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60 lines
14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08 | 管理者最重要的三个任务(二):加强组织协同效率
你好,我是乔新亮。
上一讲我们聊了聊管理者最重要的三个任务之一组织调整到位也顺便讲解了下「IT 能力建设的增长飞轮」。因为怕有些同学忘了,所以我们再看一遍这张飞轮图: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3/29/934083db86162c46e0799510a538c529.png)
在这一讲里,我们主要来关注一下飞轮的叶片 2 :增强协同,也就是管理者的第二个重要任务:加强组织协同效率。
为什么要把加强协同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来讲呢?
其实我刚刚成为管理者时,也没有这个认知。但后来随着职位不断上升,薪资也水涨船高,我发现自己变得有点焦虑起来,因为我没想明白一个问题:我的价值有那么大吗?
那段时间,我不断地问自己:
**你凭什么拿这么多工资?**
我常常讲,比较健康的情况下,薪资的来源一定是公司收入的分成:公司赚了 100 元,你拿 1 元钱。那么当你可以拿 2 元钱的时候,意味着你给公司创造了 200 元的收入。早期做普通程序员的时候,这个逻辑是没问题的 —— 一个优秀的程序员,产出确实能达到初级程序员的 2 - 3 倍,甚至是 4 倍。
可是如果说拿 10 倍程序员的年薪,可能吗?对于个人来说,从概率上来讲已经很难了;但对于带团队的管理者来说,从概率上来说,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假如一支团队一年为企业贡献 1000 万利润,在你的带领下,年利润贡献变成了 2000 万,甚至一个亿,两个亿,那么管理的价值就显现出来了。
管理者带领团队最大的价值是向管理要效益,让团队价值大于个体所能贡献的价值之和,通俗讲就是 1 + 1 > 2。所以说加强协同效率是众多管理工作里最基础、也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几乎算是管理者的“天职”。
你可能会想,老乔,协同不就是要让同事快点回信息、快点写代码、尽量别吵架吗?别说得这么玄乎!
当然不是了,我们这里讲的协同,可不是单纯的催同事干活。如果要用一句话去总结,我认为是:**协同,就是让所有人向着同一个目标狂奔,并妥善解决奔跑过程中的合作问题。**
这里有两个关键指标,一个是「目标聚焦」,一个是「顺畅合作」。下面我来分别讲讲,为什么以及如何实现这两个关键指标。
## 认知与工具层面的目标聚焦
我们先来聊聊,为什么要做目标聚焦?有两个关键认知,你一定要先体会一下:
* 无论你的能力有多强,需求是永远做不完的;
* 因为需求做不完,所以要努力通过全局视角思考,做到战略上的“舍九取一”,进行单点突破。
这两个认知,我们在后面的内容里会详谈,这里我们就先记住,然后思考你的公司里是否有这种情况:
* 团队各做各的,心没往一起去,影响团队产出;
* 团队间互相扯皮,出了问题互相推诿,影响团队产出;
* IT 团队的同学,有时候会说:你看我做了一个很好的东西,但是他没有配合好,所以没有发挥价值;
……
你往东,我往西,结果可不就是大家原地拔河,毫无进展吗?这些问题的本质,在于大家的目标不对齐,每个人都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无视团队整体的目标。从公司的角度看,这在一定的时间内,其实就已经是浪费了公司的资源,没有最大化协同的价值。
那么,怎么让团队具备全局思维,劲儿往一处使呢?
首先有 4 大协同手段需要实施,下面我们来逐步讲解。在可操作性方面,以下 4 条是从简单到复杂排序的。
1. 沟通协同:一般通过飞书等即时通讯软件来实现;
2. 日历协同、会议协同:这里是指全员、尤其是管理者要做到日历公开,只要空白的时间段,就意味着可以预约会议,减少协调成本;
3. 文档协同:一般通过石墨文档、飞书文档等共享文档实现高效协同;
4. 目标协同:一般通过 OKR 来实现上下目标对齐。在彩食鲜,中高层每月、每季度对齐目标;执行层每日、每周对齐目标。
以上几个都很简单、清晰,很容易理解,在公司内部,这属于打造协同文化的基础工作。虽然简单,但是作为管理者,要每周,甚至每天关注:
* 在团队内,是否有影响协同效率的事情正在发生?
* 哪个组织、哪个人阻碍了协同效率的提升?
* 团队成员是否因为缺乏大局观,影响了更大组织目标的达成?
……
要公开表扬、鼓励协同做得好的组织和个人;对影响了协同效率的组织、个人私下进行批评、沟通。有需要的话,也可以在公开场合进行批评,这样团队很快就会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我要组织成功,我要大家有大局观。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花心思去关注团队的协同情况,这里没什么捷径。我基本上每周(有时候是每天)都会问团队:有没有问题需要我解决?有没有意外情况?
我建议你也这么干,不但如此,还要关注团队的 OKR 和任何意外情况。可能听起来有点泛,怎么保持关注?盯紧两个指标就好,一个是结果指标,另一个是过程指标。
彩食鲜的产研部门三季度目标是“销售支持 100% 在线化”、“财务对账 100% 在线化”这两个“100%”都属于结果指标;系统稳定性、生产环境 Bug 数量、千行代码 Bug 率、服务响应时间……这些都是过程指标。
好的管理是什么呢?平时看过程指标,考核看结果指标。过程指标不但要每周看,而且要每天看,要养成习惯。有些管理者是只看结果不管过程;有些管理者天天盯过程,把结果指标忘了。两者都是大问题。
## 尽一切可能打造极度透明、信任的文化
以上我们谈的更多是协同工具,没什么稀奇的,你可能也正在用其中的部分甚至全部协同工具。
从工具层面上讲,当别人靠摇旗擂鼓进行团队协同的时候,如果你拥有一台电话,就能做到相对的高效协同,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如果你和别人一样,都在用邮件、微信群进行协同,协同效率就没有差别,也就谈不上太多的管理效益。
但两者的关键区别是什么呢?答案是,信息的透明度不同。从旗语、鼓声到电话,再到微信群、邮件,信息同步的难易度在逐渐降低。你也能看到,其实非常多的公司化行为都是在追求信息的透明化程度。
所以加强协同,从表象上是工具,是四大协同手段;本质上,其实是打造极度透明、互相信任的文化。
比如,很多公司都喜欢开会。一有任务就召开一个立项会,来自产品、研发、销售等各个部门的十几号人,互相协调时间,坐下来低效讨论。我听说过的这类案例有很多,从上班开到下班,一天都在会议室里,让人很痛苦。
其实你可以反过来想想:开会是为了什么?(看,前面我们讲了要学会思考问题的本质,就要时时不忘去练习)其实就是为了保证信息透明、保证协同,花费时间,努力对齐所有人的思想、目标、时间点和工作内容。
是不是感觉做得不太聪明了?
单纯在开会这一点上,我觉得字节跳动做得就很棒。他们开会前 10 分钟,将会议内容同步在共享文档里,参会者共同修改,对文档进行评注,然后大家一起过文档内容,效率真的提高了很多。
但这样做有一个前提:信息是高度透明的,所有人都知道目标是什么、会议材料是什么,这样才能在共享文档上做有效修改。如果你连目标都不知道、项目背景都了解不足,还怎么修改,怎么协同?**不够透明的信息,最终都会花掉团队更多的时间成本。**
所以协同的真正关键就是极度透明,无论是目标还是必要信息。越透明,大家的思想就越容易对齐,协同效率就越高。**没有透明就不要谈协同**,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中,那只能算作低效协同,实践价值不大。
## 问题必须提前暴露
经常同步好消息,这点其实不难做到。但也要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你会将坏消息主动同步给领导吗?
比如,线上生产程序存在无人发现的内存泄漏;公司要做容器化,事到临头发现服务器没准备好;因为个人能力,进度严重拖延,马上接近公司级重点项目的 Deadline ……
在很多公司里,答案都是:不一定。但这些问题才是高效协同最重要的部分:及时暴露问题,才能及时解决问题。一方出了意外,导致整个项目组都阻塞住,这是严重的协同问题。
因此,我在彩食鲜制定了两项规定,不容破坏:
1. 问题必须暴露,不许隐瞒,这是红线。有问题不上报,发现后直接开除;
2. 允许犯错、试错,不以指标决定绩效评分,最终以复盘情况决定绩效。
第一项规定是军令,保证协同的核心价值和底线;第二项规定则是为了给予团队安全感,给大家成长的空间,鼓励大家冲击更有挑战的目标。一项高难度的任务,即便结果不尽如人意,只要复盘时说得通透,一样能在绩效考核中拿高分。
有人看到这里就想吐槽:第一条规定那么严厉,第二条规定还要创造安全感,怎么可能呢?
你要注意,发现问题后主动暴露问题其实并不难,不存在能与不能的问题,只有愿与不愿的问题,所以我们严格规定。
而第二项是个能力问题,今天这么多有挑战的目标,不确定性的因素非常多,怎么鼓励人人奋勇当先,不以 KPI 来进行考核。**在彩食鲜科技中心,确定性工作使用** **KPI不确定性工作使用** **OKR效果很好。**
因为团队成员都是活生生的人,对于人来说,安全感很重要。没有安全感的团队不止绩效差,协同性更差,因为信息不再透明了。没人会在不信任的环境中说出心里话,兴许一个说不好就被开除了。
允许试错/犯错、信息极度透明、事后的客观复盘、绩效评定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不断地持续做这些管理工作,团队成员会越来越互相信任。这反过来会提升组织的协同效率。
这上面的两项规定,体现了管理的辩证思考,管理的灰度,我们后面有一讲会单独讲这点,困扰很多初级管理者的也是在这里。
## 结语
今天我们聊了新晋管理者的第二个重要任务:加强组织协同效率。我们大概总结一下:
1. 协同就是向管理要效率,是管理岗位存在的基础意义;
2. 管理者要通过四类工具和基础认知,时刻盯紧协同中的目标聚焦问题和意外情况;
3. 效率是相对的,其关键是极度透明的文化,没有透明就谈不上高效协同;
4. 工具选择只是提高协同效率的一部分工作,给团队带去有底线的安全感往往更加重要。
你可能会想,老乔,等一等,前面你讲了,协同的关键词有两个:目标聚焦,顺畅合作。关于怎么做到「顺畅合作」,你还没说呢?
不是不说,只是可以简单说,因为确实不难。目标聚焦部分我们其实回答过了,也讲解了协作的客观方法。掌握这些方法后,如果还会出现影响团队合作的情况,那更多的是当事人的态度或格局问题:
第一,对方不愿意配合,是态度问题。管理者发现后要及时出面,说服解决;
第二,对方愿意配合,但确实很忙。管理者及时出面,判断哪个需求更贴近大的目标,以公司的利益为主,大家都要在大的格局看问题、做决策;
第三,无论为公为私,双方吵起来了,乌烟瘴气,以至于管理者都不好插手。这点倒是难倒了很多人。
我和许多管理者聊过,相当一部分人都喜欢在这一点上纠缠不清,有一些管理者简直就是团队的“居委会阿姨”,耗费大量的时间调和团队矛盾,最后不但效果不理想,团队的风气还变坏了。
其实解决办法很简单,我告诉团队,**彩食鲜 IT 团队有不同观点,要通过沟通来解决,不能决策的找上级管理者决策,但绝对不允许在办公室吵架(不是辩论),如有发现,直接开除**。然后,问题就直接解决掉了。前面我们也提到了,对于团队成员个人来说,不难做到但又影响很大的规章制度,要坚决执行,贯彻到底,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管理手段。
这就是保障团队间顺畅合作的秘诀,更多考验的是管理者的认知,而不是手段。
此外,你也要记得,任何时候都带着辩证的思维去思考,不能听了课程就盲目照搬。很多大厂协同效率就是很低,一方面是因为企业规模变大了,一般情况下,企业规模和协同效率成反比;另一方面,可能也在于,这些公司当下压根不需要追求协同效率。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商业模式优越,或者正在风口上高速增长,千万别追求什么管理的效益。我建议你忽略这些管理细节,尽一切力量狂奔,帮助公司滚雪球,把市场做大。如果这时停下来雕琢细节,有可能会丧失先机,因小失大。
但我们也要意识到,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永远野蛮生长,增长曲线终有一天会趋于平缓。尤其是在今天:我们的市场正从「供不应求」过渡到「供大于求」,从增量时代过渡到存量时代 —— 这时,管理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可以说,任何一家公司最终都要追求管理的效益,也就是追求协同效率,这只是时间问题。
好了,关于「加强协同效率」的话题,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像以前一样,如果有问题,就在评论区向我提问。
我们下一讲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