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55 lines
16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processed differently from what appears below.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hidden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03躲雷指南你一定要避开的4大写作误区
你好,我是涵柏。今天是原理篇的最后一课。
也许你已心痒难耐,想让我快点分享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不过,欲速则不达,在过渡到方法篇前,我还要再啰嗦一节课,和你聊聊写作中有哪些常见的坑,你可千万别跳。因为一旦养成了这样的写作习惯,你就很难再改回来了。
好了,言归正传。接下来,我会带着你从一篇文章的**用词、句式、段落编排和逻辑架构**4个方面对应着来谈4个写作误区。这4个误区你可能知道也可能从没有意识到但无论如何都希望你在自己的写作生涯中能够避免。
## 误区1滥用形容词和连词
我们先说第一个误区的第一点,滥用形容词。我这里说的滥用,**不仅指写作者使用形容词不准确,还有堆砌形容词的意思。**
首先,回忆下我们小时候背诵的优美段落,为什么会觉得优美呢?因为我们发现,这些段落里用的形容词特别多且炫目,有一种到商店选商品看花了眼的感觉。我在百度上随意搜到了一段文字,你感受下:
> 青春岁月里的相逢不需要任何约定,偶然擦肩,一个不经意的回眸都可以结下一段美好的缘分。我们都有过花枝招展的年岁,为某个喜欢的人倾尽所有的激情,对着巍峨的高山,对着奔腾的河流,许下滔滔誓言。
短短的93个字几乎每一句话都有一个形容词这些形容词似乎让整个段落变得花枝招展但随着我年岁渐长这样的形容词已经打动不了我。为什么呢第一用得太多了感受不到它的美妙第二用得不准确让你觉得矫揉造作。不知道你是否和我有同样的感受
那是不是我们以前去摘抄段落就错了呢?当然不是。讲个小故事吧!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有个侄儿,有一次他写信给苏轼,向他请教写作方法,苏轼非常认真地给侄儿回了信,他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汝只见爷伯而今平淡,一向只是此样,何不取旧时应举时文字看,高下抑扬,如龙蛇捉不住,当且学此。只书学亦然,善思吾言。”
什么意思呢?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所有的文字,小时候必须让气象峥嵘,色彩绚丽灿烂。逐渐成熟,于是趋于平淡。其实这不是平淡,而是绚丽灿烂的顶点。你只看见我现在平淡,一直只是这个样,为什么不拿我们过去参加科举考试时的文章看看,那时文章高低抑扬,如龙蛇捉摸不定,你现在应当先学习这个。读书学习也是这样,好好想想我说的话吧。”
其实,仔细想想,为什么小时候要背诵或摘抄绚丽灿烂的文字,主要的目的就是积累,经受这些绚烂文风的熏陶,其实有利于创造者潜在的才情得到激发。用时髦的话说,就是要炫技。然后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从绚烂中脱离出来,归于真实。等到了那个时候,你的写作如果再滥用形容词,就会给人浮夸之感。
需要提醒你的是,我说的**不滥用,不是不用,而是要把形容词用精当**,就像在一抹绿色点缀了一朵芬芳,让人过目不忘。
这里我以彼得·海斯勒的著作《寻路中国》为例,这是一本非虚构作品,是描写作者在中国自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我举个书中描写环境的例子,让你感受下形容词用得精当的好处。
相信大部分人都见过:随着年轻劳动力外出,中国部分农村凋敝。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描述?我们来看看《寻路中国》的作者是怎么描述的:
> 在中国的有些农村,人们似乎离去得十分匆忙。石磨翻覆在地,泥土地板上散落着垃圾,房屋只剩下框架,与沉寂的墓碑比肩而立。土墙已经开始剥落,每当我看见这些空荡荡的村落,就会对自己说:来晚了。
这段话你看到了几个形容词?只有沉寂和空荡荡两个形容词,其它几乎都是名词、动词。尽管如此,村庄破败的样子也已经跃然纸上,而且印象深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找准了意象,这就像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写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名词性词组就把一副萧瑟的秋景图摆在了我们面前。
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描述某个环境、物品或者状态,不需要靠堆砌形容词来完成。我的基本原则是,**想不出来精准的形容词,就不要用**。
这里,我还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偏爱形容词,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因为你找不到好的意象和细节,就只能通过形容词来修饰。比如你注意不到泥土地板上散落的垃圾,就只能用破旧、散乱这样的形容词来修饰泥土地板,但哪个更好,其实一目了然;
第二,就是因为我们认知上存在误区了,总以为写得好的文章,必须多用形容词,而且形容词越少见、越绚丽越好。
我再说说连词的滥用。连词在一篇文章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它往往能使逻辑清楚,方便阅读。但你要知道,我们这里讲的写作不是指写论文,**连词用得过多,会影响句子的节奏和美感**。
比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句话就暗含了因果关系,但我们写的时候,难道要写成,因为清风徐来,所以水波不兴吗?再比如,秦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这句话也暗含了因果关系,按照中文写作的习惯,没有必要写成,由于秦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上述表达虽然形式上注重了逻辑,但一定不会让你感受到文字的美妙。我的建议是,**除非逻辑表达容易混淆,否则,慎用连词**。
## 误区2中文西化
刚才我们说了遣词方面的误区,接下来我们讲句式上的误区。这些年,随着懂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英语句式的影响,喜欢用倒装句、从句来表达一件事情。比如中文的习惯表达,是“动词+名词”,但受到英语影响,我们把名词倒置。例如,“选购书籍”会写成“书籍的选购”。
这种写作表达,进而会影响到长句。比如,中文表达,习惯用人来做主语,但同样受到西方影响,很多人喜欢用抽象名词来做主语。举个例子,他因为收入减少,不得不改变了生活方式。如果用西化的表达方式,这句话就变成了:收入的减少让他不得不改变了生活方式。
当然这算不得错,但是这会影响中文表达的美感,长此以往,会贻害我们的写作。比如你明明可以写“这个人素有名望”,非要造一些抽象名词,写成“这个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这里,我给你推荐已逝的余光中先生的一篇文章,[《怎样改进英式中文?——论中文的常态和变态》](https://wenku.baidu.com/view/d43aa4b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d.html),相信你看了,一定收获颇丰,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别扭。
这里我结合经验,和你聊聊常见的三种中文西化的表现。
**第一,滥用被字句。**比如他被升为省长,他不被准许上课,这些表达都失之生硬,和我们传统的中文生态有很大区别,不如改成:他升为省长,他未获准上课。
那什么时候用被字句呢?当我们需要强调主语的不如意、出乎意料时,可以用被字句。
我举个例子,蛇把小王咬了和小王被蛇咬了,哪种表达更好?显然是被字句更好,因为蛇和我们并不同类,很难引起我们的共鸣,把小王放在主语位置,既突出了小王的不如意,也能让读者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
再举个例子,比如我想写一篇文章,谈快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那么,我开头写,“快餐逐渐被中国人喜欢”就比“中国人越来越喜欢快餐”的表达要好,因为文章主旨就是为了强调快餐。
但我还是要强调,**中文的正常表达,是主语+动词+名词,要改变句式顺序,一定要有特别的原因。**
**第二,喜欢用弱动词。**所谓弱动词,我一般称之为“万能动词”,比如造成、进行这样的动词。举个例子,飞机失事,造成一百多人死亡,这句话里的造成就是弱动词,这样用不会错,但却体现不出动词的美感。还不如直接写,飞机失事,死了一百多人。再举个例子,陈景润对数学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进行”这个动词放在这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直接写,陈景润对数学问题详加研究,就好了。
**第三,喜欢用从句。**特别是在修饰一个名词的时候,用一个很长的句式来表达。比如,我看过有人写,武汉疫情中,有人想起了去年樱花绽开的时候,这样写了一句:被困在家的日子里,我想起了去年樱花盛开、游客满园的那天。这就不太符合中文的写作习惯,啰嗦半天,读者才知道樱花盛开、游客满园这样的从句是来描述那天的情景,为什么不简练一点,直接写:被困在家的日子里,我想起去年那天樱花盛开、游客满园……
## 误区3随意堆砌段落
说完了遣词造句我们再说说段落。一般而言段落与段落之间本来就具有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写作时处理起来不难顺着往下写就好了。但是当上个段落和下个段落并不具有上述关系的时候需要从A内容跳到B内容那应该怎么做就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处理得很好了。
很多人写作的时候,常犯的毛病就是直接把这些段落放到一起,没有联系,这样的话,读者感受不到你的巧思,而且很容易打乱文章的节奏。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多技巧,比如使用过渡句,再比如我在[第1课](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97239)中讲到的《武林外传》的例子,寻找到两个人物的共同点,以作串联。还有些技巧,我在方法篇中会进一步分享,这里我只想让你感受一种巧思,对打开我们的思路有帮助。
我还是以彼得·海斯勒《寻路中国》这本书为例,看看作者是怎么把两个段落有机联系起来的。
比如上一段,作者想写在中国自驾时为自己定下了许多规矩,以免惹上麻烦;下一段要写中国法律对驾驶员的身体方面作出了非常详细的规定。这完全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件事,那怎么从这一段跳到下一段呢?
我先把作者的两个段落贴出来:
> A段落一路上我给自己定了一些规矩并尽量遵守。日落后安营扎寨天一亮就动身出发。中午时分我通常把车停在路边打个盹。我从不在夜间开车。
>  
> B段落手册规定卡车驾驶员身高至少达到155厘米小轿车驾驶员的身高至少到150厘米。在中国要取得驾照每只手上至少有三个手指功能正常大拇指是必不可少的。
那这两个段落作者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
接着A段落的最后一句我从不在夜间开车。作者继续写道在中国的公路上疲劳这个问题甚至出现在驾驶员考试题里。
133题如果行车达4个小时驾驶员必须停车并强制休息至少A.10分钟B.20分钟C.15分钟。
正确答案是B。如果你只休息一刻钟那么缺少五分钟也是违规的至少规则手册里是这么描述的。
接着作者马上接上了B段落第一句手册规定卡车驾驶员身高至少达到155厘米。
不知道这样的过渡方式会不会让你啧啧称奇,反正我第一次读的时候,实在佩服作者的巧思。从谈论自己定的规矩,通过一个试题,就转移到了对中国规则的讨论,丝毫没有突兀之感。
## 误区4缺乏逻辑思维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文本逻辑。写文章,简单来说就是用语言传递信息,体现出的是作者的思考。很多人的写作有这样一个误区,洋洋洒洒几千字,但文章没有逻辑,或者说通过推演论证,得不出你想论证的结论。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写作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清楚地表达信息**。信息通常被分成3类
* 第一是记述信息是指用于描述事物的情况和现象信息比如“这瓶矿泉水的容量为500ml”
* 第二是评价信息是指价值判断比如“500ml的容量已经很大了”
* 第三是规范信息即事物应该有的状态以及人该采取的行动比如“一瓶矿泉水的容量就应该设定在500ml”。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文本,使用不同的信息**。比如,对专业论文来讲,多用记述信息,因为准确;对科普文章,就要多用些评价信息,方便理解。
清楚地区分了信息的种类,接下来就是组织这些信息,怎么组织呢?
这就需要搭建起文章的框架,这也是后面方法篇我会重点讲到的内容,这里就不详述了。但通过下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先感受下,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这个例子选自《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这本书,我印象很深。
> “许多医疗专业都缺少医生这一现象正变得越来越严重”美国医疗协会的主席约翰塞波恩说。来自洛杉矶西奈山雪松医疗中心的外科主治医生詹姆斯希波恩也说“医疗保健的质量正在下降”。在明尼阿波利斯总医院的主任医师爱德华也说我们现在就需要增加至少5个产科医生。
我们分析下这段文字,作者想传递的观点是,医生紧缺,直接导致了医疗保健质量的下降。现在是需要我们引用权威言论或者事实依据来支持这个论点,上面这段话的论据虽然有了,但散乱,没有经过搭配,结果是缺乏可信度。
那怎么改写呢?第一,在论证方式上下功夫,比如对比论证;第二,用权威的数据;第三,用最有代表性的权威言论。
根据这三条,修改以后就变成了:
> 在明尼阿波利斯总医院获得批准的助产士现在可以直接接生婴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医院的产科医生数量不断减少现有的产科医生已经不堪重负。在洛杉矶西奈山雪松医疗中心一些非急需的手术被推迟到数月之后詹姆斯希波恩医生的解释是医疗保健的质量正在下降。根据美国医疗协会的说法全国现在急需大约5万名不同专业的医生从内科医生到放射科医生都非常紧缺。
再看看这段文字。第一,增加了对比论证,产科医生减少,和产科医生对应的助产士可以直接接生婴儿;第二,放入了数据,相当于我们前面讲的记述信息,在这里它是比评价信息更有说服力的证据;第三,保留了一位权威医生最精辟的话。可以说,这里使用了三个主要证据,使得整个信息变得有趣和权威起来,这就是逻辑的力量。
## 总结
一个人要写出好的作品,一方面要扬长避短,另一方面就是要避开写作的误区。
这节课我们从组成一篇文章的字词、句式、段落和结构等方面入手总结出了4个写作误区
1. 滥用形容词和连词;
2. 中文西化;
3. 随意堆砌段落;
4. 缺乏逻辑思维。
俗话说,在克服恶习上,迟到总比不做强。倘若你现在才知道这些写作恶习,那就从今天开始,努力修正,不要在错误的写作习惯道路上越走越远。
## 作业
找出你写过的最满意的作品比照以上4个误区从任意一个方面找出不足并改写。
从零开始,人人可以写作!如果今天的内容让你有所收获,或者你发现身边的朋友在写作上也有同样的问题,欢迎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