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50 lines
18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processed differently from what appears below.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hidden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04 | 像写PRD一样撰写专利交底书
你好,我是林外。
我们在产生了一个专利想法,并且对专利撰写、申请的相关流程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就需要开始进行这个流程里最重要的工作了,也就是**撰写专利交底书**。接下来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
其实要我来说如果把写专利的过程比作是推进一个产品从研发到上线那么撰写交底书就相当于是我们的PRDProduct Requirements Document产品需求文档
我们知道在PRD里我们一般是需要阐述几部分内容来让各个使用对象了解该产品的战略和战术以更好地实现开发/设计目标。比如说我们产品的定位是啥、目标市场和用户有哪些、有没有以及有哪些竞争对手,再加上对该产品的核心功能等方面的描述等等,诸如此类。
那专利交底书,实际上也需要搭建类似的**内容结构**,来让各个审批人理解我们的专利是否能应用在公司的核心产品中、是否有竞争对手使用、是否能为公司的未来战略方向服务,以及是否能为我们的哪类用户、在什么场景下提供什么样的体验和效率的提升。同时,我们也要让其明确这个专利的核心创意是什么,以及具体应用在产品中的示意图是什么;此外,我们还得考虑未来可能的扩展方式如何。
我知道一般情况下,很多人会从公司的法务网站或者法务同事手中要来这份文件。这份专利交底书通常长达 5 页,有接近 20 个问题和一系列的文本描述。但因为没有培训和接触比较少的关系,其实不少人在真正下手写的时候,会产生很多疑问,比如说:
* 专利交底书和最终的专利文书,有什么关系,我能不能自己写了?
* 专利交底书能不能随便写写,等我跟代理人沟通的时候,再重点交流下想法?
* 这文件太复杂了,能不能告诉我哪些选项是重要的?
* 为什么写专利,我还要关心是不是能在业务上应用?
* 我是不是只能写在业务上应用的专利?
* 本方案的核心流程图,怎么画?要把业务的逻辑图都弄上来么?
伴随着这么复杂的文件以及这么多问题,很多人就会被这份文件劝退了,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也就无从下手。所以接下来,我会花两节课的时间,来给你介绍下专利交底书应该如何撰写。
那今天这节课呢,我们就主要来了解下在写专利交底书的时候,会遇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同时我也会给你介绍下专利交底书的构成元素有哪些,这样后面你在开始准备交底书的文字材料的时候,就知道该从哪入手了。
## 发明人可以不写交底书,直接写专利文书?
如果你之前没有写过专利,可能就会问出这个问题,因为请一个专利代理人的费用并不低。那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你看一段某个专利文书中,所阐述的最核心的部分:权利项。
> 1.一种提醒服务的实现方法,包括:
>
> * 获取循环提醒服务中下次提醒服务的服务时间;
> * 判断所述服务时间是否落入预设时间范围;
> * 当所述服务时间落入所述预设时间范围时,生成服务使用确认消息,以使用户确认是否使用所述下次提醒服务;
> * 所述服务时间包括服务时刻,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包括预设时间区间;
> * 所述判断所述服务时间是否落入预设时间范围,包括:判断所述服务时刻是否落入所述预设时间区间;
>
> 其中所述预设时间区间基于以下步骤确定:
>
> * 获取历史提醒服务的历史服务时刻,所述历史提醒服务与所述下次提醒服务具有以下关系中的任一种:同为工作日、同为节假日、同为周内的某天;
> * 基于历史服务时刻和预设波动值,确定所述预设时间区间,所述预设波动值由工作人员根据经验进行预先设定。
>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服务时间包括服务日期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包括特殊日期集合所述特殊日期集合中至少包括节假日
> 所述判断所述服务时间是否落入预设时间范围,包括:判断所述服务日期是否属于所述特殊日期集合。
>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特殊日期集合中还包括所述用户自定义的特殊日期所述特殊日期包括生日、纪念日、出行日期中的至少一种。
能看懂这段话描述的东西,你大概已经具备了 30% 的可能性,可以完成一个专利文书的撰写了。但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看不懂这段描述,更别提如何把一个想法撰写得有模有样了。
说实话,我自己也没怎么看懂,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几个关键词回忆一下这个专利的核心创新是什么。
比如我们就用上面这个要描述的专利例子来代入一下这是一种智能闹钟可以提醒用户跳过节日早上的循环闹铃。这个糟糕的体验我想你应该也有过好不容易五一放了几天假星期一的早上本来想睡个懒觉结果被8点钟的循环闹钟吵醒了。
其实这个专利的第一发明人就是我。非常惭愧,作为第一发明人,居然没有第一时间看懂自己的专利文书。如果不是我的智商问题的话,那就是术业有专攻的问题了。
我后来特意咨询了专利代理人,为什么要写成这个样子,让人都看不懂。代理人笑了笑,说:这是要让你的想法保护范围覆盖得足够广,同时逻辑之间不要存在可能的漏洞,避免别人钻空子。
所以,结合专利代理人的想法,对于专利文书的作用,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 首先,**创意进行足够的抽象,才能覆盖更多的范围**。比如我提的想法是手机闹钟,他抽象成了一种提醒服务,不然可能别人就会拿汽车上的闹铃绕开这个专利。所以,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我写了一个和人相关的专利,可能代理人会抽象成“一种直立行走且有智慧的碳基生物”。
* 然后,除了将概念进一步抽象之外,他们还会**将概念中的逻辑结构进行标准化论述和概念明确**。比如我们来看这样一段论述: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服务时间包括服务日期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包括特殊日期集合所述特殊日期集合中至少包括节假日
也就是说,专利代理人会通过权利项之间的互相嵌套,以及权利范围的申明,把一个创新概念打包成一个专利文书,使其具备法律保护效应。但是说到这里,我估计你已经听不懂我在讲什么了。但这不是我们的智商问题,这就是术业有专攻,其实我们也没有必要真的学和搞明白。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我们创意的前因后果,以及具象案例展示给专利代理人;协助他们一起抽象发明中最核心的要素;并由他们把这些要素包装成专利文书,阐述那些具备法律效应的权利项。
所以,对于我们发明人而言,最重要的还是产生一个有创新性、易侵权认定、有市场价值以及具备不可替代性的创意想法,这些想法就需要体现在交底书当中;而对于代理人而言,就是如何把这样的创意想法,用抽象的法律语言包装成无懈可击的专利文书,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核并拿到专利授权。
## 专利交底书,是连接内部审批的桥梁
但是,你千万不要觉得,自己的想法已经很厉害了,专利交底书随便写写就能完成专利。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首先,专利交底书是审批流程当中的唯一可见的交付物。**也就是说,所有关键节点的审批人,尤其是业务审批中的负责人,比如你的主管和部门主管,都是看着这个材料进行审批的,他们只知道你的名字和专利交底书。所以,即使你有非常好的想法,但如果不把交底书写清楚,他们是无法完成审批的。
**其次,专利交底书写得不完整或不合要求,就无法完成专利文书的撰写。**法务代表和专利代理人,都无法帮我们把一个想法,变成有法律效应的文书,因为他们很难逆向推理这个专利产生的前因后果,以及这个专利是不是有实际的市场价值。这就好比:一个 PRD 只有两行字,没有背景、没有核心逻辑、没有原型图,那开发怎么也没办法变成一个上线产品。
**最后,专利交底书,也是创新思维的一种强化。**上节课我也提到过,一个好的专利需要具备四个标准(创新性、侵权认定、市场价值以及不可替代性),而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就是在帮助我们发明人对自己创新思维的再一次强化。就像很多想法,只有有逻辑、有条理地写下来,才能让想法更加清晰。
当然,专利交底书确实内容很多,也不是所有问题都绝对重要、需要进行几百字输出的。我们其实可以通过了解为什么要设计这些问题,来判断各个问题的重要性,并有的放矢地让审批人和代理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核心问题上,又快又好地完成专利撰写和审批。
好了,说了这么多,下面我就带你来看看专利交底书具体长成什么样,以及如何高效撰写。
## 一张表,了解专利交底书、专利文书和内部审批流的关系
这是一张对照表,从表里我们可以看到交底书和文书的对应关系,或者说为了完成专利文书的最后授权,我们需要在专利交底书中提供哪些元素,这一点主要反映在了交底书的后半部分,比如现有方案,其实就对应专利文书中的说明书部分;核心思路,其实对应的是专利文书的权利要求。
同时,为了内部审批的方便,我们也会在专利交底书中增加一些内部审批人的参考信息,比如:是否有竞品、是否能应用在产品里,主要就是给部门主管看的;是否适合公开,主要是给法务代表看的。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0/95/a0a12ba4cf78bd27959bcaa1eb3e2395.jpg?wh=1920x1444)
那么在基本了解了这张表里的内容之后,接下来,为了帮助你完成交底书,我们会从这张表出发,针对交底书撰写中的每个重点项都展开论述,讲解其中的原因和撰写技巧。包括下节课,我会给你重点讲解表格中的后半部分内容,而对于这两节课我没有论述到的部分,如果你还有疑问,也可以给我留言,我会整理出来进行统一答疑。
### 申请(专利权)人和发明人有何不同?
如果你看过完整的专利文书,会发现在著作权中有三个人:申请人、发明人、代理人。这里需要解释的是其中申请人和发明人的区别,至于代理人我就不赘述了。
首先,在公司注册的所有专利,其**申请(专利权)人都是公司,而发明人是员工个体**。前者,意味着公司拥有这个专利所有的经济和法律权限;后者,意味着员工可以在这个专利上署名,你可以理解成一定意义上的署名权,这是员工的一种无形财产权。所以,从这个侧面来看,本质上公司是通过劳务支出,以及可能有的专利受理和授权奖金,来买断员工在这个方向上的知识产权。
> 题外话:非公司注册的专利,申请人与发明人可以是同一个人。
“我觉得这个工作上的创意很好,可以等到我离职了再申请”,但这在实操过程中其实是非常难的。很多公司的离职须知里,都会非常清晰地表达并要求员工签署:**在员工离职后一年之内,如果有和原来工作相关的知识产权产出(专利等),都应该归属于原公司。**同时,这些条款是得到国家行政部门支持的,如果原公司一旦发现和起诉的话,员工是很难赢的。
### 发明人顺序:分配好利益,是做事的前提
在公司申请专利,其所有权归属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作为发明人而言,我们其实可以掌握顺序的分配。而发明人顺序,存在两个非常大的价值:一个是名,一个是利。
在名上,虽然发明人数量和发明人顺序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很多职称、荣誉的评比上,就会非常在乎这些。第一发明人、第二发明人、第三发明人,会在常规理解中,拥有更高的认同值和加分,而第三发明人的后面,大部分是这个想法的参与者,甚至只是行政关系的领导。这种事情在职场中特别多,有些主管会或明示或暗示地把自己的名字加入到发明人中。所以,对于专利的主要发明人而言,我们需要非常清楚这个顺序,并把核心成员安排在前三个。
在利上,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回顾我这七年写专利的经历,有过欣慰、无语、气愤等不同的情绪。在利益面前,人性的好和不好,都会闪烁在你的眼前。同时这也是打工人,为数不多可以参与到生产要素分配的机会。
那么,回归到我所主持的专利分配上,我发现,没有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过分追求平均主义,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不患寡,而患不均:平均主义,并不是好事。**
有一个专利授权之后,考虑到是团队产出,总计有 4 个人在当时的项目组,所以我将收获的 2w 授权奖金,平均分成了 4 份。我拉了一群,将这个事情告诉大家,然后我惊奇地发现大家在都不知道这个专利是什么的情况下,理所应当地收下了这份奖金,并说道:终于授权了,等了好久。当时,作为第一发明人的我和第二发明人,都非常尴尬,不仅仅觉得奖金分多了,更觉得自己工作没有价值。
因为我们两个,不仅仅是这个业务的推动者,而且是专利的撰写者,而他们只是项目组成员,却可以躺着拿钱、拿荣誉。那一刻,我非常深刻地明白,分配利益一定要有原则和标准,不能平均主义。
当我自己没有坚持按劳分配,大搞平均主义的时候,其实我发现我要么想避免冲突;要么对其他人会有额外的期许,比如想要他们说我好话。本来,是简单的利益分配,被我赋予太多其他意义,而变得复杂。
随着奖金分配次数的增多,我越来越明白:独占业务产出,是不道德的事情,但是大搞平均主义,又是不明智的选择。所以,在奖金上,我提倡按劳分配原则,**主要发明人应该享受 80% 的经济收益**,如果主要发明人只有第一发明人的话,那他就应该拿这大头;剩下的 20% ,再给其他发明人分配。这个决策很难,要拉得下脸面,但它是无比正确的。
### 专利是否一定要应用在现有业务中?
我可以非常明确地说明,不一定。
专利主要来自于几个不同类型的方向:公司核心业务,未来布局的技术和业务方向,以及主要竞争对手。前两者,在之前的课程中,我已经提及过多次,这里不做赘述;而主要竞争对手这个方向,是大部分人很容易忽视的。
在我撰写通过的专利中,有接近 20% 是布局在即时通讯和信息流产品中,而且这一类专利也很好通过。其实背后的逻辑很简单,虽然我之前所在的公司以支付为主要核心业务,但是中国互联网公司业务之间渗透(俗称:互相抄袭),不但我们公司会涉及即时通讯领域,那些即时通讯领域的公司,也会做支付相关的业务。当我们拥有对方核心业务专利的时候,这就意味着可以威胁到竞争对手本土,就像苏联要在古巴部署核弹一样。
所以,在申请的过程中,如果碰到“是否已经或者计划在业务中应用”“有没有竞争对手在使用”“是否准备对外公开”这一类问题,我们就明白公司想要什么了。放下负担,如实填写就行。
## 小结
这节课的信息量比较大,我们可以重点掌握这三件事情。
第一个,我们需要和专业的专利代理人合作,去完成一个专利的申请和授权。很多人会有想法,自己能不能一个人就全干了,就像一个 CEO 写了 PRD ,又想把 CTO 技术开发的活给干了。虽然确实有人具备这个能力,但是数量极少。对于我们大部分发明人而言,只要专注于创意本身并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
第二个,今天我们通过一张表,了解专利交底书和专利文书的联系和区别,同时也了解了审批人关心哪些问题。在这张表里,我还特意标注了优先级和重要性,你可以有的放矢地撰写和思考,不要平摊自己所有的时间。
第三个,我们通过交底书的撰写顺序,了解署名权和发明人顺序。这部分我们写起来其实非常简单,但是思考所耗费的心力和精力却不少,因为我们需要进行利益分配。而这一点并不好做,我个人反思了这么多次的利益分配,最终我还是很坚持这样一种思路:**可以考虑一部分的人情世故,但一定要坚守按劳分配的原则**。
下节课,我们会继续沿着交底书的撰写顺序,了解更多撰写技巧以及背后的故事。
## 思考题
今天我们聊一个比较“难”的话题:你曾经或者未来写专利的时候,你会不会把你主管的名字写入到发明人里?如果会,你会写到第几发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