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65 lines
12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02 | 影响持续交付的因素有哪些?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和你聊了聊“持续交付”的价值。现在,你是不是感觉热血澎湃,似乎找到了解决一些问题的良方?你是不是跃跃欲试,想在团队立刻实施看看效果如何?
但别急,就像我在开篇词里说的一样,“持续交付”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你一定会在实施过程中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但也不要气馁,我现在就和你说说:影响持续交付的各种因素。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与绝大多数理论分析一样,影响持续交付的因素也可归结为:人(组织和文化),事(流程),物(架构)。
## 组织和文化因素
谈到组织,你是不是一下就想到了部门划分,跨部门合作等?的确,这就是我要和你讲的第一个影响因素。因为“持续交付“一定是整个组织层面的事情,是跨部门合作的产物,所以组织和文化因素,是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什么样的组织文化,才是“持续交付”成长的沃土(当然这也是定义好的组织的标准),我把它分成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紧密配合,这是组织发展,部门合作的基础。**
一般企业都会按照职能划分部门。不同的职能产生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拥有不同的资源;不同的资源又产生不同的工作方式。这些不同的部门紧密配合,协同工作于共同的目标,就能达到成效。
**第二个层次:集思广益,这就需要组织内各个不同部门,或不同职能的角色,跳出自身的“舒适区”。**
除思考和解决本身职能的问题外,各部门还要为达到组织的共同目标,通盘考虑和解决所遇到问题和困难。这个层次需要增加组织的透明度,需要接受互相批评和帮助。
**第三个层次:自我驱动,是理想中的完美组织形式。**
如果第二个层次能够持续地运转,就会形成自我学习、自我驱动的飞轮效应,并且越转越快,它甚至能自发式的预见困难,并自驱动解决问题。
这三个层次看起是不是有点眼熟,和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讲到的持续集成的三个层次:
1. 分模块编码;
2. 整体集成;
3. 实现以上两个过程的自动化,并形成闭环;
好像是一样的。真是有趣,持续交付其实也是帮企业建立更好的组织形式的一种方法。
那么,在形成理想组织的实际执行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一般软件企业与交付有关的研发部门包括四个:产品、开发、测试和运维。而这四个部门天然地形成了一个生产流水线,所以形成理想组织的第一层次紧密配合,基本没什么问题。**
但是,要达到第二层次集思广益的难度,往往就很大。因为,每个部门有自身的利益,以及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目标。
* 比如,产品人员和测试人员就是一对矛盾体:产品人员希望产品尽快上线,而测试人员则希望多留时间进行更完整的测试。
* 又比如开发人员和运维人员也经常矛盾开发人员希望能有完全权限而运维人员却控制着生产的root。
从各自的小目标的角度看,这些矛盾是正常的。但是,产品、开发、测试和运维这些部门的小目标往往就是实施持续交付的阻碍,只有它们把眼光放到更高地持续交付可用的产品上,有了共同的目标,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那么,靠各个部门自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其实很难。组织的问题,还是需要通过组织变革来解决。通常我们会采用以下三种方案:
* 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Project Manage Office简称PMO这样的监督型组织帮助持续交付落地
* 独立建立工程效能部门,全面负责包括持续交付在内的研发效率提升工作;
* 使用敏捷形式如Scrum打破职能部门间的“隔离墙”以产品的形式组织团队各团队自行推进持续交付 。
当然,这三种方案各有利弊。比如:
* 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虽然会带来非常强大的项目推进力,但它往往需要通过流程把控进行监督,这样就很有可能把流程变得更加复杂;
* 而独立的工程效能部门,虽然能最大化地去做好持续交付工作,但其研发成本的投入也是需要考虑的,小团队的话,就不太适用了;
* 敏捷形式是比较适合中小团队的一种组织变革方式,但对个人能力的要求也会比较高,而且往往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磨合才能见效。
所以,你需要根据当前组织的情况来选择。**总而言之,持续交付必须有与其相适应的组织和文化,否则将很难实施。**
## 流程因素
要说持续交付对企业和组织改变最多的是什么,那么一定是流程。
持续交付一定会打破的这三类流程是:
1. **耗时较长的流程**。比如一个功能的研发迭代周期为5天而其中有一个上线审核流程需要花费3天时间那这个流程就严重影响了持续交付必须被打破。
2. **完全人工类的流程。** 完全人工操作的流程,一般效率低下,且质量难以保证,持续交付的逐步深入会通过自动化替代这些人工流程的存在。
3. **信息报备类的流程。** 持续交付过程中同样会产生各种信息流,这些信息有些需要广播,有些需要定点传递。实施持续交付后,这些信息报备类的流程一定会通过异步消息等方式进行改造。
其中,如何对待审批流程是重点。
在持续交付过程中,其实最让你头痛的应该是一些审批流程。这些流程既然叫做审批,那就代表着授权与责任,代表着严谨与严肃,因此也一定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能轻易被去除或打破。
但是,你我都知道,审批往往指的是由人进行审核和批准,既是一个全人工流程,又是一个信息流转类流程。那么如何打破它呢?同样,也有几种思路:
1. 该审批流程是否确实需要,如果能够通过系统来保证,则可以去除;
2. 该审批流程是否可以从事前审批转化为事后审核;
3. 该审批流程是否可以被简化。
但是,每家公司的流程都不太一样,所以我的这几个思路并不一定是放诸四海而皆准,但我希望你可以借鉴,或者从中学习到一些新的思路,并结合你自己的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相对于组织文化和流程因素,架构是真正和技术相关的因素,也是我要和你重点分享的内容。
## 架构因素
技术架构对于持续交付来说,是万分重要的。如果遇到混乱的架构,那持续交付会处处受制,痛苦不堪。但与之前讨论的组织、文化和流程因素相比,架构的问题解决起来也会相对容易,因为凡是技术上的东西,都比较愿意接受优化,并且可以随着持续交付一起慢慢重构。
影响持续交付的架构因素,主要有两大部分:系统架构和部署架构,接下来我会给你详细展开。
**第一,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指系统的组成结构,它决定了系统的运行模式,层次结构,调用关系等。我们通常会遇到的系统架构包括:
1. 单体架构,一个部署包,包含了应用所有功能;
2. SOA架构面向服务通过服务间的接口和契约联系
3. 微服务架构,按业务领域划分为独立的服务单元,可独立部署,松耦合。
那么,这些架构对持续交付又有什么影响和挑战呢?
**对单体架构来说:**
1. 整个应用使用一个代码仓库,在系统简单的情况下,因为管理简单,可以快速简单地做到持续集成;但是一旦系统复杂起来,仓库就会越变越大,开发团队也会越来越大,多团队维护一个代码仓库简直就是噩梦,会产生大量的冲突;而且持续集成的编译时间也会随着仓库变大而变长,团队再也承受不起一次编译几十分钟,结果最终失败的痛苦。
2. 应用变复杂后,测试需要全回归,因为不管多么小的功能变更,都会引起整个应用的重新编译和打包。即使在有高覆盖率的自动化测试的帮助下,测试所要花费的时间成本仍旧巨大,且错误成本昂贵。
3. 在应用比较小的情况下,可以做到单机部署,简单直接,这有利于持续交付;但是一旦应用复杂起来,每次部署的代价也变得越来越高,这和之前说的构建越来越慢是一个道理。而且部署代价高会直接影响生产稳定性。这显然不是持续交付想要的结果。
总而言之,一个你可以完全驾驭的单体架构应用,是最有容易做到持续交付的,但一旦它变得复杂起来,一切就都会失控。
**对SOA架构来说**
1. 由于服务的拆分,使得应用的代码管理、构建、测试都变得更轻量,这有利于持续集成的实施。
2. 因为分布式的部署,使得测试环境的治理,测试部署变得非常复杂,这里就需要持续交付过程中考虑服务与服务间的依赖,环境的隔离等等。
3. 一些新技术和组件的引入,比如服务发现、配置中心、路由、网关等,使得持续交付过程中不得不去考虑这些中间件的适配。
总体来说SOA架构要做到持续交付比单体架构要难得多。但也正因架构解耦造成的分散化开发问题持续集成、持续交付能够在这样的架构下发挥更大的威力。
**对微服务架构来说:**
其实微服务架构是一种SOA架构的演化它给持续交付带来的影响和挑战也基本与SOA架构一致。
当然,如果你采用容器技术来承载你的微服务架构,就另当别论了,这完全是一个持续交付全新的领域,这部分内容我将在后续文章中跟你分享。
**第二,部署架构**
**部署架构指的是,系统在各种环境下的部署方法,验收标准,编排次序等的集合。它将直接影响你持续交付的“最后一公里”。**
**首先,你需要考虑,是否有统一的部署标准和方式。** 在各个环境,不同的设备上,应用的部署方式和标准应该都是一样的,可复用的;除了单个应用以外,最好能做到组织内所有应用的部署方式都是一样的。否则可以想象,每个应用在每个环境上都有不同的部署方式,都要进行持续交付的适配,成本是巨大的。
**其次,需要考虑发布的编排次序。** 特别是在大集群、多机房的情况下。我们通常会采用金丝雀发布(之后讲到灰度发布时,我会详解这部分内容),或者滚动发布等灰度发布策略。那么就需要持续交付系统或平台能够支持这样的功能了。
**再次是markdown与markup机制。** 为了应用在部署时做到业务无损,我们需要有完善的服务拉入拉出机制来保证。否则每次持续交付都伴随着异常产生,肯定不是大家愿意见到的。
**最后,是预热与自检。** 持续交付的目的是交付有效的软件。而有些软件在启动后需要处理加载缓存等预热过程,这些也是持续交付所要考虑的关键点,并不能粗暴启动后就认为交付完成了。同理,如何为应用建立统一的自检体系,也就自然成为持续交付的一项内容了。
关于部署的问题,我也会在之后的篇章中和你详细的讨论。
## 总结
今天,我和你分享的主题是影响持续交付的因素,为了便于你理解,我将其划分为人(组织和文化),事(流程),物(架构)三个方面:
1. 组织和文化,是最重要的因素,是持续交付推进的基础;
2. 流程因素,实施持续交付也是一次流程改造之旅;
3. 系统架构,与持续交付相互影响,但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部署架构,千万不要失败在“最后一公里”,这部分你也需要重点关注。
最后,也请你思考一下,如果你的组织实施持续交付,最大的影响因素会是什么?如果是系统架构方面的因素,你将如何应对?
欢迎你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