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book/程序员进阶攻略/docs/70281.md
2022-09-03 22:05:03 +08:00

85 lines
8.7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 53 | 选择工作,还是生活?
从大学到职场,会经历一次失衡。
在学校的时候,虽有时间课程表,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属于我们自己自由安排的。毕业后,一进入职场,就会发现工作开始占据了主导,而后随着工作日久,越发陷入一种关于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选择困惑。
## 处境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到底是怎样一种状态?
曾经我以为的平衡是这样的,我想很多人也这样以为过,工作与生活是完全隔离的。
工作逼迫我们在寒冷的冬天早晨从热乎乎的被窝里不情愿地钻出,去日复一日地完成一些枯燥、乏味甚至令人心生畏惧的事情,但却又不得不安慰自己,工作让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生活啊,再忍忍吧。
而下班之后才是我们真正热切期待的生活,迫不及待地去玩热爱的游戏(对,那时我还热爱玩魔兽),周末就和朋友去游山玩水,感觉这才是生活。但似乎永远缺乏足够的时间去过这样的生活,假期总是太短,而工作的时间却总是在不断地变长。工作的第一年,我发现越来越少有时间玩游戏,总是在加班,总是坐最后一班公交车回到租住的小屋,冲个凉后,再一看时间,已经过了凌晨。
而工作之后的第二、三、四年,长期地出差,似乎连周末都剥夺了,感觉总是在工作。我期待的平衡,完全地失衡了。不仅是我感觉如此,也有好些同事因此选择离开了广州,回到二、三线城市的家乡,比如:西安、长沙。那时我也在想,“我是不是也可以回成都,听说成都是一个休闲的城市呢,回去后,工作与生活是不是就会更平衡些呢?”
是的,后来我就这么回来了,但却没有找到期待的平衡,工作反而变得丧失了充实与成就感,生活也变得更焦虑了。如今回首想来,当时我并没有认清和想明白自己的处境与状态,并去定义好属于那个阶段的平衡点。
每个阶段会有每个阶段的生活目标。刚毕业时,对我来说合适的目标应该是:自力更生,好好生存下来并获得成长。再之后几年,生活目标会进化到:恋爱成家。再往后,目标也随之发展为: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而我当时的症结在于,错把平衡当作了目标,而实际平衡更多是一种感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 人若没有目标,就只好盯着感受,没有平衡,只有妥协。
认清自己当前阶段的目标,定义清楚这个阶段的平衡点。一个阶段内,就不用太在意每一天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关系,应放到整个阶段中一个更长的周期来看,达到阶段的平衡即可。**通过短期的逃避带来的平衡,只会让你在更长期的范围内失衡**。
作为个人,你需要承担起定义并掌握自己生活轨迹的重任,如果你不去规划和定义自己的生活,那么别人就会为你规划,而别人对平衡的处理你往往并不认同。
结合当下的处境与状态,没有静态的平衡,只有动态的调整。
## 关系
工作与生活的关系,短期的每一天总在此消彼长地波动,但长期,应该是可以动态平衡的;当从长期的视角来看待工作与生活时,会发现二者之间并没有那么明显的分界线。
长期的视角决定了,无论工作还是生活追求的都不应该是最后的目标或目的 —— 一种終点状态。你必须得关注过程,这个过程才是你的生活。所以,生活包括了工作,有时候甚至是非常艰辛的工作,就像我刚开始工作的那几年。那时,工作填满了我绝大部分生活,让我错觉工作剥夺了我的生活。
只是因为当时我并没有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什么对我是重要的?我只是感觉从学校毕业进入工作,然后工作就逼迫着我放弃了曾经热爱的游戏。工作似乎在剥夺着我曾经生活中的很多东西,于是工作与生活就这样对立起来了。
然而工作不该是受罪,我们应当从中找到乐趣,王小波是这么说的:
> 人从工作中可以得到乐趣,这是一种巨大的好处,相比之下,从金钱、权利、生育子女方面可以得到的快乐,总要受到制约。人在工作时,不单要用到手、腿和腰,还要用脑子和自己的心胸。我总觉得国人对这后一方面不够重视,这样就会把工作看成是受罪,失掉了快乐最主要的源泉,对生活的态度也会因之变得灰暗…
当想清楚了这点后,工作就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何必需要去平衡。与其去平衡两者,不如从整体长期的角度去选择一种平衡的生活。一段时间,也许你的生活中充满了工作;一段时间,你决定减少一些工作,去交交朋友,谈个恋爱。再一段时间后,有了孩子,你决定把曾经生活里的一部分,比如玩游戏,换成陪孩子玩游戏。也许你没法每一天都能做到这样自如地选择,但从一个长期的角度(五到十年)你总是可以选择的。
紧要的是,**去过你想要的生活,而非不得不过的生活**。
而这里所指的“工作”已不再仅仅是“上班、打工”这样的狭义含义,而是更广义上的“工作”。比如,现在我正在写这篇文字,写到这里,时间已过了凌晨,窗外有点淅沥声,下起了小雨。我喜欢成都夜晚的小雨,突然想起了杜甫《春夜喜雨》中的某几句: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写作,于我就是另一种广义上的 “工作”。而且我喜欢上了这样凌晨夜里的写作,有一点点的辛苦,也有一点点的美好,是吧?这也是当下我选择的生活。
## 比例
既然要主动选择,从一定的长周期看,就需要确定到底怎么样的比例合适。
选择工作在生活中的比例问题,是一个关于优先级和价值观的问题。从操作上来说,它其实是一个交易问题,关乎自己的所得和所失的交易。选择二者间的交换比例,意味着我们要进行权衡取舍,并为之承担相应的结果。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比例选择,既然从操作上是交易问题,那么我们也就可以借用一下投资交易中的一种颇有启发的策略:年轻时,要更多投资于风险更高、波动更大、但潜在收益也更大的股权类权益;随着年纪见长,就要慢慢增大更稳定和确定的债券类投资比例,降低股权比例。
而且,这个策略还有非常具体的量化指标。就是用 100 或 120 减去你的年龄来得到你应该投资股权的比例。至于到底是用 100 还是 120取决于你心理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
把这个思路用在平衡工作与生活上的话,大概是这样,假如对于一个非常有事业心和野望的人(可以理解为风险偏好大的人),大学毕业平均是 22 岁,那么就应该是 120 - 22 = 98也就是 98% 的精力花在工作上,当然这里是广义上的 “工作”。而对于那些刚毕业但没有那么大野心的年轻人,也应该投入大约 80%(这是用 100 来减) 的精力在 “工作” 上。
对于这个策略,我的理解是**早期的高投入,是为了将来需要更多平衡时,能获得这种平衡的能力**。在我有限的见识和理解能力之内,我是认同这个比例的。一开始就想获得安稳与平衡,人过中年之后是否还能获得这样的安稳与平衡,感觉就比较靠运气。掌控自己能把握的,剩下的再交给时代和运气。
**人生,就是在风险中沉浮,平衡的交易策略就是用来应对风险与波动的**
工作是我们度过很长一段生命的方式,还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我不喜欢工作,但我喜欢存在于工作里的东西 —— 发现自己的机会”,工作才会让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生活。
而我们应该追求过好这一生,而非追求平衡,如何才算 “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我的答案是:**不是通过努力工作来过上想要的生活,而是先设定了想要的生活,自然而然工作就会成为生活中合适的一部分**。
末了,我总结下今天的内容:
* **缺乏真正的目标时,就只好盯着感受,把平衡当作了目标,由此带来了平衡选择的困扰**
* **不同的处境与状态,会有不同的平衡点,需要做出规划与选择**
* **短期只有此消彼长,长期才能动态平衡**
* **早期年轻时的高投入,换取将来平衡的能力与选择权**
那么关于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选择,你有怎样的看法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