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15 lines
10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结束语 | 做时间的朋友
你好,我是乔新亮。
这是专栏的最后一讲,感谢你一路的支持和陪伴。
从 10 月 26 日专栏上线至今,我们共同度过了近两个月的时光,在认知、管理、专业三个方面都进行了复盘和探讨。虽然正文内容只有短短的 26 讲,但每一讲的篇幅都不短,因此专栏的总字数依然在十万字左右。现在大家都比较关注对“碎片时间”的利用,希望这些“长篇大论”,没有消磨掉你的全部热情。
我一贯的原则是“少即是多”。有好几次,撰写完的初稿只有三千多字。但在录音前,我总是忍不住四处增加内容。一则,担心内容不够丰富,给你的理解造成困难;二则,担心内容过于精炼,导致你在实践时遇到太大障碍。就这样,东改改西改改,文稿就变成了五千字,录音时长也超过了 20 分钟。
好在,我相信这一切都是有价值的。
2020 年,我受邀参加了 GTLC 南京站,以及由高瓴资本或其他机构、协会举办的许多垂直会议和行业峰会,基本上,全部的分享内容,都能在我们的专栏里找到出处和更系统的解读。它们有的出自「管理者最重要的三个任务」,有的出自「风险管理」,有的出自「高可用设计」……不仅如此,入职彩食鲜这半年来,我每天都在践行这些管理和专业理念,而且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可以说,我在 IBM 因专业培训而收获的知识,在咨询、架构设计、项目管理等领域的实践经验、在苏宁、环球易购推进数字化转型的痛苦实战,以及在彩食鲜的最新实践中所总结的经验、教训,在经过时光的洗礼后,全部浓缩为精华内容,沉淀在了这个专栏。
所以,如果你愿意耐下心来,我相信这些文章和音频,一定能给你带来帮助。
## 学以致用,终身成长
你可能也注意到了,这个专栏是没有课后作业的。不同于学习一门编程语言或算法,我们很难通过一道课后习题,去检验你在认知、管理或架构思维方面的学习情况。但没有作业,不代表不需要实践。相反,专栏读完一遍还不算结束,我强烈建议你,一定要做到学以致用(毕竟你都花了钱了)。
我一直认为,读书分两种,一种是读“**有用之书**”,一种是读“**无用之书**”。
“有用之书”就像各类专业课程,读完了就要在当下立刻实践,光看不用,基本就算是白学了;“无用之书”并不是真的无用,它们一般很难即时生效,但长期看来,会对你的人生造成巨大影响,比如人生感悟类内容、哲学、艺术、高等数学,等等。
插句题外话,大学时的计算机专业教材,我认为也属于“无用之书”,比如网络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虽然对于许多从业者来说,教材不具备短时的实操意义,但认真体会后,就可能收获更高的长期价值。因为从架构的角度看,这些内容更稳定,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 教材之所以能成为教材,是有原因的。
整体来看,所谓“有用之书”,如果不能实践,就等于无用;对于“无用之书”,如果有时间的时候不学习,事到临头时,也很难“抱佛脚”。
而我们这份关于“成长”和“复盘”的专栏,则恰好将二者融会贯通。既有可以实践的管理和专业技术内容,也有需要长期消化的认知内容。
所以,我建议你在学完之后,**立刻付诸行动,在管理和专业技术领域开展实践,优先关注“有用之处”**。比如说,从「管理三板斧」里找一项,跟着做,在实践中迭代、体会;又或者,再体会一下「异常设计」,从明天开始,将所有模块的状态码都管理起来,提高产研团队的整体水平。
**同时,坚持长期主义:三个月后,重读一遍专栏;半年或一年后,再重读一遍专栏,持续关注“无用之处”**……许多内容是常读常新,很多认知是只有自己经历过了,才能有更深的体会。
你可能会想,老乔这是在自卖自夸吧?可对于我而言,这样既不会给我个人带来额外的收入,也不会让专栏的「订阅数」看起来更“美丽”,意义何在?
归根结底无非是想让你将收益最大化确保关键认知到位让自己的成长不受困扰、少走弯路使自己的管理技能、专业技能更卓越成为卓越的CTO。
说着说着,我好像找到了做中学老师的感觉:同学们,要好好读书啊,读书可不是给老师读呢。
## 全局视角,看到“灰色部分”
在读这个专栏的时候,要将三章内容视作一个整体,以全局视角进行审视。
**寻常人看待一件事,往往是非黑即白的。但我们要看的,是全局视角下,因黑白交织而形成的“灰色部分”,也往往是理性生长的部分。**
比如,可能有的同学看完了「管理的人性哲学」,就去到团队里做实验了。结果呢?团队根本无人买账,实验彻底失败。于是,这位同学想:什么人性哲学,完全是胡说八道。
但实际情况可能是非常复杂的。也许是因为管理者在技术方面有所欠缺,导致团队对其缺乏信任;也许是因为组织激励体系没有设计好,导致团队缺乏干劲;又或者只是企业文化有问题,当前手段治标不治本。
这些就是所谓的“灰色部分”,需要管理者站在全局视角进行整体规划。
也有一些同学,在读完专栏后觉得很焦虑:乔老师说了,五年就要上一个台阶,目前学不到东西,但又不能接受其他企业的薪资,太纠结、太着急了。
**其实,一个人感到纠结,常常是因为想要的太多了。因为没有全局视角,所以容易陷入各类细节,左右为难。**
我们总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想得到一个理想结果,就一定要放弃其他内容。这一认知在许多思维框架下都是成立的。比如,在管理领域,这叫“战略聚焦,舍九取一”;在技术专业领域,这叫 “Trade-off” 思想。
人生没有十全十美,没有人能例外。选择考研,就等于放弃三年工作时间;选择加班,就等于放弃休息时间;过度操劳,就等于放弃身体健康;选择职业生涯上台阶,就等于放弃安逸的生活;选择创业,那可能放弃的就更多了……
时至今日,其实每个人的选择都不多,认真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愿意放弃什么?职业生涯如此,管理如此,专业设计也如此。
答案一定会水落石出。
## 做时间的朋友
最后,在实践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我认为是“做时间的朋友”。
你不亏待时间,时间就不会亏待你。**读完专栏,找好方向,选择“有用之书”,立刻去做;选择“无用之书”,长期去做。一个月、一年不见效,怎么办?坚持去做。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还记得关于“研发出了生产事故,要不要罚钱”的故事吗?得出“不罚钱”的答案后,我又用了近四年的时间,不断地完善和实践该认知 —— 作为企业决策者,我必须确保该答案是正确的。
成长,真是一场“持久战”。到今天为止,我已经工作了 18 年,仍然觉得“战斗”才刚刚开始。
所以,在这个专栏里,如果有你听不懂的部分,也不要着急。要善于观察你的领导和周围的专家,将他们的行为模式与专栏内容相互印证,相同的地方就要多多模仿;不同的地方就要努力思考,找出更适合自己的行为模式。
努力的同时,也要注意休息,关注身体情况。有很多人,就是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期,突然查出了身体或心理上的问题,导致个人情况、家庭情况急转直下。
这种情况屡屡出现,让人非常痛心。
我从不认可“996”或其他加班文化。如果你还在每天熬夜加班一定要想办法更聪明、更高效地工作。另外身体在出问题前一定会给你“信号”不要忽视它。要多多学习健康知识人总是会为自己的无知买单。
不过,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 结语
最后,我想说:复盘自己,真是一件痛苦的事儿。
在精神上,我需要重新回忆起,许多已经忘记的故事或知识点,并对个人的知识体系进行查缺补漏,形成严密的逻辑闭环。
在身体上,每次专栏更新前,我需要早晨六点起床完成修改和录音,因为更新频率的问题,容不得任何意外和懈怠。
我和专栏编辑调侃过很多次:我们这是上了“贼船”了。因为,我自己好久没承受过这么大的压力了。
但同时,我又很开心。
随着专栏的不断更新,我个人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地被重新梳理。每当一章更新完,我都会觉得这部分认知变得浑然一体。那种“通透”的感觉,让人非常舒服。
另外,专栏的每一条留言我都会阅读并回复,读的时候既深受触动,又自觉收获很大。
我能感受到那些有关成长的困惑和煎熬,也因此不敢懈怠,希望这个专栏能解你烦忧;还有很多留言,写的是个人的学习感悟,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让人读之受益;当你有所收获、欣喜留言时,那种快乐也会传染给我 —— 我为你感到高兴。
到现在,应该有两句话可以形容我的感受:
1. 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
2. 沟通创造价值,分享带来快乐。
就在这篇“结束语”定稿、推送之际,时间恰好来到 2020 年 12 月 25 日 00:01。窗外夜色如墨我要祝你圣诞快乐
希望在未来的求知生涯里,我们还能再次相聚。
也预祝你能持续学习,学以致用,终身成长。每当新的一年来临,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