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75 lines
15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processed differently from what appears below.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hidden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33 | 传统的可扩展架构模式分层架构和SOA
相比于高性能、高可用架构模式在最近几十年的迅猛发展来说,可扩展架构模式的发展可以说是步履蹒跚,最近几年火热的微服务模式算是可扩展模式发展历史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但这也导致了现在谈可扩展的时候必谈微服务,甚至微服务架构都成了架构设计的银弹,高性能也用微服务、高可用也用微服务,很多时候这样的架构设计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是大炮打蚊子,违背了架构设计的“合适原则”和“简单原则”。
为了帮助你在实践中更好的进行可扩展架构设计我将分别介绍几种可扩展架构模式指出每种架构模式的关键点和优缺点。今天我来介绍传统的可扩展模式包括分层架构和SOA后面还会介绍微服务架构。
## 分层架构
分层架构是很常见的架构模式它也叫N层架构通常情况下N至少是2层。例如C/S架构、B/S架构。常见的是3层架构例如MVC、MVP架构、4层架构5层架构的比较少见一般是比较复杂的系统才会达到或者超过5层比如操作系统内核架构。
按照分层架构进行设计时,根据不同的划分维度和对象,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分层架构。
1. C/S架构、B/S架构
划分的对象是整个业务系统划分的维度是用户交互即将和用户交互的部分独立为一层支撑用户交互的后台作为另外一层。例如下面是C/S架构结构图。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c/55/acae5ee24fd6e6c41edb193a88e32f55.jpg "图片来自网络")
2. MVC架构、MVP架构
划分的对象是单个业务子系统划分的维度是职责将不同的职责划分到独立层但各层的依赖关系比较灵活。例如MVC架构中各层之间是两两交互的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6/50/3602b5bb371ebyy597c2d6b68f83d150.jpg)
3. 逻辑分层架构
划分的对象可以是单个业务子系统也可以是整个业务系统划分的维度也是职责。虽然都是基于职责划分但逻辑分层架构和MVC架构、MVP架构的不同点在于逻辑分层架构中的层是自顶向下依赖的。典型的有操作系统内核架构、TCP/IP架构。例如下面是Android操作系统架构图。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15/3a/15712073102390bede89e54ce6f2d13a.jpg)
典型的J2EE系统架构也是逻辑分层架构架构图如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2/cb/3296df5420c88834493a6239d8dc62cb.jpg)
针对整个业务系统进行逻辑分层的架构图如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f/e4/dfd57e17b23823926d427db57620a0e4.jpg)
无论采取何种分层维度,分层架构设计最核心的一点就是**需要保证各层之间的差异足够清晰,边界足够明显,让人看到架构图后就能看懂整个架构**这也是分层不能分太多层的原因。否则如果两个层的差异不明显就会出现程序员小明认为某个功能应该放在A层而程序员老王却认为同样的功能应该放在B层这样会导致分层混乱。如果这样的架构进入实际开发落地则A层和B层就会乱成一锅粥也就失去了分层的意义。
分层架构之所以能够较好地支撑系统扩展,本质在于**隔离关注点**separation of concerns即每个层中的组件只会处理本层的逻辑。比如说展示层只需要处理展示逻辑业务层中只需要处理业务逻辑这样我们在扩展某层时其他层是不受影响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支撑系统在某层上快速扩展。例如Linux内核如果要增加一个新的文件系统则只需要修改文件存储层即可其他内核层无须变动。
当然并不是简单地分层就一定能够实现隔离关注点从而支撑快速扩展分层时要保证层与层之间的依赖是稳定的才能真正支撑快速扩展。例如Linux内核为了支撑不同的文件系统格式抽象了VFS文件系统接口架构图如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f3/77/f3df4b47a3fbb3e1975a5f9ae61c1477.jpg)
如果没有VFS只是简单地将ext2、ext3、reiser等文件系统划为“文件系统层”那么这个分层是达不到支撑可扩展的目的的。因为增加一个新的文件系统后所有基于文件系统的功能都要适配新的文件系统接口而有了VFS后只需要VFS适配新的文件系统接口其他基于文件系统的功能是依赖VFS的不会受到影响。
对于操作系统这类复杂的系统接口本身也可以成为独立的一层。例如我们把VFS独立为一层是完全可以的。而对于一个简单的业务系统接口可能就是Java语言上的几个interface定义这种情况下如果独立为一层看起来可能就比较重了。例如经典的J2EE分层架构中Presentation Layer和Business Layer之间如果硬要拆分一个独立的接口层则显得有点多余了。
分层结构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层层传递也就是说一旦分层确定整个业务流程是按照层进行依次传递的不能在层之间进行跳跃。最简单的C/S结构用户必须先使用C层然后C层再传递到S层用户是不能直接访问S层的。传统的J2EE 4层架构收到请求后必须按照下面的方式传递请求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b2/21/b2d9b4b5a978dd0f7ef4d4502dec5821.jpg)
分层结构的这种约束好处在于强制将分层依赖限定为两两依赖降低了整体系统复杂度。例如Business Layer被Presentation Layer依赖自己只依赖Persistence Layer。但分层结构的代价就是冗余也就是说不管这个业务有多么简单每层都必须要参与处理甚至可能每层都写了一个简单的包装函数。我以用户管理系统最简单的一个功能“查看头像”为例。查看头像功能的实现很简单只是显示一张图片而已但按照分层分册架构来实现每层都要写一个简单的函数。比如
Presentation Layer
```
package layer;
 
/**
 * Created by Liyh on 2017/9/18.
 */
public class AvatarView {
   public void displayAvatar(int userId){
       String url = AvatarBizz.getAvatarUrl(userId);
 
       //此处省略渲染代码
       return;
   }
}
```
Business Layer
```
package layer;
 
/**
 * Created by Liyh on 2017/9/18.
 */
public class AvatarBizz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AvatarUrl(int userId){
       return AvatarDao.getAvatarUrl(userId);
   }
}
```
Persistence Layer
```
package layer;
 
/**
 * Created by Liyh on 2017/9/18.
 */
public class AvatarDao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AvatarUrl(int userId) {
     //此处省略具体实现代码正常情况下可以从MySQL数据库中通过userId查询头像URL即可
       return "http://avatar.csdn.net/B/8/3/1_yah99_wolf.jpg";
   }
}
```
可以看出Business Layer的AvatarBizz类的getAvatarUrl方法和Persistence Layer的AvatarDao类的getAvatarUrl方法名称和参数都一模一样。
既然如此我们是否应该自由选择是否绕过分层的约束呢例如“查看头像”的示例中直接让AvatarView类访问AvatarDao类不就可以减少AvatarBizz的冗余实现了吗
答案是不建议这样做分层架构的优势就体现在通过分层强制约束两两依赖一旦自由选择绕过分层时间一长架构就会变得混乱。例如Presentation Layer直接访问Persistence LayerBusiness Layer直接访问Database Layer这样做就失去了分层架构的意义也导致后续扩展时无法控制受影响范围牵一发动全身无法支持快速扩展。除此以外虽然分层架构的实现在某些场景下看起来有些啰嗦和冗余但复杂度却很低。例如样例中AvatarBizz的getAvatarUrl方法实现起来很简单不会增加太多工作量。
分层架构另外一个典型的缺点就是性能因为每一次业务请求都需要穿越所有的架构分层有一些事情是多余的多少都会有一些性能的浪费。当然这里所谓的性能缺点只是理论上的分析实际上分层带来的性能损失如果放到20世纪80年代可能很明显但到了现在硬件和网络的性能有了质的飞越其实分层模式理论上的这点性能损失在实际应用中绝大部分场景下都可以忽略不计。
## SOA
SOA的全称是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中文翻译为“面向服务的架构”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1996年Gartner的两位分析师Roy W. Schulte和Yefim V. Natis发表了第一个SOA的报告。
2005年Gartner预言到了2008年SOA将成为80%的开发项目的基础([https://www.safaribooksonline.com/library/view/soa-in-practice/9780596529550/ch01s04.html](https://www.safaribooksonline.com/library/view/soa-in-practice/9780596529550/ch01s04.html)。历史证明这个预言并不十分靠谱SOA虽然在很多企业成功推广但没有达到占有绝对优势的地步。SOA更多是在传统企业例如制造业、金融业等落地和推广在互联网行业并没有大规模地实践和推广。互联网行业推行SOA最早的应该是亚马逊得益于杰弗·贝索斯的远见卓识亚马逊内部的系统都以服务的方式构造间接地促使了后来的亚马逊云计算技术的出现。
SOA出现 的背景是企业内部的IT系统重复建设且效率低下主要体现在
* 企业各部门有独立的IT系统比如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系统、销售系统这些系统可能都涉及人员管理各IT系统都需要重复开发人员管理的功能。例如某个员工离职后需要分别到上述三个系统中删除员工的权限。
* 各个独立的IT系统可能采购于不同的供应商实现技术不同企业自己也不太可能基于这些系统进行重构。
* 随着业务的发展复杂度越来越高更多的流程和业务需要多个IT系统合作完成。由于各个独立的IT系统没有标准的实现方式例如人力资源系统用Java开发对外提供RPC而财务系统用C#开发对外提供SOAP协议每次开发新的流程和业务都需要协调大量的IT系统同时定制开发效率很低。
为了应对传统IT系统存在的问题SOA提出了3个关键概念。
1. 服务
所有业务功能都是一项服务,服务就意味着要对外提供开放的能力,当其他系统需要使用这项功能时,无须定制化开发。
服务可大可小,可简单也可复杂。例如,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是一项服务,包括人员基本信息管理、请假管理、组织结构管理等功能;而人员基本信息管理也可以作为一项独立的服务,组织结构管理也可以作为一项独立的服务。到底是划分为粗粒度的服务,还是划分为细粒度的服务,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2. ESB
ESB的全称是Enterprise Service Bus中文翻译为“企业服务总线”。从名字就可以看出ESB参考了计算机总线的概念。计算机中的总线将各个不同的设备连接在一起ESB将企业中各个不同的服务连接在一起。因为各个独立的服务是异构的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则各个异构系统对外提供的接口是各式各样的。SOA使用ESB来屏蔽异构系统对外提供各种不同的接口方式以此来达到服务间高效的互联互通。
3. 松耦合
松耦合的目的是减少各个服务间的依赖和互相影响。因为采用SOA架构后各个服务是相互独立运行的甚至都不清楚某个服务到底有多少对其他服务的依赖。如果做不到松耦合某个服务一升级依赖它的其他服务全部故障这样肯定是无法满足业务需求的。
但实际上真正做到松耦合并没有那么容易,要做到完全后向兼容,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典型的SOA架构样例如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0/40/40f125000a4f9fda00d612a2b3171740.jpg)
SOA架构是比较高层级的架构设计理念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某个企业采用了SOA的架构来构建IT系统但不会说某个独立的系统采用了SOA架构。例如某企业采用SOA架构将系统分为“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考勤服务”“财务服务”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本身通常不会再按照SOA的架构拆分更多服务也不会再使用独立的一套ESB因为这些系统本身可能就是采购的ESB本身也是采购的如果人力资源系统本身重构为多个子服务再部署独立的ESB系统成本很高也没有什么收益。
SOA解决了传统IT系统重复建设和扩展效率低的问题但其本身也引入了更多的复杂性。SOA最广为人诟病的就是ESBESB需要实现与各种系统间的协议转换、数据转换、透明的动态路由等功能。例如下图中ESB将JSON转换为Java摘自《Microservices vs.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fa/84/fa9e178249d261b1e29850f3c9dc2684.jpg)
下图中ESB将REST协议转换为RMI和AMQP两个不同的协议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b0/c8/b04b7a89e8e859d84c70e55aa05372c8.jpg)
ESB虽然功能强大但现实中的协议有很多种如JMS、WS、HTTP、RPC等数据格式也有很多种如XML、JSON、二进制、HTML等。ESB要完成这么多协议和数据格式的互相转换工作量和复杂度都很大而且这种转换是需要耗费大量计算性能的当ESB承载的消息太多时ESB本身会成为整个系统的性能瓶颈。
当然SOA的ESB设计也是无奈之举。回想一下SOA的提出背景就可以发现企业在应用SOA时各种异构的IT系统都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完全重写或者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改造的成本是非常大的只能通过ESB方式去适配已经存在的各种异构系统。
## 小结
今天我为你讲了传统的可扩展架构模式包括分层架构和SOA架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留一道思考题给你吧为什么互联网企业很少采用SOA架构
欢迎你把答案写到留言区,和我一起讨论。相信经过深度思考的回答,也会让你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编辑乱入:精彩的留言有机会获得丰厚福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