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86 lines
9.8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15 | 我都要申请哪些资源呢?
做管理规划,无论你是想评估团队的投入产出,还是给上级做工作汇报,都有一个必要的内容,就是要弄清楚,你需要投入多少资源。而投入多少资源,除了和希望达成的目标相互匹配,还和你选择什么样的路径和手段息息相关。
接下来,我们就集中探讨一下管理规划的第四个要素:路径选择和资源申请的问题。
可能很多一线技术管理者会说,我需要考虑的资源类型非常单一,基本上每次申请资源都是增加人力,这没有什么难的。我想说,增加人手没有问题,只是在采用“增加人手”这个方案之前,你是否考虑到如下的三个问题了呢?
## 第一个问题,你是否了解资源的丰富性呢?
一提到资源申请,人们大多会想到的是人、财、物这三大项。对于做技术团队管理的你来说,“人”,是最常见的资源。而且,“财”和“物”的预算一般也围绕着团队的人数来做,比如团建费用、培训费用、差旅费用、办公设备等等,都是基于团队人数来预算的,整体上并不复杂。
但这里我需要提醒你的是,还有其他几类资源也需要关注,可不要忽略。
首先是**时间**。很多管理者会忽略时间这个最重要的资源。对于任何一项工作,你预算多少人和你预算多少时间是分不开的。所以,做规划的时候,也需要了解上级对于各项工作的时间预期是什么样的。这意味着,上级允许你花多少时间来做这些工作。
千万别认为,上级批准了你的人力预算就等于给了你充足的资源,因为还得看看上级给了你多少时间。而且,上级固然有上级的期待,但你还是得有自己的判断,因为你最清楚各项工作的具体情况,需要综合你对紧急重要程度的理解做出判断。所以,请把时间当做资源来看待,这样你会更加清楚对于投入的理解。
其次是**信息**。信息资源,是另外一个常被忽视的资源。有的时候,你需要更多的公司内外的信息,可能是业务的,也可能是人员的;你的工作如果需要特殊的信息和数据,需要提前和上级沟通,寻求必要的支持。
最后是**权限**。和信息资源类似,也是出于做好某项工作的目的,你可以看看需要开通哪些之前不具备的权限,以及这些权限是否可获得。比如有的公司一线管理者是有沟通绩效权限的,而有的公司则不允许。如果你要把绩效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手段的话,就得考虑你能否获取这样的权限。
类似的还有,你是否拥有使用奖金激励的权限,你是否被允许参加某个会议的权限等,这都可以是你要关注的资源。
所以你看,除了人、财、物,你还需要很多资源的支持,所以当你评估一个平台是否有发挥空间时,可不只是看职位高低,人员多寡。你能否得到全方位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当然,前提是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 第二个问题,你是否意识到手段的多样性呢?
工程师出身的管理者,“炫技”的情况比较常见,其中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只有自己开发的作品才是最好的,一有机会就重构,因为,“前人写的东西实在是太烂了,不能忍受”,崇尚亲力亲为,凡事自己开发。所以,一旦有大的新需求,用他们的话说,那得“招聘一些工程师才能做”。
站在工程师视角上追求工作的极致品质恰恰是一种良好的工匠精神。但是站在管理者视角上就需要评估一段时间内的产出效率了。衡量一项工作“到底需要花5天做到70分还是10天做到90分”是管理者的日常工作。90分方案未必就比70分方案好此时就需要优秀工程师出身的你放弃一些执念了。一旦放松这个念头你就会发现完成一项工作原来还有很多的手段可以选择。下面我就来列举一些。
比如你想做一个新功能,诸如“人脸识别”“自动推荐”“反作弊”等。以下的做法是不同的管理者所采用过的:
1. 自学自研;
2. 招聘专业级人才;
3. 借调工程师;
4. 跨部门合作;
5. 请外包或者外部专业人士兼职做;
6. 采购云服务;
7. 购买现成的解决方案。
在不同的公司、不同的期待之下,不同的管理者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这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同时也意味着不同的成本。
1. 对于自学自研来说,由于靠自己团队的力量,资金开销比较低,维护成本也可控;而由于需要边学边做,时间成本会比较高。
2. 对于招聘来说,不确定性比较高,招聘顺利固然好,但招聘不顺则时间完全不可预期,整体上时间成本比较高。
3. 对于人才借调来说,如果能借调到合适的人,各方面的成本是最低的,但是需要这个事情足够重要才能获得支持。在中大型公司里的管理者,可以把这个方法作为可选路径之一,而早期公司,一般并不具备这个条件。
4. 对于跨部门合作来说,项目推进的可控性取决于合作情况,这里最大的风险就是合作成本能否控制住。
5. 对于外包来说时间和资金成本一般都可控用来做尝试性项目或者demo是比较合理的。但如果是长期的任务你会发现外包的解决方案可维护性比较差迁移和替换的成本会比较高。
6. 采购云服务,对于中小公司来说,其实是很好的解决方案,对人才成本、维护成本、时间成本,都可以降得很低,特别适合初创公司,所以你看业内的云服务层出不穷,确实有价值。
7. 买方案,是时间成本很低,资金成本略高的一种方案。在应急的情况下,或者是公司非核心业务的场景下,这倒不失为一种好的解决方案。
以上的说法和判断,是我基于我之前的团队情况给出的。那么对于你来说,不同的方案意味着着多大程度的成本呢,你可以尝试把你认为的“大”“中”“小”填入下表中。这个表格最大的意义不在于让你去评估每一种方案的成本大小,而在于扩展你的管理思路,看到解决问题手段的多样性,避免思路过于单一,就达到目的了。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5/0e/05e5655fff061211d6a155b385bce50e.png)
手段-成本盘点图
## 第三个问题,即人力资源的持续性。通俗说就是,不是所有的人力短缺,都要通过招聘来解决。
在我给互联网公司做技术管理咨询的过程中,遇到不少中小型公司的技术负责人或创始人,动辄让我帮忙介绍某技术领域的资深专家。他们常常会这样跟我说:
* 说法1“对于我们这个业务来说数据很重要我需要搭个数据团队能帮我介绍一位数据大牛吗”可实际情况是自己连数据需求都描述不清楚只是直觉上认为这能给公司带来价值其实每天的数据量拉个表格都能看清楚了。
* 说法2“我们接下来要做智能推荐系统得招两个专门做推荐算法的。”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数据都是格式化数据却连最基本的推荐策略都还没做还远远达不到专业瓶颈。
* 说法3“我们需要招两个做专业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的。”但实际情况是公司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O2O业务而不在于图像处理技术。
以上的这些说法,显然,他们太高估招聘能解决的问题了,而且太低估人才选用育留的成本了。事实上,牛人一般会嫌业务量小、平台小招聘不来,即便来了,成天形单影只的,也未必留得住。所以,**招聘作为一种迟缓的解决问题的手段,更多地是看长线是否需要**。
对于工程师思维特别重的管理者来说,他们尤其倚重技术;对于不懂技术的管理者来说,他们又特别迷信技术。而职业的技术管理者,就需要在这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提供一个既能够解决问题,成本又合理的可操作的执行方案,而不是一个“走一步算一步”的对策。
以上的三个意识如果你都具备,能够从资源丰富性、手段多样性和人才持续性来预算你的资源,说明你已经是一位老道的管理者了。我们通常会说,管理者要做战略,所谓战略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筹划把资源投在什么方向,以达成什么目标。所以,资源视角就是战略视角。
至此,我们探讨完了管理规划的全部四个要素:职能、目标、团队和路径。细心的你也许会发现,探讨路径以及预算资源的时候,离不开目标和团队;而盘点团队的时候,又脱不开目标和路径;而设定目标的时候,也需要基于当前团队的情况和可用资源。
也就是说,尽管我们是把目标、团队、路径分开来探讨的,但是这几个要素之间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只有你把这三个要素统筹起来,梳理明白,才能“产出”一份完整的管理规划。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8/60/9857429561b5489bd9e9a9fbe3046a60.png)
“规划四要素”关系图
本文是“管理三部曲之管理规划篇”的最后一篇文章,整个“管理规划篇”其实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展开,那就是弄清楚团队工作的方向问题。相信通过这几篇文章的探讨,你已经很清楚做一份管理规划都需要考虑哪些要素,以及各个要素的操作要点了。
那么,你现在有信心为自己的团队做一个清晰的规划了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