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26 KiB

11 | 注解与反射:进阶必备技能

你好我是朱涛。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Kotlin的**注解**Annotation和**反射**Reflection

注解和反射是Kotlin当中比较难理解的内容了。和前面我们学习的泛型一样注解与反射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们现在已经知道Kotlin的泛型就是在代码架构的层面进行的一种抽象从而达到代码逻辑尽可能复用的目的。那么注解与反射它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答案是:提高代码的灵活性

灵活性就让注解与反射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借助这两种技术我们可以做许多有趣的事情。Kotlin与Java领域有许多著名的开源库比如大名鼎鼎的Spring BootRetrofitGson等,都会用到这两种技术。

所以,只有深刻理解了注解和反射,我们才可能理解那些著名开源库的设计思路,也才可能读懂这些世界顶级开发者的代码。

当然课程进行到这里学习的难度也越来越高了不过你也不要因此产生畏难的情绪只要你能多思考、多练习把对知识点的理解都落实到代码上那我相信你对Kotlin的掌握情况、代码能力甚至架构能力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并且在课程中我也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例子来给你介绍这些陌生的概念知识让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轻松一些。

好,下面我们就正式开始吧。

认识注解

注解,可能是我们眼里最熟悉的陌生人。虽然经常见面,但我们并不真的认识它。

实际上注解几乎无处不在比如说我们经常能在Kotlin标准库当中看见“@Deprecated”这样的注解它代表了被标注的代码“已废弃”。如果你有Java的编程经验你一定见过“@Override”这个注解它代表了重写。

而就算你没有任何编程经验,你也已经在前面的课程中见到过注解了。比如我们在第4讲的单元测试代码当中,就用到了@Test这个注解第8讲的性能测试代码中,我们用到了@Benchmark这个注解。

其实要理解Kotlin的注解也并不困难因为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有类似的概念那就是便利贴

图片

比如在学习的时候,你看到书本里的某个知识点有了新的感悟,就会拿起便利贴,写下来你当时的想法,然后贴到书本当中去。

另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经常会在论文或者维基百科当中看到的“注解”。

图片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很容易就能想清楚注解到底是什么。其实,它就是“对已有数据进行补充的一种数据”。这话读起来有点绕,让我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解释一下:

  • 我们学习的时候,写下来的便利贴注解,其实就是对知识点的补充。
  • 维基百科当中的注解,其实就是对它描述内容的一种补充。

因此,Kotlin当中的注解其实就是“程序代码的一种补充”

现在我们就拿第4讲中的单元测试代码为例来看看它的作用。

class TestCalculatorV3 {
//   注解
//    ↓
    @Test
    fun testCalculate() {
        val calculator = CalculatorV3()

        val res1 = calculator.calculate("2333333333333332+1")
        assertEquals("2333333333333333", res1)
    }
}

上面这段代码中的“@Test”它的作用是告诉我们的IDEtestCalculate()这个方法是一个测试方法。IDE检测到这个注解以后就会在旁边的工具栏展示出一个绿色的三角形按钮方便我们直接运行这个测试方法。

如果我们删掉“@Test”这个注解这段代码就会变成一段普通的Kotlin代码而旁边工具栏的绿色三角形按钮也会消失。

图片

从这个例子里我们其实就能体会到注解的灵活性。我们开发者只需要用Kotlin的语法写代码即可至于代码是不是用来做单元测试我们用一个简单的“@Test”注解就可以搞定。这中间有解耦的思想在里面。

认识到注解是什么以后,我们后面的学习就很简单了。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注解的定义还有使用。

注解的定义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注解是如何定义的。Kotlin的源代码当中提供了很多内置的注解比如@Deprecated、@JvmStatic、@JvmOverloads等等。除了Kotlin默认就有的注解以外我们也可以定义自己的注解。

比如说,如果我们想定义一个@Deprecated注解应该怎么做呢其实非常简单总体结构和定义一个普通的Kotlin类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些额外的东西。

@Target(CLASS, FUNCTION, PROPERTY, ANNOTATION_CLASS, CONSTRUCTOR, PROPERTY_SETTER, PROPERTY_GETTER, TYPEALIAS)
@MustBeDocumented
public annotation class Deprecated(
    val message: String,
    val replaceWith: ReplaceWith = ReplaceWith(""),
    val level: DeprecationLevel = DeprecationLevel.WARNING
)

从上面的代码里,我们可以看到,@Deprecated这个注解的定义上面还有其他的注解@Target、@MustBeDocumented。这样的注解我们叫做元注解,即它本身是注解的同时,还可以用来修饰其他注解。

Kotlin常见的元注解有四个

  • @Target,这个注解是指定了被修饰的注解都可以用在什么地方,也就是目标
  • @Retention,这个注解是指定了被修饰的注解是不是编译后可见、是不是运行时可见,也就是保留位置
  • @Repeatable,这个注解是允许我们在同一个地方,多次使用相同的被修饰的注解,使用场景比较少;
  • @MustBeDocumented指定被修饰的注解应该包含在生成的API文档中显示这个注解一般用于SDK当中。

这里你需要注意的是Target和Retention的取值

public enum class AnnotationTarget {
    // 类、接口、object、注解类
    CLASS,
    // 注解类
    ANNOTATION_CLASS,
    // 泛型参数
    TYPE_PARAMETER,
    // 属性
    PROPERTY,
    // 字段、幕后字段
    FIELD,
    // 局部变量
    LOCAL_VARIABLE,
    // 函数参数
    VALUE_PARAMETER,
    // 构造器
    CONSTRUCTOR,
    // 函数
    FUNCTION,
    // 属性的getter
    PROPERTY_GETTER,
    // 属性的setter
    PROPERTY_SETTER,
    // 类型
    TYPE,
    // 表达式
    EXPRESSION,
    // 文件
    FILE,
    // 类型别名
    TYPEALIAS
}

public enum class AnnotationRetention {
    // 注解只存在于源代码,编译后不可见
    SOURCE,
    // 注解编译后可见,运行时不可见
    BINARY,
    // 编译后可见,运行时可见
    RUNTIME
}

在这段代码的注释当中我详细解释了Target和Retention的取值以及它们各自代表的意义。现在我们就可以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定义的“@Deprecated”到底是什么含义。

通过@Target的取值我们可以看到@Deprecated只能作用于这些地方类、 函数、 属性、注解类、构造器、属性getter、属性setter、类型别名。此外@Deprecated这个类当中还包含了几个成员message代表了废弃的提示信息replaceWith代表了应该用什么来替代废弃的部分level代表警告的程度分别是WARNING、ERROR、HIDDEN。

OK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定义注解了接下来看看如何用它。我们仍然以@Deprecated注解为例。

注解的使用

假设现在我们要开发一个计算器第一个版本的Calculator代码出现了问题然后这个问题在CalculatorV3当中修复了。这时候我们希望所有的调用方都将Calculator改为CalculatorV3。这种情况@Deprecated这个注解就恰好符合我们的需求。

@Deprecated(
    message = "Use CalculatorV3 instead.",
    replaceWith = ReplaceWith("CalculatorV3"),
    level = DeprecationLevel.ERROR
)
class Calculator {
    // 错误逻辑
    fun add(a: Int, b: Int): Int = a - b
}

class CalculatorV3 {
    // 正确逻辑
    fun add(a: Int, b: Int): Int = a + b
}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使用@Deprecated修饰了Calculator这个类。message代表了报错的提示信息replaceWith代表了正确的解决方案DeprecationLevel.ERROR则代表了IDE会把这个问题当作是错误的来看待。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Deprecated的实际效果

图片

可以看到当我们在代码当中使用了Calculator的时候IDE会报错鼠标挪到报错处后IDE会显示message当中的内容“Use CalculatorV3 instead.”。另外IDE还会提供一个快速修复的选项“Replace with CalculatorV3”只要我们点击那个选项我们的Calculator就会被直接替换成CalculatorV3从而达到修复错误的目的。

还有由于我们使用的level是DeprecationLevel.ERROR所以IDE会直接报错。而如果我们使用的是DeprecationLevel.WARNINGIDE就只会提示一个警告而不是错误了。

好了到这里我们就了解了注解要如何定义和使用。其实啊只要我们真正理解了Kotlin的注解到底是什么东西前面的这些注解的语法是很容易就能记住的。不过Kotlin注解在使用的时候还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那就是注解的精确使用目标

我们看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Dagger当中的@Inject注解

object Singleton {
//    ①
//    ↓
    @set:Inject
    lateinit var person: Person
//     ↑
//     ②
}

这段代码是一个简单的Dagger使用场景。如果你不熟悉Dagger那也没关系你只需要关注一下上面的两个注释。

  • 注释①如果去掉set这个标记直接使用@Inject这个注解我们的程序将无法正常工作。这是因为Kotlin当中的一个var修饰的属性它会有多种含义这个属性背后的字段field、这个属性对应的setter、还有这个属性对应的getter在没有明确标注出来要用哪个的时候@Inject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决定。因此这里的“@set:Inject”的作用就是明确标记出注解的精确使用目标Use-site targets
  • 注释②如果没有lateinit这个关键字person这个属性是必须要有初始值的要么直接赋值要么在构造函数当中被赋值。因为如果它不被初始化person这个属性将为空而这个就和它的类型“不可为空的Person类型”冲突了。而加上lateinit修饰的属性即使它是不可为空的编译器也会允许它无初始值。但当我们需要依赖注入的时候常常需要与lateinit结合使用。

实际上注解的精确使用目标一般是和注解一起使用的在上面的例子当中set就是和@Inject一起使用的。而除了set以外Kotlin当中还有其他的使用目标

  • file作用于文件
  • property作用于属性
  • field作用于字段
  • get作用于属性getter
  • set作用于属性setter
  • receiver作用于扩展的接受者参数
  • param作用于构造函数参数
  • setparam作用于函数参数
  • delegate作用于委托字段。

理解了注解这个特性之后我们再来看看Kotlin的反射。

认识反射

反射是Kotlin当中另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说注解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那反射就单纯只是个陌生人了。因为,我们很少会在平时的业务开发当中直接用到反射。但是,在架构设计的时候,反射却可以极大地提升架构的灵活性。很多热门的开源库,也都喜欢用反射来做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因此,反射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语法特性。

所有的计算机程序其实都是服务于真实世界,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所以,其实我们也通过一些真实世界的例子来理解反射的本质。

图片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指的是人的自我反省能力。**反射,则是程序自我反省的能力。**人的自我反省的能力,跟程序的反射,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 人类可以反省自己当前的状态比如说我们随时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困了。而在Kotlin当中程序可以通过反射来检查代码自身的状态比如说判断某个变量它是不是可变的。
  • 另外,人类反省自己的状态以后,还可以主动改变自己的状态。比如说困了就休息一会儿、饿了就吃饭、渴了就喝点水。而在Kotlin当中我们可以在运行时用反射来查看变量的值是否符合预期如果不符合预期我们就可以动态修改这个变量的值即使这个变量是private的甚至是final的。
  • 还有,人类可以根据状态作出不同的决策。比如说,上班的路上,如果快迟到了,我们就会走快点,如果时间很充足,就可以走慢一点。而在程序世界里,JSON解析经常会用到@SerializedName这个注解如果属性有@SerializedName修饰的话它就以指定的名称为准如果没有那就直接使用属性的名称来解析。

所以总的来看Kotlin反射具备这三个特质

  • 感知程序的状态,包含程序的运行状态,还有源代码结构;
  • 修改程序的状态;
  • 根据程序的状态,调整自身的决策行为。

反射的应用

在Kotlin当中反射库并没有直接集成到标准库当中。这是为了方便一些对程序安装包敏感的应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是否要用Kotlin反射。比如在Android开发当中我们对安装包体积就十分敏感如果没有反射的需求就完全不需要多引入这个依赖。

而对应的,如果我们需要用到反射,就必须要引入这个依赖:

implementation "org.jetbrains.kotlin:kotlin-reflect"

前面我们刚了解过Kotlin反射的三个特质那么在这里我们就用代码来探索下这三种特质。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写出来的程序,其实也可以感知自身部分的状态。比如,我们前面课程中写的计算器程序,还有词频统计程序,本质上都是对输入数据状态的感知。不过,它们感知的状态十分有限。

假设现在有一个待实现的函数readMembers。这个函数的参数obj可能是任何的类型我们需要读取obj当中所有的成员属性的名称和值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fun main() {
    val student = Student("Tom", 99.5, 170)
    val school = School("PKU", "Beijing...")

    readMembers(student)
    readMembers(school)
}

fun readMembers(obj: Any) {
    // 读取obj的所有成员属性的名称和值
}

data class Student(
    val name: String,
    val score: Double,
    val height: Int
)

data class School(
    val name: String,
    var address: String
)

// 要求readMembers函数能够输出以下内容

Student.height=170
Student.name=Tom
Student.score=99.5
School.address=Beijing...
School.name=PKU

从上面的代码我们可以看到readMembers()这个函数无法提前知道参数是什么类型但是在这个函数当中我们还是要能够准确找到obj的所有成员属性然后输出它们的名称和值。
对于这样的问题也许你会第一时间想到用when表达式写出类似这样的代码

fun readMembers(obj: Any) {
    when(obj) {
        is Student -> { /*...*/ }
        is School -> { /*...*/}
        else -> { /*...*/}
    }
}

但是在这个例子里我们是只有Student、School这两种情况而在实际情况下obj可能的类型是成千上万的我们根本无法用when的方式提前硬编码进行预测。比如你可以再看看下面这段示例

fun readMembers(obj: Any) {
    when(obj) {
        is Student -> { /*...*/ }
        is School -> { /*...*/}
        // 硬编码的话,这里要写成千上万个逻辑分支,根本不可能做到
        else -> { /*...*/}
    }
}

可见,即使我们有心想要写上万个逻辑分支,那当中的代码量也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对于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可以考虑使用反射了。

fun readMembers(obj: Any) {
    obj::class.memberProperties.forEach {
        println("${obj::class.simpleName}.${it.name}=${it.getter.call(obj)}")
    }
}

看,通过反射,简单的几行代码就搞定了这个需求。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触反射,可能会觉得上面的代码有点难懂,我来带你分析一下。

首先,是obj::class这是Kotlin反射的语法我们叫做类引用通过这样的语法我们就可以读取一个变量的“类型信息”并且就能拿到这个变量的类型它的类型是KClass。

public actual interface KClass<T : Any> : KDeclarationContainer, KAnnotatedElement, KClassifier {

    public actual val simpleName: String?

    public actual val qualifiedName: String?

    override val members: Collection<KCallable<*>>
    // 省略部分代码
}

这个KClass其实就代表了一个Kotlin类通过obj::class我们就可以拿到这个类型的所有信息比如说类的名称“obj::class.simpleName”。而如果要获取类的所有成员属性我们访问它的扩展属性memberProperties就可以了。

val <T : Any> KClass<T>.memberProperties: Collection<KProperty1<T, *>>
    get() = (this as KClassImpl<T>).data().allNonStaticMembers.filter { it.isNotExtension && it is KProperty1<*, *> } as Collection<KProperty1<T, *>>

在拿到所有的成员属性以后,我们可以通过forEach遍历所有的属性它的类型是KProperty1同时也是KCallable的子类我们通过调用属性的getter.call()就可以拿到obj属性的值了。

这样,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程序就已经可以感知到自身的状态了,接下来我们来尝试修改自身的状态,这是反射的第二个特质。

具体需求是这样的如果传入的参数当中存在String类型的address变量我们就将其改为China。

fun main() {
    val student = Student("Tom", 99.5, 170)
    val school = School("PKU", "Beijing...")

    readMembers(student)
    readMembers(school)

    // 修改其中的address属性
    modifyAddressMember(school)

    readMembers(school)
    readMembers(student)
}

fun modifyAddressMember(obj: Any) {
    obj::class.memberProperties.forEach {
        if (it.name == "address" && // ①
            it is KMutableProperty1 && // ②
            it.setter.parameters.size == 2 && // ③
            it.getter.returnType.classifier == String::class // ④
        ) {
            // ⑤
            it.setter.call(obj, "China")
            println("====Address changed.====")
        }
    }
}

// 运行结果:
Student.height=170
Student.name=Tom
Student.score=99.5
// 注意这里
School.address=Beijing...
School.name=PKU
====Address changed.====
// 注意这里
School.address=China
School.name=PKU
Student.height=170
Student.name=Tom
Student.score=99.5

从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运行了modifyAddressMember(school)这行代码以后反射代码就会检查传入的变量当中是否存在String类型的address如果存在就会将它的值修改为“China”。

这里你可以关注下我在其中标出来的四个注释,它们就代表了关键的逻辑:

  • 注释①判断属性的名称是否为address如果不是则跳过
  • 注释②判断属性是否可变在我们的例子当中address是用var修饰的因此它的类型是KMutableProperty1
  • 注释③我们在后面要调用属性的setter所以我们要先判断setter的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这里setter的参数个数应该是2第一个参数是obj自身第二个是实际的值
  • 注释④根据属性的getter的返回值类型returnType来判断属性的类型是不是String类型
  • 注释⑤调用属性的setter方法传入obj还有“China”来完成属性的赋值。

好,到这里,我们就已经了解了反射的两种特质,分别是感知程序的状态和修改程序的状态。现在只剩下第三种,根据程序状态作出不同决策。这个其实非常容易做到。

假如在前面的例子的基础上我们想要增加一个功能如果传入的参数没有符合需求的address属性我们就输出一行错误日志。这其实也就代表了根据程序的状态作出不同的行为。比如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段示例其中的else分支就是我们的决策行为“输出错误日志”

fun modifyAddressMember(obj: Any) {
    obj::class.memberProperties.forEach {
        if (it.name == "address" &&
            it is KMutableProperty1 &&
            it.getter.returnType.classifier == String::class
        ) {
            it.setter.call(obj, "China")
            println("====Address changed.====")
        } else {
            // 差别在这里
            println("====Wrong type.====")
        }
    }
}

// 输出结果:
Student.height=170
Student.name=Tom
Student.score=99.5
School.address=Beijing...
School.name=PKU
====Address changed.====
====Wrong type.====  // 差别在这里
School.address=China
School.name=PKU
Student.height=170
Student.name=Tom
Student.score=99.5

在前面的几个案例当中我们用到了Kotlin反射的几个关键的反射Api和类KClass、KCallable、KParameter、KType。现在我们来进一步看看它们的关键成员。

KClass代表了一个Kotlin的类下面是它的重要成员

  • simpleName类的名称对于匿名内部类则为null
  • qualifiedName完整的类名
  • members所有成员属性和方法类型是Collection<KCallable<*>>
  • constructors类的所有构造函数类型是Collection<KFunction<T>>>
  • nestedClasses类的所有嵌套类类型是Collection<KClass<*>>
  • visibility类的可见性类型是KVisibility?分别是这几种情况PUBLIC、PROTECTED、INTERNAL、PRIVATE
  • isFinal是不是final
  • isOpen是不是open
  • isAbstract是不是抽象的
  • isSealed是不是密封的
  • isData是不是数据类
  • isInner是不是内部类
  • isCompanion是不是伴生对象
  • isFun是不是函数式接口
  • isValue是不是Value Class。

KCallable代表了Kotlin当中的所有可调用的元素比如函数、属性、甚至是构造函数。下面是KCallable的重要成员

  • name名称这个很好理解属性和函数都有名称
  • parameters所有的参数类型是List<KParameter>,指的是调用这个元素所需的所有参数;
  • returnType返回值类型类型是KType
  • typeParameters所有的类型参数(比如泛型),类型是List<KTypeParameter>
  • call()KCallable对应的调用方法在前面的例子中我们就调用过setter、getter的call()方法。
  • visibility可见性
  • isSuspend是不是挂起函数。

KParameter代表了KCallable当中的参数,它的重要成员如下:

  • index参数的位置下标从0开始
  • name参数的名称源码当中参数的名称
  • type参数的类型类型是KType
  • kind参数的种类对应三种情况INSTANCE是对象实例、EXTENSION_RECEIVER是扩展接受者、VALUE是实际的参数值。

KType代表了Kotlin当中的类型它重要的成员如下

  • classifier类型对应的Kotlin类即KClass我们前面的例子中就是用的classifier == String::class来判断它是不是String类型的
  • arguments类型的类型参数看起来好像有点绕其实它就是这个类型的泛型参数
  • isMarkedNullable是否在源代码中标记为可空类型即这个类型的后面有没有“?”修饰。

所以,归根结底,反射其实就是Kotlin为我们开发者提供的一个工具,通过这个工具,我们可以让程序在运行的时候“自我反省”。这里的“自我反省”一共有三种情况,其实跟我们的现实生活类似。

  • 第一种情况,程序在运行的时候,可以通过反射来查看自身的状态。
  • 第二种情况,程序在运行的时候,可以修改自身的状态。
  • 第三种情况,程序在运行的时候,可以根据自身的状态调整自身的行为。

小结

好了,让我们来做个简单的总结吧。

注解和反射是Kotlin当中十分重要的特性它们可以极大地提升程序的灵活性。那么在使用注解和反射的时候你要知道注解,其实就是“程序代码的一种补充”,而反射,其实就是“程序代码自我反省的一种方式”。

在这节课当中,我们已经分别见识了注解与反射的威力。那么,如果我们将它们两者结合起来使用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我们将在下节课当中揭晓!

思考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Kotlin的注解、反射其实Java当中也是有注解与反射的。那么你知道Kotlin和Java之间有哪些异同点吗欢迎给我留言我们一起交流探讨。

好了,我们下节课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