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01 lines
8.2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54 | 套路篇:应用监控的一般思路
你好,我是倪朋飞。
上一节,我带你学习了,如何使用 USE 法来监控系统的性能,先简单回顾一下。
系统监控的核心是资源的使用情况这既包括CPU、内存、磁盘、文件系统、网络等硬件资源也包括文件描述符数、连接数、连接跟踪数等软件资源。而要描述这些资源瓶颈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 USE 法。
USE 法把系统资源的性能指标,简化为了三个类别:使用率、饱和度以及错误数。 当这三者之中任一类别的指标过高时,都代表相对应的系统资源可能存在性能瓶颈。
基于 USE 法建立性能指标后,我们还需要通过一套完整的监控系统,把这些指标从采集、存储、查询、处理,再到告警和可视化展示等贯穿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将系统资源的瓶颈快速暴露出来,还可以借助监控的历史数据,来追踪定位性能问题的根源。
除了上一节讲到的系统资源需要监控之外,应用程序的性能监控,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我就带你一起来看看,如何监控应用程序的性能。
## 指标监控
跟系统监控一样,在构建应用程序的监控系统之前,首先也需要确定,到底需要监控哪些指标。特别是要清楚,有哪些指标可以用来快速确认应用程序的性能问题。
对系统资源的监控USE 法简单有效,却不代表其适合应用程序的监控。举个例子,即使在 CPU 使用率很低的时候,也不能说明应用程序就没有性能瓶颈。因为应用程序可能会因为锁或者 RPC 调用等,导致响应缓慢。
所以,**应用程序的核心指标,不再是资源的使用情况,而是请求数、错误率和响应时间**。这些指标不仅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使用体验,还反映应用整体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有了请求数、错误率和响应时间这三个黄金指标之后,我们就可以快速知道,应用是否发生了性能问题。但是,只有这些指标显然还是不够的,因为发生性能问题后,我们还希望能够快速定位“性能瓶颈区”。所以,在我看来,下面几种指标,也是监控应用程序时必不可少的。
**第一个,是应用进程的资源使用情况**,比如进程占用的 CPU、内存、磁盘 I/O、网络等。使用过多的系统资源导致应用程序响应缓慢或者错误数升高是一个最常见的性能问题。
**第二个,是应用程序之间调用情况**,比如调用频率、错误数、延时等。由于应用程序并不是孤立的,如果其依赖的其他应用出现了性能问题,应用自身性能也会受到影响。
**第三个,是应用程序内部核心逻辑的运行情况**,比如关键环节的耗时以及执行过程中的错误等。由于这是应用程序内部的状态,从外部通常无法直接获取到详细的性能数据。所以,应用程序在设计和开发时,就应该把这些指标提供出来,以便监控系统可以了解其内部运行状态。
有了应用进程的资源使用指标,你就可以把系统资源的瓶颈跟应用程序关联起来,从而迅速定位因系统资源不足而导致的性能问题;
* 有了应用程序之间的调用指标,你可以迅速分析出一个请求处理的调用链中,到底哪个组件才是导致性能问题的罪魁祸首;
* 而有了应用程序内部核心逻辑的运行性能,你就可以更进一步,直接进入应用程序的内部,定位到底是哪个处理环节的函数导致了性能问题。
基于这些思路,我相信你就可以构建出,描述应用程序运行状态的性能指标。再将这些指标纳入我们上一期提到的监控系统(比如 Prometheus + Grafana就可以跟系统监控一样一方面通过告警系统把问题及时汇报给相关团队处理另一方面通过直观的图形界面动态展示应用程序的整体性能。
除此之外,由于业务系统通常会涉及到一连串的多个服务,形成一个复杂的分布式调用链。为了迅速定位这类跨应用的性能瓶颈,你还可以使用 Zipkin、Jaeger、Pinpoint 等各类开源工具,来构建全链路跟踪系统。
比如,下图就是一个 Jaeger 调用链跟踪的示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b/d1/ab375bcb9883625a2b604b74fdc6d1d1.png)
(图片来自 [Jaeger 文档](https://www.jaegertracing.io/docs/1.11/)
全链路跟踪可以帮你迅速定位出,在一个请求处理过程中,哪个环节才是问题根源。比如,从上图中,你就可以很容易看到,这是 Redis 超时导致的问题。
全链路跟踪除了可以帮你快速定位跨应用的性能问题外,还可以帮你生成线上系统的调用拓扑图。这些直观的拓扑图,在分析复杂系统(比如微服务)时尤其有效。
## 日志监控
性能指标的监控,可以让你迅速定位发生瓶颈的位置,不过只有指标的话往往还不够。比如,同样的一个接口,当请求传入的参数不同时,就可能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性能问题。所以,除了指标外,我们还需要对这些指标的上下文信息进行监控,而日志正是这些上下文的最佳来源。
对比来看,
* 指标是特定时间段的数值型测量数据,通常以时间序列的方式处理,适合于实时监控。
* 而日志则完全不同,日志都是某个时间点的字符串消息,通常需要对搜索引擎进行索引后,才能进行查询和汇总分析。
对日志监控来说,最经典的方法,就是使用 ELK 技术栈,即使用 Elasticsearch、Logstash 和 Kibana 这三个组件的组合。
如下图所示,就是一个经典的 ELK 架构图: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2/05/c25cfacff4f937273964c8e9f0729405.png)
(图片来自[elastic.co](https://www.elastic.co/elasticon/conf/2017/sf/sustainable-harvesting-how-a-few-geeks-learned-to-elastic-stack-logs)
这其中,
* Logstash 负责对从各个日志源采集日志,然后进行预处理,最后再把初步处理过的日志,发送给 Elasticsearch 进行索引。
* Elasticsearch 负责对日志进行索引,并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全文搜索引擎,这样就可以方便你从日志中检索需要的数据。
* Kibana 则负责对日志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日志搜索、处理以及绚丽的仪表板展示等。
下面这张图,就是一个 Kibana 仪表板的示例,它直观展示了 Apache 的访问概况。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9/e7/69e53058a70063f60ff793a2bd88f7e7.png)
(图片来自[elastic.co](https://www.elastic.co/elasticon/conf/2017/sf/sustainable-harvesting-how-a-few-geeks-learned-to-elastic-stack-logs)
值得注意的是ELK 技术栈中的 Logstash 资源消耗比较大。所以,在资源紧张的环境中,我们往往使用资源消耗更低的 Fluentd来替代 Logstash也就是所谓的 EFK 技术栈)。
## 小结
今天,我为你梳理了应用程序监控的基本思路。应用程序的监控,可以分为指标监控和日志监控两大部分:
* 指标监控主要是对一定时间段内性能指标进行测量,然后再通过时间序列的方式,进行处理、存储和告警。
* 日志监控则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上下文信息,通常通过 ELK 技术栈来进行收集、索引和图形化展示。
在跨多个不同应用的复杂业务场景中,你还可以构建全链路跟踪系统。这样可以动态跟踪调用链中各个组件的性能,生成整个流程的调用拓扑图,从而加快定位复杂应用的性能问题。
## 思考
最后,我想邀请你一起来聊聊,你是怎么监控应用程序的性能的。你通常会监控哪些应用程序的性能指标,又是如何搭建链路跟踪和日志监控系统,来定位应用瓶颈的?你可以结合我的讲述,总结自己的思路。
欢迎在留言区和我讨论,也欢迎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同事、朋友。我们一起在实战中演练,在交流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