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book/深入浅出分布式技术原理/docs/503459.md
2022-09-03 22:05:03 +08:00

10 KiB
Raw Blame History

28一致性与共识共识与事务之间道不明的关系

你好,我是陈现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共识问题的使用场景、定义和经典的算法,并且从共识的角度深入探讨了一致性和共识的关系,这让我们对一致性和共识的理解更进了一步。

你应该还记得,在课程第 23 讲“原子性”中提到过,当我们在实现事务的原子性时,采用的是 2PC 或 3PC 这样的共识协议;同时,在课程第 25 讲“持久性”中我们也讲过,通过线性一致性算法来复制数据,可以提高事务的持久性。另外,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事务的 ACID 中C 就是一致性。

那么,你一定在想,在分布式事务中,共识与事务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是不是像共识和线性一致性一样,共识是方法和手段,事务的一致性是目的呢?

在这节课中,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共识与事务之间的关系。我们先从事务的特性 ACID 的维度,一一来分析事务与共识的关系,然后以它们的关系为基础,探讨事务的本质问题,让你深入理解事务与共识、一致性之间的联系,从根本上理解分布式事务,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事务与共识的关系

通过课程第 22 讲“一致性”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事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一致性,即确保事务正确地将数据从一个一致性的状态,变换到另一个一致性的状态。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除了需要应用层的逻辑保证外,在事务层面还需要通过原子性、隔离性和持久性这三个特性一起协作。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在分布式事务中,事务这三个特性都与共识有一定的关系,下面我们来一一讨论一下。

首先,对于原子性来说,在分布式系统中,需要通过 2PC 或 3PC 之类的原子提交协议来实现。以 2PC 为例,协调者在第一阶段通过接收所有参与者对 Prepare 请求的响应,才能最终确定当前的事务是提交还是中止,而这就是典型的共识场景:所有的参与者都同意,就提交事务;如果有参与者不同意,就中止事务。所以,我们认为 2PC 或 3PC 之类的原子提交协议是共识协议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一点,我们在上节课讨论过, 2PC 不是一个完备的共识算法,它满足共识算法的一致同意、诚实性以及合法性,但是在协调者出现故障的时候,并不能满足共识算法的可终止性。

其次,对于隔离性来说,我们一般通过 2PL 或 MVCC 的方式来实现,可是它们能正确实现隔离性的前提条件,建立在底层数据为单副本的基础之上。但是在分布式系统中,为了系统的高可用,底层存储的数据是多副本,为了对事务操作表现出单副本的状态,数据的复制协议必须是线性一致性的,而线性一致性的数据复制协议,通常都是通过共识算法来实现的。学到这里,你会发现特别有意思,我们从事务的隔离性深层次去探索,就会触碰到共识这个话题。

最后,对于持久性来说,我们在课程第 25 讲中讨论过,在分布式系统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事务的持久性,我们会对数据进行复制,通过冗余来提高持久性。虽然数据复制可以不需要共识,但是就像上一段的讨论那样,为了保障事务的隔离性,数据的复制必须是线性一致性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事务为了持久性而引入了数据复制,但是为了保障隔离性,只能选择线性一致性的数据复制算法,而一旦涉及线性一致性,就说明我们又回到共识了

通过上面的讨论,你是否会感觉到在分布式系统中,当我们为了实现一个确定性正确的程序,一步一步深挖下去,就一定会碰到共识问题呢?其实这一点很好理解,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多人合作完成一件事情,如果人们的意见不能达成一致,是很难将事情正确完成的。想要使他们的意见达成一致,就是共识问题了,人们通过沟通来达成共识,计算机节点之间通过交换信息来达成共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事务的本质是什么

在本专栏中,我们特别用四节课的时间做了一个“事务”系列课程,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为了说明在分布式系统中,事务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是为了让你学习到与分布式事务相关的技术原理。

但是,这些知识都是从外向内来解释事务是什么,会让我们感觉到分布式事务涉及的技术原理非常繁多,但是正因为有了这些知识的铺垫,现在我们就可以从更深的维度去探讨事务,让分布式事务变得更加简单和清晰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个问题,事务的本质是什么?

首先,我们简单回忆一下事务的隔离级别:读未提交 (Read Uncommitted)、读已提交 (Read Committed)、可重复读 (Repeatable Read)、快照隔离级别 (Snapshot Isolation) 和串行化 (Serializable) ,从隔离级别的名称和异常情况中,我们都不难发现,隔离级别都是从读异常情况的角度来定义的(其中,脏写和写倾斜也可以看成是,由于脏读和幻读导致的写异常),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是由于事务面对的数据存储,是单副本数据或线性一致的多副本,单个写操作完成后,读操作都是可以立即读取到的,所以在单个写操作的层面,事务是不会出现异常情况的。但是,由于事务一般都涉及对多个数据对象的读写操作,为了避免并发事务的相互影响,事务需要将还未提交的写操作结果,与其他并发事务进行隔离处理,那么如何实现隔离呢?

既然写操作已经实际发生了,那就只能通过读操作进行隔离了,即将一个事务时间内多个离散的写操作,通过对读操作在并发事务之间隔离的方式,使事务的多个操作对外表现为一个原子操作一样。

接着,我们再来梳理一下数据一致性的模型。从课程第 26 讲“数据一致性都有哪些级别”的定义与讨论中,我们不难看出线性一致性、顺序一致性、因果一致性和最终一致性,这四种线性一致性模型讨论的都是,对单个数据对象操作时,单节点或多节点的多个写操作的顺序,以及复制时延的问题。在数据一致性的模型中,读异常都是由于对单个数据对象的写操作,在多个副本之间的不同原子同步导致的

到这里,我们会发现事务和数据一致性是非常类似的,它们本质上都是期望它的一个完整操作是原子操作,研究的本质问题都是数据的一致性问题。

只不过事务对一个完整操作的定义是,一个事务内,对一个或多个数据对象的一个或多个读写操作,它需要解决的是对多个数据对象操作的一致性问题;而数据一致性对一个完整操作的定义是,在多个数据副本上对一个数据对象的写操作,它要解决的是单个数据操作,复制到多个副本上的一致性问题。

“一致性与共识”系列小结

到这里,“一致性与共识”系列课程就结束了,为了让你对这部分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以及充分的理解,接下来我们分别从一致性、共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出发,做一个小结。

首先,数据的一致性模型定义了,一个数据对象在多个节点上有多个副本时,对外部读写表现出来的现象。数据一致性模型从强至弱分别为:线性一致性、顺序一致性、因果一致性和最终一致性。其中线性一致性是我们目前可以实现的一致性最强的模型,对于线性一致性的数据复制模型,我们可以认为它和操作单副本是一样的结果,基于它搭建的数据系统一般都是 CP 系统

而一致性级别最弱的最终一致性,它只能确保数据最终会一致,并不能明确这个时间有多长。最终一致性牺牲了数据一定程度上的正确性,换取了高性能和高可用,在高并发的互联网场景中经常被使用,基于它搭建的数据系统一般都是 AP 系统

其次,共识是指多个节点(进程)对某一个事情达成一致的结果,一个完备的共识算法需要满足四个要求:一致同意、诚实性、合法性和可终止性。共识算法主要用于解决 Leader 选举和分布式锁服务等分布式场景中,最底层、最基础的问题,所以基于 Leader 的线性一致性算法,通常都需要依赖共识算法来实现选举。

最后,通过讨论共识与分布式事务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在事务的原子性、隔离性和持久性的实现中,都可以看到共识的身影,并且当我们对事务与数据的一致性进行比较后,发现事务是多个数据操作的一致性问题,而数据一致性则可以理解为,对多个副本的单个数据对象的事务问题

总结

本节课中,我们先讨论了事务与共识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世界的尽头在哪里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分布式的尽头就是共识

然后,我们通过分析分布式事务,并且与数据一致性做对比,发现事务可以理解为对多个数据操作的一致性问题,这样我们对分布式事务的理解就又多了一个维度。其实深入理解事务,是学习好分布式存储的基石,也会为你以后的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们对“一致性与共识”系列课程进行了总结和梳理,相信你对于这些知识已经有了非常深入和系统的理解,恭喜你,在学习分布式系统的道路上,跨过了“一致性与共识”这一道坎。

思考题

在课程总结中,有这样一句话,“世界的尽头在哪里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分布式的尽头就是共识”,欢迎你来分享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欢迎你在留言区发表你的看法。如果这节课对你有帮助,也推荐你分享给更多的同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