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46 lines
5.5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119 | 企业因人成事,领导人很重要
有一句话叫作“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一个企业发展得怎么样,很多时候需要看企业的那群领导人到底怎么样。透过企业的领导人去分析企业的前景,往往行之有效。
纵观古今中外,我们所能够见到的伟大企业,都会和一个或者几个“伟大”的人联系在一起。而这个人的自传或者经历,又会告诉我们很多这样那样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式。
我们从来没有真正见到过一个伟大的企业,不需要一个伟大的人,只需要大家按部就班在某个伟大制度的指引下执行就可以的。企业因人成事,却不会因事成人。
所以我们看一个企业的时候,一个办法就是看这个企业是谁领导的,有哪些人在管理,又有谁出钱去投资了,投了多少钱。
企业的运营模式和如何赚钱,也许不是我们每个人看得过来的,但是如果运营企业的人,或者投资企业做大股东的人是我们信任的,那么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盲从说,这家企业是有前景的。当然,这是一个知易行难的过程。接下来我讲讲难点,以及应该怎么办。
首先常见的情况是如果一家企业的领导人已经很有名很有建树那么我们可能也不需要透过这个领导人对这个企业去分析什么了。比如说2017年贝佐斯领导下的亚马逊是非常成功了这时候去分析贝佐斯然后得出结论说亚马逊很牛显然是个笑话。
而1997年亚马逊刚成立的时候如果有人透过分析贝佐斯得出结论说20年后这个企业定会大放异彩这个分析人一定很牛。所以透过分析人去分析企业难点在于一个企业还没有成名的时候。
**现在创业公司多如牛毛,我们怎么知道一个创业公司是行还是不行呢?透过创业者去看创业公司,我们要看什么?彼得 · 蒂尔说过一句经典的话:创业者要去做那些很重要,但是还没有人注意到的事情。**
这句话适用于发明了苹果电脑后来又发明了iPhone的乔布斯也同样适用于后来在《未来之路》这本书里对未来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做出准确预言的比尔 · 盖茨。这句话很有指导意义。
但是这句话并不实用。我个人的观点是:**若能够分析出那些名声不显的创业者异于常人,分析者本身也得异于常人。**
但是,如果我本身没有这个能力怎么办?
有一个办法看已经成名的牛人对这个人的看法是什么。举个例子马化腾今天大家都知道是非常牛了尤其在社交领域全世界都有点无出其右的感觉而Snapchat这个软件到底怎么样以我个人的阅历去判断90后创业者到底是天才还是庸才能不能够像马克 · 扎卡伯格一般一飞冲天,我做不出这个判断。
但是腾讯公司居然给Snapchat投了很多钱拿走了10%的股份,地地道道是个大股东,那么我不信自己,可否相信马化腾在个人擅长的领域里面所做的判断呢?
所以,注意观察那些已经被证明的牛人,是怎么对待那些尚未成名的创业者的,这是我们去判断企业领导人行不行的一个捷径。
其次,你要知道已经成名的人也可能会变。时代变了,某个时代里面非常牛的人在新时代里可能不知所措。举个例子来说,比尔 · 盖茨在PC机时代是英明睿智的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就完全不知道怎么办了。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一个牛人可以一如既往地牛下去,带领企业攀登一个又一个的高峰呢?
这同样不好回答。在我看来,人有自知之明,其实是一个牛人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人如果有自知之明,一定知道什么地方是自己擅长的,什么地方是自己不擅长的。能够在顺势中,不断思考自己的短板,并看到危机的人,往往更值得信任。所以我们通过观其言听其行,多少可以做出判断。
另外一个很有效的途径是提高自己的判断力,我觉得阅读人物传记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见多就会识广,其实我们看了很多传记之后会发现,很多人从不牛到牛,从牛到不牛,都是一个套路,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是进行人物分析和提高人物分析水平的有效途径。
**归根结底,透过人物去分析一个企业,考验的其实是我们作为分析者本身的水平。**不要相信一个傻子能够看明白他人到底是睿智还是傻子,这不现实。透过人物分析一个企业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但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到底多有效就不好说了。
所以我的观点是,虽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们最好还是每天多思考思考。而古人诚不欺我,见多识广的前提条件,不是一个人的智商怎么样。提高个人的阅历,是你可以透过人物去分析企业的关键。
当然,见多识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是途径的一种。如果你对企业分析有兴趣,不妨从今天开始,就选一些企业仔细研读一下其创始人的生平轨迹、行事作风、采访稿件,同时多读一读企业兴衰、人物传记,然后再进一步分析思考。
虽然透过人物去分析企业很有效,但是对任何一个人来说,熟练掌握这种技能,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