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77 lines
8.5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开篇词 | 揭开数字化的神秘面纱,这次咱这么学
你好,我是付晓岩。欢迎你来到这门课,和我一起理解数字化,找到作为个体参与其中的门路。
先介绍下我自己。我是极客邦科技的副总裁,双数(数字经济观察与数字人才培养)研究院的院长。数字经济观察和数字人才培养,就是我最主要的研究方向,目标是要解决数字化转型中最关键的数字人才培养问题。
## 从缘起到源深,数字化为我带来了新的职业方向
我和数字化的缘分要从10年前说起了。2012年是我在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工作的第12个年头。当时我已经在支行、省行都工作过了经过12年的业务历练正是要寻求自我转变的时间点。我非常幸运恰好可以作为业务架构师转型到技术领域并参加到总行的企业级转型工程中。
这次机遇也是我10年企业架构职业经历的开始。一路走来我补了很多技术方面的知识见识了很多金融业和其他行业的转型案例解决了企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当然我也遇到了很多良师益友加速了我的成长。
我将这些积累,写成了三本书,《企业级业务架构设计:方法论与实践》《银行数字化转型》和《聚合架构:面向数字生态的构件化企业架构》。这三本书的销量都还不错,帮助很多朋友了解了业务架构、企业架构的作用。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全文正式发布数字化在《纲要》中占据了重要位置。随后在4月12日我在极客时间上线了《说透数字化转型》这门课。面向全行业而不只是银行业去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方法论。
## 为啥看的资料越多,却越不明白“数字化”了?
在课程上线的一年多时间里,很多同学给我留言,甚至通过其他方式私信我,和我说了他们对于数字化转型的困惑。归结起来,主要是这些:
* 数字化转型太大了,我还是懵懵的,不知道作为个体该如何参与?
* 既然数字化已经成了必答题,那到底数字化对人才的要求是啥样的?
* 很多人都说,数字化转型从来不是技术问题,是技术和业务怎么结合的问题。在“内卷”的时代,我又怎么能快速弥补自己的短板呢?
* 对我个人而言,什么是我自己的数字化转型呢?需要做什么样的改变呢?
* ……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数字化、数字化转型的信息依旧铺天盖地我们却越来越不知道它们到底在说啥了。比如你还觉得AR、VR只是玩具时“元宇宙”又乘风而来了不只是“元宇宙”最近又出现了“多元宇宙”这个概念。
你看,数字化已经被各种理解、概念遮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本来说的可能是一个意思,但是因为用了不同的词汇,结果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理解。其实,**从《纲要》发布到现在,我一直觉得,在争论什么是数字化上我们“用力过猛”了。**
数字化并不是一个新词,用了少说也有二三十年了;转型更不是新词,企业都经历过不少次转型了。那这两个并不新鲜的词汇,放在一起为什么我们的理解就五花八门了呢?我将其归纳为两个方面:
* 生硬地去区分概念导致的混乱;
* 缺少针对个人的课程。
首先,技术领域从来就不缺少各种名词创新。
比如区块链可以细分成公链、私链、联盟链云计算还延伸出了边缘计算物联网叠加上人工智能就变成AIoTAR与VR之上还有MR而MR还包括混合现实和介导现实这两种概念。
别看这些技术名词多,但它们都跟物理实现有关,所以你多去了解些还好区分。但是,有些名词是概念性的,比如电算化、信息化,再说到数字化,就不那么简单了。电算化不是信息化吗?好像也是。信息化不是数字化吗?似乎能讲出些差别,但是硬要区分,反倒更容易糊涂。最典型的莫过于,一说“转型”你就明白,加上数字化,就糊涂了。
其次,现在还缺少着眼于我们这些普通个体的数字化课程,导致我们对从国家政策、企业战略的宏观视角定义的数字化缺乏直接的体感。
其实国家政策里对数字化是有一套完整逻辑的,和我在第一季课程《说透数字化转型》里讲的几乎一样。**这一次的课程,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帮你更好地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而不仅仅是从宏观的历史、生态视角去看数字化。**
每个人自己其实就是一个企业,你每天都在苦心经营着自己这个企业。那么,如何从你的微观视角出发,也能看到跟国家、企业一样的数字化转型方向和方法呢?这就是这门课要交付给你的。
## 关于数字化,这次咱这么学?
为此,这门课程我分成了三个基本模块,包括认知篇、技能提升篇、展望篇,来帮助你轻松、快速理解数字化的脉络,并尝试构建属于你自己的数字化知识体系,提升自己应对技术发展和转型浪潮的能力。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5/91/957883cb705bbcf3c21475c607713191.jpg?wh=1920x1019)
**在认知篇,我会给你交付看待数字化的全局视角,希望你不再纠结到底啥是数字化、它和信息化是啥区别。**因为对于我们这些实践者来说,了解整体的发展方向就够了。
在这个模块,我会带你去看看身边已经数字化的事情,帮助你认识到我们只是没统一用“数字化”来叫而已。这些不妨碍我们继续去做数字化、数字化转型,甚至我们可以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做。
如果你还有所顾虑,我可以和你再分享下:国家政策在讲数字经济时,称其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啥意思呢?
我理解就是,没有再搞一个工业经济和数字经济之间的经济形态出来。所以,我们大可不必非得给数字化论出个高低短长来,放开去看看国家战略、经济形态、技术基础、新生产要素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去迎接数字时代更重要。尤其是在个人层面,看清发展方向,做好能力转变和储备,应对变化才是我们最关心的。
当然,这不是要大家直接奔着技能去了解数字化,微观的技能其实是由宏观的发展趋势决定。所以,研究数字化一定要关注宏观层面。我们平时讲终身学习,也讲究方向性和调整能力。现在知识更新快,我们的学习压力和成本都很大,那么学会研判趋势,并进行相应调整又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了。
所以,**在技能提升篇,我会交付给你如何关注数据、工具、网络方面的能力和思维的转变,以及如何构建自己的数字化知识体系。**
从《纲要》和《“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对“数字化”和“数字经济”的定义来看,它们都是围绕着数据、软件、网络这三个核心要素来的。转换到个人身上的数字工作技能,就是需要我们具备数据思维、数据工具技能和基于网络的生态思维。
这些改变构成了我们思维和行为的转变。而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转变就是转型,人的转型集合起来就是企业、行业、国家的转型。
最后,**在展望篇,我会带你从数字经济、国家政策、行业趋势的视角,去展望数字化今后的走向。**
无论你现在身处互联网公司,还是有意向投身制造业、能源、金融等传统领域,都要先破除“迷雾”,去看、去理解身边已经发生的数字化,进而找到切入点,再去展望未来的数字化,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这三个模块的内容看下来,是不是没那么有压力。还是回到我做这门课的初衷,就希望帮你卸下包袱,一起把数字化的神秘面纱揭下来,能够理解为什么要多独立思考、独立面对数字化。
数字化并不神秘但充满了创新,并不深奥但需要你持之以恒地面对。最后,我想送你一句查尔斯·达尔文的话:不是强者生存,也不是智者生存,而是适者生存。我相信,你一定能开创属于自己的数字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