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book/网络排查案例课/docs/503613.md
2022-09-03 22:05:03 +08:00

11 KiB
Raw Blame History

结束语 | 珍惜握手,难说再见

你好,我是胜辉。

从1月12日咱们课程的开篇词上线我和你也正式“握手”建立连接了到今天结束语历经3个月的专栏就要进入“挥手”阶段说再见了心中满是不舍与感恩。做完这个专栏对我来说算是完成了一件不小的事情投入很大收获感也很高。跟随专栏一路走来的你也不容易我相信你也一定有所收获也有很多话想说。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就谈谈心聊一些技术以外的话题。

在一开始,我想跟你聊一下“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很多时候,当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上发现不足和问题,经过自我的总结或者他人的指导,我们都能很快找到原因和方案,也知道要做什么来切实地提高自己。“这个道理我懂了”,这是我们经常说的话。

不过你有没有想过,对于每一个道理,你真的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重要性和迫切性吗?还是说,仅仅觉得里面的逻辑是圆满自洽的,自己能够接受,但内心并没有真正彻底地认同呢?

比如“持续学习对我们很重要”这个道理,大部分人都会认同,但是真正能保持学习习惯的人就没有那么多了。然后其中一些人在工作数年之后,慢慢地就跟不上原先同一起点的同学和同事,自身的竞争力下降,容易引发职业危机。

这是为什么呢?不少人会这样回答:“我也想学习,可是我太忙了啊。”

其实,你有没有发现,如果我们真的认同学习是重要的,就真的会去学习。这就是知行合一的要义:“知而未行者,只是未知”。这也提醒我们,如果某件事你认为很重要但一直没做,那就要很小心了,很可能你内心并没有真正理解它的重要性,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你还会领教到没有去做的后果。

这也可以解释近几年流行的一句话:“尽管我们懂很多道理,但还是无法过好自己的人生”。现在再来读这句话,你是否发现,所谓的“很多道理”,我们是真的懂还是假的懂呢?相信你已经有答案了。

时间管理法则

懂了道理就要去践行这时就面临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时间管理。在这个话题上我推荐你去听一下TED上最热门的演讲之一《如何掌控你的自由时间》。演讲者劳拉Laura Vanderkam提到了一个例子一位工作繁忙的女士平时都挤不出时间做锻炼但有一次她家里的水管坏了淹没了她家的地下室于是她挤出了7个小时跟管道工一起修好它。

补充:你可以到这里听这个音频。

在这个例子里为什么这位女士平时挤不出时间但水管坏了就硬是能挤出来时间来而且有7小时这么长呢原因就是修水管这件事对她很重要于是她一定可以安排出时间来。那么同样地我们如果真的重视一件事,也一定可以安排出时间来,无论它是多久。这就是时间管理的核心秘密。

反过来说,你时间花在哪里,就表示你重视哪里。这个道理,你可以用来检视自己日常的行为,看看自己在重要事情的投入是否到位。其实,这个时间管理法则跟上面说的“知行合一”这个东方智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你不花时间的地方就是行得不够,行得不够就说明知得不够。

从小的成功做起

那我们知道了道理,也真的花时间去实践了,是否一定能成功呢?其实,这里还有实践中的具体方法要考虑。在这里我推荐你一个方法:从小的成功做起

这其实是管理领域的一个概念英文叫small success或者small win。比如当我们培养一个工程师的时候不要一开始给他一个难度明显超出他当前能力的项目而应该找的是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合适的项目从而提高他成功的概率这就是小的成功。

这个法则对我们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特别有效。在新领域里,我们一方面要面临这个领域本身的业务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还要担负“在这方面没有底气”的精神压力。这时候,小的成功就变得更加重要了,它也是后续大的成功的基石。

比如你决心今年提高网络排查能力但是网络知识基础又比较薄弱。那么你先不要一上来就想用抓包分析搞定一个之前搞不定的问题而是可以先用Wireshark抓一个包认识一下IP、TCP等协议头部的格式再对比我们课程里提到的知识点把这些知识点理解好。这就是一个“小的成功”。

别看这好像算不上什么,但就是这些小的细节处做得扎实,我们才更容易做到稳定的提升,在这个势头起来之后,你不仅能积累技术,也能积累信心,后续做成的概率就更大了。

接纳你自己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无论是知行合一、时间管理,还是小的成功,主体都是我们自己。缺少了“我”这个主语,所有的道理都没有意义。所以,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要接纳自己,这是我们做事情的起点。

我暂时不会没关系,我就接纳我自己,从这个低的起点开始学。

我学得比别人慢一点没关系,我就接纳我自己,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学。

我目前的成就比别人低一点没关系,我就接纳我自己,我不攀比,我尽力做最好的自己。

事实上,我们选择努力,是因为努力正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东西,而同样有很多我们无法选择的因素也在影响着我们的命运。无论生活和工作给你什么样的反馈,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我们要学会接纳它,因为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们还是依然可以选择努力。

给你分享我喜欢的罗翔老师的一段话:

虽然一生中95%的事情可能是我们决定不了的但是我们依然要用5%的努力去撬动那95%我们无法决定的事情。
 
凡事尽力而为,但同时要接受命运一切的安排。这是我的一种表达,看似有一种悖论。但是人生中不就是在各种悖论中寻找一种整合,在各种似非而是中去寻找一种超越。

我为什么做这个专栏?

最后,我也想跟你聊聊为什么我会做这个专栏。其实,我很早就萌生了要写一本书或者做一个课程的想法,自己也断断续续写了不少文字。不过,从这个念头起来,到今天专栏全部结束,中间也有好几年了。说来惭愧,我虽然觉得这个事情挺重要的,但行动上也没有真的执行,也是前面说的“未知”的状态。

直到去年,我看到我们部门的总监许健老师的《技术管理案例课》,还有架构师李程远老师的《容器实战高手课》等陆续上线,我就很羡慕。我当时的心理状态就是:“他们不动声色地就做好了一门课程,真是太厉害了!”

到我真正动手系统性地写这个专栏的时候我发现难度也超出了我的预估。可以说做专栏要投入的心力不亚于养育一个孩子。比如我在12月和1月就把攒了一年的年假给请掉了要不然课程来不及准备。即便如此我也时常为了写稿要熬到夜里2点之后因为思路无法中断只有不负状态一鼓作气才行。

还有很多次,我在电脑前呆坐了大半天,感觉也没写多少,只好安慰自己“我大概是进入了心流状态,所以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这里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他们在我需要的时候给了最大的支持,这份小的成绩离开这份支持是根本做不到的。

我自己的成长

我现在可能算一个比较努力的人,但很早以前我也跟很多同学一样挺迷茫的。转变发生在我家老大出生时,我看着一个新生命,强烈地意识到:我需要为他负责起来。这不仅是给他吃好穿好,还需要给他一个感觉:他的爸爸是有责任心,一直努力的人。这样的家风是积极的,可以惠泽孩子的一生。

那么,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对网络的兴趣是比较浓厚的。虽然我学习新知识的速度并不比别人快,甚至可能有点慢,但是通过持续地做这件事,我发现,以前懵懵懂懂的知识点变得清晰了,以前不敢接触的领域居然也“敢”看了,然后在这些技术的理解上有了比较大的提升。这有点像我们调整望远镜的焦距一样,调对了就非常清晰,知识点会变得触手可及一般。

我有一次在朋友圈转发了这样一段话:

有人说聪明有两种,一种是短时间内学得特别快;一种是学得不快,但是时间长了能研究得很深。

当然也有朋友评论说:感觉第二种更像是一种性格。

你会怎么看呢?这里我想说的是,聪明与否已经不是我们学习的阻碍了,坚持才是。我这样平凡普通的人,通过长年的积累,也能在某一个细分领域有点小小的成绩,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

感恩你的支持

我在每次课的结尾都说“我们一起进步、成长”,真非虚言。

在做这个专栏的过程中,极客时间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编辑花了大量的精力来辅导我如何写好课程文稿,音频导演多次耐心指导我如何做好录音,还有非常多的同学给了各个方面的帮助。我也感觉自己在多个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长。可以说,这次专栏做完,我在如何做好技术输出,如何做好类似“技术布道者”等方面的底气和自信,也增加了不少。

当然在技术本身上,做专栏对我的提升也很大,这是我没有充分预料到的。特别是同学们在留言区的很多问题,也戳中了我的很多盲点,于是我去翻文档、查代码,乃至做实验,确认以后再貌似轻松地进行回复。我在这上面投入的时间也很多,也倒逼我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古人说“教学相长”,我也在教学输出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这让我很开心。

所以在这里,我也要对每一位同学说一声:谢谢你们!

不是结束的结束

我们计划中的专栏内容都已经结束了而且在计划之外我们还增加了4次的春节加餐和4次的答疑加餐一下子把原计划的20多讲扩充到了接近40讲。而今天之后你依然可以继续在留言区提问我会持续地来这里跟你交流。

另外我们的不定期加餐也会保持有新的心得和有价值的案例的时候我还会跟你分享。我在这里立一个flag我会把我们这个专栏做到我能做的最好成为极客时间里“实践性特别强”的基础技术方面的专栏。

好了,我们的连接是长连接,虽然课程的事务结束了,但是长连接继续,期待我们后续的互动。让我们:

知行合一

时间管理

小成做起

接纳自己

最后的最后,我还给你准备了一份毕业问卷,希望你能花两三分钟填写一下,非常期待能听到你对这门课程的反馈。

咱们留言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