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book/高并发系统设计40问/docs/164025.md
2022-09-03 22:05:03 +08:00

110 lines
11 KiB
Markdown
Raw Permalink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are indistinguishable to humans but may be processed differently by a computer.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 21 | 系统架构每秒1万次请求的系统要做服务化拆分吗
你好,我是唐扬。
通过前面几个篇章的内容,你已经从数据库、缓存和消息队列的角度对自己的垂直电商系统在性能、可用性和扩展性上做了优化。
现在你的系统运行稳定好评不断每天高峰期的流量已经达到了10000/s请求DAU也涨到了几十万。CEO非常高兴打算继续完善产品功能进行新一轮的运营推广争取在下个双十一可以将DAU冲击过百万。这时你开始考虑怎么通过技术上的优化改造支撑更高的并发流量比如支撑过百万的DAU。
于是你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系统架构,分析系统中有哪些可以优化的点。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1/e7/612173bc83b332bef201e4ad7056f5e7.jpg)
目前来看工程的部署方式还是采用一体化架构。也就是说所有的功能模块比如电商系统中的订单模块、用户模块、支付模块、物流模块等等都被打包到一个大的Web工程中然后部署在应用服务器上。
你隐约觉得这样的部署方式可能存在问题于是Google了一下后发现当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都要做微服务化的拆分你也看到淘宝的“五彩石”项目对于淘宝整体架构的扩展性带来的巨大影响。这一切让你心驰神往。
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你的心里究竟是什么促使我们将一体化架构拆分成微服务化架构是不是说系统的整体QPS到了1万或者到了2万就一定要做微服务化拆分呢
## 一体化架构的痛点
先来回想一下你当初为什么选用了一体化架构。
在电商项目刚刚启动的时候,你只是希望能够尽量快地将项目搭建起来,方便将产品更早地投放市场快速完成验证。
在系统开发的初期,这种架构确实给你的开发运维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主要体现在:
* 开发简单直接,代码和项目集中式管理;
* 只需要维护一个工程,节省维护系统运行的人力成本;
* 排查问题的时候,只需要排查这个应用进程就可以了,目标性强。
但随着功能越来越复杂,开发团队规模越来越大,你慢慢感受到了一体化架构的一些缺陷,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技术层面上,数据库连接数可能成为系统的瓶颈。
在[第7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44796)中我提到数据库的连接是比较重的一类资源不仅连接过程比较耗时而且连接MySQL的客户端数量有限制最多可以设置为16384在实际的项目中可以依据实际业务来调整
这个数字看着很大,但是因为你的系统是按照一体化架构部署的,在部署结构上没有分层,应用服务器直接连接数据库,那么当前端请求量增加,部署的应用服务器扩容,数据库的连接数也会大增,给你举个例子。
**我之前维护的一个系统中**数据库的最大连接数设置为8000应用服务器部署在虚拟机上数量大概是50个每个服务器会和数据库建立30个连接但是数据库的连接数却远远大于30 \* 50 = 1500。
因为你不仅要支撑来自客户端的外网流量还要部署单独的应用服务支撑来自其它部门的内网调用也要部署队列处理机处理来自消息队列的消息这些服务也都是与数据库直接连接的林林总总加起来在高峰期的时候数据库的连接数要接近3400。
所以一旦遇到一些大的运营推广活动服务器就要扩容,数据库连接数也随之增加,基本上就会处在最大连接数的边缘。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会影响服务的稳定。
除此之外,一体化架构增加了研发的成本抑制了研发效率的提升。
> 《人月神话》中曾经提到一个团队内部沟通成本和人员数量n有关约等于n(n-1)/2也就是说随着团队人员的增加沟通的成本呈指数级增长一个100人的团队需要沟通的渠道大概是100100-1/2 = 4950。为了减少沟通成本我们一般会把团队拆分成若干个小团队每个小团队57人负责一部分功能模块的开发和维护。
比如你的垂直电商系统团队就会被拆分为用户组、订单组、支付组、商品组等等。当如此多的小团队共同维护一套代码和一个系统时,在配合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
不同的团队之间沟通少,假如一个团队需要一个发送短信的功能,那么有的研发同学会认为最快的方式不是询问其他团队是否有现成的而是自己写一套,但是这种想法是不合适的,会造成功能服务的重复开发。
由于代码部署在一起,每个人都向同一个代码库提交代码,代码冲突无法避免;同时功能之间耦合严重,可能你只是更改了很小的逻辑却导致其它功能不可用,从而在测试时需要对整体功能回归,延长了交付时间。
模块之间互相依赖,一个小团队中的成员犯了一个错误,就可能会影响到其它团队维护的服务,对于整体系统稳定性影响很大。
最后,一体化架构对于系统的运维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想象一下,在项目初期你的代码可能只有几千行,构建一次只需要一分钟,那么你可以很敏捷灵活地频繁上线变更修复问题。但是当你的系统扩充到几十万行甚至上百万行代码的时候,一次构建的过程包括编译、单元测试、打包和上传到正式环境,花费的时间可能达到十几分钟,并且任何小的修改,都需要构建整个项目,上线变更的过程非常不灵活。
而我说的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微服务化拆分来解决。
## 如何使用微服务化解决这些痛点
之前我在做一个社区业务的时候,开始采用的架构也是一体化的架构,数据库已经做了垂直分库,分出了用户库、内容库和互动库,并且已经将工程拆分了业务池,拆分成了用户池、内容池和互动池。
当前端的请求量越来越大时,我们发现无论哪个业务池子用户模块都是请求量最大的模块儿,用户库也是请求量最大的数据库。这很好理解,无论是内容还是互动都会查询用户库获取用户数据,所以虽然我们做了业务池的拆分,但实际上每一个业务池子都需要连接用户库并且请求量都很大,这就造成了用户库的连接数比其它都要多一些,容易成为系统的瓶颈。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4/11/9417a969ce19be3e70841b8d51cf8011.jpg)
**那么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其实可以把与用户相关的逻辑部署成一个单独的服务,其它无论是用户池、内容池还是互动池都连接这个服务来获取和更改用户信息,也就是说只有这个服务可以连接用户库,其它的业务池都不直连用户库获取数据。
由于这个服务只处理和用户相关的逻辑,所以不需要部署太多的实例就可以承担流量,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用户库的连接数,提升了系统的可扩展性。那么如此一来,我们也可以将内容和互动相关的逻辑都独立出来,形成内容服务和互动服务,这样我们就通过**按照业务做横向拆分**的方式解决了数据库层面的扩展性问题。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9/f9/897bcb5e27c6492484b625fc06599ff9.jpg)
再比如我们在做社区业务的时候会有多个模块需要使用地理位置服务将IP信息或者经纬度信息转换为城市信息。比如推荐内容的时候可以结合用户的城市信息做附近内容的推荐展示内容信息的时候也需要展示城市信息等等。
那么如果每一个模块都实现这么一套逻辑就会导致代码不够重用。因此我们可以把将IP信息或者经纬度信息转换为城市信息包装成单独的服务供其它模块调用也就是**我们可以将与业务无关的公用服务抽取出来,下沉成单独的服务。**
按照以上两种拆分方式将系统拆分之后每一个服务的功能内聚维护人员职责明确增加了新的功能只需要测试自己的服务就可以了而一旦服务出了问题也可以通过服务熔断、降级的方式减少对于其他服务的影响我会在第34讲中系统地讲解
另外由于每个服务都只是原有系统的子集,代码行数相比原有系统要小很多,构建速度上也会有比较大的提升。
微服务化之后,原有单一系统被拆分成多个子服务,无论在开发还是运维上都会引入额外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是什么?我们将如何解决呢?下一节课,我会带你来了解。
## 课程小结
本节课我主要带你了解了实际业务中会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对系统做微服务化拆分其实系统的QPS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影响的因素我归纳为以下几点
* 系统中使用的资源出现扩展性问题,尤其是数据库的连接数出现瓶颈;
* 大团队共同维护一套代码,带来研发效率的降低和研发成本的提升;
* 系统部署成本越来越高。
**从中你应该有所感悟:**在架构演进的初期和中期,性能、可用性、可扩展性是我们追求的主要目标,高性能和高可用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扩展性可以方便我们支撑更大量级的并发。但是当系统做的越来越大,团队成员越来越多,我们就不得不考虑成本了。
这里面的“成本”有着复杂的含义,它不仅代表购买服务器的费用,还包括研发团队,内部的开发成本,沟通成本以及运维成本等等,甚至有些时候,成本会成为架构设计中的决定性因素。
比方说你做一个直播系统在架构设计时除了要关注起播速度还需要关注CDN成本再比如作为团队Leader你在日常开发中除了要推进正常的功能需求开发也要考虑完善工具链建设提高工程师的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
这很好理解如果在一个100个人的团队中你的工具为每个人每天节省了10分钟那么加起来就是接近17小时差不多增加了2个人工作时间。而正是基于提升扩展性和降低成本的考虑我们最终走上了微服务化的道路。
## 一课一思
在实际的项目中,你可能已经将系统拆分成独立的服务部署了,那么在一开始,你在开发和运维的过程中是遇到了哪些问题促使你走上了微服务化的道路呢?欢迎在留言区与我分享你的经验。
最后,感谢你的阅读,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收获,也欢迎你将它分享给更多的朋友。