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book/乔新亮的CTO成长复盘/docs/307929.md
2022-09-03 22:05:03 +08:00

152 lines
14 KiB
Markdown

# 09 | 管理者最重要的三个任务(三):激发团队活力
你好,我是乔新亮。
前面两讲,我们聊了聊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务(一)和(二):组织调整到位、加强组织协同效率。
有同学看完后,留言提问:这些都做了,但某个部门事情较杂,人员主动性较差,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没什么激情,怎么办?
别急,这一讲,我们就来聊聊如何激发团队活力,补上管理者三大要务的最后一块拼图。
## 寻找同路人,管理要慎重
我相信,现在在读专栏的你,要么已经是管理者了,要么有志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那么不妨想想,如果将激发团队活力的任务交给你,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 请团队吃饭、打王者荣耀,和大家打成一片?
* 召集大家开会,给大家发表一场振奋人心的演说?
* 一对一和团队私聊,说说对下属的期望和规划?
* 同步一个关于绩效和奖励的好消息?
……
很棒,都没错,视具体情况都可以操作,但都不是第一件要做的事。如果让我说,我认为要激发团队活力,管理者的第一个任务是找到同路人。
以前大家只觉得公司找合伙人需要同路人,其实这还不够,最理想的情况是,团队内的每一个人都是同路人。如果短期内达不到,我们要试着在长期内不断追求同路人文化。
激发团队活力,其实解决的是关于人的问题,而许多有关人的问题,其实都是思想问题。你看一些讲建国早期历史的电视剧,大家在路上相遇,互相称呼“同志”。同志是什么意思?同志就是志同道合的人,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就是同路人。
那个时候,我们经济不发达,物质条件不丰富。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全国勒紧裤腰带,展现出了惊人的凝聚力,挺过了许多天灾人祸。
你想想,如果企业团队的激励能接近类似的效果,这家企业会拥有多么可怕的战斗力?
反之,如果找不到同路人,你会发现自己陷入很多负面的管理细节里,一直迟到的同学怎么沟通?一直吵架的同学怎么沟通?能力差还不学习的同学怎么沟通……一大堆问题在等着你。
其实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一定是你的管理手段不够丰富,而是你没替团队找到同路人。
至于怎么找到同路人,其实包含了很多琐碎的工作,比如:认真规划面试工作、企业文化宣传、激励措施制定……最关键的是,开除那些触碰底线的人,尤其是能力很强、但触碰底线的人,因为这样的人对团队其他成员的影响力很强。比如说,我们团队不允许抱怨,你可以反馈问题、随时找我商量解决方案,但不允许私下、不停地抱怨,否则立刻开除。
你可能会心里有点不舒服,老乔,我感觉你这样有点冷酷。你要明白,管理者的职责不是保证每个人都成功,而是保证组织以及留在组织中的成员成功。如果管理者只做好人,最后大家短期都开心,长期组织死掉了,最终是把所有人都害了。
另外,那些会导致员工被开除的制度,一般只是在工作态度上有所限制。换句话说,这些规定没有执行方面的难度,只要你愿意遵守,就一定不会犯错。
在[《08 | 管理者最重要的三个任务(二):加强组织协同效率》](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07105)这一讲里,我们也提过类似的问题:彩食鲜不允许在办公室吵架(非辩论),如有发现,直接开除。
有时管理者做类似决策一定要果断,等到团队气氛已经被少数人破坏后,补救起来反倒比较困难。成年人都会形成自己的逻辑闭环,各类行为习惯是有惯性的,要做改变非常困难。董明珠说格力最为重视校招,很少在外招聘成熟的管理者空降,为什么?就是要保证在格力工作的,全部是同路人。
当我们找到同路人加入组织后,在管理方面反而要慎重再慎重。一些同学常常不自觉地犯一个错误:对管理上瘾,在团队管理方面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多,好像不多管点,自己就失去了在企业内存在的价值。短期来看,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管理者确实要多上心、多付出,但长期看来就有问题了。
一个比较关键的认知是:管理是为了不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将不那么能自我驱动的人,变得更主动、更积极,而不是当个监工,越管越严。
**如果管理制度只是越来越多,最后公司会被制度束缚住手脚,响应外部市场的速度会越来越慢**。做的事都对,但结果是输给了市场。管理要从少到多, 然后还要从多到少,这个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
团队成员的构成变了,团队里面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自律、自驱的同路人。**先管,向管理要效益;然后慢慢不管,团队自律、自驱,管理逐步达到无为状态**。整个过程体现了用发展眼光看事物演变的辩证统一的哲学观,具体到过程中某一个点,要有灰度管理的思想。
首先,如果你始终处于工作饱和状态,个人是很难上台阶的 —— 做初级管理者都天天熬夜了,做高级管理者不得天天不睡觉了?要想办法逐渐用更少的工作量,达成更好的效果;
再者,应该人人都希望自己团队都是自驱力强、创造力强的成员。如果管理介入得太多、太死板,那些自驱力强的人才,就会逐渐离开团队,因为他们失去了自由和空间。
最终我们理想中的样子是,所有人都很自由、都不需要管理。那么其中的另一个核心就是,团队是否具备开放平等的工程师文化,这样的文化才能激发工程师的积极性。
这一点,你一定要慎重,既不能不管,也不能管理过度,要在文化上下功夫。
## 赋予团队使命,打开考评与晋升通道
找到了同路人,也把握好了管理的尺寸,还不够。其实使命和愿景是很重要的,有没有带着一股信念去做事,效果完全不一样。
我们做的许多工作其实都是有意义的,是让社会变得更好。就看你能不能找到这个意义,并把它赋予团队。在彩食鲜我总说:以人为本,让员工、客户、合作伙伴更卓越。
有时候工作也很有挑战、也很累,但你的工作让用户过得更好、更轻松了,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很多公司其实内部是贴了很多标语的,但光贴是不够的。为什么我的团队总叫我“乔老师”,因为我总跟他们一套一套地讲道理。**只有频繁地重复输出,坚持言传身教,使命和愿景才能从墙上走下来。**
此外,管理者也要让团队感受到实际的业务和工作压力,制定有挑战性的目标,让大家一起去比拼工作成绩。
但是这个对比,一定是同赛道的对比。如果你让员工和经理比,那赢得永远是经理;你让高级工程师和初级工程师比,赢得永远是高级工程师。长此以往,考评就失去了意义,对弱一点的普通成员也是一个打击。
评奖、做绩效,每个团队都做,但考评赛道的划分,你的团队做了吗?划分赛道很关键。
有了考评,就要有晋升的通道。在管理复盘的第一讲里,我们分享了职能型研发组织和产品型研发组织的区别,有一个细节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在产品型研发组织里,团队 Leader 的任命原则是能者居之,能上能下。为什么?是因为要让考评和激励有实际意义。
我常常跟人说,如果一个 leader ,提拔上去就下不来了,无论干得多烂都在上面挂着,组织不就成为了一潭死水了吗?也谈不上什么激发团队活力了。
同样,我们打开的是一条晋升通道,管理者做得不好被罚下去了,以后做得好了还可以再上来嘛。**组织内是同赛道进行对比**,他可能在管理赛道上是倒数,但在普通员工赛道就又是“优等生”,又变得很有竞争力。第一次做管理者,可能做得不好,降职了;一段时间后,第二次做管理者,可能就吸取了许多教训,变得更熟练了。
从管理手段上讲,每个赛道就如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跑在前面,给火车带来动力的员工,要进行奖励,叫做“**给火车头加足油**”;跑在火车后面的,拖慢了火车前进的速度,就是“尾巴”,这个赛道的尾巴,要“**切尾巴**”,到下面一级赛道去。
所以作为高层管理者,不要怕对下级管理者进行任免;作为小团队的管理者,也不要对任免心生抵触。玻璃心的成员是不适合当管理者的,华为内部讲:“板凳能做十年冷”。十年说得有点久了,一年还差不多。如果一点委屈都受不了,团队是不会有凝聚力的。有上有下,团队的活力才能被充分激发出来。
到此为止,这一讲是不是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样:说好了要激发团队活力,结果老乔讲了半天和激励无关的内容。
别着急,上面我们谈的都是压力,可光有压力也不行,还要给团队动力。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就是要尽可能地发现团队每一个人的优点。
## 管理游戏化,发现每个人的优点
其实,这和管理者的个人风格关联度比较高,有些同学比较活泼、性子比较跳脱,做管理者时也擅长发现别人的优点。
有的同学可能自我要求比较高、比较严肃,因而对下属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总觉得下属只有各方面都做得不错时,才能得到表扬。
其实不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有优秀的地方,不能等他做到十全十美再去表扬。管理者要设计一套体系,努力去发现团队中优秀的个体,有些人虽然不是最勤奋的,但他是最有契约精神的;有些人虽然不是代码实力最强的,但他是进步最大的。在彩食鲜,我们设置了八个奖项,未来还要设置更多:
* 金苹果奖:工作成绩好,业务价值高;
* 烂草莓奖:还需要继续努力不断提升;
* 最具协作力奖:团队协作做得好;
* 最具契约精神奖:使命必达,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 持续改进奖:敢于试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不断尝试,持续改进;
* 最佳专业技能奖:专业技能强,技术第一名;
* 最佳服务满意度奖:时刻将客户服务放在第一位;
* 月度最突出贡献奖:当月团队贡献最大;
这些奖项其实与奖金无关,也不是那么正式,我们每周、每月都会评奖。你说,与奖金无关,大家还会有动力吗?
其实是有的,我们团队一个小伙子拿了奖高兴了半天。我开玩笑说,这又不能换钱,这么高兴干嘛?他说,那也高兴,从小到大,没拿过奖。
很多人喜欢玩游戏,因为游戏是即时反馈,付出就立刻能看到效果。团队内的激励和评奖也是这样,我们要把管理游戏化,给大家频繁的正向激励。
涉及奖金的绩效当然也要做,但穿插在日常工作中的激励手段同样重要,千万不要忽视。
## 激活团队,重要的是细节
说了这么多,其实你会发现,很多都是宏观层面的内容,有些是制度问题、有些是文化问题。
但其实光喊口号是不行的,激活团队、打造文化,是要抓很多琐碎的事物,频繁的动作很重要。
比如在彩食鲜,我们是要求团队每天打卡的,但打卡结果不与奖金挂钩、不需要补考勤、没有罚款,管理者也不会单纯因为迟到去批评一个团队成员,简单一句话,打卡只是记录了数据。
那么为什么要打卡呢?
首先,这个动作会让团队成员有时间意识;
其次,当团队的产出和工作态度出现问题时,打卡数据会成为一个参考信息。
比如项目在不停地延期,有个人还迟到早退,这样的情况就应该重点关注,看到底是家里有特殊情况,还是心态有问题需要调整?
再比如项目做得又快又好,有人还是按时下班,说明他的能力已经超过现阶段的公司要求了,应该给他更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可以成长。
诸如此类,关于文化和激励,都是一些琐碎的细节,但如果长期不关注,就会造成连锁的负面反应。
至于激励是否与金钱挂钩,界限比较模糊,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我更推荐按业务价值确定激励数额:业务增长,大家吃肉;业务停滞,大家就要咬牙努力。这样激励团队,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是团队时刻把成就业务放在心里。
## 结语
到这里,关于如何激发团队活力的话题,我们就讲完了。同时,管理者最重要的三个任务,也为你梳理完毕。
你可能会想,老乔,接下来呢?接下来该做什么?
组织调整到位、协同效率提高、团队活力激发,都做完后,下面就是打仗了。带着团队去打仗,把业务增长做出来,让 IT 能力建设的飞轮转起来。让团队把「赢」当成一种习惯,有时候,一场胜仗比任何管理方法都管用。
如果你觉得,关于这部分内容,听得还不过瘾。别担心,在整个第二章的管理部分,我们还将沿着脉络,继续深挖技术管理者的必备素质。你可以在读的过程中,揣摩一下,哪些部分是贯穿全篇,始终强调的;哪些更偏向认知,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
同样,如果有问题、有想法、有感触,欢迎在专栏下方留言。我常说,沟通创造价值,分享带来快乐。如果你觉得有用,也欢迎大家分享出去!
我们下一讲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