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lines
12 KiB
Markdown
153 lines
12 KiB
Markdown
# 56 | 套路篇:优化性能问题的一般方法
|
||
|
||
你好,我是倪朋飞。
|
||
|
||
上一节,我带你一起梳理了,性能问题分析的一般步骤。先带你简单回顾一下。
|
||
|
||
我们可以从系统资源瓶颈和应用程序瓶颈,这两个角度来分析性能问题的根源。
|
||
|
||
从系统资源瓶颈的角度来说,USE 法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即从使用率、饱和度以及错误数这三个方面,来分析 CPU、内存、磁盘和文件系统 I/O、网络以及内核资源限制等各类软硬件资源。至于这些资源的分析方法,我也带你一起回顾了,咱们专栏前面几大模块的分析套路。
|
||
|
||
从应用程序瓶颈的角度来说,可以把性能问题的来源,分为资源瓶颈、依赖服务瓶颈以及应用自身的瓶颈这三类。
|
||
|
||
* 资源瓶颈的分析思路,跟系统资源瓶颈是一样的。
|
||
|
||
* 依赖服务的瓶颈,可以使用全链路跟踪系统,进行快速定位。
|
||
|
||
* 而应用自身的问题,则可以通过系统调用、热点函数,或者应用自身的指标和日志等,进行分析定位。
|
||
|
||
|
||
当然,虽然系统和应用是两个不同的角度,但在实际运行时,它们往往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
||
|
||
* 系统是应用的运行环境,系统瓶颈会导致应用的性能下降。
|
||
|
||
* 而应用程序不合理的设计,也会引发系统资源的瓶颈。
|
||
|
||
|
||
我们做性能分析,就是要结合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的原理,揪出引发问题的“真凶“。
|
||
|
||
找到性能问题的来源后,整个优化工作其实也就完成了一大半,因为这些瓶颈为我们指明了优化的方向。不过,对于性能优化来说,又有哪些常见的方法呢?
|
||
|
||
今天,我就带你一起来看看,性能优化的一般方法。同上一节的性能分析一样,我们也可以从系统和应用程序,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性能优化。
|
||
|
||
## 系统优化
|
||
|
||
首先来看系统的优化。在上一节,我曾经介绍过,USE 法可以用来分析系统软硬件资源的瓶颈,那么,相对应的优化方法,当然也是从这些资源瓶颈入手。
|
||
|
||
实际上,咱们专栏的前四个模块,除了最核心的系统资源瓶颈分析之外,也已经包含了这些常见资源瓶颈的优化方法。
|
||
|
||
接下来,我就从 CPU 性能、内存性能、磁盘和文件系统 I/O 性能以及网络性能等四个方面,带你回顾一下它们的优化方法。
|
||
|
||
### CPU 优化
|
||
|
||
首先来看 CPU 性能的优化方法。在[CPU 性能优化的几个思路](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73151)中,我曾经介绍过,**CPU 性能优化的核心,在于排除所有不必要的工作、充分利用 CPU 缓存并减少进程调度对性能的影响。**
|
||
|
||
从这几个方面出发,我相信你已经想到了很多的优化方法。这里,我主要强调一下,最典型的三种优化方法。
|
||
|
||
* 第一种,把进程绑定到一个或者多个 CPU 上,充分利用 CPU 缓存的本地性,并减少进程间的相互影响。
|
||
|
||
* 第二种,为中断处理程序开启多 CPU 负载均衡,以便在发生大量中断时,可以充分利用多 CPU 的优势分摊负载。
|
||
|
||
* 第三种,使用 Cgroups 等方法,为进程设置资源限制,避免个别进程消耗过多的 CPU。同时,为核心应用程序设置更高的优先级,减少低优先级任务的影响。
|
||
|
||
|
||
### 内存优化
|
||
|
||
说完了 CPU 的性能优化,我们再来看看,怎么优化内存的性能。在[如何“快准狠”找到系统内存的问题](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76460)中,我曾经为你梳理了常见的一些内存问题,比如可用内存不足、内存泄漏、Swap 过多、缺页异常过多以及缓存过多等等。所以,说白了,内存性能的优化,也就是要解决这些内存使用的问题。
|
||
|
||
在我看来,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优化内存的性能。
|
||
|
||
* 第一种,除非有必要,Swap 应该禁止掉。这样就可以避免 Swap 的额外 I/O ,带来内存访问变慢的问题。
|
||
|
||
* 第二种,使用 Cgroups 等方法,为进程设置内存限制。这样就可以避免个别进程消耗过多内存,而影响了其他进程。对于核心应用,还应该降低 oom\_score,避免被 OOM 杀死。
|
||
|
||
* 第三种,使用大页、内存池等方法,减少内存的动态分配,从而减少缺页异常。
|
||
|
||
|
||
### 磁盘和文件系统I/O优化
|
||
|
||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第三类系统资源,即磁盘和文件系统 I/O 的优化方法。在[磁盘 I/O 性能优化的几个思路](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79368) 中,我已经为你梳理了一些常见的优化思路,这其中有三种最典型的方法。
|
||
|
||
* 第一种,也是最简单的方法,通过 SSD 替代 HDD、或者使用 RAID 等方法,提升I/O性能。
|
||
|
||
* 第二种,针对磁盘和应用程序 I/O 模式的特征,选择最适合的 I/O 调度算法。比如,SSD 和虚拟机中的磁盘,通常用的是 noop 调度算法;而数据库应用,更推荐使用 deadline 算法。
|
||
|
||
* 第三,优化文件系统和磁盘的缓存、缓冲区,比如优化脏页的刷新频率、脏页限额,以及内核回收目录项缓存和索引节点缓存的倾向等等。
|
||
|
||
|
||
除此之外,使用不同磁盘隔离不同应用的数据、优化文件系统的配置选项、优化磁盘预读、增大磁盘队列长度等,也都是常用的优化思路。
|
||
|
||
### 网络优化
|
||
|
||
最后一个是网络的性能优化。在[网络性能优化的几个思路](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83783)中,我也已经为你梳理了一些常见的优化思路。这些优化方法都是从 Linux 的网络协议栈出发,针对每个协议层的工作原理进行优化。这里,我同样强调一下,最典型的几种网络优化方法。
|
||
|
||
首先,从内核资源和网络协议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对内核选项进行优化,比如:
|
||
|
||
* 你可以增大套接字缓冲区、连接跟踪表、最大半连接数、最大文件描述符数、本地端口范围等内核资源配额;
|
||
|
||
* 也可以减少 TIMEOUT 超时时间、SYN+ACK 重传数、Keepalive 探测时间等异常处理参数;
|
||
|
||
* 还可以开启端口复用、反向地址校验,并调整 MTU 大小等降低内核的负担。
|
||
|
||
|
||
这些都是内核选项优化的最常见措施。
|
||
|
||
其次,从网络接口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考虑对网络接口的功能进行优化,比如:
|
||
|
||
* 你可以将原来 CPU 上执行的工作,卸载到网卡中执行,即开启网卡的 GRO、GSO、RSS、VXLAN 等卸载功能;
|
||
|
||
* 也可以开启网络接口的多队列功能,这样,每个队列就可以用不同的中断号,调度到不同 CPU 上执行;
|
||
|
||
* 还可以增大网络接口的缓冲区大小以及队列长度等,提升网络传输的吞吐量。
|
||
|
||
|
||
最后,在极限性能情况(比如 C10M)下,内核的网络协议栈可能是最主要的性能瓶颈,所以,一般会考虑绕过内核协议栈。
|
||
|
||
* 你可以使用 DPDK 技术,跳过内核协议栈,直接由用户态进程用轮询的方式,来处理网络请求。同时,再结合大页、CPU 绑定、内存对齐、流水线并发等多种机制,优化网络包的处理效率。
|
||
|
||
* 你还可以使用内核自带的 XDP 技术,在网络包进入内核协议栈前,就对其进行处理。这样,也可以达到目的,获得很好的性能。
|
||
|
||
|
||
## 应用程序优化
|
||
|
||
说完了系统软硬件资源的优化,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应用程序的优化思路。
|
||
|
||
虽然系统的软硬件资源,是保证应用程序正常运行的基础,但你要知道,**性能优化的最佳位置,还是应用程序内部**。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简单举两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
||
|
||
第一个例子,是系统 CPU 使用率(sys%)过高的问题。有时候出现问题,虽然表面现象是系统CPU 使用率过高,但待你分析过后,很可能会发现,应用程序的不合理系统调用才是罪魁祸首。这种情况下,优化应用程序内部系统调用的逻辑,显然要比优化内核要简单也有用得多。
|
||
|
||
再比如说,数据库的 CPU 使用率高、I/O 响应慢,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性能问题。这种问题,一般来说,并不是因为数据库本身性能不好,而是应用程序不合理的表结构或者 SQL 查询语句导致的。这时候,优化应用程序中数据库表结构的逻辑或者 SQL 语句,显然要比优化数据库本身,能带来更大的收益。
|
||
|
||
所以,在观察性能指标时,你应该先查看**应用程序的响应时间、吞吐量以及错误率**等指标,因为它们才是性能优化要解决的终极问题。以终为始,从这些角度出发,你一定能想到很多优化方法,而我比较推荐下面几种方法。
|
||
|
||
* 第一,从 CPU 使用的角度来说,简化代码、优化算法、异步处理以及编译器优化等,都是常用的降低 CPU 使用率的方法,这样可以利用有限的 CPU处理更多的请求。
|
||
|
||
* 第二,从数据访问的角度来说,使用缓存、写时复制、增加 I/O 尺寸等,都是常用的减少磁盘 I/O 的方法,这样可以获得更快的数据处理速度。
|
||
|
||
* 第三,从内存管理的角度来说,使用大页、内存池等方法,可以预先分配内存,减少内存的动态分配,从而更好地内存访问性能。
|
||
|
||
* 第四,从网络的角度来说,使用 I/O 多路复用、长连接代替短连接、DNS 缓存等方法,可以优化网络 I/O 并减少网络请求数,从而减少网络延时带来的性能问题。
|
||
|
||
* 第五,从进程的工作模型来说,异步处理、多线程或多进程等,可以充分利用每一个 CPU 的处理能力,从而提高应用程序的吞吐能力。
|
||
|
||
|
||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使用消息队列、CDN、负载均衡等各种方法,来优化应用程序的架构,将原来单机要承担的任务,调度到多台服务器中并行处理。这样也往往能获得更好的整体性能。
|
||
|
||
## 小结
|
||
|
||
今天,我带你一起,从系统和应用程序这两个角度,梳理了常见的性能优化方法。
|
||
|
||
从系统的角度来说,CPU、内存、磁盘和文件系统 I/O、网络以及内核数据结构等各类软硬件资源,为应用程序提供了运行的环境,也是我们性能优化的重点对象。你可以参考咱们专栏前面四个模块的优化篇,优化这些资源。
|
||
|
||
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说,降低 CPU 使用,减少数据访问和网络 I/O,使用缓存、异步处理以及多进程多线程等,都是常用的性能优化方法。除了这些单机优化方法,调整应用程序的架构,或是利用水平扩展,将任务调度到多台服务器中并行处理,也是常用的优化思路。
|
||
|
||
虽然性能优化的方法很多,不过,我还是那句话,一定要避免过早优化。性能优化往往会提高复杂性,这一方面降低了可维护性,另一方面也为适应复杂多变的新需求带来障碍。
|
||
|
||
所以,性能优化最好是逐步完善,动态进行;不追求一步到位,而要首先保证,能满足当前的性能要求。发现性能不满足要求或者出现性能瓶颈后,再根据性能分析的结果,选择最重要的性能问题进行优化。
|
||
|
||
## 思考
|
||
|
||
最后,我想邀请你一起来聊聊,当碰到性能问题后,你是怎么进行优化的?有没有哪个印象深刻的经历可以跟我分享呢?你可以结合我的讲述,总结自己的思路。
|
||
|
||
欢迎在留言区和我讨论,也欢迎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同事、朋友。我们一起在实战中演练,在交流中进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