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388 lines
16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processed differently from what appears below.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hidden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26 | 使用阻塞I/O和线程模型换一种轻量的方式
你好我是盛延敏这里是网络编程实战第26讲欢迎回来。
在前面一讲中,我们使用了进程模型来处理用户连接请求,进程切换上下文的代价是比较高的,幸运的是,有一种轻量级的模型可以处理多用户连接请求,这就是线程模型。这一讲里,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线程模型。
线程thread是运行在进程中的一个“逻辑流”现代操作系统都允许在单进程中运行多个线程。线程由操作系统内核管理。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上下文context包括一个可以唯一标识线程的IDthread ID或者叫tid、栈、程序计数器、寄存器等。在同一个进程中所有的线程共享该进程的整个虚拟地址空间包括代码、数据、堆、共享库等。
在前面的程序中,我们没有显式使用线程,但这不代表线程没有发挥作用。实际上,每个进程一开始都会产生一个线程,一般被称为主线程,主线程可以再产生子线程,这样的主线程-子线程对可以叫做一个对等线程。
你可能会问,既然可以使用多进程来处理并发,为什么还要使用多线程模型呢?
简单来说在同一个进程下线程上下文切换的开销要比进程小得多。怎么理解线程上下文呢我们的代码被CPU执行的时候是需要一些数据支撑的比如程序计数器告诉CPU代码执行到哪里了寄存器里存了当前计算的一些中间值内存里放置了一些当前用到的变量等从一个计算场景切换到另外一个计算场景程序计数器、寄存器等这些值重新载入新场景的值就是线程的上下文切换。
## POSIX线程模型
POSIX线程是现代UNIX系统提供的处理线程的标准接口。POSIX定义的线程函数大约有60多个这些函数可以帮助我们创建线程、回收线程。接下来我们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程序。
```
int another_shared = 0;
void thread_run(void *arg) {
int *calculator = (int *) arg;
printf("hello, world, tid == %d \n", pthread_self());
for (int i = 0; i < 1000; i++) {
*calculator += 1;
another_shared += 1;
}
}
int main(int c, char **v) {
int calculator;
pthread_t tid1;
pthread_t tid2;
pthread_create(&tid1, NULL, thread_run, &calculator);
pthread_create(&tid2, NULL, thread_run, &calculator);
pthread_join(tid1, NULL);
pthread_join(tid2, NULL);
printf("calculator is %d \n", calculator);
printf("another_shared is %d \n", another_shared);
}
```
thread\_helloworld程序中主线程依次创建了两个子线程然后等待这两个子线程处理完毕之后终止。每个子线程都在对两个共享变量进行计算最后在主线程中打印出最后的计算结果。
程序的第18和19行分别调用了pthread\_create创建了两个线程每个线程的入口都是thread\_run函数这里我们使用了calculator这个全局变量并且通过传地址指针的方式将这个值传给了thread\_run函数。当调用pthread\_create结束子线程会立即执行主线程在此后调用了pthread\_join函数等待子线程结束。
运行这个程序,很幸运,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
```
$./thread-helloworld
hello, world, tid == 125607936
hello, world, tid == 126144512
calculator is 2000
another_shared is 2000
```
## 主要线程函数
### 创建线程
正如前面看到通过调用pthread\_create函数来创建一个线程。这个函数的原型如下
```
int pthread_create(pthread_t *tid, const pthread_attr_t *attr,
           void *(*func)(void *), void *arg);
返回若成功则为0若出错则为正的Exxx值
```
每个线程都有一个线程IDtid唯一来标识其数据类型为pthread\_t一般是unsigned int。pthread\_create函数的第一个输出参数tid就是代表了线程ID如果创建线程成功tid就返回正确的线程ID。
每个线程都会有很多属性比如优先级、是否应该成为一个守护进程等这些值可以通过pthread\_attr\_t来描述一般我们不会特殊设置可以直接指定这个参数为NULL。
第三个参数为新线程的入口函数该函数可以接收一个参数arg类型为指针如果我们想给线程入口函数传多个值那么需要把这些值包装成一个结构体再把这个结构体的地址作为pthread\_create的第四个参数在线程入口函数内再将该地址转为该结构体的指针对象。
在新线程的入口函数内可以执行pthread\_self函数返回线程tid。
```
pthread_t pthread_self(void)
```
### 终止线程
终止一个线程最直接的方法是在父线程内调用以下函数:
```
void pthread_exit(void *status)
```
当调用这个函数之后,父线程会等待其他所有的子线程终止,之后父线程自己终止。
当然,如果一个子线程入口函数直接退出了,那么子线程也就自然终止了。所以,绝大多数的子线程执行体都是一个无限循环。
也可以通过调用pthread\_cancel来主动终止一个子线程和pthread\_exit不同的是它可以指定某个子线程终止。
```
int pthread_cancel(pthread_t tid)
```
### 回收已终止线程的资源
我们可以通过调用pthread\_join回收已终止线程的资源
```
int pthread_join(pthread_t tid, void ** thread_return)
```
当调用pthread\_join时主线程会阻塞直到对应tid的子线程自然终止。和pthread\_cancel不同的是它不会强迫子线程终止。
### 分离线程
一个线程的重要属性是可结合的,或者是分离的。一个可结合的线程是能够被其他线程杀死和回收资源的;而一个分离的线程不能被其他线程杀死或回收资源。一般来说,默认的属性是可结合的。
我们可以通过调用pthread\_detach函数可以分离一个线程
```
int pthread_detach(pthread_t tid)
```
在高并发的例子里每个连接都由一个线程单独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器程序并不需要对每个子线程进行终止这样的话每个子线程可以在入口函数开始的地方把自己设置为分离的这样就能在它终止后自动回收相关的线程资源了就不需要调用pthread\_join函数了。
## 每个连接一个线程处理
接下来,我们改造一下服务器端程序。我们的目标是这样:每次有新的连接到达后,创建一个新线程,而不是用新进程来处理它。
```
#include "lib/common.h"
extern void loop_echo(int);
void thread_run(void *arg) {
pthread_detach(pthread_self());
int fd = (int) arg;
loop_echo(fd);
}
int main(int c, char **v) {
int listener_fd = tcp_server_listen(SERV_PORT);
pthread_t tid;
while (1) {
struct sockaddr_storage ss;
socklen_t slen = sizeof(ss);
int fd = accept(listener_fd, (struct sockaddr *) &ss, &slen);
if (fd < 0) {
error(1, errno, "accept failed");
} else {
pthread_create(&tid, NULL, &thread_run, (void *) fd);
}
}
return 0;
}
```
这个程序的第18行阻塞调用在accept上一旦有新连接建立阻塞调用返回调用pthread\_create创建一个子线程来处理这个连接。
描述连接最主要的是连接描述字这里通过强制把描述字转换为void \*指针的方式完成了传值。如果你对这部分有点不理解建议看一下C语言相关的指针部分内容。我们这里可以简单总结一下虽然传的是一个指针但是这个指针里存放的并不是一个地址而是连接描述符的数值。
新线程入口函数thread\_run里第6行使用了pthread\_detach方法将子线程转变为分离的也就意味着子线程独自负责线程资源回收。第7行强制将指针转变为描述符数据和前面将描述字转换为void \*指针对应第8行调用loop\_echo方法处理这个连接的数据读写。
loop\_echo的程序如下在接收客户端的数据之后再编码回送出去。
```
char rot13_char(char c) {
if ((c >= 'a' && c <= 'm') || (c >= 'A' && c <= 'M'))
return c + 13;
else if ((c >= 'n' && c <= 'z') || (c >= 'N' && c <= 'Z'))
return c - 13;
else
return c;
}
void loop_echo(int fd) {
char outbuf[MAX_LINE + 1];
size_t outbuf_used = 0;
ssize_t result;
while (1) {
char ch;
result = recv(fd, &ch, 1, 0);
//断开连接或者出错
if (result == 0) {
break;
} else if (result == -1) {
error(1, errno, "read error");
break;
}
if (outbuf_used < sizeof(outbuf)) {
outbuf[outbuf_used++] = rot13_char(ch);
}
if (ch == '\n') {
send(fd, outbuf, outbuf_used, 0);
outbuf_used = 0;
continue;
}
}
}
```
运行这个程序之后开启多个telnet客户端可以看到这个服务器程序可以处理多个并发连接并回送数据。单独一个连接退出也不会影响其他连接的数据收发。
```
$telnet 127.0.0.1 43211
Trying 127.0.0.1...
Connected to localhost.
Escape character is '^]'.
aaa
nnn
^]
telnet> quit
Connection closed.
```
## 构建线程池处理多个连接
上面的服务器端程序虽然可以正常工作,不过它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如果并发连接过多,就会引起线程的频繁创建和销毁。虽然线程切换的上下文开销不大,但是线程创建和销毁的开销却是不小的。
能不能对这个程序进行一些优化呢?
我们可以使用预创建线程池的方式来进行优化。在服务器端启动时,可以先按照固定大小预创建出多个线程,当有新连接建立时,往连接字队列里放置这个新连接描述字,线程池里的线程负责从连接字队列里取出连接描述字进行处理。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9/72/d976c7b993862f0dbef75354d2f49672.png)
这个程序的关键是连接字队列的设计,因为这里既有往这个队列里放置描述符的操作,也有从这个队列里取出描述符的操作。
对此需要引入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锁mutex一个是条件变量condition。锁很好理解加锁的意思就是其他线程不能进入条件变量则是在多个线程需要交互的情况下用来线程间同步的原语。
```
//定义一个队列
typedef struct {
int number; //队列里的描述字最大个数
int *fd; //这是一个数组指针
int front; //当前队列的头位置
int rear; //当前队列的尾位置
pthread_mutex_t mutex; //锁
pthread_cond_t cond; //条件变量
} block_queue;
//初始化队列
void block_queue_init(block_queue *blockQueue, int number) {
blockQueue->number = number;
blockQueue->fd = calloc(number, sizeof(int));
blockQueue->front = blockQueue->rear = 0;
pthread_mutex_init(&blockQueue->mutex, NULL);
pthread_cond_init(&blockQueue->cond, NULL);
}
//往队列里放置一个描述字fd
void block_queue_push(block_queue *blockQueue, int fd) {
//一定要先加锁,因为有多个线程需要读写队列
pthread_mutex_lock(&blockQueue->mutex);
//将描述字放到队列尾的位置
blockQueue->fd[blockQueue->rear] = fd;
//如果已经到最后,重置尾的位置
if (++blockQueue->rear == blockQueue->number) {
blockQueue->rear = 0;
}
printf("push fd %d", fd);
//通知其他等待读的线程,有新的连接字等待处理
pthread_cond_signal(&blockQueue->cond);
//解锁
pthread_mutex_unlock(&blockQueue->mutex);
}
//从队列里读出描述字进行处理
int block_queue_pop(block_queue *blockQueue) {
//加锁
pthread_mutex_lock(&blockQueue->mutex);
//判断队列里没有新的连接字可以处理,就一直条件等待,直到有新的连接字入队列
while (blockQueue->front == blockQueue->rear)
pthread_cond_wait(&blockQueue->cond, &blockQueue->mutex);
//取出队列头的连接字
int fd = blockQueue->fd[blockQueue->front];
//如果已经到最后,重置头的位置
if (++blockQueue->front == blockQueue->number) {
blockQueue->front = 0;
}
printf("pop fd %d", fd);
//解锁
pthread_mutex_unlock(&blockQueue->mutex);
//返回连接字
return fd;
}
```
这里有block\_queue相关的定义和实现并在关键的地方加了一些注释有几个地方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是记得对操作进行加锁和解锁这里是通过pthread\_mutex\_lock和pthread\_mutex\_unlock来完成的。
第二是当工作线程没有描述字可用时需要等待第43行通过调用pthread\_cond\_wait所有的工作线程等待有新的描述字可达。第32行主线程通知工作线程有新的描述符需要服务。
服务器端程序如下:
```
void thread_run(void *arg) {
pthread_t tid = pthread_self();
pthread_detach(tid);
block_queue *blockQueue = (block_queue *) arg;
while (1) {
int fd = block_queue_pop(blockQueue);
printf("get fd in thread, fd==%d, tid == %d", fd, tid);
loop_echo(fd);
}
}
int main(int c, char **v) {
int listener_fd = tcp_server_listen(SERV_PORT);
block_queue blockQueue;
block_queue_init(&blockQueue, BLOCK_QUEUE_SIZE);
thread_array = calloc(THREAD_NUMBER, sizeof(Thread));
int i;
for (i = 0; i < THREAD_NUMBER; i++) {
pthread_create(&(thread_array[i].thread_tid), NULL, &thread_run, (void *) &blockQueue);
}
while (1) {
struct sockaddr_storage ss;
socklen_t slen = sizeof(ss);
int fd = accept(listener_fd, (struct sockaddr *) &ss, &slen);
if (fd < 0) {
error(1, errno, "accept failed");
} else {
block_queue_push(&blockQueue, fd);
}
}
return 0;
}
```
有了描述字队列主程序变得非常简洁。第19-23行预创建了多个线程组成了一个线程池。28-32行在新连接建立后将连接描述字加入到队列中。
7-9行是工作线程的主循环从描述字队列中取出描述字对这个连接进行服务处理。
同样的运行这个程序之后开启多个telnet客户端可以看到这个服务器程序可以正常处理多个并发连接并回显。
```
$telnet 127.0.0.1 43211
Trying 127.0.0.1...
Connected to localhost.
Escape character is '^]'.
aaa
nnn
^]
telnet> quit
Connection closed.
```
和前面的程序相比线程创建和销毁的开销大大降低但因为线程池大小固定又因为使用了阻塞套接字肯定会出现有连接得不到及时服务的场景。这个问题的解决还是要回到我在开篇词里提到的方案上来多路I/O复用加上线程来处理仅仅使用阻塞I/O模型和线程是没有办法达到极致的高并发处理能力。
## 总结
这一讲,我们使用了线程来构建服务器端程序。一种是每次动态创建线程,另一种是使用线程池提高效率。和进程相比,线程的语义更轻量,使用的场景也更多。线程是高性能网络服务器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希望你能够通过本讲的学习,牢牢掌握它。
## 思考题
和往常一样,给你留两道思考题。
第一道,连接字队列的实现里,有一个重要情况没有考虑,就是队列里没有可用的位置了,想想看,如何对这种情况进行优化?
第二道我在讲到第一个hello-world计数器应用时说“结果是幸运”这是为什么呢怎么理解呢
欢迎你在评论区写下你的思考,我会和你一起思考,也欢迎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或者同事,一起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