhone设计处理器。如果有评选这是Intel公司史上最贵的失误吧。Intel花了100亿美金试图纠正这个错误仍然以失败黯然离场。
而且更糟糕的是到了2016年工厂在研发新工艺方面频频出现失误、延期、良率问题一句话总结就是工艺的进步突然停止了Intel Tick-Tock的摩尔时钟停摆了。
这时Intel尝试把Tick-Tock变成PAO策略就是所谓的Process制程-Architecture架构-Optimization优化三步走战略3年更新一次制程但是实际上也并不成功。出现了14nm被打磨到14nm+++的优化,优化,再优化的局面。
在2016年-2020年这段时间Intel还尝试通过收购FPGA厂商Altera、以色列自动驾驶技术公司Mobileye、AI芯片设计公司Habana来尝试多元化的道路。但是至少从财务报表上看最近3年就是2018、2019、2020年收入最高的仍然是PC业务CCG和服务器业务DCG其它业务的收入相比之下都低了一个数量级。
到这里我总结一下。错失手机处理器市场对Intel是个损失但是Tick-Tock的停摆才是致命伤。如果行业里的其它竞争者可以搭乘台积电这样的工厂保持摩尔速度那么Intel再多的优势也会有被耗尽的一天。在半导体这个行业中不出错的按照摩尔定律前进创新才是一个公司的安身立命之本。
历史真是有轮回性2007年帕特·基辛格向全世界介绍了Tick-Tock战略。2021年3月23号回归Intel出任第8任CEO不到一个月的帕特向全世界宣布要重启Tick-Tock战略以及要升级IDM模式到2.0。
“Tick-Tock+ IDM2.0”这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遵循摩尔定律的Intel公司。让我们拭目以待
## 总结
最后我总结一下Intel这家公司。
Intel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在非常长的岁月里都是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坐标系。私人感情上它是我的第一家公司给了我整个职业生涯的起点我非常爱它。
看Intel的历史就是在看半导体行业竞争的关键点。我给你总结了Intel持续保持领先的几个关键因素让你更好地理解在一个行业中竞争与发展的逻辑。
1. Intel的成功是摩尔定律的成功是不断突破极限的产品开发的成功。
2. 在半导体行业除了设计和生产两个方面Intel最先意识到指令集向后兼容性的价值也因此它战胜了Zilog的Z80也才有了Wintel联盟形成的强大的x86生态。
3. 赢得PC市场Intel得益于IBM PC与兼容机全开放式的思路Intel与AMD这对兄弟相杀相爱多年在服务器市场他们是同盟军联手绞杀一众古典RISC厂商。在PC市场他们又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
4. Intel的Tick-Tock策略曾经是行业标准的摩尔时钟在Intel的Tick-Tock失速之后其实是苹果默默接手推动行业继续按照摩尔定律发展。因此是否能重启Tick-Tock策略才是Intel的生死关键。
其实还有很多没有讲到的关于Intel的故事比如Intel的市场营销是半导体公司中最出色的Intel的公司管理开创了“工程师式”的风格Intel的双小组开发制度等等就不在这里展开了。这样一个宝藏公司真的值得行业里的每个人反复琢磨。
## 思考题
其实关于Intel有三个发散的话题都很有意思。
* 一是 Intel和AMD之间的竞争特别是AMD借着台积电的快车隐隐有超越Intel的势头你怎么看AMD Yes么
* 二是x86、ARM还有后来的RISC-V的指令集之争在Intel支持Linux微软支持ARM之后指令集的标准作用还存在么RISC-V还有机会么指令集这场标准之战到底是CPU硬件厂家还是软件厂家有发言权
* 三是对于大热的AI市场Intel其实是有策略上的摇摆。如果你是Intel的CEO对于CPU、GPU、FPGA、NPU你会四路并进还是会集中单点力求突破
你可以想想答案,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