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60 lines
18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processed differently from what appears below.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hidden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09细节打磨如何设计出令人过目不忘的细节
你好,我是涵柏。欢迎你跟我继续学习写作。
今天我们从一部纪录片的解说词讲起。你还记得吗2012年有一部纪录片走红了它就是《舌尖上的中国》。该纪录片以食物为线索以中国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风俗礼仪和生活状态等为背景全方位地介绍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
我记得当初在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屏幕上的弹幕全部都是“我又饿了”。即使我没有看视频,听着解说词,我都能被这些“美味的文字”所打动。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有同样的感受?你是否想过其中的原因呢?
我有一个答案,**一言以蔽之,就是这些文字用细节带动了你的五感。**所谓五感,很好理解,就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你可能不信,文字有这么大的能力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这段文字细节设计得足够好,就真有这样的奇效。不信,我们就选一段《舌尖上的中国》里的解说词你来感受一下,这段文字没有直接介绍美食,但也同样能让你感受到“细节带给我们的冲击”。
这段文字是描述中国人怎么使用藕这种食材的,它是这样介绍的:
> 挖藕的人喜欢天气寒冷,这不是因为天冷好挖藕,而是天气冷买藕吃藕汤的人就多一些,藕的价格就会涨。在湖北,藕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煮汤,这是武汉及鄂中一带的家常菜——莲藕炖排骨。
>  
> 整整一湖的莲藕还要采摘5个月的时间。在嘉鱼县的珍湖上300个职业挖藕人每天从日出延续到日落。在中国遍布淡水湖的大省这样的场面年年上演。
你注意一下这里面的细节,“挖藕的人喜欢天气寒冷”,大多数人其实都不知道挖藕是在寒冷的天气里进行的,而越冷对于挖藕人来说越好。这种文字通过细节的选取,说出了画面所不能传达的东西,让这些文字搅动我们味蕾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其它的感触。
相信看了上面的介绍,你对细节的好处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我们来说说,写作中怎么去抓取细节。
首先要强调的是,闭门造车是弄不出来细节的。**细节的抓取必须来源于观察,这是最基本的方法。**所以必须要老生常谈地说一句没观察无细节你一定要注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那么有没有一些技巧呢下面我就分享3个我常用的技巧给你。
## 精确联想
为什么要说这点呢?这同样可以追溯到《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当时,我和大学同学聊天,也提到了这个挖藕的细节,还为此展开了一番讨论。讨论的内容就是这个细节是怎么得来的。
其实,如果你有一定的中国古诗词基础,听到旁白念“挖藕的人喜欢天气寒冷,这不是因为天冷好挖藕,而是天气冷买藕吃藕汤的人就多一些,藕的价格就会涨”,应该可以联想到这样一个情节,那就是白居易的《卖炭翁》。白居易是怎么写的呢?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其实,挖藕的人就像卖炭的老翁一样,为了生计,同样喜欢天气寒冷,尽管会受很多苦。穿越一千多年,类似的细节在今天同样也能打动你我。
所以,虽然这是两件不同的事,但两处人物心理细节的切入角度是完全一样的。我推测,撰写《舌尖上的中国》这段文案的人,应该也想到了这一点,才能抓住并且写出这些动人的细节。
当然,我也不是胡乱猜测,这是因为平日里,我们交流写作经验的时候,也会互相问,“你为什么可以写出这样一个细节?”大家的答案是,大多数时候,细节都是有意观察得来的。那为什么能观察到呢?因为心里有谱,在哪见过,脑子里能联想得到。
所以,我一直都认为,**精确联想是细节写作的法宝之一。**这里你可能会问,又该怎么精确联想呢?
我介绍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写的时候**联想共情的细节**。简而言之,就是你写事写人的时候,可以先代入到自己的身上,问问自己,什么会打动我。
比如,我们每个人都有感冒的经历,发烧、咳嗽无力。假如,有这么一个失独家庭,父亲年纪大了,生病感冒却无人照顾。现在,有人要求你写出这种孤独感,我们怎么找细节呢?你可以想想自己或者父母感冒的经历,有哪些是可以共情的。
我可能就会想到病人的声音,因为我在现实生活中,曾经感受过。自然而然,我就会在写作中用到这些细节。
在一间只能勉强摆下一张床的卧室里,一位父亲独自躺在床上,发烧咳嗽、头昏无力。他不知道该打电话求助谁,但他还是拿起了电话喃喃自语。那是一种虚弱、颤抖、非常无力的声音。
第二种方式,是写的时候**联想那些让你觉得异常、会产生反差的细节**。比如一个没多少文化的农民工,却能背诵林黛玉的葬花词,这就是反差的细节,可以挖掘。
同样,还可以寻找环境中的反差。举个例子,在大多数人的意识里,烈士陵园一定是庄严肃穆、环境优美的地方,但是你今天去的某个陵园让你觉得杂乱。
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多反差细节展现在我们眼前。此时,我们一定要去捕捉到这些异常。比如陵园布局杂乱,通往墓碑的小路落满枯叶,再比如墓碑周边都是湿漉漉的枯败植物。显然,这些细节的设计,是我有意为之,要去营造氛围的,因为这会让人印象深刻。
## 借助道具
这个技巧你可能会觉得比较陌生,但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技巧。所谓借助道具,就是**运用人物、事件身边与之关系密切的东西,来凸显它的特点。**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中学时的一篇课文,契诃夫写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他在描写主人公别里科夫的时候,是这么写的:
> 哪怕在艳阳天出门他也总是穿着套鞋,带着雨伞,他的雨伞、怀表、削铅笔的小折刀等等一切能包裹起来的东西都总是装在套子里,就连他的脸也好像装在套子里,因为他总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面,戴着黑眼镜,耳朵里塞上棉花,坐出租马车的时候也要车夫马上把车篷支起来。
注意下契诃夫使用的这些道具,套鞋、竖起来的衣领、黑眼镜、耳朵里的棉花、车篷等等,这一连串的道具都是为了刻化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不得不感叹大师的功力!
这种技巧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在我日常的写作中,我也喜欢**借助一些道具来服务于主题**。比如,我就看到一个很想成功的人,喜欢用一切带龙的道具,烟灰缸是带龙头的,打火机吐火的地方也是个龙头。这样的细节当然应该用到文章中。比如:
他把玩着手上的打火机打火机的形状是个金色的龙头他喜欢龙头喷火的样子。10年来搜集这样的龙形物品他已经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烟灰缸是带龙头的就连喝水的杯子也是如此。所有的这一切都可以归于一种心理出人头地。
除了借助道具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之外,其实道具有时候也可以用来反映人物的成长。你可以想想金庸老先生在刻画令狐冲这个人物的时候,是怎么反映他的变化或者成长的?其实从他喝酒就能感受到。原来他喝酒用的道具是什么,一个破葫芦,但到了绿竹林,遇到圣姑任盈盈后,绿竹翁就带他品酒学酒,用那些有讲究的杯子,这些道具的转换其实就暗含了人物命运的变化。
## 逐步细化
这个技巧也很好理解,但容易被忽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在写作中,有时为了偷懒,习惯性用一些模糊的词语来表达某种状态,这样容易,也省事。然而,这是细节描写的大忌。因为,我们的**细节就是要把模糊的变成具体的**。
假设张三和他女友在吃饭,吃饭中这对情侣吵架了,女生转身离开了。那“离开”这个动词,就是模糊的,它不属于细节描写。如果你要用细节来刻画这位女生离开的场景,那就要逐步细化。
怎么细化呢?分层次来细化,也就是拆分。
* 首先我们知道,这两个人正在吃饭,那一定是坐着的。女生要离开,首先就要站起来,第一个细节出来了:她是怎么站起来的?
* 其次,站起来后,她做了什么?这可能会构成第二个细节。
* 最后,她是怎么离开这个饭店的,这就构成了第三个细节。
那么,根据上面的逻辑顺序,我们基本上就可以逐步细化了。现在,我们进一步假设这位女生是一个很注重面子的人,只要在公共场合就会克制情绪。那么我们逐步细化的前提就是,哪些动作能够体现她的隐忍、克制。所以,这段描写就可能是这样的:
她快速站起来,不言一语,只是盯着张三看了一眼,把椅子推进了桌下。然后转身,慢慢地走到门口,再快步地逃离了饭店。
为什么我要写她不言一语,写她把椅子推进桌下,然后慢慢走到门口呢?其实都是为了体现她的隐忍,但是当她离开饭店门口,就是快步逃离了,因为她已经摆脱了公共场合的束缚。
为了加深你的理解,我们再来感受一个逐步细化的例子。比如,我们写一个人端起碗、挑菜、吃饭,现在我们要逐步细化这个吃饭的情景。
显然,不同的人物会有不同吃相。一位很注意形象的人吃饭,他是这样的:他端起碗,把几缕菜叶送到嘴边,极小幅度地咀嚼着食物,每吃一口,都会拿起纸巾擦拭嘴角的油渍。
如果是一位大大咧咧的人吃饭,他可能就是这样的:他端起碗,把菜合着饭就往嘴里送,不时还发出一些声音。末了,嘴角还挂着一粒米粒。
其实,这也是一种平日里训练写作的方法,找朋友随便给你一个简单的句子,然后**发挥你的想象,用细节去填充,使这个句子具体形象起来。**
## 注意事项
好了,技巧我就分享以上三种。事实上,技巧当然也不止这些,比如巧妙运用修辞、利用环境衬托人物心理,但这些太过老生常谈了,我们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学了。我想,我也没有必要再给你讲一遍。
另外,我还想补充一点。现在很多好的文章,其实很少用比喻、拟人这样的修辞手法了,因为很难写出新意,有时候甚至会觉得一些比喻会弄巧成拙。反而,越来越多人喜欢通过白描,用那些具体、朴实的细节打动人。你看我上面举的那些例子,没有一个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最后,关于细节描写,有两点我需要再次提醒你一下。
**第一,详略得当。**从理论上来讲,一句话可以扩展出数不清的细节,但为什么大家不这么做呢?因为这样就没有详略了。那么,怎么排序呢?我归纳了两个基本原则。
首先,**环境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小于人物细节描写的重要性。**比如,我们要写某个街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衰败。
那要表现这个衰败,我们会习惯性地用环境细节来表现,比如尘土飞扬的街道、杂草丛生的荒地、布满蜘蛛网的玻璃等等。当然,这些没有错。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你在这个街区看到了一个瘦骨嶙峋、衣衫褴褛的人,那你的细节描写的重点,就应该转到人物的身上。你可以感受下:
一切都是灰蒙蒙的。昏暗的灯光下,一个满脸憔悴的人,穿着无袖的汗衫,把一只胳膊肘搭在路灯柱上,另一手啃着半块面包。而在他的不远处,还有一个黑影在地上寻找着什么,突然扬起头,开心地说道:“你看,还有吃的。”
相比于环境细节描写,如果突出的细节是人物,则更能拉近读者的观感,因为人才能更让我们产生共情。试想一下,一个街区再破败,它没有人,也不会有太多读者会去关注它。因为我们总是对人感兴趣,而非他们所在的地方。
其次,**人物细节描写中,描写五官感受到的细节比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细节来得重要。**原理也很简单,就是五官细节会让读者更有代入感。我们常常会怎么描述一个人难受的心理状态呢?七上八下、睡不着觉、像被刀子捅了一样……但这些就比不上用一些通过五官感受到的细节来得震撼。
比如说一个人因为孩子走丢了心里难受,睡不着觉。这时,我们需要尽量用五官能感受到的细节去刻画他的状态。我们这样写:
卧室的灯关了,周遭又静谧了下来。连续几个晚上,他都因压抑而失眠。他用力地闭上眼,努力屏蔽外界的干扰。但平日里从不会注意的窸窣声,此时也会钻进他的耳朵,扰乱他的思绪。偶尔困得睡过去了,他也会突然坐起来,猛推身边的妻子说:“我们的孩子没了。”
**第二,不要无用的细节。**无用,一方面是指与主题毫无关系的细节描写,另一方面是指没有特点的细节。前一个方面,我就不举例了,因为大多数人是可以察觉,并且努力避免的。我想说说后一个方面,就是一些没有特点的细节。
所谓没有特点,不是说,你用的意象没有特点,而是指你的描述没有特点。比如,我们总喜欢用烟啊、酒啊来形容一个男人的苦闷、心痛。这并非没有特点,而是指有些朋友一写到这样的细节,就是“狠狠地吸了两口,朝外吐了吐烟圈”,这就属于没有特点了。
**那怎样才能把这个细节写得有特点呢?**
我们假设现在有这样一位男性,最近因为被骗很苦闷,老婆离开了他,公司也快开不下去了。假如在他的办公室里,我们看到了他的状态,他向我们聊起了被骗的过程。在整个聊天过程中,你也看着他一根接一根地抽烟。
上面的铺垫,我们完成了。现在怎么用到这个抽烟的细节呢?我来写一段:
他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用最舒服的姿势,和我们讲述着他被骗的过程。中途,他聊起离开了他的老婆,破散了的家,还谈起了即将破产的公司。手里的烟,他从来没有停过,一根根地抽,语气平静。这时,他从烟盒里拿出最后一根烟,正要点上。突然,整根烟就从嘴里滑了下来。他怔了一下,慢慢低下头,到地上去捡,还冒出了一句:“连烟都嫌弃我了。”良久,他才抬起头,此时已泪流满面。
同样是描述烟,这个烟的细节是有特点的。烟在手的时候,他平静淡然,但当烟突然掉落的时候,他就再也绷不住了,悲伤从中而来,而烟就是其中的导火索。烟,只不过是逃避自我的伪装。
## 总结
有关如何打磨细节的技巧,我就交付给你了。首先要强调的是,闭门造车是弄不出来细节的。细节的抓取必须来源于观察,这是最基本的方法。
那细节打磨的技巧除了常用的修辞手法等这节课我着重和你分享了3个技巧
1. 精确联想。联想的内容集中在两个方面:自己是否经历过类似的场景,自己看过的材料中有没有类似的描写角度。
2. 借助道具。找到那些人物、事件身边与之关系密切的东西,来凸显对应的特点。
3. 逐步细化。在写作中,为了图方便,写作者喜欢用模糊的词语来代替描写。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逐步细化,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拆分,比如动作发生的时间顺序。
与此同时,细节描写还有两个关注点你需要记住:
1. 详略得当。首先,你要知道,不是每一个地方都需要细节描写,其次选择细节描写的时候,要注意两个基本原则:第一,环境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小于人物细节描写的重要性;第二,人物细节描写中,描写五官感受到的细节比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细节来得重要。
2. 不要使用无用的细节。即与主题无关的细节不要用;没有特点的细节也不要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设计出令人过目不忘的细节。
## 作业
今天的作业我们换个形式不是去写而是观察。最近有部大火的剧《沉默的真相》请你观看一下第10集的1531分钟由于版权限制这里无法为你附上视频敬请谅解这段视频是主人公江阳服完刑出狱的情节。请你观察一下导演和编剧是怎么安排江阳出狱后的一系列细节的。
希望这个作业,可以锻炼一下你观察生活的能力。虽然不需要写,但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也欢迎分享一下感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