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lines
14 KiB
Markdown
141 lines
14 KiB
Markdown
# 18 | 磁盘视角:如果内存无限大,磁盘还有用武之地吗?
|
||
|
||
你好,我是吴磊。
|
||
|
||
我们都知道,Spark的优势在于内存计算。一提到“内存计算”,我们的第一反应都是:执行效率高!但如果听到“基于磁盘的计算”,就会觉得性能肯定好不到哪儿去。甚至有的人会想,如果Spark的内存无限大就好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磁盘完全抛弃掉。当然,这个假设大概率不会成真,而且这种一刀切的思维也不正确。
|
||
|
||
如果内存无限大,我们确实可以通过一些手段,让Spark作业在执行的过程中免去所有的落盘动作。但是,无限大内存引入的大量Full GC停顿(Stop The World),很有可能让应用的执行性能,相比有磁盘操作的时候更差。这就不符合我们一再强调的,**调优的最终目的是在不同的硬件资源之间寻求平衡了**。
|
||
|
||
所以今天这一讲,我们就来说说磁盘在Spark任务执行的过程中都扮演哪些重要角色,它功能方面的作用,以及性能方面的价值。掌握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合理地利用磁盘,以成本优势平衡不同硬件资源的计算负载。
|
||
|
||
## 磁盘在功能上的作用
|
||
|
||
在Spark当中,磁盘都用在哪些地方呢?在Shuffle那一讲我们说过,在Map阶段,Spark根据计算是否需要聚合,分别采用PartitionedPairBuffer和PartitionedAppendOnlyMap两种不同的内存数据结构来缓存分片中的数据记录。分布式计算往往涉及海量数据,因此这些数据结构通常都没办法装满分区中的所有数据。在内存受限的情况下,溢出机制可以保证任务的顺利执行,不会因为内存空间不足就立即报OOM异常。
|
||
|
||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8/4e/688d5453a9431c53d0a75c7a4yy3e44e.jpg "溢出数据到磁盘,避免频繁的OOM")
|
||
|
||
以“仙女散花”的游戏为例,我们用groupByKey去收集不同花色的花朵。在PartitionedPairBuffer大小为4的情况下,当小红拿到的花朵数量超过4朵的时候,其余花朵要想进入内存,Spark就必须把PartitionedPairBuffer中的内容暂时溢出到临时文件,把内存空间让出来才行。**这就是磁盘在功能上的第一个作用:溢出临时文件。**
|
||
|
||
当分区中的最后一批数据加载到PartitionedPairBuffer之后,它会和之前溢出到磁盘的临时文件一起做归并计算,最终得到Shuffle的数据文件和索引文件也会存储到磁盘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huffle中间文件。**这就是磁盘的在功能上的第二个作用:存储Shuffle中间文件。**
|
||
|
||
除此之外,**磁盘的第三个作用就是缓存分布式数据集。也就是说,凡是带_DISK_字样的存储模式,都会把内存中放不下的数据缓存到磁盘**。这些缓存数据还有刚刚讲的临时文件、中间文件,都会存储到spark.local.dir参数对应的文件系统目录中。
|
||
|
||
## 性能上的价值
|
||
|
||
在配置项那一讲我们说过,把spark.local.dir这个参数配置到SDD或者其他访问效率更高的存储系统中可以提供更好的 I/O 性能。除此之外,磁盘复用还能给执行性能带来更好的提升。所谓**磁盘复用,它指的是Shuffle Write阶段产生的中间文件被多次计算重复利用的过程**。下面,我就通过两个例子给你详细讲讲,磁盘复用的常见应用和它的收益。
|
||
|
||
### 失败重试中的磁盘复用
|
||
|
||
我们经常说,在没有RDD Cache的情况下,一旦某个计算环节出错,就会触发整条DAG从头至尾重新计算,这个过程又叫失败重试。严格来说,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失败重试的计算源头并不是整条DAG的“头”,而是与触发点距离最新的Shuffle的中间文件。
|
||
|
||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5/86/35c13d9f2eba5d23dabe05249ccb9486.jpg "磁盘复用与蓄水池")
|
||
|
||
我们以文稿示意图中的DAG为例子,HDFS源数据经过两次转换之后,分别得到RDD1和RDD2。RDD2在Shuffle之后再进行两次计算,分成得到RDD3和RDD4。
|
||
|
||
不幸的是,在计算RDD4的过程中有些任务失败了。在失败重试的时候,Spark确实会从RDD4向前回溯,但是有了磁盘复用机制的存在,它并不会一直回溯到HDFS源数据,而是直接回溯到已经物化到节点的RDD3的“数据源”,也就是RDD2在Shuffle Write阶段输出到磁盘的中间文件。因此,**磁盘复用的收益之一就是缩短失败重试的路径,在保障作业稳定性的同时提升执行性能**。
|
||
|
||
为了方便你理解,我们不妨把DAG中的流水线计算想象成是干渠灌溉,黄土高坡上的麦田一年到头也喝不到几滴雨水,完全依靠人工干渠进行灌溉。当水电站开闸放水的时候,水会沿着干渠一路向东流进支渠去滋养如饥似渴的麦苗。
|
||
|
||
一个水电站往往服务方圆百里大大小小的村子,如果每次灌溉都等着水电站开闸放水,遇上大旱的年头,水还没流到支渠,麦苗就都旱死了。要是能沿着干渠,每隔一段距离就修建一座蓄水池,那么附近的村民就能就近灌溉了。在这个干渠灌溉的类比中,水电站的水是HDFS数据源头,蓄水池就是Shuffle中间文件,就近取水、就近灌溉就是磁盘复用机制。
|
||
|
||
### ReuseExchange机制下的磁盘复用
|
||
|
||
你可能会说:“磁盘复用也没什么嘛,无非是在失败重试的时候,抄个近道、少走些弯路。在任务不出错的情况下是利用不到这项优势的。”没错,所以我们再来说说磁盘复用的另一种形式:ReuseExchange机制。ReuseExchange是Spark SQL众多优化策略中的一种,它指的是**相同或是相似的物理计划可以共享Shuffle计算的中间结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huffle中间文件。ReuseExchange机制可以帮我们削减I/O开销,甚至节省Shuffle,来大幅提升执行性能。
|
||
|
||
那我们该怎么有效利用ReuseExchange机制呢?在数据仓库场景下,为了得到数据报表或是可视化图表,用户往往需要执行多个相似的查询,甚至会把同样的查询语句执行多次。在这种情况下,ReuseExchange策略在执行效率方面会带来非常大的收益。
|
||
|
||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f/98/5f390cdb366edc25329956c11e773f98.jpg "同样或相似的查询利用ReuseExchange缩短执行路径")
|
||
|
||
即便是在没有DataFrame Cache的情况下,相同或是相似的查询也可以利用ReuseExchange策略,在缩短执行路径的同时,消除额外的Shuffle计算。从数据复用的角度来说,ReuseExchange和DISK\_ONLY模式的DataFrame Cache能起到的作用完全等价。
|
||
|
||
咱们来举个例子。现在有这样一个业务需求:给定用户访问日志,分别统计不同用户的PV(Page Views,页面浏览量)、UV(Unique Views,网站独立访客),然后再把两项统计结果合并起来,以备后用。其中,用户日志包含用户ID、访问时间、页面地址等主要字段。业务需求不仅明确也很简单,我们很快就能把代码写出来。
|
||
|
||
```
|
||
//版本1:分别计算PV、UV,然后合并
|
||
// Data schema (userId: String, accessTime: Timestamp, page: String)
|
||
|
||
val filePath: String = _
|
||
val df: DataFrame = spark.read.parquet(filePath)
|
||
|
||
val dfPV: DataFrame = df.groupBy("userId").agg(count("page").alias("value")).withColumn("metrics", lit("PV"))
|
||
val dfUV: DataFrame = df.groupBy("userId").agg(countDistinct("page").alias("value")).withColumn("metrics ", lit("UV"))
|
||
|
||
val resultDF: DataFrame = dfPV.Union(dfUV)
|
||
|
||
// Result样例
|
||
| userId | metrics | value |
|
||
| user0 | PV | 25 |
|
||
| user0 | UV | 12 |
|
||
|
||
```
|
||
|
||
代码逻辑是先读取用户日志,然后在同一个DataFrame之上分别调用count和countDistinct计算PV、UV,最后把PU、UV对应的两个DataFrame合并在一起。
|
||
|
||
虽然代码实现起来简单直接,但是,如果我们在resultDF之上调用explain或是通过Spark UI去查看物理计划就会发现,尽管count和countDistinct是基于同一份数据源计算的,但这两个操作的执行路径是完全独立的。它们各自扫描Parquet源文件,并且通过Shuffle完成计算,在Shuffle之前会先在Map端做本地聚合,Shuffle之后会在Reduce端再进行全局聚合。
|
||
|
||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d/28/dd150e0863812522a6f2ee9102678928.jpg "Parquet文件扫描两次、Shuffle两次")
|
||
|
||
对于绝大多数的合并场景来说,计算流程大抵如此。显然,这样的做法是极其低效的,尤其是在需要合并多个数据集的时候,重复的数据扫描和分发就会引入更多的性能开销。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同一份数据源的多个算子只读取一次Parquet文件,且只做一次Shuffle呢?
|
||
|
||
做了这么半天铺垫,答案自然是“有”。针对版本1中的代码,我们稍作调整就可以充分利用ReuseExchange策略来做优化。
|
||
|
||
```
|
||
//版本2:分别计算PV、UV,然后合并
|
||
// Data schema (userId: String, accessTime: Timestamp, page: String)
|
||
|
||
val filePath: String = _
|
||
val df: DataFrame = spark.read.parquet(filePath).repartition($"userId")
|
||
|
||
val dfPV: DataFrame = df.groupBy("userId").agg(count("page").alias("value")).withColumn("metrics", lit("PV"))
|
||
val dfUV: DataFrame = df.groupBy("userId").agg(countDistinct("page").alias("value")).withColumn("metrics ", lit("UV"))
|
||
|
||
val resultDF: DataFrame = dfPV.Union(dfUV)
|
||
|
||
// Result样例
|
||
| userId | metrics | value |
|
||
| user0 | PV | 25 |
|
||
| user0 | UV | 12 |
|
||
|
||
```
|
||
|
||
需要调整的部分仅仅是数据源读取,其他部分的代码保持不变。在用Parquet API读取用户日志之后,我们追加一步重分区操作,也就是以userId为分区键调用repartition算子。
|
||
|
||
经过这个微小的改动之后,我们重新在resultDF之上调用explain或是查看Spark UI会发现,在新的物理计划中,count或是countDistinct分支出现了ReuseExchange字样,也就是其中一方复用了另一方的Exchange结果。
|
||
|
||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0/b2/008e691de73eefc6daa4886017fa33b2.jpg "ReuseExchange")
|
||
|
||
通过观察执行计划不难发现,ReuseExchange带来的收益相当可观,不仅是**数据源只需要扫描一遍,而且作为“性能瓶颈担当”的Shuffle也只发生了一次**。
|
||
|
||
另外,你可能也会发现,复用Shuffle中间结果的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查询,一个是用count做统计计数,另一个是用countDistinct做去重计数。你看,两个相似的查询,通过ReuseExchange数据复用,达到了使用DISK\_ONLY缓存的等价效果。换句话说,你不需要手动调用persist(DISK\_ONLY),也不需要忍受磁盘缓存的计算过程,就可以享受它带来的收益。这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
||
|
||
你可能会问:“既然ReuseExchange机制这么好用,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触发Spark SQL去选择这个执行策略呢?”事实上,触发条件至少有2个:
|
||
|
||
* **多个查询所依赖的分区规则要与Shuffle中间数据的分区规则保持一致**
|
||
* **多个查询所涉及的字段(Attributes)要保持一致**
|
||
|
||
对于第一个条件,我们在案例中已经演示过了,两个查询都用userId分组,这就要求所依赖的数据必须要按照userId做分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版本2的代码中,会添加以userId为分区键的repartition算子,只有这样,Shuffle中间结果的分区规则才能和查询所需的分区规则保持一致。
|
||
|
||
仔细观察count和countDistinct两个查询所涉及的字段,我们会发现它们完全一致。实际上,如果我们把count语句中的`count("page")`改为`count("*")`也并不影响PV的计算,但是,看似无关痛痒的改动会导致第二个条件不能满足,从而无法利用ReuseExchange机制来提升执行性能。版本2中的`count("page")`改为`count("*")`之后,物理计划会回退到版本1,我把其中的变化留给你作为课后作业去对比。
|
||
|
||
## 小结
|
||
|
||
磁盘虽然在处理延迟上远不如内存,但在性能调优中依然不可或缺。理解磁盘在功能上和性能上的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更合理地利用磁盘,以成本优势平衡不同硬件资源的计算负载。
|
||
|
||
从功能上看,磁盘在Spark中主要有3方面的作用,分别是溢出临时文件、缓存分布式数据集和存储Shuffle中间文件。这3方面功能在提升作业稳定性的同时,也为执行效率的提升打下了基础。
|
||
|
||
从性能上看,利用好磁盘复用机制,可以极大地提高应用的执行性能。磁盘复用指的是Shuffle Write阶段产生的中间文件被多次计算重复利用的过程。磁盘复用有两种用途,一个是失败重试,另一个是ReuseExchange机制。其中,失败重试指的就是任务失败之后尝试重头计算。这个过程中,磁盘复用缩短了失败重试的路径,在保障作业稳定性的同时,提升执行性能。
|
||
|
||
ReuseExchange策略指的是,相同或是相似的物理计划可以共享Shuffle计算的中间结果。ReuseExchange对于执行性能的贡献相当可观,它可以让基于同一份数据源的多个算子只读取一次Parquet文件,并且只做一次Shuffle,来大幅削减磁盘与网络开销。
|
||
|
||
不过,要想让Spark SQL在优化阶段选择ReuseExchange,业务应用必须要满足2个条件:
|
||
|
||
* 多个查询所依赖的分区规则要与Shuffle中间数据的分区规则保持一致
|
||
* 多个查询所涉及的字段要保持一致
|
||
|
||
## 每日一练
|
||
|
||
1. 请你把count计算中的`count("page")`改为`count("*")`,以此来观察物理计划的变化,并在留言区说出你的观察
|
||
2. 为了触发ReuseExchange机制生效,我们按照userId对数据集做重分区,结合这一点,你不妨想一想,在哪些情况下,不适合采用ReuseExchange机制?为什么?
|
||
|
||
期待在留言区看到你的思考和答案,我们下一讲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