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lines
9.4 KiB
Markdown
99 lines
9.4 KiB
Markdown
# 47 | 微服务API网关搭建三步曲(一)
|
||
|
||
你好,我是温铭。
|
||
|
||
今天这节课,OpenResty 专栏就要进入实战的章节了。我会用三节课的内容,来为你介绍如何实现一个微服务 API 网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会涉及到前面学过的 OpenResty 知识,我也会从行业、产品、技术选型等多个维度,为你展示下,如何从头做一个新的产品和开源项目。
|
||
|
||
## 微服务 API 网关有什么用?
|
||
|
||
让我们先来看下微服务 API 网关的作用。下面这张图,是一个简要的说明:
|
||
|
||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e/ee/dea3e12608301d1a6b7fffce8bafafee.png)
|
||
|
||
众所周知,API 网关并非一个新兴的概念,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它的作用主要是作为流量的入口,统一处理和业务相关的请求,让请求更加安全、快速和准确地得到处理。它有以下几个传统功能:
|
||
|
||
* 反向代理和负载均衡,这和 Nginx 的定位和功能是一致的;
|
||
* 动态上游、动态 SSL 证书和动态限流限速等运行时的动态功能,这是开源版本 Nginx 并不具备的功能;
|
||
* 上游的主动和被动健康检查,以及服务熔断功能;
|
||
* 在 API 网关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成为全生命周期的 API 管理平台。
|
||
|
||
在最近几年,业务相关的流量,不再仅仅由PC客户端和浏览器发起,更多的来自手机、IoT 设备等,未来随着 5G 的普及,这些流量会越来越多。同时,随着微服务架构的结构变迁,服务之间的流量也开始爆发性地增长。在这种新的业务场景下,自然也催生了API 网关更多、更高级的功能:
|
||
|
||
1. 云原生友好,架构要变得轻巧,便于容器化;
|
||
2. 对接 Prometheus、Zipkin、SkyWalking 等统计、监控组件;
|
||
3. 支持 gRPC 代理,以及 HTTP 到 gRPC 之间的协议转换,把用户的 HTTP 请求转为内部服务的 gRPC 请求;
|
||
4. 承担 OpenID Relying Party 的角色,对接 Auth0、Okta 等身份认证提供商的服务,把流量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
|
||
5. 通过运行时动态执行用户函数的方式来实现 Serverless,让网关的边缘节点更加灵活;
|
||
6. 不锁定用户,支持混合云的部署架构;
|
||
7. 最后,网关节点要状态无关,可以随意地扩容和缩容。
|
||
|
||
当一个微服务 API 网关具备了上述十几项功能时,就可以让用户的服务只关心业务本身;而和业务实现无关的功能,比如服务发现、服务熔断、身份认证、限流限速、统计、性能分析等,就可以在独立的网关层面来解决。
|
||
|
||
从这个角度来看,API 网关既可以替代 Nginx 的所有功能,处理南北向的流量;也可以完成 Istio 控制面和 Envoy 数据面的角色,处理东西向的流量。
|
||
|
||
## 为什么要新造轮子?
|
||
|
||
正因为微服务 API 网关的地位如此重要,所以它一直处于兵家必争之地,传统的 IT 巨头在这个领域很早就都有布局。根据 2018 年 Gartner 发布的 API 全生命周期报告,谷歌、CA、IBM、红帽、Salesforce 都是处于领导地位的厂商,开发者更熟悉的 Kong 则处于远见者的区间内。
|
||
|
||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我们还要新造一个轮子呢?
|
||
|
||
简单来说,这是因为当前的微服务 API 网关都不足以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首先来看闭源的商业产品,它们的功能都很完善,覆盖了 API 的设计、多语言 SDK、文档、测试和发布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并且提供 SaaS 服务,有些还与公有云做了集成,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但同时,它们也带来了两个痛点。
|
||
|
||
第一个痛点,平台锁定问题。API 网关是业务流量的入口,它不像图片、视频等 CDN 加速的这种非业务流量可以随意迁移,API 网关上会绑定不少业务相关的逻辑。你一旦使用了闭源的方案,就很难平滑和低成本地迁移到其他平台。
|
||
|
||
第二个痛点,无法二次开发的问题。一般的大中型企业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需求,需要定制开发,但这时候你只能依靠厂商,而不能自己动手去做二次开发。
|
||
|
||
这也是为什么开源的 API 网关方案开始流行的一个原因。不过,现有的开源产品也不是万能的,自身也有很多不足。
|
||
|
||
第一,依赖 PostgreSQL、MySQL 等关系型数据库。这样,在配置发生变化的时候,网关节点只能轮询数据库。这不仅造成配置生效慢,也给代码增加了复杂度,让人难以理解;同时,数据库也会成为系统的单点和性能瓶颈,无法保证整体的高可用。如果你把 API 网关用于 Kubernetes 环境下,关系型数据库会显得更加笨重,不利于快速伸缩。
|
||
|
||
第二,插件不能热加载。当你新增一个插件或者修改现有插件的代码后,必须要重载服务才能生效,这和修改 Nginx 配置后需要重载是一样的,显然会影响用户的请求。
|
||
|
||
第三,代码结构复杂, 难以掌握。有些开源项目做了多层面向对象的封装,一些简单的逻辑也变得雾里看花。但其实,对于 API 网关这种场景,直来直去的表达会更加清晰和高效,也更有利于二次开发。
|
||
|
||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轻巧、对云原生和开发友好的 API 网关。当然,我们也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先深入了解已有 API 网关各自的特点,这时候,云原生软件基金会(CNCF)的全景图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
||
|
||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19/f7/19328e6e516ed8ed6f723dd32fef58f7.png)
|
||
|
||
这张图筛选出了业界常见的 API 网关,以开源的方案为主,可以为我们下面的技术选型提供不少有价值的内容。
|
||
|
||
## API 网关的核心组件和概念
|
||
|
||
当然,在具体实现之前,我们还需要了解 API 网关有哪些核心组件。根据我们前面提到的 API 网关具备的功能点,它至少需要下面几个组件才能开始运行。
|
||
|
||
首先是路由。它通过定义一些规则来匹配客户端的请求,然后根据匹配结果,加载、执行相应的插件,并把请求转发给到指定的上游。这些路由匹配规则可以由 host、uri、请求头等组成,我们熟悉的 Nginx 中的 location,就是路由的一种实现。
|
||
|
||
其次是插件。这是 API 网关的灵魂所在,身份认证、限流限速、IP 黑白名单、Prometheus、Zipkin 等这些功能,都是通过插件的方式来实现的。既然是插件,那就需要做到即插即用;并且,插件之间不能互相影响,就像我们搭建乐高积木一样,需要用统一规则的、约定好的开发接口,来和底层进行交互。
|
||
|
||
接着是schema。既然是处理 API 的网关,那么少不了要对 API 的格式做校验,比如数据类型、允许的字段内容、必须上传的字段等,这时候就需要有一层 schema 来做统一、独立的定义和检查。
|
||
|
||
最后是存储。它用于存放用户的各种配置,并在有变更时负责推送到所有的网关节点。这是底层非常关键的基础组件,它的选型决定了上层的插件如何编写、系统能否保持高可用和可扩展性等,所以需要我们审慎地决定。
|
||
|
||
另外,在这些核心组件之上,我们还需要抽象出几个 API 网关的常用概念,它们在不同的 API 网关之间都是通用的。
|
||
|
||
先来说说Route。路由会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匹配的条件、绑定的插件和上游,如下图所示:
|
||
|
||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a/0d/6a86c854ec54b07347ff517114482c0d.png)
|
||
|
||
我们可以直接在 Route 中完成所有的配置,这样最简单。但在 API 和上游很多的情况下,这样做就会有很多重复的配置。这时候,我们就需要 Service 和 Upstream 这两个概念来做一层抽象。
|
||
|
||
我们接着来看Service。它是某类 API 的抽象,也可以理解为一组 Route 的抽象,它通常与上游服务是一一对应的,而Route 与 Service 之间通常是 N:1 的关系。我也用了一张图来表示:
|
||
|
||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9/db/0954bddf3828fa26f26a1ba2003c7edb.png)
|
||
|
||
通过 Service 的这层抽象,我们就可以把重复的插件和上游剥离出来。这样,在插件和上游发生变更的时候,我们只需要修改 Service 就可以了,而不用去修改多个 Route 上绑定的数据。
|
||
|
||
最后说说Upstream。还是继续上面的示例,如果两个 Route 中的上游是一样的,但是绑定的插件各自不同,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上游单独抽象出来,如下图所示:
|
||
|
||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b/8e/ebedcfafc5aeafb970097e480f663d8e.png)
|
||
|
||
这样,在上游节点发生变更时,Route 是完全无感知的,它们都在 Upstream 内部进行了处理。
|
||
|
||
其实,从这三个主要概念的衍生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几个抽象都基于用户的实际场景,而不是生造出来的。自然,它们适用于所有的 API 网关,和具体的技术方案无关。
|
||
|
||
## 写在最后
|
||
|
||
今天这节课,我们介绍了微服务 API 网关的作用、功能、核心组件和抽象概念,它们都是 API 网关的基础。
|
||
|
||
这里留给你一个思考题:关于传统的南北向流量,和微服务之间的东西向流量,你觉得 API 网关是否都可以处理呢?如果你已经在使用 API 网关了,你也可以写下当初技术选型时的思考。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交流探讨,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同事、朋友,一起学习和进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