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book/程序员的测试课/docs/408187.md
2022-09-03 22:05:03 +08:00

195 lines
15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 06 | 测试不好做,为什么会和设计有关系?
你好,我是郑晔!
在前面几讲里,我们讲了测试的一些基础,要有测试思维、要学会使用自动化测试框架、要按照好测试的样子去写测试……但是,懂了这些就能把测试写好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这些东西很多人都知道,但真正到了实际的项目中面对自己的代码,还是不会写测试。主要的问题就是不好测,这也是测试劝退了很多程序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好测实际上是一个结果。那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答案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软件设计。
## 可测试性
为什么说不好测是由于软件设计不好造成的呢?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绝大多数人写软件就没怎么考虑过设计。
软件设计是什么?软件设计就是在构建模型和规范。
然而,大多数人写软件的关注点是实现。我们学习写程序的过程,一定是从实现一个功能开始的。这一点在最开始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需求的复杂度不高。不过需求一旦累积到一定规模,复杂度就会开始大幅度升高,不懂软件设计的人就开始陷入泥潭。
即便一个人认识到软件设计的重要性,学习了软件设计,但在做设计的时候还是常常会对**可测试性**考虑不足。可测试性是一个软件/模块对测试的支持程度,也就是当我执行了一个动作之后,我得花多大力气知道我做得到底对不对。
**我们所说的代码不好测,其实就是可测试性不好。**当我们添加了一个新功能时,如果必须把整个系统启动起来,然后给系统发消息,再到数据库里写 SQL 把查数据去做对比,这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为了一个简单的功能兜这么大一圈,这无论如何都是可测试性很糟糕的表现。然而,这却是很多团队测试的真实状况。因为系统每个模块的可测试性不好,所以,最终只能把整个系统都集成起来进行系统测试。
如果建楼用的每块材料都不敢保证质量,你敢要求最终建出来的大楼质量很高吗?这就是很多团队面临的尴尬场景:每个模块都没有验证过,只知道系统集成起来能够工作。所以,一旦一个系统可以工作了,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动它。然而,还有一大堆新需求排在后面。
相应地,**对一个可测试性好的系统而言,应该每个模块都可以进行独立的测试。**在我们把每一个组件都测试稳定之后,再把这些组件组装起来进行验证,这样逐步构建起来的系统,我对它的质量是放心的。即便是要改动某些部分,有了相应的测试做保证,我才敢于放手去改。
可测试性很重要,但我要怎么让自己的代码有可测试性呢?
## 编写可测试的代码
编写可测试的代码,最简单的回答就是**让自己的代码符合软件设计原则**。在《软件设计之美》的专栏里,我专门讲了 SOLID 原则,这是目前软件设计中最成体系的一套设计原则。如果代码真的能做到符合 SOLID 原则,那它基本上就是可测的。
比如,符合单一职责原则的代码一般都不会特别长,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分支路径,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测试。再比如,符合依赖倒置原则的代码,高层的逻辑就不会依赖于底层的实现,测试高层逻辑的部分也就可以用 Mock 框架去模拟底层的实现。
编写可测试的代码,如果只记住一个通用规则,那就是**编写可组合的代码。**什么叫可组合的代码?就是要能够像积木一样组装起来的代码。
既然要求代码是组装出来的,由此得出的**第一个推论是不要在组件内部去创建对象。**比如,我们在前面的实战中有一个 TodoItemService它有一个 repository 字段。这个字段从哪来呢?直接创建一个实例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它会产生耦合。根据我们的推论,不要在组件内部创建对象,所以,我们考虑从构造函数把它作为参数传进来。
```
public class TodoItemService {
private final TodoItemRepository repository;
public TodoItemService(final TodoItemRepository repository) {
this.repository = repository;
}
...
}
```
你或许会问了,如果不在内部创建对象,那谁来负责这个对象的创建呢?答案是组件的组装过程。组件组装在 Java 世界里已经有了一个标准答案,就是依赖注入。
不在内部创建,那就意味着把组件的组装过程外置了。既然是外置了,组装的活可以由产品代码完成,同样也可以由测试过程完成。
站在测试的角度看,如果我们需要测试 TodoItemService 就不需要依赖于 repository 的具体实现,完全可以使用模拟对象进行替代。
我们可以完全控制模拟对象的行为,这样,对 TodoItemService 的测试重点就全在 TodoItemService 本身,无需考虑 repository 的实现细节。在实战的过程中你也看到了,我们在实现了 TodoItemService 时,甚至还没有一个 repository 的具体实现。
现在你知道了,编写可组合的代码意味着,我们把组件之间的关联过程交了出去,组件本身并不会去主动获取其相关联组件的实现。由此,我们要得出**第二个推论:不要编写 static 方法。**
我知道很多人喜欢 static 方法,因为它用起来很方便,但对测试来说却不是这样。使用 static 方法是一种主动获取的做法。一旦组件主动获取,测试就没有机会参与到其中,相应地,我们也就控制不了相应的行为,测试难度自然就增大了。所以,如果团队需要有一个统一约定,那就是不使用 static 方法。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特例,那就是编写一些基础库(比如字符串处理等),这种情况可以使用 static 方法。但基本上大部分程序员很少有机会去写基础库,所以,我们还是把不编写 static 方法作为统一的原则。
如果你能够摒弃掉 static 方法,**还有两样东西你也就可以抛弃了,一个是全局状态,一个是 Singleton 模式。**
如果你的系统中有全局状态,那就会造成代码之间彼此的依赖:一段代码改了状态,另一端代码因为要使用这个状态而崩溃。
但如果我们抛弃了 static 方法,多半你也就没有机会使用全局状态了,因为直接访问的入口点没有了。如果需要确实有状态,那就可以由一个组件来完成,然后,把这个组件注入进来。
如果你能够理解 static 方法的问题,你也就能够理解 Singleton 模式存在的问题了。它也是一样没有办法去干涉对象的创建,而且它本身限制了继承,也没有办法去模拟。
你或许已经意识到了,之所以说编写可组合的代码是可测试性的关键,是因为我们在测试的过程中要参与到组件的组装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用模拟对象代替真实对象。模拟对象对我们来说是完全可控的,而真实对象则不一定那么方便,比如真实对象可能会牵扯到外部资源,带来的问题可能比解决的问题更多。
要使用模拟对象,就要保证接口可继承,函数可改写,这也是我们对于编写可测试代码的一个要求。所以,这又回到了设计上,要想保证代码的可测试性,我们就要保证代码是符合面向对象设计原则的,比如要基于行为进行封装等等。
## 与第三方代码集成
如果说前面讨论的内容更多的是面向自己写的代码,那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会面临一个真实的问题,就是与第三方的代码集成。无论是用到开源的程序库,还是用到别人封装好的代码,总之,我们要面对一些自己不可控的代码,而这些代码往往也会成为你编写测试的阻碍。
**对于测试而言,第三方的代码难就难在不可控,要想让它们不再成为阻碍,就要让它们变得可控。**
如何让第三方代码可控呢?答案就是隔离,也就是将第三方代码和我们自己编写的业务代码分开。如何隔离呢?我们分成两种情况来讨论。
### 调用程序库
第一种情况是我们的代码直接去调用一个程序库。在实际工作中,这应该是最广泛的使用场景,可能是对一个协议解析,也可能调用一个服务发送通知。
在实战的例子中,我们也曾经调用 Jackson 去实现 JSON 的处理。那个例子就表现了一个典型的第三方代码不可控,它抛出的异常我们不好去模拟,所以,很难用测试去覆盖。不过,因为那个例子比较特殊,算是基础库的范畴,我们就直接封装成 static 方法了。
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我们做代码隔离,需要先定义接口,然后,用第三方代码去做一个相应的实现。**比如,我们在实战中定义过一个 TodoItemRepository当时给的实现是一个基于文件的实现。
```
interface TodoItemRepository {
...
}
class FileTodoItemRepository implements TodoItemRepository {
...
}
```
如果我们要把数据存到数据库里,那我们就可以给出一个数据的实现。
```
class DbTodoItemRepository implements TodoItemRepository {
...
}
```
而要存到云存储,就写一个云存储的实现。
```
class S3TodoItemRepository implements TodoItemRepository {
...
}
```
这里的关键点是定义一个接口,这个接口是高层的抽象,属于我们业务的一部分。但要使用的第三方代码则属于一个具体的实现,它是细节,而不是业务的一部分。如果熟悉软件设计原则,你已经发现了,这其实就是[依赖倒置原则](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64079)。
有了这层隔离之后,我们就可以竭尽全力地把所有的业务代码用测试覆盖好,毕竟它才是我们的核心。
### 由框架回调
我们再来看与第三方代码集成的另外一种情况,由框架回调。比如,我们在实战里面用到了一个处理命令行的程序库 Picocli它会负责替我们解析命令行然后调用我们的代码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由框架回调的过程。
这种情况在使用一些框架时非常常见,比如,使用 Spring Boot 的时候,我们写的 Controller 就是由框架回调的。使用 Flink 这样的大数据框架时,我们写的代码最终也是由框架回调的。
不同的框架使用起来轻重是不同的,比如在实战中,我们就直接触发了 Picocli因为它本身比较轻量级而像 Flink 这样的大数据框架想要在本地运行就需要做一些配置。
总而言之,要想测试使用了这些框架的程序,多半就是一种集成测试,而集成测试相对于单元测试来说,是比较重的,启动配置比较麻烦,运行时间比较长。
如果应用能在一个进程中启动起来,这还是好的情况。我还依然记得当年 Java 的主流开发方式是部署到应用服务器上,每次打包部署都是一个让人痛苦不堪的过程。像今天本地能够启动一个 Spring Boot 进程,这完全是需要感谢嵌入式 Web 服务器的发展。
面对这样的框架,我们有一个统一的原则:**回调代码只做薄薄的一层,负责从框架代码转发到业务代码。**
我们在实战的代码中已经见到了,比如,下面这段代码是添加一个 Todo 项的实现。
```
@CommandLine.Command(name = "add")
public int add(@CommandLine.Parameters(index = "0") final String item) {
if (Strings.isNullOrEmpty(item)) {
throw new CommandLine.ParameterException(spec.commandLine(), "empty item is not allowed");
}
final TodoItem todoItem = this.service.addTodoItem(TodoParameter.of(item));
System.out.printf("%d. %s%n", todoItem.getIndex(), todoItem.getContent());
System.out.printf("Item <%d> added%n", todoItem.getIndex());
return 0;
}
```
这里面的核心代码就一句话,剩下的要么是做校验,要么是与框架的交互,几乎没有太多逻辑可言。
```
this.service.addTodoItem(TodoParameter.of(item));
```
正如你在实战过程中见到的那样,我会先编写自己的业务核心代码,而把与框架接口的部分放到了后面去编写。因为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往往不是在这个转发的过程,而是业务的部分。只有当你的业务代码质量提升了,整个系统的质量才会得到真正的提升。所以,如果你看到这一层写了很多的代码,那这段代码一定是有坏味道了。
或许你也发现了,这其实也是一种常见的模式:防腐层。是的,不仅仅是我们与第三方系统交互有防腐层,与外界的交互同样需要防腐层。
你也看到了无论是调用程序库还是由框架回调,说来说去,都会回到软件设计上。所以,一个可测试的系统,关键要有一个好的设计。**想要写出高质量的代码,软件设计就是程序员必备的一项能力**。
通过软件设计,我们将业务代码同一些实现细节分离开来。但如果我们在测试中使用同样的实现,结果必然是把复杂性又带回来了。那不用同样的实现该怎么测试呢?下一讲,我们就来说说,怎么在测试中给出一个可控的实现。
## 总结时刻
这一讲,我们讲了软件的可测试性,这是影响到一个系统好不好测的一个重要因素。可测试性好的软件,各个模块都可以独立测试。而可测试性不好的软件,只能做整体的测试,其复杂度和过程中花费的时间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提升软件的可测试性,关键是改善软件的设计,编写可测试的代码。关于如何编写可测试的代码,我给了一个路标:编写可组合的代码。从这个路标出发,我们得出了两个推论:
* 不要在组件内部创建对象;
* 不要编写 static 方法。
由不编写 static 方法,我们可以推导出:
* 不要使用全局状态;
* 不要使用 Singleton 模式。
在实际工作中,除了要编写业务代码,还会遇到第三方集成的情况:
* 对于调用程序库的情况,我们可以定义接口,然后给出调用第三方程序库的实现,以此实现代码隔离;
* 如果我们的代码由框架调用,那么回调代码只做薄薄的一层,负责从框架代码转发到业务代码。
如果今天的内容你只能记住一件事,那请记住:**编写可测试的代码。**
## 思考题
今天我们讲了代码中不好测的情况主要是由于软件设计不好造成的。在实际的工作中,你还有遇到过哪些不好测的情况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