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84 lines
14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10 | 原子性:如何打破事务高延迟的魔咒?
你好我是王磊你也可以加我Ivan。
通过上一讲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使用两阶段提交协议2PC可以保证分布式事务的原子性但是2PC的性能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
那么,它到底有多慢呢?
我们来看一组具体数据。2013年的MySQL技术大会上Percona Live MySQL C&E 2013Randy Wigginton等人在一场名为“Distributed Transactions in MySQL”的演讲中公布了一组XA事务与单机事务的对比数据。XA协议是2PC在数据库领域的具体实现而MySQLInnoDB存储引擎正好就支持XA协议。我把这组数据转换为下面的折线图这样看起来会更加直观些。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2/ya/7227f5f6b32f6d9bb4cafefa96ac8yya.jpg)
其中横坐标是并发线程数量纵坐标是事务延迟以毫秒为单位蓝色的折线表示单机事务红色的折线式表示跨两个节点的XA事务。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无论并发数量如何XA事务的延迟时间总是在单机事务的10倍以上。
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性能差距,所以这个演讲最终的建议是“不要使用分布式事务”。
很明显今天任何计划使用分布式数据库的企业都不可能接受10倍于单体数据库的事务延迟。如果仍旧存在这样大的差距那分布式数据库也必然是无法生存的所以它们一定是做了某些优化。
具体是什么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分布式事务要怎么打破高延迟的魔咒。
先别急揭开谜底之前我们先来算算2PC协议的事务延迟大概是多少。当然这里我们所说的2PC都是指基于Percolator优化的改进型如果你还不了解Percolator可以回到[第9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78949)复习一下。
## 事务延迟估算
整个2PC的事务延迟由两个阶段组成可以用公式表达为
$$L\_{txn} = L\_{prep} + L\_{commit}$$
其中,$L\_{prep}$是准备阶段的延迟,$L\_{commit}$是提交阶段的延迟。
我们先说准备阶段它是事务操作的主体包含若干读操作和若干写操作。我们把读操作的次数记为R读操作的平均延迟记为$L\_{r}$写操作次数记为W写操作平均延迟记为$L\_{w}$。那么整个准备阶段的延迟可以用公式表达为:
$$L\_{prep} = R \* L\_{r} + W \* L\_{w}$$
在不同的产品架构下读操作的成本是不一样的。我们选一种最乐观的情况CockroachDB。因为它采用P2P架构每个节点既承担了客户端服务接入的工作也有请求处理和数据存储的职能。所以最理想的情况是读操作的客户端接入节点同时是当前事务所访问数据的Leader节点那么所有读取就都是本地操作。
磁盘操作相对网络延迟来说是极短的,所以我们可以忽略掉读取时间。那么,准备阶段的延迟主要由写入操作决定,可以用公式表达为:
$$L\_{prep} = W \* L\_{w}$$
我们都知道,分布式数据库的写入,并不是简单的本地操作,而是使用共识算法同时在多个节点上写入数据。所以,一次写入操作延迟等于一轮共识算法开销,我们用$L\_{c}$代表一轮共识算法的用时,可以得到下面的公式:
$$L\_{prep} = W \* L\_{c}$$
我们再来看第二阶段提交阶段第9讲我们介绍了Percolator模型它的提交阶段只需要写入一次数据修改整个事务的状态。对于CockroachDB这个事务标识可以保存在本地。那么提交操作的延迟也是一轮共识算法也就是
$$L\_{commit} = L\_{c}$$
分别得到两个阶段的延迟后,带入最开始的公式,可以得到:
$$L\_{txn} = (W + 1) \* L\_{c}$$
我们把这个公式带入具体例子里来看一下。
这次还是小明给小红转账金额是500元。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7/a3/e70f3cbc6ef1637f7b3feb81d8ba33a3.jpg)
在这个转账事务中包含两条写操作SQL分别是扣减小明账户余额和增加小红账户余额W等于2。再加上提交操作一共有3个$L\_{c}$。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公式里事务的延迟是与写操作SQL的数量线性相关的而真实场景中通常都会包含多个写操作那事务延迟肯定不能让人满意。
## 优化方法
### 缓存写提交Buffering Writes until Commit
怎么缩短写操作的延迟呢?
第一个办法是将所有写操作缓存起来直到commit语句时一起执行这种方式称为Buffering Writes until Commit我把它翻译为**“缓存写提交”**。而TiDB的事务处理中就采用这种方式我借用TiDB官网的一张交互图来说明执行过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3/60/73yy16e27a530e0079yyc077623d7460.jpg)
所有从Client端提交的SQL首先会缓存在TiDB节点只有当客户端发起Commit时TiDB节点才会启动两阶段提交将SQL被转换为TiKV的操作。这样显然可以压缩第一阶段的延迟把多个写操作SQL压缩到大约一轮共识算法的时间。那么整个事务延迟就是
$$L\_{txn} = 2 \* L\_{c}$$
但缓存写提交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
首先是在客户端发送Commit前SQL要被缓存起来如果某个业务场景同时存在长事务和海量并发的特点那么这个缓存就可能被撑爆或者成为瓶颈。
其次是客户端看到的SQL交互过程发生了变化在MySQL中如果出现事务竞争判断优先级的规则是First Write Win也就是对同一条记录先执行写操作的事务获胜。而TiDB因为缓存了所有写SQL所以就变成了First Commit Win也就是先提交的事务获胜。我们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演示这两种情况。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22/d5/224a8afff7b76200b5db9ae4949218d5.jpg)
在MySQL中同时执行T1T2两个事务T1先执行了update所以获得优先权成功提交。而T2被阻塞等待T1提交后才完成提交。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b/41/4b3df90a47a28339e0f47717ea3fd041.jpg)
在TiDB中执行同样的T1、T2虽然T2晚于T1执行update但却先执行了commit所以T2获胜T1失败。
First Write Win与First Commit Win在交互上是显然不同的这虽然不是大问题但对于开发者来说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可以说TiDB的“缓存写提交”方式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交互事务了。
### 管道Pipeline
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缩短延迟又能保持交互事务的特点呢还真有。这就是CockroachDB采用的方式称为Pipeline。具体过程就是在准备阶段是按照顺序将SQL转换为K/V操作并执行但是并不等待返回结果直接执行下一个K/V操作。
这样,准备阶段的延迟,等于最慢的一个写操作延迟,也就是一轮共识算法的开销,所以整体延迟同样是:
$$L\_{prep} = L\_{c}$$
那么,加上提交阶段的一轮共识算法开销:
$$L\_{txn} = 2 \* L\_{c}$$
我们再回到小明转账的例子来看一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9/d1/c9e61yy462e8ceb27dbdb0ddb2157bd1.jpg)
同样的操作按照Pipeline方式增加小红账户余额时并不等待小明扣减账户的动作结束两条SQL的执行时间约等于1个$L\_{c}$。加上提交阶段的1个$L\_{c}$一共是2个$L\_{c}$并且延迟也不再随着SQL数量增加而延长。
2个$L\_{c}$是多久呢?我们带入真实场景,来计算一下 。
首先我们评估一下期望值。对于联机交易来说延迟通常不超过1秒如果用户体验良好则要控制在500毫秒以内。其中留给数据库的处理时间不会超过一半也就是250-500毫秒。这样推算$L\_{c}$应该控制在125-250毫秒之间。
再来看看真实的网络环境。我们知道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是不能超越光速的这个光速是指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而光纤由于传播介质不同和折线传播的关系传输速度会降低30%大致是20万千米每秒。但是这仍然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速度因为还要考虑网络上的各种设备、协议处理、丢包重传等等情况实际的网络延迟还要长很多。
为了让你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我这里引用了论文“[Highly Available Transactions: Virtues and Limitations](https://amplab.cs.berkeley.edu/wp-content/uploads/2013/10/hat-vldb2014.pdf)“中的一些数据这篇论文发表在VLDB2014上在部分章节中初步探讨了系统全球化部署面临的延迟问题。论文作者在亚马逊EC2上使用Ping包的方式进行了实验并统计了一周时间内7个不同地区机房之间的RTTRound-Rip Time往返延迟数据。
简单来说RTT就是数据在两个节点之间往返一次的耗时。在讨论网络延迟的时候为了避免歧义我们通常使用RTT这个概念。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7/10/37be4540d53b39372dd5ef7e623ef210.jpg)
实验中地理跨度较大两个机房是巴西圣保罗和新加坡两地之间的理论RTT是106.7毫秒使用光速测算而实际测试的RTT均值为362.8毫秒P9595%RTT均值为649毫秒。将649毫秒代入公式那$L\_{txn}$就是接近1.3秒,这显然太长了。而考虑到共识算法的数据包更大,这个延迟还会更长。
### 并行提交Parallel Commits
但是像CockroachDB、YugabyteDB这样分布式数据库它们的目标就是全球化部署所以还要努力去压缩事务延迟。
可是还能怎么压缩呢准备阶段的操作已经压缩到极限了commit这个动作也不能少呀那就只有一个办法让这两个动作并行执行。
在优化前的处理流程中CockroachDB会记录事务的提交状态
```
TransactionRecord{
Status: COMMITTED,
...
}
```
并行执行的过程是这样的。
准备阶段的操作在CockroachDB中被称为意向写。这个并行执行就是在执行意向写的同时就写入事务标志当然这个时候不能确定事务是否提交成功的所以要引入一个新的状态“Staging”表示事务正在进行。那么这个记录事务状态的落盘操作和意向写大致是同步发生的所以只有一轮共识算法开销。事务表中写入的内容是类似这样的
```
TransactionRecord{
Status: STAGING,
Writes: []Key{"A", "C", ...},
...
}
```
Writes部分是意向写的Key。这是留给异步进程的线索通过这些Key是否写成功可以倒推出事务是否提交成功。
而客户端得到所有意向写的成功反馈后,可以直接返回调用方事务提交成功。**注意!这个地方就是关键了**,客户端只在当前进程内判断事务提交成功后,不维护事务状态,而直接返回调用方;事后由异步线程根据事务表中的线索,再次确认事务的状态,并落盘维护状态记录。这样事务操作中就减少了一轮共识算法开销。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f/78/cf8be2fc332e664edde17be516e9f578.jpg)
你有没有发现并行提交的优化思路其实和Percolator很相似那就是不要纠结于在一次事务中搞定所有事情可以只做最少的工作留下必要的线索就可以达到极致的速度。而后续的异步进程只要根据线索完成收尾工作就可以了。
## 小结
好了,这讲的内容到这里就该结束了。那么,让我们再回顾一下今日的内容吧。
1. 高延迟一直是分布式事务的痛点。在一些测试案例中MySQL多节点的XA事务延迟甚至达到单机事务的10倍。按照2PC协议的处理过程分布式事务延迟与事务内写操作SQL语句数量直接相关。延迟时间可以用公式表达为$L\_{txn} = (W + 1) \* L\_{c}$ 。
2. 使用缓存写提交方式优化,可以缩短准备阶段的延迟,$L\_{txn} = 2 \* L\_{c}$。但这种方式与事务并发控制技术直接相关仅在乐观锁时适用TiDB使用了这种方式。但是一旦将并发控制改为悲观协议事务延迟又会上升。
3. 通过管道方式优化,整体事务延迟可以降到两轮共识算法开销,并且在悲观协议下也适用。
4. 使用并行提交可以进一步将整体延迟压缩到一轮共识算法开销。CockroachDB使用了管道和并行提交这两种优化手段。
今天我们分析了分布式事务高延迟的原因和一些优化的手段理想的情况下事务延迟可以缩小到一轮共识算法开销。你看是不是对分布式数据库更有信心了。当然在测算事务延迟时我们还是预设了一些前提比如读操作成本趋近于零这仅在特定情况下对CockroachDB适用很多时候是不能忽略的其他产品则更是不能无视这个成本。那么在全球化部署下执行读操作时如何获得满意延迟呢或者还有什么其他难题我们在第24讲中会继续探讨。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2/a6/023b197d9e33858572d4daeafb8612a6.jpg)
## 思考题
最后我们的思考题还是关于2PC的。第9讲和第10讲中我们介绍了2PC的各种优化手段今天最后介绍的“并行提交”方式将延迟压缩达到的一轮共识算法开销应该是现阶段比较极致的方法了。不过在工程实现中其实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也很有趣我想请你也介绍下自己了解的2PC优化方法。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一起讨论,我会在答疑篇和你继续讨论这个问题。如果你身边的朋友也对如何优化分布式事务性能这个话题感兴趣,你也可以把今天这一讲分享给他,我们一起讨论。
## 学习资料
Peter Bailis et al.: [_Highly Available Transactions: Virtues and Limitations_](https://amplab.cs.berkeley.edu/wp-content/uploads/2013/10/hat-vldb2014.pdf)
Randy Wigginton et al.: _Distributed Transactions in MySQL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