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16 lines
9.0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13 | 用户访谈:像侦探一样寻找破案线索(下)
你好,我是刘津。
在上一讲中,我介绍了如何选择受访用户,以及准备访谈大纲。今天我们来谈谈访谈时的要点以及事后如何总结。
## 关注特殊人群
我们在访谈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特殊人群”。真正的洞察往往出现在调研“特殊人群”的过程中。
什么是特殊人群呢?特殊人群的种类很多。
比如“高价值用户”,也就是最活跃、付费最多的那群“死忠粉”;“精明型用户”,也就是喜欢货比三家的人;“爱表达型用户”,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深入思考型用户”,有独立的思想对产品有深入的见解;性格及举动奇怪的人,比如狂热收藏者或特殊癖好者;老弱病残孕等等。
这些特殊类型的用户可以放大各种细微的情感及体验,帮助我们得到洞察。
举个特别简单的例子我曾经参加过一个为期5天的线下活动。活动场地只有垫子没有靠背一天下来腰酸背疼但是也觉得可以忍受。
有一天有个孕妇自己带了个带靠背的垫子,但是除了主办方,谁也没多留意这个细节。之后再参加这个活动时,我们发现所有的垫子都被替换成了带折叠靠背的垫子,还增加了折叠小桌子。
那一期活动的口碑爆棚,大家赞不绝口,说太舒服了。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通过特殊人群带给我们洞察,并得到改进机会的例子。
再举个宜人贷的例子。
在宜人贷调研过程中,我们开始调研了好几位用户,虽然也有不少收获,但并没有特别激动人心的发现。直到我们遇到了一位用过十几款同类产品的用户。我问这些产品之间有什么区别,什么情况下用我们的产品,什么情况下用其它产品?用户的回答出乎意料:“当我需要借几千块时,我就用其它产品,当我需要借几万时,我就用宜人贷。”
这个回答让我惊喜万分,原来对于二线城市的用户来说,我们的产品借款额度远高于其它竞品,这是有绝对优势的。
而这一点我们以前都不知道,毕竟自己试用的话同类产品给的额度都差不太多,但是没想到对于二线城市用户来说有如此大的差异!
所以我想,在产品日益多元化、用户群体多元化的今天,坐在办公室里体验各种竞品差异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有**亲自接触真实、有代表性的用户,才能有所发现。**
当然特殊人群比较难遇到。想要找到他们,一方面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及问卷设置相关问题来筛选,另一方面,我们要有耐心且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我有个学员跟我说:“我们这个部门是个特别严谨的部门,所以我拿不到用户的有效数据和资料,我就开始调研周围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终于发现了一个跟我们日常认知不一样的点。借着一次公司开科技大会的机会,我把我的发现讲了出来,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重视,现在推动了整个产品的研发。”
所以不要再抱怨没有条件做数据分析或访谈了,只要有心,你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后来我还有一个新的感悟,就是如果想在访谈中获取洞察,前面讲到的几点因素缺一不可。
比如宜人贷调研的成功,我认为有三点原因。
1. 我们选择了远离自己的城市武汉,接触到了和我们平时遇见的非常不一样的人,自然容易有不同的发现。
2. 没有严格遵循访谈大纲的问题,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巧妙追问。
3. 很幸运遇到了一位特殊的用户,并且留意到了他的特殊。
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洞察是这几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原因导致的。
## 先定性挖掘,再定量验证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访谈中得出的任何结论,都不可以作为最终定论**,因为这有可能只是个别现象,不代表它具有普适性。尤其是在“特殊人群”身上发现的洞察,就更需要谨慎验证。
比如在宜人贷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用户为了贴补家用都在兼职创业。也就是说他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与此同时可能还是保险代理员,或者合伙开了家美发店,或者投资了家餐厅,又或者做一些兼职工作等等。
为了验证这个发现,我们投放了一次问卷,提供了多种职业类型选项,并允许用户多选。最终确实验证了大部分用户都是兼职创业人群。
反之,如果通过问卷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用户并非兼职创业者,那就证明访谈得到的这个洞察只是个别现象,并不成立。
## 传统的用户画像为什么不好用?
访谈及定量验证完成后,我们需要按照不同的用户分类描述特征。传统的调研报告往往事无巨细,不仅包含各个字段的详细分析,还会生成用户画像,例如下图。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3/ad/43183db873b90beb7e2f32684be24ead.jpg)
用户画像把访谈时的发现提炼并虚拟成一个人的形象,优点是帮助项目组成员了解用户,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通过一堆冷冰冰的数字来想象用户。
但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其实还是之前说的那个老问题——不落地。
因为内容过多,导致看的人记不住、抓不住重点,难以形成深刻的印象,最后自然很难落地。这也和我们“发现差异点”的初衷相去甚远。
我有个做代驾产品的朋友,最近也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的代驾产品想主打高端人群方向,所以对高端人群做了深入的调研。
但是并没有得到什么特别的发现,结论非常普通,诸如:用户最关注的是安全,其次是专业、舒适、便捷,再其次是尊重、优越,最后是关爱。
你看了这些结论有感觉到“差异性”吗?很明显,没有。
朋友说他已经非常尽力了,这个项目做了好几个月,进行了各种专业的分析,但确实结果平平,没有什么惊喜。
这就是传统调研的通病,最后得出的总是这些“不痛不痒”的结论。那应该如何改善,找到令人眼前一亮的“差异性”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两个字:**对比**。**没有对比就不可能看出差异**。
## 对分类人群进行对比探寻差异
拿朋友这个案例来说,北极星指标是“提高运营收入”,运营收入=客单价\*下单量。可以从消费频次这个角度把用户分成高频用户和低频用户两类。
通过把两类用户进行对比,朋友马上有了重要的发现。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e/5d/5edc5794249a86be8980c79fe08a235d.jpg)
高频用户使用的主要原因是商业应酬,普遍在晚上十点以后下单;而低频用户使用的主要原因是朋友聚会,普遍在晚上十点以前下单。前者有帮客户叫车的需求,所以对服务、体验特别在意,对价格不敏感;后者主要是自己用,注重性价比和效率。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好面子,对商务人士来说更是如此:自己受点委屈没关系,如果客户不满意了,单子丢了那可是天大的事情,前面所有努力就都白费了。
你看,这么一对比,一下子从表面上的“安全”“专业”“关爱”这些平平的字眼上升到了**背后对人性的洞察**。所以,“洞察”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挖掘用户背后潜在的诉求和细微的心理活动。
有了这样的洞察,朋友对后面的优化有了明确的想法:之前为了体现“专业”和“关爱”,他考虑完善会员制度;但现在他决定把重点集中在“帮客户叫车”的新功能开发上。也就是说,不一样的洞察使他在决策质量上有了天壤之别。
我有个做了多年用户研究的朋友听过我的理念后,说最近突然领悟到:这就好像淘金一样,你不冲到最后一粒金就还是一堆沙,没用的。
我很喜欢这个比喻,的确,无论是做市场分析还是用户研究、数据分析,都是一样的,必须有淘金者的耐心和魄力,才能真正从沙子中淘到黄金。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交了一摞分析报告就了事。
## 用户调研知识地图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b/4c/eb2c71145c3bc07a90374bc0967cf54c.png)
根据今天的专栏内容,用户调研知识地图中补充了“分析”这部分中有关用户访谈的新支点。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b4/1d/b4c57ca91e100f286d61362265d7ee1d.png)
## 思考题
列出北极星指标以及你的用户分类思路,根据访谈及定量验证结果,对比不同的用户类别挖掘差异点,注意要上升到对人性的思考。
欢迎把你的思考和疑问通过留言分享出来,与我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
如果你觉得有所收获,也欢迎把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