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248 lines
17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21 | 查询执行引擎:如何让聚合计算加速?
你好,我是王磊。
在19、20两讲中我已经介绍了计算引擎在海量数据查询下的一些优化策略包括计算下推和更复杂的并行执行框架。这些策略对应了从查询请求输入到查询计划这个阶段的工作。那么整体查询任务的下一个阶段就是查询计划的执行承担这部分工作的组件一般称为查询执行引擎。
单从架构层面看,查询执行引擎与分布式架构无关,但是由于分布式数据库要面对海量数据,所以对提升查询性能相比单体数据库有更强烈的诉求,更关注这部分的优化。
你是不是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对宽口径数据做聚合计算时,系统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给出结果。那是因为这种情况涉及大量数据参与,常常会碰到查询执行引擎的短板。你肯定想知道,有优化办法吗?
当然是有的。查询执行引擎是否高效与其采用的模型有直接关系,模型主要有三种:火山模型、向量化模型和代码生成。你碰到的情况很可能是没用对模型。
## 火山模型
火山模型Volcano Model也称为迭代模型Iterator Model是最著名的查询执行模型早在1990年就在论文“[Volcano, an Extensible and Parallel Query Evaluation System](https://core.ac.uk/download/pdf/54846488.pdf)”中被提出。主流的OLTP数据库Oracle、MySQL都采用了这种模型。
在火山模型中一个查询计划会被分解为多个代数运算符Operator。每个Operator就是一个迭代器都要实现一个next()接口,通常包括三个步骤:
1. 调用子节点Operator的next()接口获取一个元组Tuple
2. 对元组执行Operator特定的处理
3. 返回处理后的元组。
通过火山模型查询执行引擎可以优雅地将任意Operator组装在一起而不需要考虑每个Operator的具体处理逻辑。查询执行时会由查询树自顶向下嵌套调用next()接口数据则自底向上地被拉取处理。所以这种处理方式也称为拉取执行模型Pull Based
为了更好地理解火山模型的拉取执行过程让我们来看一个聚合计算的例子它来自Databricks的[一篇文章](https://databricks.com/blog/2016/05/23/apache-spark-as-a-compiler-joining-a-billion-rows-per-second-on-a-laptop.html)Sameer Agarwal et al. (2016))。
```
select count(*) from store_sales where ss_item_sk = 1000;
```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e/14/0e5069dd9e298cab40c1f07420b23314.jpg)
开始从扫描运算符TableScan获取数据通过过滤运算符Filter开始推动元组的处理。然后过滤运算符传递符合条件的元组到聚合运算符Aggregate。
你可能对“元组”这个词有点陌生其实它大致就是指数据记录Record因为讨论算法时学术文献中普遍会使用元组这个词为了让你更好地与其他资料衔接起来我们这里就沿用“元组”这个词。
火山模型的优点是处理逻辑清晰每个Operator 只要关心自己的处理逻辑即可,耦合性低。但是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主要是两点:
1. 虚函数调用次数过多造成CPU资源的浪费。
2. 数据以行为单位进行处理不利于发挥现代CPU的特性。
### 问题分析
我猜你可能会问,什么是虚函数呢?
在火山模型中处理一个元组最少需要调用一次next()函数这个next()就是虚函数。这些函数的调用是由编译器通过虚函数调度实现的虽然虚函数调度是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中重点优化部分但它仍然需要消耗很多CPU指令所以相当慢。
第二个缺点是没有发挥现代CPU的特性那具体又是怎么回事
#### CPU寄存器和内存
在火山模型中每次一个算子给另外一个算子传递元组的时候都需要将这个元组存放在内存中在18讲我们已经介绍过以行为组织单位很容易带来CPU缓存失效。
#### 循环展开Loop unrolling
当运行简单的循环时现代编译器和CPU是非常高效的。编译器会自动展开简单的循环甚至在每个CPU指令中产生单指令多数据流SIMD指令来处理多个元组。
#### 单指令多数据流SIMD
SIMD 指令可以在同一CPU时钟周期内对同列的不同数据执行相同的指令。这些数据会加载到SIMD 寄存器中。
Intel 编译器配置了 AVX-512高级矢量扩展指令集SIMD 寄存器达到 512 比特,就是说可以并行运算 16 个 4 字节的整数。
在过去大概20年的时间里火山模型都运行得很好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执行过程的瓶颈是磁盘I/O。而现代数据库大量使用内存后读取效率大幅提升CPU就成了新的瓶颈。因此现在对火山模型的所有优化和改进都是围绕着提升CPU运行效率展开的。
### 改良方法(运算符融合)
要对火山模型进行优化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减少执行过程中Operator的函数调用。比如通常来说Project和Filter都是常见的Operator在很多查询计划中都会出现。OceanBase1.0就将两个Operator融合到了其它的Operator中。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1. 降低了整个查询计划中Operator的数量也就简化了Operator间的嵌套调用关系最终减少了虚函数调用次数。
2. 单个Operator的处理逻辑更集中增强了代码局部性能力更容易发挥CPU的分支预测能力。
#### 分支预测能力
你可能还不了解什么是分支预测能力,我这里简单解释一下。
分支预测是指CPU执行跳转指令时的一种优化技术。当出现程序分支时CPU需要执行跳转指令在跳转的目的地址之前无法确定下一条指令就只能让流水线等待这就降低了CPU效率。为了提高效率设计者在CPU中引入了一组寄存器用来专门记录最近几次某个地址的跳转指令。
这样,当下次执行到这个跳转指令时,就可以直接取出上次保存的指令,放入流水线。等到真正获取到指令时,如果证明取错了则推翻当前流水线中的指令,执行真正的指令。
这样即使出现分支也能保持较好的处理效率,但是寄存器的大小总是有限的,所以总的来说还是要控制程序分支,分支越少流水线效率就越高。
刚刚说的运算符融合是一种针对性的优化方法,优点是实现简便而且快速见效,但进一步的提升空间很有限。
因此学术界还有一些更积极的改进思路主要是两种。一种是优化现有的迭代模型每次返回一批数据而不是一个元组这就是向量化模型Vectorization另一种是从根本上消除迭代计算的性能损耗这就是代码生成Code Generation
我们先来看看向量化模型。
## 向量化TiDB&CockroachDB
向量化模型最早提出是在[MonerDB-X100Vectorwise](http://cs.brown.edu/courses/cs227/archives/2008/Papers/ColumnStores/MonetDB.pdf)系统,已成为现代硬件条件下广泛使用的两种高效查询引擎之一。
向量化模型与火山模型的最大差异就是其中的Operator是向量化运算符是基于列来重写查询处理算法的。所以简单来说向量化模型是由一系列支持向量化运算的Operator组成的执行模型。
我们来看一下向量化模型怎么处理聚合计算。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9/91/69ca42d16f6888fe7f64d48867235391.jpg)
通过这个执行过程可以发现向量化模型依然采用了拉取式模型。它和火山模型的唯一区别就是Operator的next()函数每次返回的是一个向量块,而不是一个元组。向量块是访问数据的基本单元,由固定的一组向量组成,这些向量和列 / 字段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向量处理背后的主要思想是,按列组织数据和计算,充分利用 CPU把从多列到元组的转化推迟到较晚的时候执行。这种方法在不同的操作符间平摊了函数调用的开销。
向量化模型首先在OLAP数据库中采用与列式存储搭配使用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例如ClickHouse。
我们课程里定义的分布式数据库都是面向OLTP场景的所以不能直接使用列式存储但是可以采用折中的方式来实现向量化模型也就是在底层的Operator中完成多行到向量块的转化上层的Operator都是以向量块作为输入。这样改造后即使是与行式存储结合仍然能够显著提升性能。在TiDB和CockroachDB的实践中性能提升可以达到数倍甚至数十倍。
### 向量化运算符示例
我们以Hash Join为例来看下向量化模型的执行情况。
在[第20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89299)我们已经介绍过Hash Join的执行逻辑就是两表关联时以Inner表的数据构建Hash表然后以Outer表中的每行记录分别去Hash表查找。
```
Class HashJoin
Primitives probeHash_, compareKeys_, bulidGather_;
...
int HashJoin::next()
//消费构建侧的数据构造Hash表代码省略
...
//获取探测侧的元组
int n = probe->next()
//计算Hash值
vec<int> hashes = probeHash_.eval(n)
//找到Hash匹配的候选元组
vec<Entry*> candidates = ht.findCandidates(hashes)
vec<Entry*, int> matches = {}
//检测是否匹配
while(candidates.size() > 0)
vec<bool> isEqual = compareKeys_.eval(n, candidates)
hits, candidates = extractHits(isEqual, candidates)
matches += hits
//从Hash表收集数据为下个Operator缓存
buildGather_.eval(matches)
return matches.size()
```
我们可以看到这段处理逻辑中的变量都是Vector还有事先定义一些专门处理Vector的元语Primitives
总的来说,向量化执行模型对火山模型做了针对性优化,在以下几方面有明显改善:
1. 减少虚函数调用数量,提高了分支预测准确性;
2. 以向量块为单位处理数据利用CPU的数据预取特性提高了CPU缓存命中率
3. 多行并发处理发挥了CPU的并发执行和SIMD特性。
## 代码生成OceanBase
与向量化模型并列的另一种高效查询执行引擎就是“代码生成”这个名字听上去可能有点奇怪但确实没有更好翻译。代码生成的全称是以数据为中心的代码生成Data-Centric Code Generation也被称为编译执行Compilation
在解释“代码生成”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手写代码和通用性代码的执行效率问题。我们还是继续使用讲火山模型时提到的例子将其中Filter算子的实现逻辑表述如下
```
class Filter(child: Operator, predicate: (Row => Boolean))
extends Operator {
def next(): Row = {
var current = child.next()
while (current == null || predicate(current)) {
current = child.next()
}
return current
}
}
```
如果专门对这个操作编写代码(手写代码),那么大致是下面这样:
```
var count = 0
for (ss_item_sk in store_sales) {
if (ss_item_sk == 1000) {
count += 1
}
}
```
在两种执行方式中手写代码显然没有通用性但Databricks的工程师对比了两者的执行效率测试显示手工代码的吞吐能力要明显优于火山模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9/31/d94714b9229820f4114c2ca74c861031.jpg "引自Sameer Agarwal et al. (2016)")
手工编写代码的执行效率之所以高就是因为它的循环次数要远远小于火山模型。而代码生成就是按照一定的策略通过即时编译JIT生成代码可以达到类似手写代码的效果。
此外代码生成是一个推送执行模型Push Based这也有助于解决火山模型嵌套调用虚函数过多的问题。与拉取模型相反推送模型自底向上地执行执行逻辑的起点直接就在最底层Operator其处理完一个元组之后再传给上层Operator继续处理。
Hyper是一个深入使用代码生成技术的数据库[Hyper实现的论文](https://www.vldb.org/pvldb/vol4/p539-neumann.pdf)Thomas Neumann (2011))中有一个例子,我这里引用过来帮助你理解它的执行过程。
要执行的查询语句是这样的:
```
select * from R1,R3,
(select R2.z,count(*)
from R2
where R2.y=3
group by R2.z) R2
where R1.x=7 and R1.a=R3.b and R2.z=R3.c
```
SQL解析后会得到一棵查询树就是下图的左侧的样子我们可以找到R1、R2和R3对应的是三个分支。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b2/b1/b27e0ae0f2fb329259ed9c2a8ea9afb1.png "引自Thomas Neumann (2011)")
要获得最优的CPU执行效率就要使数据尽量不离开CPU的寄存器这样就可以在一个CPU流水线Pipeline上完成数据的处理。但是查询计划中的Join操作要生成Hash表加载到内存中这个动作使数据必须离开寄存器称为物化Materilaize。所以整个执行过程会被物化操作分隔为4个Pipeline。而像Join这种会导致物化操作的Operator在论文称为Pipeline-breaker。
通过即时编译生成代码得到对应Piepline的四个代码段可以表示为下面的伪码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b/a9/3be2c569a657553e752fc224173e41a9.png "引自Thomas Neumann (2011)")
代码生成消除了火山模型中的大量虚函数调用让大部分指令可以直接从寄存器取数极大地提高了CPU的执行效率。
代码生成的基本逻辑清楚了但它的工程实现还是挺复杂的所以会有不同粒度的划分。比如如果是整个查询计划的粒度就会称为整体代码生成Whole-Stage Code Generation这个难度最大相对容易些的是代码生成应用于表达式求值Expression Evaluation也称为表达式代码生成。在OceanBase 2.0版本中就实现了表达式代码生成。
如果你想再深入了解代码生成的相关技术,就需要有更全面的编译器方面的知识做基础,比如你可以学习宫文学老师的编译原理课程。
## 小结
那么,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了,让我们梳理一下这一讲的要点。
1. 火山模型自1990年提出后是长期流行的查询执行模型至今仍在Oracle、MySQL中使用。但面对海量数据时火山模型有CPU使用率低的问题性能有待提升。
2. 火山模型仍有一些优化空间,比如运算符融合,可以适度减少虚函数调用,但提升空间有限。学术界提出的两种优化方案是向量化和代码生成。
3. 简单来说向量化模型就是一系列向量化运算符组成的执行模型。向量化模型首先在OLAP数据库和大数据领域广泛使用配合列式存储取得很好的效果。虽然OLTP数据库的场景不适于列式存储但将其与行式存储结合也取得了明显的性能提升。
4. 代码生成是现代编译器与CPU结合的产物也可以大幅提升查询执行效率。代码生成的基础逻辑是针对性的代码在执行效率上必然优于通用运算符嵌套。代码生成根据算法会被划分成多个在Pipeline执行的单元提升CPU效率。代码生成有不同的粒度包括整体代码生成和表达式代码生成粒度越大实现难度越大。
向量化和代码生成是两种高效查询模型并没有最先出现在分布式数据库领域反而是在OLAP数据库和大数据计算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实践。ClickHouse和Spark都同时混用了代码生成和向量化模型这两项技术。目前TiDB和CockroachDB都应用向量化模型查询性能得到了一个数量级的提升。OceanBase中则应用了代码生成技术优化了表达式运算。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2/f4/621203a4ce7332b835915e97135d13f4.jpg)
## 思考题
课程的最后我们来看看今天的思考题。这一讲我们主要讨论了查询执行引擎的优化核心是如何最大程度发挥现代CPU的特性。其实这也是基础软件演进中一个普遍规律每当硬件技术取得突破后就会引发软件的革新。那么我的问题就是你了解的基础软件中哪些产品分享了硬件技术变革的红利呢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一起讨论,我会在答疑篇和你继续讨论这个问题。如果你身边的朋友也对查询执行引擎这个话题感兴趣,你也可以把今天这一讲分享给他,我们一起讨论。
## 学习资料
Goetz Graefe: [_Volcano, an Extensible and Parallel Query Evaluation System_](https://core.ac.uk/download/pdf/54846488.pdf)
Peter Boncz et al.: [_MonetDB/X100: Hyper-Pipelining Query Execution_](http://cs.brown.edu/courses/cs227/archives/2008/Papers/ColumnStores/MonetDB.pdf)
Sameer Agarwal et al.: [_Apache Spark as a Compiler: Joining a Billion Rows per Second on a Laptop_](https://databricks.com/blog/2016/05/23/apache-spark-as-a-compiler-joining-a-billion-rows-per-second-on-a-laptop.html)
Thomas Neumann: [_Efficiently Compiling Efficient Query Plans for Modern Hardware_](https://www.vldb.org/pvldb/vol4/p539-neumann.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