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450 lines
21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processed differently from what appears below.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hidden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08入口函数与包初始化搞清Go程序的执行次序
你好我是Tony Bai。
在刚开始学习Go语言的时候我们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Go项目中有数十个Go包每个包中又有若干常量、变量、各种函数和方法那Go代码究竟是从哪里开始执行的呢后续的执行顺序又是什么样的呢
事实上了解这门语言编写应用的执行次序对我们写出结构合理、逻辑清晰的程序大有裨益无论你用的是归属为哪种编程范式Paradigm的编程语言过程式的、面向对象的、函数式的或是其他编程范式的我都建议你深入了解一下。
所以今天这节课我就带你来了解一下Go程序的执行次序这样在后续阅读和理解Go代码的时候你就好比拥有了“通往宝藏的地图”可以直接沿着Go代码执行次序这张“地图”去阅读和理解Go代码了不会在庞大的代码库中迷失了。
Go程序由一系列Go包组成代码的执行也是在各个包之间跳转。和其他语言一样Go也拥有自己的用户层入口**main函数**。这节课我们就从main函数入手逐步展开最终带你掌握Go程序的执行次序。
那么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Go应用的入口函数。
### main.main函数Go应用的入口函数
Go语言中有一个特殊的函数main包中的main函数也就是**main.main**它是所有Go可执行程序的用户层执行逻辑的入口函数。Go程序在用户层面的执行逻辑会在这个函数内按照它的调用顺序展开。
main函数的函数原型是这样的
```plain
package main
func main() {
  // 用户层执行逻辑
  ... ...
}
```
你会发现main函数的函数原型非常简单没有参数也没有返回值。而且Go语言要求**可执行程序的main包必须定义main函数否则Go编译器会报错。**在启动了多个GoroutineGo语言的轻量级用户线程后面我们会详细讲解的Go应用中main.main函数将在Go应用的主Goroutine中执行。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在多Goroutine的Go应用中相较于main.main作为Go应用的入口main.main函数返回的意义其实更大因为main函数返回就意味着整个Go程序的终结而且你也不用管这个时候是否还有其他子Goroutine正在执行。
另外还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除了main包外其他包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名为main的函数或方法。但按照Go的可见性规则小写字母开头的标识符为非导出标识符非main包中自定义的main函数仅限于包内使用就像下面代码这样这是一段在非main包中定义main函数的代码片段
```plain
package pkg1
 
import "fmt"
func Main() {
  main()
}
func main() {
  fmt.Println("main func for pkg1")
}  
```
你可以看到这里main函数就主要是用来在包pkg1内部使用的它是没法在包外使用的。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Go应用的入口函数main.main的特性。**不过对于main包的main函数来说你还需要明确一点就是它虽然是用户层逻辑的入口函数但它却不一定是用户层第一个被执行的函数。**
这是为什么呢这跟Go语言的另一个函数init有关。
### init函数Go包的初始化函数
除了前面讲过的main.main函数之外Go语言还有一个特殊函数它就是用于**进行包初始化的init函数**了。
和main.main函数一样init函数也是一个无参数无返回值的函数
```plain
func init() {
  // 包初始化逻辑
  ... ...
}
```
那我们现在回到前面这个“main函数不一定是用户层第一个被执行的函数”的问题其实就是因为如果main包依赖的包中定义了init函数或者是main包自身定义了init函数那么Go程序在这个包初始化的时候就会自动调用它的init函数因此这些init函数的执行就都会发生在main函数之前。
不过对于init函数来说我们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在Go程序中我们不能手工显式地调用init否则就会收到编译错误就像下面这个示例它表示的手工显式调用init函数的错误做法
```plain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init() {
fmt.Println("init invoked")
}
func main() {
  init()
}
```
这样在构建并运行上面这些示例代码之后Go编译器会报下面这个错误
```plain
$go run call_init.go
./call_init.go:10:2: undefined: init
```
实际上Go包可以拥有不止一个init函数每个组成Go包的Go源文件中也可以定义多个init函数。
所以说在初始化Go包时Go会按照一定的次序逐一、顺序地调用这个包的init函数。一般来说先传递给Go编译器的源文件中的init函数会先被执行而同一个源文件中的多个init函数会按声明顺序依次执行。
那么现在我们就知晓了main.main函数可能并不是第一个被执行的函数的原因了。所以当我们要在main.main函数执行之前执行一些函数或语句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将它放入init函数中就可以了。
了解了这两个函数的执行顺序之后我们现在就来整体地看看一个Go包的初始化是以何种次序和逻辑进行的。
### Go包的初始化次序
我们从程序逻辑结构角度来看Go包是程序逻辑封装的基本单元每个包都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自治”的、封装良好的、对外部暴露有限接口的基本单元。一个Go程序就是由一组包组成的程序的初始化就是这些包的初始化。每个Go包还会有自己的依赖包、常量、变量、init函数其中main包有main函数等。
在这里你要注意:**我们在阅读和理解代码的时候,需要知道这些元素在在程序初始化过程中的初始化顺序,这样便于我们确定在某一行代码处这些元素的当前状态。**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张流程图来了解学习下Go包的初始化次序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4/0b/e4ddb702876f4f2a0880e4353a390d0b.jpg?wh=1920x1047 "Go包的初始化次序")
这里,我们来看看具体的初始化步骤。
首先main包依赖pkg1和pkg4两个包所以第一步Go会根据包导入的顺序先去初始化main包的第一个依赖包pkg1。
第二步Go在进行包初始化的过程中会采用“深度优先”的原则递归初始化各个包的依赖包。在上图里pkg1包依赖pkg2包pkg2包依赖pkg3包pkg3没有依赖包于是Go在pkg3包中按照“常量 -> 变量 -> init函数”的顺序先对pkg3包进行初始化
紧接着在pkg3包初始化完毕后Go会回到pkg2包并对pkg2包进行初始化接下来再回到pkg1包并对pkg1包进行初始化。在调用完pkg1包的init函数后Go就完成了main包的第一个依赖包pkg1的初始化。
接下来Go会初始化main包的第二个依赖包pkg4pkg4包的初始化过程与pkg1包类似也是先初始化它的依赖包pkg5然后再初始化自身
然后当Go初始化完pkg4包后也就完成了对main包所有依赖包的初始化接下来初始化main包自身。
最后在main包中Go同样会按照“常量 -> 变量 -> init函数”的顺序进行初始化执行完这些初始化工作后才正式进入程序的入口函数main函数。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一段代码示例来验证一下Go程序启动后Go包的初始化次序是否是正确的示例程序的结构如下
```plain
prog-init-order
├── go.mod
├── main.go
├── pkg1
│   └── pkg1.go
├── pkg2
│   └── pkg2.go
└── pkg3
  └── pkg3.go
```
我们设定的各个包的依赖关系如下:
* main包依赖pkg1包和pkg2包
* pkg1包和pkg2包都依赖pkg3包。
这里我只列出了main包的代码pkg1、pkg2和pkg3包的代码与main包都是类似的你可以自己尝试去列一下。
```plain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_ "github.com/bigwhite/prog-init-order/pkg1"
  _ "github.com/bigwhite/prog-init-order/pkg2"
)
var (
  _ = constInitCheck()
  v1 = variableInit("v1")
  v2 = variableInit("v2")
)
const (
  c1 = "c1"
  c2 = "c2"
)
func constInitCheck() string {
  if c1 != "" {
      fmt.Println("main: const c1 has been initialized")
  }
  if c2 != "" {
      fmt.Println("main: const c2 has been initialized")
  }
  return ""
}
func variableInit(name string) string {
  fmt.Printf("main: var %s has been initialized\n", name)
  return name
}
func init() {
  fmt.Println("main: first init func invoked")
}
func init() {
  fmt.Println("main: second init func invoked")
}
func main() {
  // do nothing
}
```
我们可以看到在main包中其实并没有使用pkg1和pkg2中的函数或方法而是直接通过空导入的方式“触发”pkg1包和pkg2包的初始化pkg2包也是通过空导入的方式依赖pkg3包的下面是这个程序的运行结果
```plain
$go run main.go
pkg3: const c has been initialized
pkg3: var v has been initialized
pkg3: init func invoked
pkg1: const c has been initialized
pkg1: var v has been initialized
pkg1: init func invoked
pkg2: const c has been initialized
pkg2: var v has been initialized
pkg2: init func invoked
main: const c1 has been initialized
main: const c2 has been initialized
main: var v1 has been initialized
main: var v2 has been initialized
main: first init func invoked
main: second init func invoked
```
你看正如我们预期的那样Go运行时是按照“pkg3 -> pkg1 -> pkg2 -> main”的顺序来对Go程序的各个包进行初始化的而在包内则是以“常量 -> 变量 -> init函数”的顺序进行初始化。此外main包的两个init函数会按照在源文件main.go中的出现次序进行调用。
还有一点pkg1包和pkg2包都依赖pkg3包但根据Go语言规范一个被多个包依赖的包仅会初始化一次因此这里的pkg3包仅会被初始化了一次。
所以简而言之记住Go包的初始化次序并不难你只需要记住这三点就可以了
* 依赖包按“深度优先”的次序进行初始化;
* 每个包内按以“常量 -> 变量 -> init函数”的顺序进行初始化
* 包内的多个init函数按出现次序进行自动调用。
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Go程序中包的初始化次序也了解了每个包中常量、变量以及init函数的运行次序以及init函数作为包初始化函数的一些特性。
搞完了这些最主线的内容之后不知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好像还忘记了一件事我们好像忘记分析init函数的用途了别急我们现在就把这落下的功课补上看看作为Go包初始化函数的init函数在日常Go语言开发中怎么来使用呢
### init函数的用途
其实init函数的这些常用用途与init函数在Go包初始化过程中的次序密不可分。我们前面讲过Go包初始化时init函数的初始化次序在变量之后这给了开发人员在init函数中对包级变量进行进一步检查与操作的机会。
**这里我们先来看init函数的第一个常用用途重置包级变量值**。
init函数就好比Go包真正投入使用之前唯一的“质检员”负责对包内部以及暴露到外部的包级数据主要是包级变量的初始状态进行检查。在Go标准库中我们能发现很多init函数被用于检查包级变量的初始状态的例子标准库flag包对init函数的使用就是其中的一个这里我们简单来分析一下。
flag包定义了一个导出的包级变量CommandLine如果用户没有通过flag.NewFlagSet创建新的代表命令行标志集合的实例那么CommandLine就会作为flag包各种导出函数背后默认的代表命令行标志集合的实例。
而在flag包初始化的时候由于init函数初始化次序在包级变量之后因此包级变量CommandLine会在init函数之前被初始化了你可以看一下下面的代码
```plain
var CommandLine = NewFlagSet(os.Args[0], ExitOnError)
func NewFlagSet(name string, errorHandling ErrorHandling) *FlagSet {
f := &FlagSet{
name: name,
errorHandling: errorHandling,
}
f.Usage = f.defaultUsage
return f
}
func (f *FlagSet) defaultUsage() {
if f.name == "" {
fmt.Fprintf(f.Output(), "Usage:\n")
} else {
fmt.Fprintf(f.Output(), "Usage of %s:\n", f.name)
}
f.PrintDefaults()
}
```
我们可以看到在通过NewFlagSet创建CommandLine变量绑定的FlagSet类型实例时CommandLine的Usage字段被赋值为defaultUsage。
也就是说如果保持现状那么使用flag包默认CommandLine的用户就无法自定义usage的输出了。于是flag包在init函数中重置了CommandLine的Usage字段
```plain
func init() {
CommandLine.Usage = commandLineUsage // 重置CommandLine的Usage字段
}
func commandLineUsage() {
Usage()
}
var Usage = func() {
fmt.Fprintf(CommandLine.Output(), "Usage of %s:\n", os.Args[0])
PrintDefaults()
}
```
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CommandLine的Usage字段设置为了一个flag包内的未导出函数commandLineUsage后者则直接使用了flag包的另外一个导出包变量Usage。这样就可以通过init函数将CommandLine与包变量Usage关联在一起了。
然后当用户将自定义的usage赋值给了flag.Usage后就相当于改变了默认代表命令行标志集合的CommandLine变量的Usage。这样当flag包完成初始化后CommandLine变量便处于一个合理可用的状态了。
**init函数的第二个常用用途是实现对包级变量的复杂初始化。**
有些包级变量需要一个比较复杂的初始化过程有些时候使用它的类型零值每个Go类型都具有一个零值定义或通过简单初始化表达式不能满足业务逻辑要求而init函数则非常适合完成此项工作标准库http包中就有这样一个典型示例
```plain
var (
http2VerboseLogs bool // 初始化时默认值为false
http2logFrameWrites bool // 初始化时默认值为false
http2logFrameReads bool // 初始化时默认值为false
http2inTests bool // 初始化时默认值为false
)
func init() {
e := os.Getenv("GODEBUG")
if strings.Contains(e, "http2debug=1") {
http2VerboseLogs = true // 在init中对http2VerboseLogs的值进行重置
}
if strings.Contains(e, "http2debug=2") {
http2VerboseLogs = true // 在init中对http2VerboseLogs的值进行重置
http2logFrameWrites = true // 在init中对http2logFrameWrites的值进行重置
http2logFrameReads = true // 在init中对http2logFrameReads的值进行重置
}
}
```
我们可以看到标准库http包定义了一系列布尔类型的特性开关变量它们默认处于关闭状态即值为false但我们可以通过GODEBUG环境变量的值开启相关特性开关。
可是这样一来简单地将这些变量初始化为类型零值就不能满足要求了所以http包在init函数中就根据环境变量GODEBUG的值对这些包级开关变量进行了复杂的初始化从而保证了这些开关变量在http包完成初始化后可以处于合理状态。
**说完了这个我们现在来讲init函数的第三个常用用途在init函数中实现“注册模式”。**
为了让你更好地理解首先我们来看一段使用lib/pq包访问PostgreSQL数据库的代码示例
```plain
import (
"database/sql"
_ "github.com/lib/pq"
)
func main() {
db, err := sql.Open("postgres", "user=pqgotest dbname=pqgotest sslmode=verify-full")
if err != nil {
log.Fatal(err)
}
age := 21
rows, err := db.Query("SELECT name FROM users WHERE age = $1", age)
...
}
```
其实这是一段“神奇”的代码你可以看到示例代码是以空导入的方式导入lib/pq包的main函数中没有使用pq包的任何变量、函数或方法这样就实现了对PostgreSQL数据库的访问。而这一切的奥秘全在pq包的init函数中
```plain
func init() {
sql.Register("postgres", &Driver{})
}
```
这个奥秘就在我们其实是利用了用空导入的方式导入lib/pq包时产生的一个“副作用”也就是lib/pq包作为main包的依赖包它的init函数会在pq包初始化的时候得以执行。
从上面代码中我们可以看到在pq包的init函数中pq包将自己实现的sql驱动注册到了sql包中。这样只要应用层代码在Open数据库的时候传入驱动的名字这里是“postgres”)那么通过sql.Open函数返回的数据库实例句柄对数据库进行的操作实际上调用的都是pq包中相应的驱动实现。
实际上,这种**通过在init函数中注册自己的实现的模式就有效降低了Go包对外的直接暴露**,尤其是包级变量的暴露,从而避免了外部通过包级变量对包状态的改动。
另外从标准库database/sql包的角度来看这种“注册模式”实质是一种工厂设计模式的实现sql.Open函数就是这个模式中的工厂方法它根据外部传入的驱动名称“生产”出不同类别的数据库实例句柄。
这种“注册模式”在标准库的其他包中也有广泛应用比如说使用标准库image包获取各种格式图片的宽和高
```plain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image"
_ "image/gif" // 以空导入方式注入gif图片格式驱动
_ "image/jpeg" // 以空导入方式注入jpeg图片格式驱动
_ "image/png" // 以空导入方式注入png图片格式驱动
"os"
)
func main() {
// 支持png, jpeg, gif
width, height, err := imageSize(os.Args[1]) // 获取传入的图片文件的宽与高
if err != nil {
fmt.Println("get image size error:", err)
return
}
fmt.Printf("image size: [%d, %d]\n", width, height)
}
func imageSize(imageFile string) (int, int, error) {
f, _ := os.Open(imageFile) // 打开图文文件
defer f.Close()
img, _, err := image.Decode(f) // 对文件进行解码,得到图片实例
if err != nil {
return 0, 0, err
}
b := img.Bounds() // 返回图片区域
return b.Max.X, b.Max.Y, nil
}
```
你可以看到上面这个示例程序支持png、jpeg、gif三种格式的图片而达成这一目标的原因正是image/png、image/jpeg和image/gif包都在各自的init函数中将自己“注册”到image的支持格式列表中了你可以看看下面这个代码
```plain
// $GOROOT/src/image/png/reader.go
func init() {
image.RegisterFormat("png", pngHeader, Decode, DecodeConfig)
}
// $GOROOT/src/image/jpeg/reader.go
func init() {
image.RegisterFormat("jpeg", "\xff\xd8", Decode, DecodeConfig)
}
// $GOROOT/src/image/gif/reader.go
func init() {
image.RegisterFormat("gif", "GIF8?a", Decode, DecodeConfig)
}
```
那么现在我们了解了init函数的常见用途。init函数之所以可以胜任这些工作恰恰是因为它在Go应用初始化次序中的特殊“位次”也就是main函数之前常量和变量初始化之后。
### 小结
好了,我们今天这一节课就到这里了。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一起了解了Go应用的用户层入口函数main.main、包初始化函数init还有Go程序包的初始化次序和包内各种语法元素的初始化次序。
其中你需要重点关注init函数具备的几种行为特征
* 执行顺位排在包内其他语法元素的后面;
* 每个init函数在整个Go程序生命周期内仅会被执行一次
* init函数是顺序执行的只有当一个init函数执行完毕后才会去执行下一个init函数。
基于上面这些特征init函数十分适合做一些包级数据初始化工作以及包级数据初始状态的检查工作我们也通过实例讲解了init函数的这些常见用途。
最后大多Go程序都是并发程序程序会启动多个Goroutine并发执行程序逻辑这里你一定要注意主Goroutine的优雅退出也就是主Goroutine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要等待其他子Goroutine做完清理收尾工作退出后再行退出。
### 思考题
今天我给你留了一个思考题当init函数在检查包数据初始状态时遇到失败或错误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处理呢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答案。
感谢你和我一起学习也欢迎你把这门课分享给更多对Go语言感兴趣的朋友。我是Tony Bai我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