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43 lines
13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04 | 第一印象(下):如何策划一场产品发布会?
你好,我是曹林。
上一节课里我重点讲的是如何理解产品、完成产品发布的卖点提炼和产品PPT的初步制作其实这些操作背后的逻辑就是要做好一场产品发布会首先要对产品反复挖掘。正如著名摄影师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的名言你没有拍到好照片是因为你还不够近
很多市场同学在做一个产品发布的时候,会有三不懂:不懂产品、不懂市场态势、不懂用户。所以,就只能把发布会变成一场不痛不痒的活动。但事实上,办好一场发布会需要对产品极深的理解,对市场极其丰富的了解,还有对竞争对手极熟悉的嗅觉。
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正式进入发布会拉开序幕的周期了(从这会儿就要开始花钱啦)。
## 第四~五周:预热、关注、好奇
产品发布会能不能一炮打响,**预热**是非常关键的,还是回到我们[上一节课](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74270)中提到的企业沟通类的产品极客×信的发布来举例,预热一般有两个步骤:露出和超话。
### 露出
第一步,通过不断露出的方式,建立预热的土壤。我们的目的是和大众开始初步的接触,投放一些印象。在这一步,我们的传播通稿可以围绕在技术/企业圈混脸熟、打造产品经理IP、传递产品领先性等方面展开。
例如我们在产品发布会的策划阶段就要利用一个社会现象来做策划我们选了通过“90后新管理者能不能管好人”这个社会现象来露出我们的产品。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其他的现象这只是一个案例。
PR上想要开始在技术/企业圈混脸熟就得天天发稿子要不断地放出一个声音用反复的真理来输出观点。比如“90后管理者的困惑应该用技术来解决”这是我们策划的观点也可以是别的观点。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反复地输出“90后管理者都很苦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不适合于他们”来引发共鸣。
混好脸熟后,我们还要“用人说话”,打造技术/产品经理的IP。常用的手段就是请产品经理在各个媒体发声、立Flag。举个例子我们可以讲“解决90后管理者管理困难的路径是数据驱动以产出为机制管理”这个也是我们策划的一部分。
预热的时候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底牌都放出去但是却必须在保持产品的神秘感的基础上不断地传递产品的领先性。比如我们可以通过预热文这种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自动化分析产出能够为管理带来什么价值。最后的目的是让大家认同这个策划让他们的讨论内容聚焦到你策划里的内容上“90后管理者的困惑应该用技术来解决”
### 超话
有了现象,就要让大家讨论起来了。因为不讨论,现象就不热,没有争议,也就没有关注。
所以我们的第二步,就是要造“超话”,这里的超话不是指的微博超话打榜(只是借用了它的概念),而是我们要不断的建立话题,要有共鸣、有争议、有宽度,在探讨中形成产品心智。超话的目的就是引发争议,让讨论的过程变成互动的一部分。那么如何形成我们的超话呢?
要想做到话题**有共鸣**,我们就需要**保持和用户一致的痛感**。
对于这个产品来说普通员工并不是我们的客户但在这个案例里却可以是我们的盟友。对于员工我们要打的共鸣是公平。因为工作产出结果数据化了这本质上就是在追求公平。那么对于管理者我们要打的共鸣是什么呢是效率。管理者并不那么care公平但是他关注产出的效率。这就是保持和用户一致痛感带来的共鸣。
有了共鸣还不够,一个毫无争议的事情,一个从原则上到事实上都完全正确的事情,是很难获得热议的。所以,要吸引大家的关注,我们有必要引发一场**有争议**的讨论。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观点的文章、自媒体,引导话题(如《机器管理人,靠谱吗?》《数据化管理,目前能实现吗?》)挑战大家的神经,刺激大家的感官。
除了有共鸣、有争议之外,我们的话题还必须**有宽度**,也就是说,我们不光要在主航道上发声,有时候也要适当“偏离”一下,让大家的声音更加活跃。比如,这样一个核心功能的产品,一定会引发很多的忧虑,但是没关系,我们要让不同的声音飞一会。
通过这样的预热实际上会引发大家一个好奇什么软件可以有效解决90后管理者管理95后的问题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入到我们的产品发布会环节了。
## 第六周:产品发布会
你一定会非常关心,做发布会是线上好,还是线下好?在什么地方发布?不同的发布会效果上有什么区别,适配什么样的产品?
### 如何选择发布会类型?
那我们就来看看不同类型的发布会都有怎样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我们有直播型发布会、独立型发布会、参加行业峰会这三种选项。
**直播型发布会**比较适合于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无需部署的、用户能够直接上手功能简单的产品企业的SaaS应用等第二种是产品功能更新可以通过远程进行安装部署。这两种类型的产品更容易形成转化。直播型的发布会最轻盈优点是能够同时开出多个场子经济指数高缺点就是缺乏沉浸体验观众注意力和观看时长不够理想。直播型发布会像一个平底锅它能够影响最广泛的受众但是对于受众很难打得足够深用户的停留时间也不会特别长。
从体量来说,**独立召开型发布会**是最重的。它的优点是非常地聚焦,体验感好,目标感清晰,但经济投入也是最大的,适合于重大产品/策略的发布会。同时因为整个活动时间可以做到2~3个小时所以产品发布会的信息量可以做得比较大就像我[上一节课](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74270)中说的一样,一般独立做这个事儿的,都是战略级产品。
在**行业峰会**主会场/分会场发布也是一种常见形式,利用大会主办方的流量,快速宣传自己的新产品,目前华为/阿里/腾讯都在走条路。这个方式的缺点在于信息极其容易分流,因为在整个会务期间,声音太多了。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做发布,对于产品本身的要求是最高的。就比如华为,通常会在这种大会上发一些现象级的产品,例如芯片/自动驾驶等自带话题的产品。
在这个教学案例里,我们选择独立型的发布会来进行这个战略级产品的发布。
### 一个发布会由哪些模块构成?
一个发布会通常会有2~3个小时一般产品发布会最多在其中占50分钟的时间。一个典型的发布会流程往往分为五步。
第一步邀请一个本方向的专家学者或者重要的KOL让他谈谈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同时为咱们要发布会的新产品站台吸引流量吸引眼球预计耗时约30分钟。这段时间里这个KOL的金句极其重要最好事先设计一些可以用来进行报道的帮助KOL植入进去不用太多3~5句即可。
第二步是产品发布环节由我们的产品经理或者发布人进行产品的发布。一般情况下耗时约50分钟。具体内容遵循我们[上一节课](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74270)讲过的“333原则”即可。
第三步,是典型客户/内测客户的分享请他们来谈谈最佳实践耗时约2030分钟。这里你需要注意的是客户分享一定要原汁原味按照的客户语言来描述因为客户的视角代表了绝大多数用户的视角。我们可以调整话术但是一定要保持视角不变。
第四步是产品互动与QA回答现场客户的问题和记者媒体的问题耗时约30分钟。
第五步安排一批优质媒体一对一、点对点地专访产品经理以及相关负责人耗时约40分钟。
QA和专访事实上是非常重要的这代表着用户&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在发布会上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
所以在QA和专访的阵容上我们一定要注意我一般会采用“产品+技术+商务”的部署方式,让产品同学回答功能的问题,技术同学回答技术能力的问题,商务同学则回答企业价值、商业价值的问题。如果产品本身具备一些敏感性,我可能还会额外配置法务的同学在现场。
## 第七~八周:如何让影响力持续下去?
发布会结束以后,我们的工作并没有结束。我们还要建立产品人设,再次通过发起营销战役(视情况而定),提供利益点,搅动客户,搅动行业,形成心智。
其中,最核心的发声力量就是我们的媒体,我们在发布会里邀请了各种各样的媒体。所以,这个时候分层传播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一个爆款产品发布,必须具备在“三个圈”上发力的能力:
* 技术圈:具备技术领先性,代表了新技术的趋势和方向,能够引起广泛的关注。
* 企业圈:能够具备显现的客户价值,能解决海量客户最棘手的问题。
* 大众圈:能够引发广泛的好奇,具备戏剧冲突,同时具备超低的理解成本。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0/5a/e01564e2ccb85ee8bac54202e19f305a.png)
想要达到这样的结果,通常情况下一个发布会后,你的稿件需求如下:
1. 一篇产品发布稿件:主要内容是时间、地点、人物,发布了什么产品,核心功能是什么,用户是谁,这些基本信息。这篇稿件需要言简意赅,以通稿的形式公布消息。
2. 三篇分析稿:主要内容是分析这个发布的产品对于行业、用户、技术领域带来的价值。
3. 四篇观点稿:用来论述这个产品发布的社会价值和大众价值。
这些稿件是必备的,这几个稿件代表了“我做了什么?”“要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行业、用户那里有什么用?”“产品在社会上的价值”。
反复透出这几篇稿件,我们就能清晰地把整个产品的价值从不同维度、不同立面传递出去。
## 查漏补缺:从做发布会到做“好”发布会
在做发布的两个月里,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是披星戴月,面临诸多琐事挑战和一系列的变化。但是,做完了上面的流程只算是做了,只有做出现象了,才算是做好了(现象和爆款是我会反复在不同场景中提到的两个词)。
我们应该在这忙碌的两个月里,时刻检查自己的工作。看看这次发布会,在各个环节里,我们有没有做到:
1. 一个可以在30秒内被人讲述、被人传唱的现象。
2. 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Demo后面我会单独讲如何做Demo
3. 三句广为流传的金句。
4. 行业里的热议,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在这个事情上有话说。
如果没有请你尽快查漏补缺。因为只有做到了上面几点才有可能让大家记住一个发布会。举个例子回到我们的第一个仰望的发布会——苹果iPhone的第一次亮相
1. 30秒内可以传唱的对象滑动解锁。
2. 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Demo通过地理位置系统给披萨店打电话。
3. 三句广为流传的金句:乔布斯金句还少吗?
4. 热议:看看第二天在苹果店门口排队的人。
## 总结
现在,我来为“如何做产品发布会”的内容做个整体总结。
在这两节课里我们把一个发布会的完整路径跑了一遍。从项目立项产品底料的提炼到PPT撰写对外传播方案以及发布会流程等事项其实你可以发现我们并没有把一个发布会看成是一个“发布会”而是把它看成了一次产品和客户相处的沟通。
* 客户遇到了什么?
* 客户需要什么帮助?
* 我们可以提供什么?
* 我们又要以什么成本提供?
* 能够解决客户的问题吗?
* 还有同类方案吗?
* 为什么是我们来解决?
* 我们解决的优势是什么?
每次当我问自己很多问题,就会发现很多困惑会清晰起来。在慢慢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形成自己的一套有效的解题思路,而这套思路本身的价值,远远大于我们今天探讨的过程。这才是我希望用发布会这个案例讲的知识和理解。
## 场景练习
在今天的场景练习环节,我想请找出你身边或者你公司一个即将发布的产品,按照咱们上面的流程,写出、提炼核心发布要点,并形成一个虚拟的发布会工作笔记。
欢迎在留言区写出你的想法,在[部落](https://horde.geekbang.org/channel/list/39)里分享自己的笔记,与其他同学相互讨论学习。如果你觉得有所收获,也欢迎你把这一讲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